书城传记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3135200000008

第8章 睿华少年(1)

“它说明世上的知识无尽焉,让你努力去探取。遇事,不要看其表面容易。往往是越容易的事,竟是越艰难的事。此当切记。”

王尔烈一听,茅塞顿开,说道:“是了,老爷子在家日曾问过我:世上是金子贵重,还是银子贵重。我曾答曰:金子贵重。老爷子说错了。最后告诉我「仁义」二字最为贵重。看来,这都是同出于一理的了。”

辽阳中心庙塾馆正厅,同其他学馆一样,都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像,两旁悬着楹联。所不同的是,人家的楹联,往往写上“养出如拙方成巧;学到若愚始为智”之类,这里却自撰一联云:

四五六七八;口目耳手心。

这副对联,他人看了几乎都不懂,唯独塾馆老师崔璨懂。

上一联,“四五六七八”中的“四”字,代表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代表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六”,代表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七”,代表七纬,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孝经》七经的纬书;“八”,代表八政,即: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古代八种政事。

下一联,“口目耳手心”,则分别暗示“讲看聆抄念”五字。因为“讲看聆抄念”五字内,分别含有“口目耳手心”五字的偏旁。“讲看聆抄念”,分别代表五个意思。“讲”,代表讲解;“看”,代表看书;“聆”,代表听课;“手”,代表抄写; “心”,代表会意牢记。

这副对联,为崔璨亲手所撰书。崔璨每日上课,都要把学生领到这副对联前,照本宣读一遍。他对学生说:“读书,就要勤用口、目、耳、手、心,就要勤讲、勤看、勤听、勤写、勤记。否则,不会有长进,大家应该记住且实用之。”

雀璨刁钻古怪。王尔烈也古怪刁钻,好钻空子。

有一次,崔璨又向学生讲起“四五六七八;口目耳手心”这副对联来。他讲过后,便让学生下去读书。不料,王尔烈却停了下来,向崔璨说道:“老师,你所作的这副对联中的上联‘四五六七八’,所包含的内容尚不够全面。”

老师听了一愣,道:“王尔烈,你怎么能说老师的联不够全面?”

王尔烈说道:“这‘四五六七八’,除掉了你所讲所指出的而外,难道就没有别的所讲所指了吗?”

崔璨本是知晓的,但是他没有说,想要以此试试王尔烈的学识。于是,他反问道:“王尔烈,看来你是知道其间还有所指了。那么,请你讲来。”

王尔烈没有畏恐,向前进了一步,说道:“这个‘四五六七八’中的‘四’字,除了代表四书之外,还可代表四科,即《论语·先进》篇中所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因此,后世有四科之说。隋崔颐著《八代四科志》,即以四科为人物之分类也。”

“那么‘五’呢?”崔璨问。

“‘五’,除代表五经外,还可指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尚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那么‘六’呢?”崔璨问。

“‘六’,除指六诗外,还可指六书。六书者,一说古人分析汉字造字方法时而归纳出的六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说王莽新朝时的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书、鸟虫书。”

“那么‘七’呢?”崔璨问。

“‘七’,除指七纬外,还可指七政。《尚书大传·唐传·尧典》云:‘七政者,乃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也。’”“那么‘八’呢?”崔璨问。

“‘八’,除掉八政外,还可指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为八音,系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其中,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箫等属竹类。”

“除了上述而外呢?”崔璨又问。

“除了上述之外,‘四’者,还有四术,古代用诗、书、礼、乐四术施行教育。还有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还有四君,即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亦称‘四公子’也。还有四学,即指西周时期大学中的东、西、南、北四学。还有四始,即指《诗经》中风、小雅、大雅、颂为首的四篇。还有四类,古代祭祀名,《周礼·春官·小宗伯》:‘郑众以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为四类,郑玄以日、月、星、辰为四类。’还有四维,古时以礼、义、廉、耻为治国四纲,亦称四维。《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凡此种种。

“除上述之外,‘五’者,尚有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尚有五纪,《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尚有五戒,即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尚有五祀,《礼记·曲礼下》:天子‘祭五祀’,郑玄注:‘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也。’尚有五际,乃诗经学名词,为汉代《齐诗》学者翼奉所传,以为:亥为革命,是一际:亥又为天门,出入候听,是二际;卯为阴阳交际,是三际;午为阳谢阴兴,是四际;酉为阴盛阳微,是五际。尚有五事,《书·洪范》:“敬用五事”,指貌、言、听、视、思。尚有五灵,杜预《春秋左传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孔颖达疏:‘麟、凤与龟、龙、白虎五者,神灵之鸟兽,王者之嘉瑞也。’凡此种种。

“除上述之外,‘六’者,尚有六艺,《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尚有六气,《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尚有六甲,《小学绀珠·律历类》,谓即指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尚有六尘,乃佛学之名词也,即指色、声、香、味、触、法的总称。尚有六典,谓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尚有六官,隋唐以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大致和《周礼》的六官相当,故亦称之为六官。尚有六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六个学派的总称,西汉司马谈始以此六家名称划分自先秦至汉初各种学术思想派别,并依次评述各派学说,名为《论六家要旨》。凡此种种。

“除上述之外,‘七’者,尚有七声、乐音之名称,中国古乐的七个音级,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尚有《七志》,书目名,南朝齐王俭撰,以经典、诸子、文翰、军书、阴阳、术艺、图谱为《七志》。尚有七录,南朝梁阮孝绪撰,以录图书六千二百八十八种,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卷,分为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术伎、佛法、仙道七录,共五十五部,它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为后来的《隋书·经籍志》所依据。尚有七族,说法有二,其一裴骃集解:‘七族,上至曾祖,下至曾孙’;其二司马贞索隐:‘七族,父之姓,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之子,四也;母之姓,五也;从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族也。’尚有《七略》,书目名,西汉刘歆撰,继承其父刘向遗业,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力技略。尚有七曜,古人以日、月、金、木、水、火、土为七曜。尚有七音,音韵学名称,宋元音韵学家于唇、舌、齿、牙、喉五音之外,又增半舌音、半齿音,定为七音。凡此种种。

“除上述之外,‘八’者,尚有八风,即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地形训》作:‘炎风、条风、景风、巨风、凉风、风、丽风、寒风。’尚有八体,秦始皇时定书体为八种,称为八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其中大篆、小篆、虫书、隶书为字体,余作区分用。尚有八珍,即八种珍贵的食物,《周礼·天宫·膳夫》:‘珍用八物’,郑玄注:‘珍,谓淳熬、淳母、炮牂、炮豚、捣珍、渍、熬、肝膋也’;陶宗仪《辍耕录》:‘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玄玉浆即马奶子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尚有八恺,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德之士,《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子八人,苍舒、、祷 、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人谓之八恺。’尚有八骏,传说中周穆王的八匹名马,《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尚有八纲,中医学名称,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征候的总称。尚有八仙,饮中八仙者,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中八仙者,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仙界八仙者,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凡此种种。

“其实,也不仅如此。‘四’者,有四时:春、夏、秋、冬;‘五’者,有五味:甜、酸、苦、辣、咸;‘六’者,有六欲:酒、色、财、气、思、求;‘七’者,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八’者,有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四’者,尚有四方:东、西、南、北;‘五’者,尚有五常:仁、义、礼、智、信;‘六’者,尚有六畜:马、牛、羊、鸡、犬、豕;‘七’者,尚有七象:阴、阳、风、雨、雪、霜、雷;‘八’者,尚有八谷:黍、稷、稻、粱、禾、麻、菽、麦。凡此种种。

“其实,也不仅是四、五、六、七、八,就是一、二、三、九、十、百、千、万,直至无穷尽,都可以说出一些相关事来。看来,世间乃是包罗万象,庞庞杂杂,非语言所能尽叙者也。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当取之。”

王尔烈说这番话时,若行云流水,侃侃而谈。塾学同窗听之,都目瞪口呆,全被其吸引住了。

老师崔璨听了,心里也是暗暗服气,连连叫好。他想,有如此智慧,何愁将来不有干才出世!他又想到,其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乃是暗指“师有所短,生有所长”也。这话,虽然是斥之于我,却有益于我,观点非常正确,思想非常出新,自当赞成。不过,尽管他心中非常欢喜,但是表面上还异常严肃。他用眼重重地望了一下王尔烈后,说道:“学识在于务实,不要悬在嘴上。量你说得全对,也当努力攻取,不可沾沾自喜,更不可荒疏塾业,汝要切记。”

王尔烈答了一声:“是。”又向老师敬了一礼,这才缓缓退下,回到座位上。

王尔烈有如此学识,聪颖天资,并非偶然。他自幼有着良好环境。他的生父王缙,虽然以附生补礼部官学教习,后来又擢升直隶深州学政,未有在家;他的从父王组,虽然以进士及第初授刑部主事,旋即擢升甘肃甘州知州,亦未在里;虽然其家仍旧以豆腐为业,但是却为他积存下两室图书,使他尽力涉猎广读,这是其一。他家与老师崔璨家,为世交,过从甚密。崔璨家,乃数代簪缨,将士门庭,且有进士、举人出世,可谓笃学之家。他家里,经历代经营,亦有相当数量的藏书。王尔烈与崔家的子弟崔瑾又同在塾学就读,二人相处得又好,因此王尔烈常到崔瑾家去。这样一来,崔家的藏书又为王尔烈就读提供了方便,这是其二。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到了千山曹楝亭的藏书。

曹楝亭,本名曹寅,字幼清,一字子清,汉军正白旗,自称千山人,世居辽阳。康熙年,巡视两淮盐政,加通政司衔。累官通政使、江宁织造。其父曹玺为工部尚书。其孙曹霑,号雪芹,著有小说《红楼梦》八十回,堪称古今评话第一。《红楼梦》,后有铁岭进士高鹗续四十回,计一百二十回,补正全本,成为传世之作,此为后话。曹楝亭著有《楝亭诗钞》八卷、《诗钞别集》四卷,《文钞》一卷、《词钞》一卷、《词钞别集》一卷;并有《居常饮馔录》一卷,为前代所传饮膳法之书,内有宋王灼《糖霜谱》、宋东溪遁叟《粥品》及《粉面品》、元倪瓒《泉史》、元海滨逸叟《制脯鲊法》、明王叔承《酿录》、明释智舷《茗笺》、明灌畦老叟《蔬香谱》及《制蔬品法》和中间《糖霜谱》。以上书籍均载入《四库全书总目》第一百八十三别集存目和第一百一十六谱录存目,曹寅别有刻本传世。

王曹两家关系甚厚,且有姻亲。曹寅的四世孙女曹彩凤,嫁王缙的二儿子王尔杰为妻,便是王尔烈之二嫂。同时,待王尔烈长到6岁,在家开始启蒙教育时,其塾师便是曹寅孙、曹彩凤叔曹霖。曹霖与曹霑乃同族兄弟,为同代人。曹霖为塾师时,同时教授王尔烈及曹家塾前幼子曹琰。待王尔烈稍大后,得休息时,他便成了曹府的常客。

曹楝亭,除了自己写诗、作词、行文外,还非常注意收藏典籍。尤其是后来,他巡视两淮,又为通政使官,并擢江宁织造。他用职权和事务之便,搜集到中原及江南的大量书籍。当时,浙江宁波范钦创立的“天一阁”、江苏常熟瞿绍基创立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陆心源创立的“皕宋楼”,以及“天籁阁”、“汲古阁”,以及山东聊城杨兆煜创立的“海源阁”、奉天铁岭郝浴创立的“银冈书院”等著名藏书楼的藏书,曹楝亭几乎都搜集到一些,并经心地收存起来,又撰集成《曹楝亭藏书目》,四卷传世。

千山曹寅撰集《曹楝亭藏书目》为四卷钞本,载目共有三千二百八十七种,卷无数。其总目为:

一书目、二经、三易、四诗、五书、六春秋、七礼、八乐、九小学、十理学、十一韵学、十二字学、十三史、十四鉴、十五明史、十六外国、十七经济、十八地舆、十九子、二十释藏、二十一道藏、二十二书画、二十三类书、二十四说部、二十五医部、二十六杂部、二十七文集、二十八诗品、二十九诗集、三十诗类、三十一汉魏六朝人集、三十二唐人集、三十三宋人集、三十四元人集、三十五明人集、三十六词、三十七曲。

其所载主要书目有:

《秘阁书目》,明瀛州道叟序录一卷;《宝文堂书目》,明晁氏家藏三卷三册;《蒙竹堂书目》,明昆山叶文庄家藏一卷一册;《经籍志》,明秣陵焦澹园家藏五卷五册;《赵定宇书目》抄本一册;《黄葵阳书目》抄本一册;《绛云楼书目》,虞山钱牧斋家藏一卷一册;《千顷堂书目》,温陵黄海鹤家藏一卷一册;《静惕堂宋元文集书目》,檇李曹秋岳家藏一卷一册;《栎园书目》,大泽周减斋家藏一卷一册;《天一阁书目》,宁波范氏家藏一卷一册;《含经堂书目》,东海徐相国家藏三卷三册;《藏经目录》,明真实居士冯梦祯序二卷一册;《道藏目录》,冶城白云斋家藏四卷二册;《医藏书目》,秀州殷仲春序辑一卷一册。

从王尔烈于曹家借书的一张借书单,就可以看出曹氏藏书之丰,也可以看出王尔烈读书之勤,阅历之广,学识之博。

其借书单载:

《十三经注》《周易》《毛诗》《尚书》《春秋》《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孝经》《公羊传》《谷梁传》《尔雅》《七经小传》《六经奥论》《十一经问对》《五经释》《旧本九经》《四书纂疏》《四书集编》《四书通旨》《四书通证》《四书辨异》《四书大全》《四书通》《旧本四书》《论语集说》《孟子集疏》《大学衍义》《中庸臆说》《孝经注解》《尔雅疏义》《孔子家语》《周易疏》《诗传》《毛诗郑笺》《诗论》《宋本尚书》《春秋集解》《大戴礼记》《蒙求》《小学五书》《邵子全书》《韵语》《许氏说文》《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唐书》《南史》《北史》《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资治通鉴》《洪武圣政记》《昭示奸党录》《大明会典》《农政全书》《历志》《山海经》《水经注笺》《全辽图志》《辽阳指掌》《六子全书》《老子解》《管子》《子华子》《庄子》《列子》《荀子》《鬼谷子》《邓子》《韩子》《慎子》《扬子》《扬子法言》《太平御览》《甲乙经》《本草纲目》《元女经》《茶录》《梅谱》《菊谱》《芥子园画谱》《文心雕龙》《学吟》《北窗诗稿》《南濠诗话》《东斋小集》《西麓诗稿》《词品》《词律》《西游记》《西厢记》《韩昌黎集》《欧阳先生文集》。

王尔烈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地变得沉稳起来。他常将戏闹笑耍的事隐于心中,而把苦读勤攻之业形于表外。他的书房几乎是夜夜秉烛,朝朝闻鸡,写诵记答,日日不闲。当然其学业迅进,知识猛长,日新月异,确不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