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3150900000005

第5章 关汉卿的社会剧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十八种。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社会剧、爱情剧和历史剧。

关汉卿兼医生和作家于一身。我们说他在为人治病的同时,又在为社会作诊断、开药方,作为一名医生和戏剧家,关汉卿的社交活动相当广泛。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文人墨客、烟花粉黛、泼皮无赖、三教九流,无不涉及。广泛的社交丰富了关汉卿的人生,使他了解人民生活,更加体恤人民疾苦。他写出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戏剧。大约在元末,关汉卿就成为一名全国知名的戏剧作家。

关汉卿具有一位谏官的自觉的责任感,他以希望对朝廷社会有所补益的态度送上一系列剧本。剧本送上去之后,很快就被广泛地传唱开来。演员喜欢演他的戏,观众乐意看他的戏,他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几乎垄断了金元两代宫廷剧本创作。宫廷的需要对关汉卿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献剧,他能了解一些上层社会的内幕,同时又受到一些统治者的赏识和保护。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剧本的编写,开阔了他的视野,使得他能把人民的心声通过剧本的形式上传下达,流传四方。

(一)关汉卿的社会剧意义

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这一类就是社会剧,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等。

关汉卿的社会剧大都比较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社会最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窦娥冤》中,张驴儿父子竟敢在光天化日下借故赖在蔡婆婆家不走,并要挟欺侮她们,却无人伸张正义。在《鲁斋郎》中,鲁斋郎厚颜无耻地抢夺别人的妻子,这种无法无天的抢掠行径使两个原本和睦的家庭妻离子散,包拯在斩杀他时只能用“鱼齐即”的假名上报朝廷,因为鲁斋郎是一个很有权势和背景的特权人物。在《蝴蝶梦》中,那个“打死人不偿命”“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的恶霸葛彪,就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官位不高但权势极大的“权豪势要”。葛彪在路上因王老汉冲撞了他的马头而打死王老汉,县令和包拯不敢审问他打死王老汉,只审问王家兄弟为报父仇而打死他。

作者让这些权豪势要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窦娥冤》中的张驴儿终于被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鲁斋郎》中的鲁斋郎被包拯设计智斩。《蝴蝶梦》中的葛彪当场被王老汉的三个儿子打死。作者在使这些坏人受到惩罚的同时,也歌颂了处于无权地位的人民坚强不屈的反抗斗争。《窦娥冤》中的窦娥最具有代表性,她不但跟地痞无赖张驴儿父子斗,跟昏庸官府斗,跟懦弱的婆婆斗,还跟天地日月鬼神斗,表现了最勇敢最顽强的反抗精神。《蝴蝶梦》中的王母是一个在关键时刻敢于保护别人勇于自我牺牲的慈母,她宁可牺牲亲生儿子以保全前妻的两个遗孤,也要请求官府秉公执法,明确提出“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她具有很强的反抗精神,当判决由王三抵命时,她吩咐儿子即使到了阴间也要和他父亲齐心“把那杀人贼推下望乡台”,也表现了勇敢的反抗精神。

(二)《窦娥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窦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最为杰出的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窦娥冤》写楚州山阳县蔡婆婆丈夫去世,跟8岁的儿子靠放高利贷生活。穷秀才窦天章借她20两银子还不起,就把女儿端云抵债给蔡婆婆做童养媳。端云3岁失母,7岁离父到蔡家后改名窦娥,15岁跟蔡婆婆的儿子成婚,17岁因为蔡婆婆的儿子害病死了而成了寡妇,与蔡婆婆相依为命。蔡婆婆出门向赛卢医讨债,赛卢医不想还债,还企图将蔡婆婆害死,被无所事事的无赖泼皮张驴儿父子救下。张氏父子借此逼迫蔡婆婆和窦娥嫁给他们,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到赛卢医的药铺讨得毒药准备药死蔡婆婆,不料他父亲误食后,被毒死了。张驴儿趁机诬告窦娥毒杀“公公”。

窦娥面对刑讯拷打,坚强不屈。但蔡婆婆年老体弱不堪刑讯,为了救婆婆,窦娥被迫招认。太守桃杌判她死罪,下在大狱等待斩首。窦娥被绑赴法场,临刑前她发出三桩誓愿:血染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她死之后,前两桩誓愿立刻应验,后一桩誓愿也得到应验。窦天章受命肃政廉访使前来查访旱情,窦娥的鬼魂托梦给窦天章。窦天章终于查明案情,惩治了张驴儿、赛卢医,使冤狱昭雪。它的故事原型出自《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东海孝妇》,作者直接把这个故事移植到吏治腐败的现实社会之中,但摆脱了一般公案剧或清官戏的窠臼,包容了更丰厚的思想内涵,具有了更强烈的批判功能。此剧主要写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纯洁善良的普通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窦娥这位无辜女子被封建礼教、泼皮无赖、贪官污吏戕害致死的悲惨一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和官吏的凶残与贪婪,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者感天动地、勇敢不屈的抗争精神,广泛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复杂矛盾及真实面貌。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1.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剧中的窦娥善良、正直、勇敢、坚贞,但命运很悲惨。她3岁就失去了母亲,跟父亲相依为命,7岁又因父亲上京赶考,抵债给蔡婆婆作童养媳,这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15岁成婚后不到两年又死了丈夫,这使她原本就不济的命运更是雪上加霜。这种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把她击垮,她很善良,很怀念已死的丈夫,对出门讨债的婆婆也很牵挂,以至后来在赴刑场的路上还希望不走前街以避开婆婆怕她伤心,刑场上替婆婆着想才被屈打成招,这些都是她善良品质的反映。虽有时也不免有宿命的想法,使她“满腹闲愁”,像说“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愁”“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这说明窦娥是一个安分守己、与世无争、忍让宽容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弱女子。然而她的善良却不是软弱可欺。窦娥在危急关头很有主见,很刚强。她第一次上场唱的套曲,虽更多地表现她的善良,但已包含着一股刚强之气。她说:“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婆孝守,我言辞须应口。”这表明不论命运如何悲惨,她也将含辛茹苦、不屈不挠地活下去,其中就透出一股刚强坚韧之气。同时这些优秀品质还与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在一起,使之成为下层女子的典型代表。

这种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在她身上变得越来越强。当蔡婆婆把张驴儿父子带回家时,她听了蔡婆婆想嫁给张驴儿父亲的叙说,就讽刺说“怪不的女大不中留”,她跟婆婆有感情,她很孝顺婆婆,但她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张驴儿逼她成亲,她将张驴儿一把推倒在地上,坚决予以回绝。张驴儿父亲死后,他诬陷窦娥,逼她嫁给自己,她坚决不从。张驴儿威吓她去告官,她也不示弱。在公堂上,面对昏官的拷打,她坚贞不屈;在押赴法场上的途中,她依然很坚强地向天地、日月、鬼神发出一连串愤怒的诅咒和质问:“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出了窦娥性格的流动性。窦娥从恪守妇道的平凡女子转变为敢于叱天责地、痛斥官府的反抗者,其性格是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作者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了精心描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极富层次感。

2.作者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浓郁的悲剧氛围,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窦娥冤》深刻地揭示了窦娥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与必然性,反映了封建社会具有本质意义的重大问题,主题鲜明,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而窦娥在刑场上的三桩誓愿竟然一一应验,以及结尾的鬼魂诉冤与清官断案,显然是超现实的幻想性描写,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美好愿望,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深化了主题,使作品的悲剧气氛更加浓重。

3.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凑、冲突迭起而又环环相扣。全剧以窦娥的悲剧命运为中心来组织戏剧矛盾,写了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但作者把构思布局的重点放在两条主线上:一条是窦娥与以张驴儿为代表的社会恶势力的冲突;另一条是窦娥与以桃杌为代表的封建官府的冲突,其中又以后者为主,其他的矛盾冲突都服从于主线的安排。这样就使得情节集中,结构谨严。在关目的安排上,作者也是匠心独具,剧情发展既层次分明,给人以移步换形的紧凑感,又高潮迭出,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紧张感,这就使整个剧情显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4.语言通俗平易、明快洗练,形成了独特的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表现了关汉卿杂剧语言艺术的共同特色。这段曲辞是关汉卿杂剧曲辞的精华。“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天地、日月和鬼神,代表着封建社会的根本秩序,但在窦娥面前,却显得那样清浊不辨、怕硬欺软。她认识到官府鬼神不仅不保护善良的人,反而还是黑暗势力的庇护神。她讽刺蔡婆婆,反抗张驴儿,在昏官桃杌面前抗争,质问天地、日月、鬼神,这使她的反抗性格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诅咒质问标志着窦娥自我意识的觉醒,标志着她对封建社会的根本秩序开始怀疑。能够从最黑暗、最野蛮的元代社会里发现人民大众中蕴藏着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正是关汉卿的伟大之处。这种反抗的声音愈是从弱者口中发出,愈显得强劲有力。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和鬼魂诉冤,是窦娥刚强性格的继续发展。她的反抗不因死亡而结束,“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这既表明她不服从天地的主宰,对命运的奋起抗争,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力量的认识和对人民胜利前途的信心。窦娥即使做了鬼,她的愤怒仍然没有平息。“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乡台,急煎煎把仇人等待”。她为了复仇,进而诅咒上下古今整个封建统治:“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使窦娥的反抗精神进一步升华。窦娥的善良和刚强性格在正与邪、生与死的斗争中得到充分展示,善良是窦娥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支撑着窦娥以刚强的性格英勇反抗,至死不屈。这就是此剧之所以“感天动地”的魅力所在。

《窦娥冤》悲剧产生的最初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高利贷,推动悲剧发展的是元代野蛮而又混乱的社会秩序,决定这个悲剧结局的则是元代腐败、黑暗的吏治。关汉卿通过这个典型悲剧,批判了整个元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