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挥军南下之时,意气风发:“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但是,战争的结局却是前秦军兵败如山倒。谢安以少胜多,史属罕见。淝水之战让中国的统一推迟了两个世纪,历史走向了一个南北对峙的时期,中原文化的精神得以保存。
淝水,年年有秋,可是为何今日大异往常?依然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只是两岸的风景换成了对峙的两军。右岸的晋军,军容似树木一般整齐排列;而左岸的秦军,黑压压一片,凌乱而混沌。忽而,秦军开始缓缓后撤,可是场面极度混乱。有人在阵后喊道:“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一声不要紧,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士兵们你推我搡,像亡命之徒般向后狂奔,不知多少人被踩到脚下,多少人因此亡命。而晋军趁机渡河,堪将剩勇追穷寇。秦兵的尸体落入淝水,淝水为之断流。秦军首领苻坚当年挥军南下之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如今的淝水果然断流了,只是,这还是他所希望的结局吗?
一场原本前秦胜券在握的战役,却落得如此收尾,对战争的双方而言,都是一场意外,只不过一者震惊,一者惊喜。前秦皇帝苻坚于公元357年废昏立明,取代苻生自立为帝。他自小受汉族文化熏陶,上台之后更是礼贤下士,重用汉族寒士李猛实行改革。李猛就像是遇上了钟子期的俞伯牙,在门阀制度极其森严的东晋,像他这样的寒士几乎无出头之日。此时的前秦,在战乱频繁的北方如出水芙蓉一般夺目。百姓歌之: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悔我萌黎。此后,苻坚开始发动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一路凯歌。377年,灭代之后一统北方,成为五胡十六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与前秦的风扫雷电、加紧谋求统一霸业相对,东晋王朝依然在沉溺于温柔乡之中。东晋于公元317年建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占据汉水,淮河以南,自以为可以和前秦隔江而治,从此偏安一隅,“只把杭州作汴州”。但是你不犯人,人未必放过你,况且统一在战乱中一直是一个大的趋势。东晋这个小朝廷听闻秦军来犯,君臣莫不色变,急忙着手安排军事人选。这就不得不提到谢氏家族。东晋是门阀制度的鼎盛时期,出身就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作为,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这谢氏家族不是普通人家,它满门公卿,权倾朝野,征讨大都督谢安和前锋都督谢玄等人之所以挂职,除了才干出众,还因为他们出身上品,门第显赫。这样的贵族子弟,要和久经沙场的前秦作战,无异于蚍蜉撼大树。
但是,战争的结局却如此出人意料。细细想来,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罕见。看苻坚南下时的骄奢与三国时的曹操何其相似。不过苻坚败于淝水,却另有原因。苻坚此次南征可谓倾注了全国之力。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每十个男丁抽一个的比例征兵,总共凑出了97万军队,但是这些人中有多少是正规军呢?当时是农业社会,被征发的人平时多半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他们都是拿惯锄头而不是枪柄的人,现在却要拿着大刀上战场。孔子曾说:“以不教民而战,是谓弃之。”意思就是让没经过训练的民众去打仗,无疑是送死。没有经验的士兵,即使站在战场上,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这就为前秦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两军对峙于淝水两岸时,谢玄遣使对苻融说:“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以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这种做法,与东晋当的修养性情之风吻合,有点视战争为儿戏的感觉,而苻融等人偏偏又沾染了一点汉族文化的气息,竟然真的答应了。就是这一退,破碎了苻坚的统一梦。秦兵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原本就是一盘散沙,此时更是自顾不暇。此前,晋军成功地偷袭了驻扎在洛涧的秦军,秦军士气已经受挫,现在又莫名其妙地后退,一时间山崩地裂,完全失去了控制。苻融企图阻止,结果无异于螳臂挡车,反被乱军踩死。晋军八千精兵顺利渡过淝水,秦军兵败如山倒。
这一戏剧性的逆转,不由得不让人目瞪口呆。但这就是历史,苻坚没有能够完成统一中原的重任。一些早有异心者趁机在战争中保存了实力,各自为政,统一的北方也重归分裂,而苻坚本人在回到北方后被他的羌籍大将姚苌亲手缢死。王猛在临终前曾警告苻坚要“严防鲜卑,严防羌”:鲜卑人和羌人在前秦身居要职又掌握兵权,这才是最大的隐忧。他的真知灼见,苻坚却并未采纳,结果一语成谶。
一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使中国的统一延缓了八十年,此次的淝水之战则把中国的统一推迟了了两个世纪,历史走向了南北对峙时期。这一战后,东晋得以保存。在五胡乱华、中原被少数民族所占据的情况下,江南无疑是安然的避风港口,使南迁之后的中原文化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中国的文化重心从北向南迁移。五胡乱华、北方的兼并战争虽然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但从长远来看在促成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上功不可没,从此各民族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再也无法分割,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也为日后的再次统一打下了基础。
但东晋的孱弱,注定它无法挑起统一的大业,虽然有过几次北伐,都由于统治者安于江南,并不以收复中原为意而功败垂成。它只能是小心地保护着中原文化的精神,等待强大的北方政权完成统一,中原文化重新辐射整个中华大地后,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