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决定人类历史的100个瞬间
321200000024

第24章 瞬间二十三:渔阳鼙鼓惊破一帘幽梦

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唐朝盛世,锦象处处,风光无限。是玄宗将大唐推向鼎盛,也是玄宗把大唐引入末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原说是明月永照长生殿,谁料到渔阳声鼓卷烟尘,一曲霓裳羽衣在烟尘中戛然而止,唐玄宗在安禄山的十几万人马面前如梦方醒。自“安史之乱”起,唐朝的黄金时代便一去不复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繁华的大唐,开元年间如莲花愈开愈灿,却不知底下的淤泥也越来越厚,只是在君王的眼里,恐怕也只有名花倾国两相欢吧。

轻移莲步出华清池的玉环,体态生香,在丝竹声中翩翩起舞,游若惊鸿,目光流转百媚生,一旁的玄宗如痴如醉。“若禄山也在朕身边该多好!”想起上次为他饯行时,自己还将御衣脱下赠给他,想来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却不知他的宠臣已在范阳举事,渔阳的鼙鼓,生生地将他的霓裳羽衣曲“撕”成了后庭花之乐。

公元755年,安禄山借奏事官从长安回到范阳之际,伪造诏书,示于诸将:“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遂联合史思明,十几万人马浩浩荡荡挥师南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这时的唐玄宗才如梦方醒。

其实此前安禄山叛乱的迹象不可谓不明显,作为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的节度使,他在范阳城北建筑雄武城,广招兵马。早在天宝元年,他所控制的三镇兵力就占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一。后来又利用民族矛盾,大搞分裂活动,兼并了阿布思的数万精兵,总兵力有二十多万。经过10年左右的准备,已成为节度使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霸,而此时玄宗春秋渐高,骄情荒政,纲纪大乱,故安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他此次借讨伐杨国忠之名叛乱,正是因为杨国忠屡次向唐玄宗告他谋反。杨国忠未必知晓他的居心,他如此行事更可能是出于二人之间的隔阂。想当年,安禄山入朝,杨国忠与杨贵妃姊妹皆出外远迎,将其视如贵宾。杨国忠有意示好,主动搀扶他上下朝登殿阶,但安禄山却“视之蔑如也”,这让他如何不恼火。后来的马嵬(今陕西兴平县)兵变中,杨国忠被将士杀死也算是师出有名,可怜他的妹妹杨玉环也成了陪葬,香消玉殒,此乃后话。

后来太子李亨也向玄宗告他谋反。安禄山毕竟手掌十几万人马呀!唐玄宗于是听从杨国忠的建议,召他入朝,以观其变。以安禄山之精明怎么不知皇上何意?他孤注一掷,飞驰入长安,反将了杨国忠一军。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正月,安禄山入见玄宗,哭诉说:“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节制,恩出常人。杨国忠妒忌,欲谋害臣,臣死无日矣。”玄宗好言相慰,从此对他更为信赖,凡是上言安禄山谋反的人,玄宗皆命执送于安禄山,任其处理,“由是人皆知其将反,无敢言者”。

从长安回到范阳后,安禄山便迅速发动了这一将大唐帝国搅得天翻地覆、日月失色的“安史之乱”。海内承平日久,百姓多年未见战乱,忽闻叛乱爆发,远近震骇。叛军所过州县,无敢拒之者。甚至士卒登城,听到敌人的鼓角声,竟吓得屁滚尿流,纷纷坠落城下。不足两月,叛军就攻陷洛阳,安禄山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

此时的唐玄宗携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往成都,途中发生了马嵬兵变,可怜玉环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不久,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即唐肃宗。他任用郭子仪、李光弻等大将平乱。公元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等地。后来肃宗担心郭、李二人功高盖主,把兵权交给了不懂兵法的鱼朝恩,史思明很快又攻陷洛阳。后史朝义杀死其父史思明。公元762年,唐军再次收回洛阳,史朝义出逃中被迫自杀,其部下将领全部投降。历时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告结束,从此之后,唐王朝一蹶不振。

盛极的莲花,凋零得如此迅速,只留下一池浮萍,再也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大唐盛世。唐王朝虽然借回纥以及少数民族出身的大将平定了叛乱,却也留下了隐患,他们拥兵自重、各自为政,和中央王朝一直分庭抗礼,直至唐灭;同时,边防重兵调遣内地平乱,西方吐蕃乘虚而入,从此唐王朝内忧外患,朝不保夕,一直在风雨中飘荡,直至最后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