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最重要的15次改革
321300000028

第28章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不以成败论英雄 (1)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是埃及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它使得古老的埃及从封建国家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而对它的主持者——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到底是什么让人对这项改革难以下断言呢?且从头讲起。

尼罗河畔的黯淡明珠

埃及曾经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国,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过去。但是,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因素,这颗曾经璀璨的明珠黯淡了。

1517年埃及被土耳其人占领,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趋衰落,过去的封建主马木鲁克集团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1769年集团的首领阿里贝伊赶走了土耳其总督。1773年阿里贝伊被暗杀后,土耳其总督的统治虽然恢复,但他被软禁于撒拉丁堡垒中,有名无实。马木鲁克封建主集团的首领们在埃及掌握着实权。

当时,埃及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封建制国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控制在各个封建地主集团手里。其占有形式有三种:奥斯曼素丹占有的土地;专供宗教团体和寺院使用的土地;马木鲁克封建主占有的土地,第三种是主要的。马木鲁克封建主既是军人,又是包税人。他们各霸一方(一村或数村),独揽包税权。他们向政府预缴全部或部分“国税”(米里),代表政府向农民征收“国税”。为酬谢他们负责征税,他们被分到一块个人使用的土地(乌西叶)。这块土地归他们终生享用,可以出租。他们还向农民征收“包税余额税”(法伊德),中饱私囊。这些包税人实际成了自己包税领地内所有土地的绝对控制者。

马木鲁克军团是埃及的主要军事力量,到17世纪,其力量已经超过土耳其驻扎在埃及的奥斯曼近卫军。他们的头目充任开罗和各地的地方长官,包揽了24个郡守的职务。马木鲁克军团分裂成许多派系,各自为政,割据一方。为争夺开罗和各郡长官的职位,常常互相攻伐,结果造成埃及内战连连,动荡不已。

这种军事封建土地制度是国家主要兵源和财源的保证,它一开始就遭到了蚕食和破坏。首先,王室不断侵吞军封地,将其攫为己有。据估计,14世纪末,王室土地面积为518万费丹,一个世纪之后,则扩大为815万费丹,这些扩大的土地都来自各种没收的马木鲁克军封地。与此同时,马木鲁克军事封建主们也千方百计设法将自己的军封土地转化为世袭的私有土地,因为按规定,他们占有的份地,只能终生享用,死后仍需交还国家。到了15世纪,份地的世袭继承已成了不可更改的定制。王室和军事封建主对国有土地的侵夺,一方面使国家财税地区锐减,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央对分封领地的控制力的减弱。封地由终身制演变为世袭制,封地拥有者在不断扩大自己权力的同时时时想摆脱中央权力而独立,造成了连续不断的王朝战争和封建混战。

埃及农民依附于封建地主,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否则包税人可以强行把他们抓回。他们除交纳“国税”和“余额税”外,还要替包税人服徭役,交“郡县税”和“过路捐”等。所谓“过路捐”,就是近卫军和马木鲁克长官的侍从路过某村时,不论人数多少,逗留多久,村民必须摊钱供给他们美餐佳肴。在马木鲁克封建主的压榨下,埃及农民一贫如洗,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十分落后。

埃及本来有比较发达的工商业,但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以后,实行闭关政策,严禁欧洲商船往来于吉大港和苏伊士城,造成外贸萧条,工商业衰落。手工业者都被组织在各类行会之中,如皮箱匠行会、珠宝匠行会、铜匠行会等。行会有严密的组织和行规,行东叫谢赫,学徒必须满师才能正式入会,入会仪式叫做“拽孩子”。

到了18世纪,埃及的闭关自守局面有所改变。177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埃及缔结条约,规定苏伊士港向英国商人开放。1785年,埃及又与法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可是,当埃及对外开放时,它已比欧洲落后了几个世纪。这颗历史上曾经璀璨无比的明珠已经黯淡,谁能知道它的未来又将遭遇些什么呢?

被蹂躏的岁月

如同晚清时期的中国一样,埃及这颗黯淡的明珠也无法逃脱被侵略的悲惨命运。

凡是入侵,要么是抢钱,要么是占道。拿破仑这次就是占道来了。埃及正处在欧洲、亚洲、非洲的接合部,是沟通中西方的交通要道。既然是要道,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家都知道,古代人打仗跟现在不一样,天上没有飞机,地上没有大炮,就是拿人往上堆,所以,但凡这种交通要道,没有一个不是浸透了人类的鲜血的。而埃及的这种地位在近代以来更加突出了:通往东方,就意味着英国对它的重视,因为埃及可以作为桥头堡巩固它在印度的统治和东方的商业优势;既然老对手英国这么依赖埃及,那法国岂可落后,何况它还企图通过埃及发展它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的贸易,获得法国原来依靠加勒比海供应的部分原料,开辟更广大的出口市场。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把进攻埃及当做与英国在全球争霸的一环。拿破仑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感到,要真正打垮英国,就必须占领埃及。”他认为,要进攻印度,必须有一个中途阵地作为进攻基地,而埃及正是这样一个基地。这样,拿破仑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了。

拿破仑还是秉承了他闪电般的作战速度。1798年4月12日,法国督政府发布了对埃及作战的命令。5月19日,拿破仑率领350艘战舰和35000人的军队,从法国土伦港出发。法国战舰直接驶抵亚历山大港,经过12天的艰苦战斗,亚历山大失陷。7月21日,法军与马木鲁克军团和开罗平民、农民组成的抗法部队激战于金字塔附近。结果,马木鲁克军团被击败,法军占领了开罗。接着,拿破仑派军消灭了马木鲁克军团的残部,征服了上埃及,也就是埃及的北部地区。

要不说人家拿破仑能当皇帝,这也不是光有武夫之气就能办成的事。他在征服上埃及之后,就耍了一系列手腕,有效地安定了人心。

拿破仑深知老百姓最关注的并非政治问题,而是肚子问题。所以,拿破仑迅速宣布没收所有已死或逃亡在外的马木鲁克的土地,取消他们征收的赋税,把农民担负的各种税额合并为一种单一税。从此,埃及农村中的包税制开始消亡。

这些都是“胡萝卜政策”,是软的。拿破仑当然不会傻到只拿胡萝卜喂人,他的另一只手中还攥着一把大棒,不老实就收拾你。拿破仑把法国革命中的一些改革措施,生搬硬套到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迥异的埃及来,结果收效甚微,甚至推行不下去。同时,拿破仑是一个侵略者,他遭到了热爱民族独立的埃及人民的仇视。拿破仑为对付埃及人民的反抗,采用屠杀政策。7月30日,他命令部下:“你们必须严厉对付居民,我每天至少杀三个人,将人头挂在开罗大街上,这是让他们服从的唯一办法。”

在拿破仑的授意下,法军强迫各大城市的商人交纳巨款以供军需。按照地方的富裕程度,款额也不等,如开罗50万法郎、亚历山大港30万法郎。法军规定埃及人民供应法军全部军粮,并交纳实物税;行东要领取执照,必须交纳执照税;10月20日又下令“向私人财产、诉讼和诸如浴室、酒店、铺子、咖啡馆、磨坊、油坊、香油坊和住房等一类的建筑物征收新的捐税”。

这下老百姓不干了。连洗个澡都要交税,这日子还怎么过啊。于是,在下层伊斯兰教长老和手工业行会的组织下,英勇的开罗人民于1798年10月21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法起义。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学生涌向爱资哈尔清真寺,郊区的农民也赶来参加。起义群众击毙了法军卫戍司令戴布,占领了城门,猛攻法军盘踞的高地。拿破仑闻讯急忙从外地赶回开罗,调集大批军队进行反扑,炮轰爱资哈尔清真寺,并将其占领,大规模屠杀群众,一天之内就杀害了四千多人。最后,起义失败。

听到法国在埃及镇压人民起义的消息,英国人也坐不住了。这万一法国的势力伸向东方,夺取印度,那日不落帝国岂不是彻底完蛋了?不行,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法国人猖狂下去。于是,英国便与土耳其政府协定,于1801年3月派军在埃及登陆,“帮助”土耳其军队反攻埃及。法军受到内外夹攻,节节溃败,先是撤离开罗,困守亚历山大,9月又从亚历山大撤退回国。

拿破仑远征揭开了一出大戏的序幕,从此埃及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好一派热闹景象,法国、土耳其、英国,各色人种,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埃及人民的外敌给予马木鲁克封建地主集团以致命的打击,使得一个新的地主商人集团在斗争中兴起,领导人们反对入侵。而这个集团的领袖正是穆罕默德·阿里。

阿里赢得三国纷争

拿破仑的入侵拉开了一出大戏的帷幕,这话从何说起呢?原来,自法军从埃及撤走后,此时的埃及就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出现了三国博弈的局面,最强的一股是本地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及其统领的奥斯曼土耳其部队,其次的一股是残存的马木鲁克,最弱的一股就是穆罕默德·阿里所在的一支以阿尔巴尼亚人为主的奥斯曼土耳其地方部队。

这样,改革的主人公终于出场了,他就是穆罕默德·阿里。他是何许人也呢?很多人都知道,开罗市的城标是一座清真寺,它就是以穆罕默德·阿里命名的清真寺,那半球形的穹顶和铅笔状消瘦矗立的礼拜塔不但是开罗这座古城的标志,而且也出现在了埃及的纸币和钢镚儿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