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最重要的15次改革
321300000035

第35章 明治维新:掉转车头向西走 (2)

岩仓使团两年的考察,使得他们深深认识到西方社会平等之风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们回国后力谏天皇废除贵族特权。

要废除贵族特权,首先就得把全国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手中,以便做到令行禁止。如果还像幕府时期那样权力分散,中央的命令还是贯彻不下去。这就一举夺得地方政权,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新政府废除了公卿、诸侯这些带有等级意味的称呼,统一改称为华族,而一般武士则改称为士族和卒,农、工、商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随后,又逐渐剥夺了旧统治等级所享有的各种特权,这些特权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比如在传统的日本社会,军职是被武士垄断的,如果不是武士就不能担任军职。武士还拥有统治权、封建财产特权,还有对平民“格杀勿论”的特权。针对武士阶层对军职的垄断,明治政府在1872年推行了征兵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明治政府还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在幕府统治时期,将军和大名凭借自己拥有的土地,向领地内的农民征收封建年贡,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明治政府便逐渐开始减少年供,最后于1876年8月用发给“金禄公债”的方式赎买了武士所享有的这种封建财产特权。

这样,武士作为一个特权等级被消灭了,其上层因领取高额的“金禄公债”,转化为地主和资本家;广大的下级武士则沦为小商人、自由职业者或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立体式“整容”

贵族消失了,社会自然也要有个大变革。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1868年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为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给日本社会实施了一次立体式整容手术。

先从穿衣开始说起。日本男人以前爱穿宽大的衣服,女人喜穿和服。明治政府为了推行自己的西化政策,就想尽办法推行西服。事实上,初期最早穿西服的是都市的军人、官吏、学生,然后才慢慢地普及到民间。为了配合西服的推广,明治政府还在1871年公布了男子断发令,否则按照日本人的习惯,男人都要留着长长的辫子,这样就和西服不搭调了。两年后,明治天皇看到断发令实施情况不太理想,索性以身作则,将一头长发剪掉。为了鼓励断发,明治政府还将各地的理发店免税,但对从前的结发店则课以税金。社会要进步,谁也挡不住,1872年,女学生开始流行穿长裤裙。虽然当时并没有规定制服,但是女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穿起长裤裙来。这也算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例子吧。

在吃饭方面,幕府统治时期,糖的提炼比较困难,所以一直是比较贵重的奢侈品,平常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享受,一般老百姓根本吃不到糖。到了明治维新之后,西式糕点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一般人也开始“尝到甜头”。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就有烤面包的人,但是直到明治初年面包才开始成为西点店的商品,而且当时人们还把那些不吃米饭而改吃面包的人看做傻瓜。但是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人心,西方的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面包也开始流行起来。相比面包,牛肉火锅更改变了整个日本的饮食。日本人有个传统,就是自古以来几乎都不怎么饲养家畜,这样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他们除了偶尔吃打猎的兽肉之外,可以说完全不吃兽肉。一般人认为,兽肉是比较脏而且能带来晦气的东西,所以屠宰业是贱民的专利。那时候不但宰杀牲畜之前要做很多工作避邪,宰杀完之后还邀请和尚来念经。但是,明治维新时的日本人看到西方社会多样化的生活习惯,所以也渐渐开始食肉。特别有意思的就是,明治维新时期的饕餮食客竟然模仿相扑排行榜,将牛肉火锅店依顺位评审定位,颇有现在选美的意思。

在社会风俗方面。明治初年的种种新政策,使得当时一天或一个月的社会变化,远远超过从前五年、十年的变化速度。可以想象,当那些在传统社会中只能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的日本女性,竟然可以肩并肩手挽手地同西装笔挺的绅士一起散步的时候,日本人的震惊程度有多大。

在明治维新之前,男女混浴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日本人认为沐浴时男女坦诚相见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并无什么关系,这很明显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所以明治时期禁止男女混浴,并禁止妇女在公众场所裸体。警察当局为了配合国家“文明开化”的政策,花大力气推行新社会道德,特别对裸体加以严格取缔。

经过这次全面的“整容”手术,日本彻底把自己整成了白皮肤的西方人,整个融入了西方文明当中。

技术才是好东西

从日本的发展壮大可以看到:繁荣是自己争取来的。这是日本屡次在强大的外来压力和影响下摆脱困境,走出一条光明道路给世人的启示。

前面已经提到,当岩仓使团在欧美各国考察的时候,他们看到了遍地的工厂企业,那时候他们就深刻地认识到:日本要想强大,就必须迅速建立近代大工业,一来赚取利润,二来为国家生产更多的军工产品。

当代表团回国后,马上奏请明治天皇设立内务省,专门负责发展工商业,并让头脑清晰、颇有才干的大久保利通担任内务卿。

明治政府首先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解除了农民对于地主的依附关系。这实际上是对农业进行资本主义改造,从根本上确立自由民和新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这项改革措施使大量农民走出了土地,走向了企业,从而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拓了市场,准备了劳动力。

然后,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采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方式,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通过这些工厂的示范效应,让人民看到办工厂可以得到巨大的好处。同时采取发放巨额贷款,进口优先,减免企业税和出关税等办法,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

明治政府为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由政府出面主持大局,将原来那些官办企业转让给一些有背景的大资本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和保护下,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起,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这股热潮以前所未有的猛烈之势席卷了日本的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异常迅猛。

经过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努力,日本的工业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教育也是明治维新的一大内容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是以“文明开化”为改革目的,以“和魂洋才”为指导思想,在1870年到1896年的26年间,明治政府颁发了30多项重要的教育法令、条例、规章制度。改革后的日本教育,融合了美国教育的自由和德国教育的严谨。从教育行政管理,到大中小学教学设施,明治政府几乎为日本的现代教育奠定了所有的基础。在这些改革措施的推动下,日本人的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一个最基本的数据就是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的时候,日本的小学入学率为就已经达到了281%。

明治政府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注意以小学为基础,大力普及国民教育,还特别注意兴办实业教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职业技术学校。这种以实用性为基本属性的学校培养造就了大批青年技术骨干力量,使得日本的工业生产线能迅速投入生产。这样的直接好处就是日本国民掌握近代科学技术,在实业、技术、生产和贸易等方面同世界各国展开竞争,并很快取得了技术优势。

也正因为日本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及作用,通过明治维新之后的各项改革,特别是教育体制、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使日本从一个封闭落后的文盲农业国转变成为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现代文明国家,培育了优秀的劳动力和庞大的技术人员队伍。从业人员对企业活动有高度的热情,对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有强烈的责任心;同时,政府给企业低息贷款,使长期展望成为可能,有丰富的长期资金和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援等。如以“三井”、“三菱”为代表的日本企业财团之所以能够百年不衰,正得益于此。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工业增长速度让世界目瞪口呆。这里仅仅举几个数字作为证明:1868年日本全国只有405家工业企业,而且大部分是手工工场;到了1893年的时候,工业企业就已经增加到3344个,且绝大部分是机器工业。蒸汽动力船总吨位从15498吨增至110202吨;金融机构从2家增至703家。

可以说,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转变,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变成了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了,说话自然就有分量了。日本逐步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主权,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近代资本主义强国。

实用是最大的财富

探究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最根本处就在于日本人的实用精神。

所谓实用,就是反对空谈理论,就事论事,讲究实际效果。所谓“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就是这种态度的精华缩写。日本近代启蒙大师福泽谕吉也曾对实用主义做过精辟的阐述:“文明可以比做鹿,政治如同射手,当然射手不止一人,射法也因人而异,不过他们的目标都是在于射鹿和得鹿。只要能获得鹿,不管立射和坐射,甚至徒手捕获亦无不可。”

与探究道德完美或高深哲理为价值观的文人、文官精神在社会上占优势地位的中国、朝鲜不同,日本人重视实际效用,重视实证。直接对事情的成败和结果寄予主要关心的武士精神成为日本封建社会的主流。

这种态度在上面说到的那次海外考察中有明显的体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等日本政界精英组成庞大的岩仓考察团到欧美进行为时长达22个月的欧美文物考察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一头钻进欧美先进国家的城市规划、道路建筑、工厂农场、学校公园等,亲临现场进行参观、调查、考察、记录、学习。他们观察细致敏锐,记录详尽精确,并时时思考在国内模仿学习改进的可能性。他们对西方工厂生产情况的记录,据后来研究者说,除去表达感想部分,简直可作为说明书来读,即使是完全外行的人读后,也仿如亲见。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是没有也不可能获得工艺原理、工序流程书等资料的,一切只能用心看、用心记。考察团回国后,考察报告汇编成书——长达2000页的《纪实》,并向日本国民公布,作为学习的蓝本,此等盛况不但空前,或许亦可称为“绝后”。

日本人的实用主义传统则有着更深的思想根源。据最新的日本学研究成果,史前的日本民族即已表现出很多实用主义的倾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缺乏罪咎观念,不像后来的基督教那样反复告诉人是有原罪的,必须老老实实赎罪,日本人无意对创世进行猜测或崇拜一个滋生万物之神、这样一来,日本人十分关注特定环境下的事物,不会深陷抽象观念的泥淖。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成为日本思想的主流的武士道精神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所谓武士,就是必须在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取得胜利,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也就是说,为实现终极目的,敢于采取权宜措施。这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日本人实用主义的倾向。

还可以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日本人实用主义的传统。在日本传统社会里,他们重家族而轻血缘的态度打破了家族血缘关系的封闭性,使人们可以依据品德和才能标准选择家业继承人。异姓的养子、婿养子在改变了姓氏之后,就可以进入家庭、继承家业,是否具有血缘关系并不重要。反之,如果没有继承和管理家业的能力和良好的资质,即使亲生儿子也可能被剥夺家业继承权。这种所谓“暖帘重于家业”的态度正是日本人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日本人养成不深究学问、技法的系谱或出处如何,也就是说只要对日本民族有利,就要勇于学习。而勇于学习又逐渐导致了善于学习,所以他们能对现实世界中高性能的东西,都给予公平尊重的精神。因此,当日本人目睹大炮、军舰等欧美卓越军事技术时,自然就具备了这样的态度:尽管这是夷狄的东西,但也要坦率地评价其为夷狄之“长技”。同时当然也就产生了要学习这种优秀技术及其背后的西洋自然科学的愿望。转过头来看晚清,当先进文明传入的时候,遗老遗少们高呼“有伤风化”、“奇技淫巧”,等等,千方百计来阻挠新事物的出现。慈禧老佛爷第一次坐汽车的时候,竟然命令坐在前排的司机还要跪着给她开车,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缺乏实用主义的自大情绪,最终使得洋务运动失败,清新与日本的发展距离在近代逐步被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