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处世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3217500000003

第3章 杀群牛喻(2)

柳生左肘

“柳生左肘”用以形容人的生老病死。人们也常常用“柳生左肘”比喻对死亡的达观态度。

此典出自《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支离叔与滑介叔(支离叔象征忘形的人,滑介叔象征忘智的人)一同游览于冥伯(寓言中的山名)之丘、昆仑之野,传说那里曾是黄帝休息的地方。突然,滑介叔的左肘长出一个肿瘤,他大吃一惊,好像非常厌恶它。

支离叔说:“你厌恶它吗?”

滑介叔说:“不,我有什么可厌恶的呢!生命,不过是暂时存在的一种形式而已;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五行运行,四肢百体凑集在一起,不过是一堆尘垢秽物,并不是真东西。况且,以生为昼,以死为夜,死与生如昼夜交替,天不能没有昼夜,人又怎能没有死生!我与你同游,为的就是观察这种变化,如今这种变化来到我身上,合乎至乐的道理,我有什么可厌恶的呢!”

鲁人起死

后人用“鲁人起死”这个典故说明:活人死了,根本不能用药复活。活人与死人有本质的区别。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别类》。

鲁国有个名叫公孙绰的人。

他向人吹嘘说:“我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别人问他有什么灵丹妙药,他回答说:“我本来就擅长治疗半身不遂,现在我把这个方剂的药量再加大一倍,这样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使死人复活了吗?”

鲁人窃糟

“鲁人窃糟”讽刺那些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人。

此典出自《郁离子》。

从前,鲁国人不会酿好酒,只有中山国的人才会酿造醇美浓烈的“千日之酒”。鲁国人便想得到中山人酿酒的方法,但却无法得到。

有一个人在中山国做官,有一次他到酿酒人的家中喝酒,于是便偷了一些酒糟回去,并用鲁国的酒浸泡上。他对人们说:“这是中山国的酒呀!”鲁国人喝了,都以为真是中山国的好酒了。

有一天,中山国的那位酒家主人来了,听说这里有中山酒,就要来喝了一口,又立刻吐了出来,笑着说:“嗨!这是用我家酒糟泡出来的糟液呀!”

绿树成荫

“绿树成荫”用以比喻女子年华已逝;也用来形容树木枝叶繁茂。“绿树成荫”亦作“绿叶成荫”。今多用来指树木成林。

此典出自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方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荫子满枝。”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次去湖州游历。在那里他看到一位相貌非凡的少女,于是就以重礼为聘,和她定下了婚约。临别时,杜牧对少女的母亲:“如果十年之后我不来迎娶,她便可改嫁。”十四年后,杜牧做了湖州刺史,便去寻访那位少女。这时少女已经出嫁,并已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杜牧为此非常伤感,因吟诗一首道: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帐怨方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树成荫子满枝。

每下愈况

“每下愈况”的意思是,越往下说越足以比况。它的原意是说道无处不在,即使举下贱的东西也可以见道。后作,“每况愈下”表示越来越坏的意思。

此典出自《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居住在东郭,人称东郭子。有一次,东郭子问庄子说:“所谓虚通至道,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庄子回答道:“道,其实无处不在,任何地方都有道。”

东郭子说:“请您详细指明它在什么地方。”

庄子回答道:“在蝼蚁处。”

东郭子说:“道是非常高尚的东西,怎会在如此卑下的地方呢?”

庄子回答说:“在山间野草、稻田杂草中。”

东郭子说:“为什么更卑下了呢?”

庄子回答道:“在砖瓦、碎石中。”

东郭子说:“为什么越说越卑下了呢?”

庄子回答道:“在屎尿当中。”

东郭子很生气,不再说话。庄子说:“道无处不在,又岂止在野草之中!我刚才对你的回答,还没有涉及道的实质呢。举例说吧,一个管理市场的人,如果他要查验猪的肥瘦程度,就用脚践踏猪身上最难育肥的部位,即践踏猪腿、猪脚之间,就能知道猪的肥瘦了。”

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美女入室,恶女之仇”比喻道德品质好的人往往受别人妒忌。

此典出自《史记·外戚世家》:“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此真是也。’于是乃依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汉武帝晚年,同时宠爱两个妃子尹夫人和邢夫人。汉武帝怕两人互相妒忌,就禁止她两人互相见面。尹夫人听说邢夫人长得很漂亮,便缠着汉武帝,要他安排一次见面的机会。汉武帝被她纠缠不过,就让另一个女人冒充邢夫人带着几十个随从来见尹夫人。尹夫人一见这个女人就说:“这个人决不是邢夫人。”汉武帝诧异地问道:“你怎么知道?”尹夫人说:“依她的相貌、形态,决不会得到你的宠爱,所以她一定是假的。”于是汉武帝就叫邢夫人穿旧衣服来见尹夫人。尹夫人一见,就说:“这才是真的邢夫人啊!”越看越觉得自己没有邢夫人漂亮,就哭了起来。谚语说:“美女入室,恶女之仇”,这话说得真没错啊!

门可罗雀

“门可罗雀”形容门前冷落,宾客稀少;常用作衰微后的景象描写。

此典出自《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汉武帝时,有两个非常有名气的贤臣,一个叫汲黯,一个叫郑富,都曾位列九卿。当他们位高权重的时候,前去拜访的客人非常多,真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等到他俩丢了官,由于他们为官清廉,家里十分贫穷,因此便没有人前去拜访他们了。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完他两人的传记以后,感慨地说:“像汲黯这样一个贤良的人,有势力的时候,客人很多,没有势力了,情形就不同了。下邽翟公曾经说过,当他做廷尉的时候,客人挤满了门庭;等到丢了官,门外就可以摆捕鸟的网了。”后来他恢复了官职,客人又想去找他,他就在门上写了如下的字句:“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和郑富两人那时也遇到了这种遭遇,实在是可叹。

蒙鸠为巢

“蒙鸠为巢”说明基础稳固的重要,基础不稳,表面做得再好,也是经不起考验的。

此典出自《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析,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这种鸟用软绵绵的羽毛做巢,又用长长的发丝编织起来,把它连结在芦苇的嫩花枝上。可是一阵大风刮过来时,芦苇的花枝被吹断了,鸟蛋被打破,雏鸟也都摔死了。

巢并不是做得不精致呀,只是没有找对地方!

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这句成语,原为褒义,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危及自身的事。后来,这句成语逐渐转化为贬义,用以形容不顾集体,只想维护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

此典出自《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周宣王时,有一个大臣叫兮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因官名叫尹,史书称他为尹吉甫。当时,猃狁古族名,殷周之际,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北境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尹吉甫于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率军又反攻到太原。又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尹吉甫和另一个大臣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扩大了统治地盘,是有功之臣。

有一次,周宣王派仲山甫筑城齐地,以防御外族的进攻。尹吉甫写了首诗送给仲山甫,称赞他的道德和才能。诗中写道:仲山甫贤明智慧,明达事理,不参与可能危及自身的事。他日夜操劳,不敢懈怠,忠心耿耿地效忠周宣王一人。

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比喻对问题的正反两面,含糊其辞,态度不明确。

此典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理不欲绝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模棱’。”

唐朝有个叫苏味道的人,学识渊博,九岁的时候就会写诗作赋。他考中进士以后,被朝廷调到京城长安做官。由于他学识渊博,文章又写的好,因而官职升得很快,不久便当上了凤阁侍郎。可是没料到他竟吃了官司,被捉下狱。

苏味道被关押在监狱中,有一次武则天看见他独自一人坐在地上吃饭,觉得他挺可怜的,就放他出狱,让他到集州去当刺史。几年之后,朝廷又召他回来,任何他做天官侍郎,接着又恢复他凤阁侍郎的官位。然而不久他又被人弹劾,于是朝廷将他贬为坊州刺史。

苏味道经过这一番折腾,心中非常苦闷,做起事来也不用心了。下官找他审理案件,他总是用手摸着床棱,好长时间不说“是”,也不说“不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时间长了,人们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模棱手”。有人干脆叫他“苏模棱”,连姓名也忘了。

很多人不能理解苏味道的这种处事态度,又不便询问,只好在一旁叹息。有一次,一位老朋友向他提起了这件事情,苏味道感慨地说:“你哪里知道啊,这是我大半辈子的痛苦经验决定事情不要说得太明白,那样如果错了必然要遭到人家指责,后悔也来不及啦。但是模棱以持两端就可以避免其祸了。”

苏味道在五十八岁那年,又被朝廷复升为益州长史。可是他还没有到任,就死在半路上了。

磨刀霍霍

“磨刀霍霍”比喻准备活动。

此典出自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是《木兰诗》中写木兰不肯接受赏赐,甘愿回乡返家,回到家乡以后全家团聚时的几句诗。大意是说:爹娘听说女儿归来了,急急忙忙地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立即梳洗打扮等候聚谈;弟弟听说姐姐就要到家了,霍霍磨刀杀猪宰羊,准备欢宴。

莫予毒也

“莫予毒也”形容没有人能威胁危害自己。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两国城濮之战,楚国统帅子玉因战败自杀,“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予毒也已!’”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势力强大起来,向北扩张,威胁着北方各诸侯国的安全。后来北方的晋国也渐渐强盛起来,特别是晋文公重耳执政之后,国势更加强盛。于是,晋、楚之间发生了争夺诸侯领导权的矛盾,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在战斗中,由于晋文公重耳在政治上作了充分的准备,使楚国陷于孤立的地位;在战略战术上,晋文公采取了许多灵活的有利战法,所以打败了楚军。楚国战败后,楚帅子玉回师走到连谷,因得不到楚王的赦令,便自杀了。晋文公听到子玉自杀的消息,十分高兴地说:“莫予毒也已!”(意思是:再没有危害我的人了!)

南风不竞

“南风不竞”意思是南方的音乐曲调不强劲,原来比喻楚军的士气不振,战斗力差。后泛用以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春秋时,占有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的一个国家叫晋国;疆域西北到今陕西商南西北,东南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北到今河南南阳,南到沿庭湖以南的一个国家叫楚国。为了争夺霸权,晋、楚两国不断发生战争。

公元前555年,楚国要攻打晋国。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晋国的师旷说:“不要担心。我屡次歌唱北方的曲调,又熟悉南方的曲调。南方的曲调不强,象征死亡的声音很多,楚国一定不能胜利。”

猱搔虎痒

“猱搔虎痒”说明拍马是为了骑马。世上颇多类似猱的吹拍逢迎的小人。

此典出自《贤弈编》。

野兽中有一种猱,身体小而善于爬树,爪子非常锋利。老虎头顶发痒,就叫猱替它搔。猱搔个不停,抓出了一个小洞,老虎感到特别舒服而毫无觉察。猱便悄悄从洞中汲取老虎的脑浆吃,并将剩下的一部分捧给老虎说:“我得到了一点荤腥,不敢独吞,就给您一点吃吧。”老虎说:“猱对我真是忠心呀!这样爱戴我,竟忘了自己的口腹。”这时老虎竟然不知道它吃的正是自己的脑浆。

时间久了,老虎的脑浆快吃空了,疼痛难忍,去追逐猱,而猱早已爬到一棵高高的树上躲避起来了。老虎痛得腾跃蹦跳,大声吼叫着死去了。

世上的人们认为,在邯郸闹市上挟着乐器唱歌卖艺的人很像猱,其实,现在难道只有这些唱歌卖艺的人像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