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323200000020

第20章 竞争有术,合作共赢

双赢双利,一山能容二虎

和同事做朋友,已经成了新办公室同事关系的一种趋势。现代社会,竞争虽是无处不在,但同事之间十之八九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更何况现在讲的是双赢。最简单的,部门的效益上不去,谁也别妄想有升迁机会。单赢不是赢,只有双赢双利才是真正的赢。一个职业人在进入职场伊始,就应当力求这样的结果。

魏丽在竞争记者部主任一职时败给了竞争对手杨乐,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担心自己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就想调离记者部去做专职编辑,可是又不甘心放下风口浪尖般的记者生涯,正在犹豫不决时,忽然得到一项重要任务:负责一个重大选题的采访,并被任命为首席记者。

这就是记者部主任杨乐对待同事兼竞争对手的策略:“如果我不任命她为首席记者,不委以重任,部门里就会形成以她和我为中心的两个帮派。有了这样一个对峙的小团体,工作还怎么展开?我的目标就是让我这个部门做得更出色,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不是打击我的对手。只有让我这个部门的人同心协力,我才能做得更好,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尽量对魏丽委以重任,给她一些重大且富有挑战性的采访任务,让她有受到器重的感觉。何况她还是整个部里最有实力的记者,工作能力很强,又有威望,处理得好,会成为我最得力的助手。”

果然,魏丽很快就对杨乐心服口服,忠心辅助杨乐,办公室里的向心力也大大增强。杨乐因此进入了事业上如鱼得水的空间。

办公室同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其中,利益是合作最坚实的基础。有句话叫“无利不起早”,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合作是因为有利可图,利益共享,双赢爽利,大家才能和平共处,一起向前。在小说《曾国藩》中,曾经有这样一个细节:

曾国藩初握兵权时,对属下要求极其严格。曾国藩治下的湘军,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曾国藩追求的是“多条理、少大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梁启超称赞他是“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拨于流俗”,“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艰苦卓绝”。其“非有地狱手段,非有治国若烹小鲜气象,未见其能济也”。

但是,曾国藩在战后也很“吝啬”:在向朝廷保荐有功人员时,“据实上奏”,一是一,二是二,有多大功劳就是多大功劳,不肯多报一点,更别说虚报那些无功人员了。不滥用朝廷“名器”。后来,老九曾国荃劝说他:大哥,你这样不行啊!你是朝廷大员,你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可以百世流芳,这是你的追求,可这些弟兄们没有你那么高的追求,他们要的就是眼前的利益。弟兄们流血卖命打仗,图的是金银财宝和有个官职封妻荫子,你不给人家好处,谁给你卖命啊?

理想主义的曾国藩在现实面前也只好妥协,一是对湘军战后的洗掠睁只眼闭只眼,二是更多地为手下向朝廷邀功请封。在曾老九攻下南京后,湘军将士将太平天国积攒的财富抢劫一空,曾国藩也只能尽量在朝廷那里为他们遮掩。湘军将士死心塌地为他立下汗马功劳。

在职场中也一样,与他人合作或者带领一个团队,若不给对方或下属机会,对方得不到利益,会有几个人愿意与你合作呢?人要想使合作长久的继续下去,学会让对方利益共享。把同事当做阻挡前途的障碍,自己也难以在办公室立足。对于在办公室里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不妨与之合作,如此一来,往往可以神奇般地化解彼此之间的敌意。

竞争再激烈,也不能占别人的功劳

追求工作成绩,希望赢得老板的好感,早日升迁等问题,使得同事间天然地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这在一些合资公司,特别是外资公司里极为明显。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有些人喜欢把别人的功劳占为己有,到最后只能是既损人又不利己。

黄磷和李欣两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平时关系相处得很不错。年终,公司搞推广策划评比,每个人都可以拿方案,优胜者有奖。黄磷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经过半个月的深入调研,加上平时对市场工作的观察思考,黄磷很快做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策划案。

方案征集截止日的最后一天,李欣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哎,明明,我还真有点紧张,心里没底啊。你帮我看看方案,提提意见。”黄磷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李欣的策划很是一般,没有什么创意,黄磷看完没好意思说什么。

李欣用探究的目光盯着黄磷,说:“让我也看看你的方案吧。”黄磷心里一阵懊悔,可自己刚才看了人家的,现在没有理由不让别人看。好在明天就要开大会了,她想改也来不及了。

第二天开会,李欣因为资历老,按次序先发言,李欣讲述的方案跟黄磷的方案一模一样,在讲解时,她对老板说:“很遗憾,我现在只能讲述自己的口头方案,电脑染了病毒,文件被毁了,我会尽快整理出书面材料。”

黄磷目瞪口呆,她没想到李欣抢自己的功劳,她不敢把自己的方案交上去,也不敢申诉,她资历浅,怕老板不相信自己。只好伤心地离开了这家公司。李欣的方案获得老板的认可,因为方案不是她自己的,有些细节不清楚,在执行方案时出一点漏洞,又无法及时修正,结果失败。后来老板得知这是别人的方案,就无情地炒了她鱿鱼。

混迹职场好比行走在沼泽地一样,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坑里。要知道同事之间的非常复杂,表面上大家一团和气,内心里却可能各打各的算盘。其中,有两种态度最容易损害同事关系:一是待人刻薄,二是热衷于算计人,抢别人功劳。一个单位里,这样的人越多,人际关系越复杂。

工作中,抢别人的功劳,不论别人知道与否,抢来总归不是光荣的。而且,当这种行为终将被揭穿,做人的信用也将荡然无存,也会失去别人的尊重。所以,在工作中,一方面自己最好不要去抢占别人的功劳,另一方面也要防范别人抢占你的功劳。不要让对手或同事们知道太多的有关你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你并不十分了解的同事,最好还是有所保留。

善于合作,方能办大事

战争的至高境界是和平,竞争的至高境界是合作。二战期间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逃亡”,可谓是合作的完美典范,此次活动任务之艰巨、涉及范围之广,令人难以想象。

在德国柏林东南部有一座德国战俘营。为了逃脱纳粹的魔爪,250多名战俘准备越狱。在纳粹的严密控制之下,实施越狱计划,要求战俘们进行最大限度的协作,才能确保成功。为此,他们明确地进行了分工。

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首先要挖地道,而挖地道和隐藏地道则极为困难。战俘们一起设计地道,动工挖土,拆下床板木条支撑地道。处理新鲜泥土的方式更令人惊叹,他们用自制的风箱给地道通风吹干泥土。修建了在坑道运土的轨道,制作了手推车,在狭窄的坑道里铺上了照明电线。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之多令人难以置信,3 000张床板、1250根木条、2100个篮子、71张长桌子、3180把刀、60把铁锹、700米绳子、2000米电线,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为了寻找和搞到这些东西,他们费尽了脑汁。此外,每个人还需要普通的衣服、纳粹通行证和身份证,以及地图、指南针和食品等一切可以用得上的东西。担任此项任务的战俘不断弄来任何可能有用的东西,其他人则有步骤、坚持不懈地贿赂甚至讹诈看守以得到东西。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做裁缝、做铁匠、当扒手、伪造证件,他们月复一月地秘密工作,甚至组织了一些掩护队,以吸引德国哨兵的注意力。此外,他们还要负责“安全问题”,德国人雇用了许多秘密看守,混入战俘营,专门防止越狱,“安全”队监视每个秘密看守,一有看守接近,就悄悄地发信号给其他战俘、岗哨和工程队队员。

这一切工作,由于众人的密切协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竟然躲过了纳粹的严密监视,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切。

独木难成林,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不可能完成越狱的大工程。公司是一台大机器,员工就好比每个零件,只有各个零件凝聚成一股力量,这台机器才可能正常启动。这是你之所以在公司存在的理由。其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的员工因为不能很好地与同事相处而无法在公司立足。所以作为一名在职人员,尤其要加强个体和整体的协调统一。也就是说,员工作为个体,一方面有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合作,能很好地融入集体。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庞大,企业内部分工也越来越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合作,单打独斗,刚愎自用的人前途将会暗淡无光。

“和而不同”,君子不强人意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和谐,调和,指不同性质的各种因素的和谐统一。“同”,相同,同类,同一。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唐朝的武则天对于反对她掌权的人进行无情镇压,但她又十分重视任用贤才,经常派人到各地去物色人才,只要发现谁有才能,就不计较其门第出身、资格深浅,破格提拔,大胆任用。所以,在她的手下,涌现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当豫州刺史的时候,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武则天听说他有才能,把他调到京城当宰相。一天,武则天召见他,告诉他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但是也有人在我面前揭你的短。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狄仁杰说:“别人说我不好,如果确是我的过错,我应该改正;如果陛下弄清楚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并不想知道。”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器量大,因而更加赏识他。在狄仁杰当宰相之前,有个将军娄师德,曾经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过他,但是狄仁杰并不知道这件事,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普通武将,有些瞧不起他。

有一次,武则天故意问狄仁杰说:“你看娄师德这人怎么样?”狄仁杰说:“娄师德作为将军,小心谨慎守卫边境,还不错。至于有什么才能,我就不知道了。” 武则天说:“你看娄师德是不是能发现人才?”狄仁杰说:“我跟他一起工作过,没听说过他能发现人才。”武则天微笑着说:“我能发现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啊!”狄仁杰听了,十分感动,觉得娄师德为人厚道,自己不如他。

像娄师德这样的人才算得上真的“和而不同”, 他与狄仁杰性格不同,但是并未因此而对他有所看法,而是在承认对立差异的基础上,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和而不同”是职场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职场中,人们往往因为“关系”而混淆是非。如朋友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即使这种事关乎道义,很多人也选择“打哈哈”糊弄过去,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他们是不会抹开面子去为是非争个脸红脖子粗的,这其实正是一种对人对己都不负责的态度,如果因此导致别人或集体利益受损,则难免有同流合污之嫌。这是正人君子所不取的。对于意见相左的情况,不应当盲目地人云亦云,也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时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把唐太宗打了个落花流水。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这还不解恨,又找来尉迟恭让他去唐俭家一次,听唐俭是否对自己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

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这种张网杀人的做法太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只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 唐太宗非常气愤,把手中的玉版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

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不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种做法难免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以上官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使我认识到不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我知过即改。通过这件事,尉迟恭让自己免去了说假话冤屈人的罪过,得到了忠直的荣誉,得绸缎千匹。”

正因为唐太宗的知错就改,才成就了他的贤德之名。合作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如果一味将自己看做是合作的主导者,将对方看做是“被恩赐者”,那么势必会不欢而散。职场中,与同事合作不是支配,而是在双方平等关系下,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共同努力的态势。“和而不同”,懂得尊重他人,合作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