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3234400000002

第2章 谜语基础知识

谜语的起源

古人谈及谜语的起源,没有定论。仅以刘勰为例,《文心雕龙·谐隐》:“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同一篇文章又说:“荀卿《蚕赋》,已兆其体。”今人关于谜语起源有五种说法。

谜语的起源不可考

余真《打灯谜》说:“灯谜始于何时,不可考,也从没有人为它作过考证。”作者在该书中称:“灯谜应包括‘文义谜’、‘字谜’和‘事物谜’这样三大类。”由此可知,作者言及的灯谜,实际上是指谜语。陈雨门《灯谜大观》说:“这样‘文义谜’是谁发明的?是何代开始的?均不可考。”

谜语有近千年的历史

1980年5月2日《北京晚报》称:谜语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1982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在谈《怎样猜谜语》中说:“猜谜,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游艺形式,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谜语有2000余年的历史

这种说法较多。陈光尧在《谜语研究》中说:“谜语自上古的廋辞一直到现在,总共经过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谜语新编》中说:“谜语,起源于春秋时代。”更生、朱育珉在《灯谜万花筒》中说:“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廋辞和隐语,是灯谜的萌芽。”

谜语有3000余年的历史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段宝林的说法,他在1980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谜语的起源》中说:“我以为商代歌谣《女承筐》才是我国谜语的最古记录。原文见于《周易》的《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稝羊,无血。”女的拿着筐子盛东西,本应有重量,但它却说‘无实’,是虚松的;男的拿着刀割羊,本应流血的,但却‘无血’。这是什么呢?这不是运用传统谜语最常用的‘矛盾法’非常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吗?它既生动地描述了剪羊毛的劳动特点,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谜面吗?”

谜语有4000余年的历史

持这种说法的代表是钟敬文,他在《民间文学概论》中指出:“谜语大概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产生。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体会,逐步掌握了它们的特点,借助隐喻的方式表现出来,创作了谜语,作为智力测验的工具,这是社会生产和人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谜语在原始社会后期产生,以时间计算,当在4000年以前。我国有的典籍还记录着原始公社时期口头流传下来的歌谣。如相传黄帝以前或黄帝时代的《弹歌》,就是我国最早的谜语歌谣,其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谜面简扼地记述了砍下竹子、制成弓子、射出弹子、打死禽兽的过程,和现代谜语的描写方法是相似的。

有关字谜的起源,厚启在《谜语古今谈》中认为更早,他说:“远在上古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由象形而转为会意,实际上就是一次广泛的谜面制作和猜谜活动。

大家知道,汉字中的象形字是以形表意的。但是,这些象形文字只能表达有形之物,要表达一种抽象概念或动作,如采果子、放牛,就不容易画出来了。于是聪明的古代人,又创造出一些“比类合谊”(《说文解字》)的会意字来,如采的动作,一手伸向树梢,以示采摘之意;牧的动作,一手执鞭(树杈),守于牛旁,表示放牛,引申为放牧。这些会意文字,造出来之后,在某一具体环境中,一看就懂,让人们“见而可识”,“察而会意”,一个字就是一个谜面,而谜底正是一种动作或一件事情,教的人稍指点,学的人马上领会。因此,也可以说会意文字的出现,乃是开了我国字谜之先河。”

谜语的多种名称及出处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云:“齐威王之时喜隐。”《韩非子》云:“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

隐语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云:“臣愿复问朔隐语。”

廋辞

出处《国语·晋语》云:“秦客为廋辞于晋之朝,范文子知其三。”

廋语

出处《五代史》云:“时天下旱蝗,黄河决溢,而帝方与李业等狎呢,以廋语相诮戏。”

出处宋·苏轼《仇池笔记》云:“鲍明远有字谜三首。”谜字第一次出现。

谜语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云:“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代为谜语。”谜语现在是各种谜的总体。

商谜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毛详、霍百丑,商谜。”

哑谜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云:“哑谜儿怎猜破。”

诗谜

出处陈·徐陵《玉台新咏》里的一句古诗为:“藁砧今何在?”世称之为诗谜。明·杨慎《升庵诗话》云:“杜牧之咏鹭鹭诗:‘霜衣雪发青王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分明鹭鹭谜也。”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云:“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

商灯

出处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云:“每市有以灯影物。幌于寺观之壁,名之曰商灯。”

猜灯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五卷·委巷丛谈》云:“至鲍照集则有井字谜,抗人元夕多以此为猜灯,任人商略。”

灯谜

出处明·张岱《陶庵梦忆》云:“或写灯谜,环立而猜射之。”

弹壁

出处明·王鏊《姑苏志》云:“上元灯市,藏谜者曰:‘弹壁灯’。”《江震记》云:“谓之‘灯谜’,亦曰‘弹壁’。”

诗禅

出处明·李开先《诗禅序》云:“有隐语、有廋词,俗谓之谜,而士大夫谓之诗禅。”

灯虎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云:“今人以隐语粘于灯上,曰灯谜,又曰灯虎。”

春灯

出处唐薇卿《谜拾》云:“古名商灯,又曰春灯,或呼为灯虎,虎字必有所本。”

文虎

出处东帆《留青别集》云:“谓之虎者,喻其不易中也。”明人贺从善编有《千文虎》一书。

诗虎

出处东帆《留青别集》云:“其以诗文为谜语者,谓之诗虎。”

谜语的类别

从大类和形式上分,谜语可分文义谜(灯谜)与事物谜两类。

从内容上分,谜语可分成许多品种。

字谜是谜语的一个大的类目,由于猜射方法不同,同一个谜底的字,可以分别组成许多谜面,且能不断创新。所以,汉字有限,而字谜是无穷无尽的。

中国语言十分丰富,给制谜创造了良机。语谜和词谜也是最常见的,如成语谜、口语谜、俗语谜、常用词谜等等。随着时代发展,还不断地出现新词语,于是,新词语谜也应运而生,而且常猜常新、永无止境。

名词谜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科技等等各个领域里的名词,都可入谜、数量无限。

人名谜、地名谜也是一个重要类目。各种名人、地名都可制谜供人猜射,饶有趣味。

书报刊、影视剧名,也是谜语的一个大项,内容随着新作品出现而无限延伸,决不会有制完猜完的一天。

事物谜包罗万象。可以说,任何一物和自然现象都可入谜。这类谜语,大人小孩都能猜,可谓老少咸宜、通俗普及。

还有几类特殊谜语,一是带谜格的谜语,需按谜格要求去猜,否则会猜错。这种谜较有难度,需学习谜格知识,再去猜射。二是花色谜,真是五花八门、新奇绝妙,猜起来趣味无穷、开心得很。诸如射覆谜、画谜、印章谜、象棋谜、外文谜、数字谜、故事谜、谜语故事等等,均可列入花色谜内。

灯谜的由来

把谜语写在花灯上叫人去猜,叫灯谜。它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财主,家财万贯,他人品不好,见高就拜,见低就踩,穷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有钱有势,穷人拿他没办法。一年的元宵之夜,有一名受尽这个财主剥削的人提着一个花灯来到财主家门前。他的花灯又大又亮,灯上还题了首诗,引来很多人围观。财主好奇,也出来看热闹。他不识字,就叫账房先生念给他听。账房先生遵命,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财主听后大怒,说灯的主人有意讽刺他,叫来家丁要打提灯人。提灯人并不害怕,不慌不忙地说:“这首诗怎么会是讽刺你呢?它说的是做衣服的‘针’呀!”顿时,人们哄堂大笑。财主见状,狼狈地溜进了屋。从此,灯谜就出现了,每有彩灯会,必有灯谜。

谜语的三大基本特征

独特的结构

一个谜语由三部分组成,也称谜语三要素,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是给猜者出的内容;谜目是猜的大概范围(即打什么);谜底就是要求猜者猜的结果(答案)。

例:“无烦无恼无忧愁”(打一饮料名),“百事可乐”。“无烦无恼无忧愁”是谜面,“打一饮料名”是谜目,“百事可乐”是谜底。

面与底有别解

有相当一部分谜语,存在着别解的关系,特别是字、词类的谜语较多。面与底有别解就是利用汉语字、词多义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能得出几层的意思。如谜面中的“行”字,可以作行动理解,又做“可以”理解,又可理解为行列中的“行”,有时作发行理解。“会”字,可理解为:“可能”、“见面”、“聚会”、“理解”、“擅长”等等。

例如:“明清汉”(打一影片名),谜底:“二代人”。这里的汉字理解为一条汉子,明清当然是两个朝代了。

又如:“救死扶伤”(打一交通名词),谜底:“人行道”。原意是行人道,即实行人道主义,而别解为行人走的道,“人行道”。

面与底字异

在谜语中凡是谜面中有的字,而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谜目上有时可以出现)。

例如:“大河解冻”(打我国一省名),谜底:“江苏”。

其中谜面中大江也可以解冻,但“江”字在谜面中不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