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说到,学习的场所无处不在。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书本,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留下的知识和经验,并加以借鉴和总结,避免走弯路,但有些时候我们还要善于走出这些“有字之书”,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只有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生活中验证你在书本上所学得的知识,一边读书一边实践,我们才能积累到更多更为丰富的知识。
我们经常听说这样一句话:知识并不等于能力。时代发展的要求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学习知识与掌握能力的关系。培根那句响亮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众人皆知,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这一名言后,还明确地提出了另外一句——“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这也就是说,有了同等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同等的能力,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学以致用的过程,只有将学到的东西和实践结合起来了,才算真正掌握了知识。要不,就会出现这样的笑话:
有一个人,进城去卖竹竿,可是在他要进城门之时却发觉竹竿横竖都不能进入城门,他非常气恼。
这时走过来了一位读书人,这位读书人为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把竹竿从中间折断,这样就能进城了。
事后,这位读书人还非常谦逊地说:“吾非智者,无非见者多矣。”
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如果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横竖也进不了城门的竹竿,只要直着拿就可以了,而这读书人却死搬自己的书本知识而不知变通,结果就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如果有知识不知应用,那么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但没有一点益处,有时还可能有害。所以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它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而将知识化为己用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参加一些能学以致用的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例如,我们在生物的学习中,课本上会有一些生物的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知识,我们便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验证这些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加深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这其实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不懂知识就去盲目地实践肯定会撞得头破血流而收获甚少,照搬知识而不知变通的人永远也就只能做知识的奴隶,只有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最佳位置,我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力量。
在失败中不断提高学习力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学习也是如此。每个人总得为自己的成长交一些学费,这不单指上学要花的费用,还有在失败中历练的投资。但是,怎样处置你所交的“学费”,关键还在你自己。如果你能“吃一堑,长一智。”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成
功之道,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你就能避免上缴一些不必要的学费。
不要凡事都照搬经验
“我的老师和父母都是这样做的,被那么多前辈验证的事情肯定是真的。”
“你父母吃过的饭比你喝过的水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你还是乖乖听他们的话吧,他们有经验。”
“看看,不跟我这经验丰富的人学学,自己瞎琢磨什么呀,费了这么多时间。”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一些长辈常常以权威或者经验的名义要求我们遵照一些既有的知识和常规的处世方式行事,如果我们不照做的话,失败后可能就会遭来更多的“批评教育”。
所谓经验,就是从已经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我们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累积经验的过程,从幼年到青少年直至成人,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现象和事件都会进入我们的头脑,逐渐成为了我们自己的经验。
经验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本方式。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各种各样的书本知识就是我们的前人或者同时代的一些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这些经验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让我们不用事必躬亲就能获得知识,从而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少走了许多弯路。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借助经验来判断和处理问题,就像是你选择了一条去学校的路并且经常走,这样你就会走得很顺畅而且肯定不会迷路一样,只要具有某一方面的经验,我们再处理起问题来就会得心应手得多。
可以说,我们几乎是生活在一个经验的世界里的,很多事情都要仰仗着既往的经验。那我们是不是就该做什么事情都依从经验呢?当然不能。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适合别人的经验未必能适合自己,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凡事照搬别人的经验。前段时间就看到报上登了这样的一则信息:一个高三女生照搬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而患上了焦虑症。这个女生以前的成绩也是中上水平的,在一次高考状元讲座上得知别人能考高分是因为抓紧时间刻苦学习,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的时候,她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生搬硬套”地把人家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用到了自己身上,结果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患上了考前“焦虑症”,到考试的时候还提笔忘字了。这个女生的失败就是因为一味照搬成功的经验却忘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照搬经验对我们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因为你一旦对经验形成了一种依赖和崇拜心理,思维就会变得僵化,这样,你在遇到一些以前没有遇到的学习难题时,就很难想出新方法解决了。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索的,只有不断思考、不断打破既有的思维模式,我们才会有新的进步。而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将面临很多依靠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我们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因此,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的去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切记不加思考地生搬硬套。要记住,只有在前人已有的经验加上创造性的思考,这些所谓的经验才能更好的为己发挥作用,才能对我们的学习发展起到真正的辅助之用。
总结教训,在失败中成长
还记得你第一次学游泳的时候吗?你是一跳进水里就能像鱼儿一样畅游了吗?当然不是。你会惊慌地扑腾,说不定还喝了不少游泳池的水,但是,你最终不是在吸取教训中成长吗?
成功是无数次失败后演绎的精彩。如果没有那一次次失败的洗礼,没有从失败经历中吸取的教训,你能如此珍惜和感激如今的成功吗?
有一句激励人心的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就是说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从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它反而会成为我们的先导,指引我们走向成功。我们在阅读名人传记时,会发现很多人后来能有所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超常的智能,或者有特殊的机遇和优越的条件,而是因为他们把失败看成是为自己成长而交的学费,不断在失败的历练中总结教训。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一生就是在失败中成长的过程,他先后七次竞选参议员失败,期间又多次经商失败,当时的达官贵人们嘲笑他,认为他这样走弯路一定不会成功。但恰恰相反,林肯不仅成功了,而且干得非常漂亮。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那些挫折中林肯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练就了缜密的思维与良好的口才,正是这些决定了他的成功。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失败是经历了不少,但总是没什么长进。这就是因为他们误解了失败与成功的关系,我们说经历失败会让人快速地成长起来,但这是有一定条件的,是要在失败的过程中总结教训,把失败当做是自己奋起的动力,而不是被失败吓怕了或者是对其听之任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管你一生中交了多少这样的“学费”,你也是不会有所长进的。
有人曾经根据能否有效利用错误的价值把人分为四类。第一类人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是犯相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不可救药。第二类人虽然能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犯相同的错误,但由于不能从失败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总是犯不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也难以救药。第三类人能够总结自身错误的教训和规律,算得上是聪明人,但由于只能从自身的失败中进行总结,所以虽然不犯自身相同的错误,却总是难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这类人比第二类人稍微高明一点。第四类人既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又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凡是别人的经验,也成为他的经验,凡是别人的教训,也成为他的教训,这类人属于聪明人,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同学们,你属于哪一类人呢?其实,要做怎样的人,怎样处置你所交的“学费”,关键还在你自己。如果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你就能少跌倒几次。
失败面前,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失败就摧残了你的意志,绊住了你继续前进的脚步。只有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才有可能在失败中成长。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就要学会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这就是说,我们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只有弄清了失败的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去解决。在反思原因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犯过类似的错误,如果是的话,那就要加倍留心了,因为这种原因可能已经固化成了我们的行为习惯。而因为同一原因而一错再错是很不明智的,套用古罗马时期的伟大哲学家西塞罗说过的一句话就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可以说是奇耻大辱。”为了洗清这一耻辱,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纠正这种坏习惯。
总结经验教训不仅仅是想的过程,还需要付诸行动。那就是要积极寻找改正的方法,制定改正的计划,并努力去做到做好。良好的行动力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尤其是那些缺乏行动力或是自制力不强的同学,一定要提醒自己及时付诸行动,如果实在做不到,还可以请身边的人监督一下,帮助自己努力做到。
在失败中不断提高学习力是学习力培养中重要的一环,少了这一环,学习力的培养就无法真正契合我们的实际状况。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从别人以及自己的失败经历中吸取教训,总结规律,避免花费那些不必要的学费吧!
名言修炼堂
1.要做到坚韧不拔,最要紧的是坚持到底。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2.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美】爱因斯坦
3.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英】亚里士多德
4.光懂得深奥的道理是不够的,还应当善于运用它。
——【古罗马】西塞罗
5.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6.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英】莱辛
7.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美】爱迪生
8.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前苏联】高尔基
9.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美】马克·吐温
10.掌握无论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有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意大利】达·芬奇
打开心灵密码之学习力训练篇
在下面的题目答案中,选择符合你自身实际的选项:
1.你是否喜欢看报纸、杂志,而不管是不是看得懂?
A.经常;B.偶尔;C.从不。
2.你是否喜欢自己观察某一种东西,有时候甚至能持续很久?
A.经常;B.偶尔;C.从不。
3.你是否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凡事都喜欢问问“为什么”,而且能尝试着自己去进行探索?
A.经常;B.偶尔;C.从不。
4.你是否会定期制定学习计划,一旦制定了,就会照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
A.经常;B.偶尔;C.从不。
5.你是否很愿意扮各种角色,而且善于模仿别人的各种动作和表情?
A.经常;B.偶尔;C.从不。
6.对于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或是读过的书,你是否总能记得比较清楚?
A.经常;B.偶尔;C.从不。
7.你能否根据兴趣爱好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见?
A.经常;B.偶尔;C.从不。
8.你能否在考试失利后能尽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总结经验教训?
A.经常;B.偶尔;C.从不
9.你是否在看电视或是读故事的时候,经常会设想下一情节,在观看或是阅读结束后,还经常会写些心得。
A.经常;B.偶尔;C.从不。
10.你能否准确判断自己能干些什么或不能干些什么,一旦认定了某事,就能坚持到底?
A.经常;B.偶尔;C.从不。
说明:其中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
得分在12分以下:学习能力较弱,亟需加强学习力方面的训练。
得分为13~22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仍需提高。
得分在23分以上: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