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9种生产与运作管理方法
324500000031

第31章 系统化的物流供应管理方法 (7)

二、库存的有效管理

库存对企业生产运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正确的库存管理策略,能在充分发挥有利作用的同时,避免为企业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 库存对企业生产运作的重要性,及其本身所存在的利弊,使得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中,必须对库存加以控制,使其在充分发挥有利作用的同时,避免为企业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正确的库存管理策略就非常重要。

1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

管理学中有一种说法,管理是从衡量开始的。同样,在库存管理中,管理者也需要对库存进行监控和衡量,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衡量库存的方法有多种,但在对库存实施衡量时,需要确立一系列的衡量指标。库存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衡量指标有:平均库存值、可供应时间和库存周转率。

平均库存值指全部库存物品的价值之和,即某一时间段内(而不是某一时刻)库存所占用的资金。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得知,企业资产中的大部分是与库存相关联的。一般来说,制造业企业大约是25%左右,而批发、零售业有可能占到75%左右。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库存管理的好坏进行分析,管理人员可根据历史数据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从纵横两个方面评价本企业的这一指标是过高还是过低。

可供应时间是指现有库存能够满足多长时间的需求。利用平均库存值与相应时间段内单位时间(如每周、每月等)的需求的比值即可得到,也可以分别用每种物料的平均库存量与相应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需求量的比值来得到。在有些情况下,后者更具现实意义。

库存周转率可用下式表示:

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年平均库存值

还可具体细分为成品周转率、在制品库存周转率、原材料库存周转率三种。用公式表示为:

成品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成品平均库存值

在制品库存周转率=生产产值在制品平均库存值

原材料库存周转率=原材料消耗额原材料平均库存值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每一式的分子分母的数值均应指相同时间段内的数值。

库存周转与库存管理效率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反过来,库存周转慢意味着库存占用资金量大,保管等各种费用也会大量发生。库存周转率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须依具体情况的不同而确定。

2库存布局

库存的布局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考虑:成品的放置位置和制造业企业内的标准品库存的放置位置。

成品的放置位置有两种基本选择:向前放置和靠后放置,这是配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向前放置是指尽量把成品库存储放在靠近用户的仓库或配送中心,或放置在批发商或零售商处。靠后放置是指将成品储放在生产厂家的仓库内或不保持成品库存。向前放置具有快速交货和降低运输成本两个优点。这种前置的优点在连锁商店、超市等批发、零售业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当今企业日益全球化的生产运作中,将多个生产基地生产的多种产品按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设置配送中心,以加速全球销售,也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

但向前放置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当一个地区的需求变化迅速而又难以预测时,采取靠后放置能使地区之间的不同需求产生一种互补效应,使总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小,还有可能使总库存量降低,并避免需求变化较大时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重复运输。

与成品的放置位置类似,制造业企业还需要考虑标准品库存即半成品的放置。标准品是常备品,库存中常有,随时可以利用。接收一个订单以后,供货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将库存中的标准品制成用户所需的特殊品的生产周期,而标准品的放置位置对生产周期的长短具有极大影响。在考虑标准品的放置位置时,标准品库存越向前放置,满足用户需求所需的时间也越短。但反过来,标准品库存越靠前,因其附加价值越大,所占用的库存金额值也就越大。

3降低库存的方法

降低库存的方法是企业所不断追寻的。这里,仅从库存作用的角度出发,讨论降低库存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措施。

(1)周转库存

现在有一些日本企业可以做到周转库存只相当于几个小时的需求量,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至少是几周,甚至几个月。由于平均周转库存等于Q/2,所以降低周转库存的基本策略很简单,即减小批量Q。但是,如果不将减少Q与其他方面相应的措施结合起来将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实施减少批量Q的同时,须将其一些具体措施,如寻找使订货成本或作业交换成本降低的办法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日本企业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快速换模法”等。另一种可以考虑的途径就是利用一人多机、成组技术或柔性制造技术,即尽量利用“相似性”来增大生产批量、减少作业交换。此外,还可尽量采用通用零件等。

表5-9 降低库存的策略

周转库存调节库存安全库存在途库存 基本策略减少批量Q使生产速度与需求变化吻合订货时间尽量接近需求时间订货量尽量接近需求量缩短生产——配选周期具体措施降低订货费用缩短作业交换时间利用“相似性”增大生产批量采用通用零件尽量“拉平”需求波动改善需求预测工作缩短生产周期与订货周期减少供应的不稳定性增加设备与人员的柔性标准品库存前置慎重选择供应商与运输商减少批量Q

(2)调节库存

降低调节库存的基本策略是尽量使生产速度与需求变化吻合。这可以采取“拉平”需求的波动,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使不同产品之间的需求“峰”、“谷”错开,相互补偿,还可以在需求淡季通过价格折扣等促销活动来转移需求。

(3)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是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采取的提前订货,或订货量大于需求量而产生的。降低这种库存所采取的基本策略是,订货时间尽量接近需求时间,订货量尽量接近于需求量。但是,为了将因采取这两种基本策略而产生的供应和生产中断的危险减至最低,至少有四种具体措施可以考虑使用:

①鼓励客户提前订货,改善需求预测,使预测趋于精确。

②缩短订货周期与生产周期。

③减少供应的不稳定性。其中途径之一是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让他们知道企业的生产计划。另一途径是改善现场管理,减少废品或返修品的数量,从而减少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不能按时按量供应。还有一种途径是加强设备的预防维修,以减少由于设备故障而引发的供应中断或延迟。

④增加设备、人员的柔性。通过生产运作能力的缓冲、多面手人员的培养等方法来实现。这种方法更多地用于服务无法预先储存的非制造业。

(4)在途库存

需求和生产—配送周期是影响在途库存的两个变量。由于企业难以控制需求,因此,降低这种库存的基本策略是缩短生产—配送周期。可采取的具体措施除了表5-9中所列举的外,还可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减少信息传递上的延误,以及由此引起的在途时间的增加。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小批量Q来降低在途库存。

总而言之,这四种库存的不同降低策略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实际的库存管理中需要全盘统筹,综合考虑。

三、准时制库存

准时制意味着消除浪费,存货与生产同步,以及库存量很少。其关键是按标准进行小批量生产。 生产和销售系统中的库存常常只是应付意外情况才有必要存在,也就是说,当意外情况发生时,这种“额外”的库存就被用来填补偏差或是解决问题。但大量的库存将会掩盖许多问题。最好应该是实现准时供货,使库存最少。而准时制库存就是维持系统完整运行所需的最少库存。有了准时制库存,所需商品就能按时按量到位。

为了获得准时库存,管理者必须减少由于内外两种因素造成的易变性。系统的易变性越少,需要的库存也就越少,因为易变性被库存所掩盖。

大多数差错是由于容忍浪费和低水平的管理造成的。差错产生的原因有:

(1)雇员、机器和供应商未按标准生产,或者未能按时按量生产;

(2)工程图或说明不准确;

(3)生产人员在做好准备之前就试图开始生产;

(4)不了解客户的需求。

正如图5-10充满了石头的小溪那样,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消除差错和问题。溪中的水代表库存,而石头则代表诸如延期交货、供应商过失和在制品堆积等问题。相当于溪水的库存掩盖了差错和问题,它们有时是很难被发现的。

因此,削减库存才能实现准时制库存。削减库存就使得那些差错和问题暴露出来。通过减少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再减少库存,暴露问题。这样持续下去,最后,库存和问题都完全不存在了。

库存掩盖问题就如小溪中的水隐藏了石头准时制意味着消除浪费,存货与生产同步,以及库存量很少。按标准进行小批量生产是准时制的关键。减少批量的大小可以对减少库存及其成本有很大帮助。当库存用量是一个常数时,平均库存量就等于最大库存量与最小库存量之和再除以2。

随后,平均库存量随着库存的再订货量的下降而下降,因为最大库存量降低了。而且批量越小,隐藏的问题越少。获得这种小批量的一个方法就是实施看板控制系统,当需要存货时才将其运入下一个工作地。

四、库存控制系统

库存控制系统贯穿于从物料的选择、规划、订货、进货、入库、储存直到最后出库的全过程,以有效实现按预定目标控制库存的目的。 所谓库存控制系统就是以控制库存为共同目的的相关方法、手段、技术、管理及操作过程的集合。它贯穿于从物料的选择、规划、订货、进货、入库、储存直到最后出库的全过程,以有效实现按预定目标控制库存的目的。

1库存控制系统要素

下列要素在库存控制系统中起决定作用或较大作用:

(1)企业的选址和产品决策

这两个因素是决定库存控制结果的最初要素。在对企业进行规划时,其中的选址与未来控制库存水平的关系极大,如果这个企业与供应商相隔较远而运输条件又差,则库存水平就很难控制到低水平,进而影响库存的稳定性的控制。

同样,企业产品的决策本身也是库存控制的一个影响因素,如果产品决策脱离了库存控制,则会导致产品失败。

企业选址和产品选择在一定意义上是库存对象供应条件的选择,即该供应条件是否能保证或满足某种方式的控制。

(2)订货

在企业订货当中,决定库存水平的重要因素就是订货批次和订货数量。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一定要求的输出是建立库存控制的前提。因此,需要对依赖于订货的输入进行调整。所以订货与库存控制关系十分密切,以至于不少企业的库存控制转化为订货控制以解决库存问题。

(3)运输

运输是否能按订货意图的批量和批次实行是实现控制的保障。它属于一个外部影响要素。有时候库存控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不是控制本身或订货问题,而是运输的提前或延误,提前使库存水平增加,延误则使库存水平下降甚至会出现失控状态。

(4)信息

在库存控制系统中,监控信息的采集、传递、反馈是控制的关键之一。信息要素的作用和系统中其他要素的作用是相当的。

(5)管理

管理和信息一样,也是一般要素,管理要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因为库存控制系统并不靠一条流水线、一种高新技术工艺等硬件系统支持,而是靠管理。

2库存控制系统的制约条件

库存控制受到内部情况与外部环境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可以影响控制水平,乃至决定控制的成败。

(1)需求的不确定

市场需求随时变化,会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如突发的热销造成的需求突增等会使控制受到制约。

(2)订货周期的不确定

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及变幻莫测,订货周期不确定,会制约库存控制。

(3)运输的不确定

运输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必然会制约库存控制。

(4)资金制约

资金的暂缺、周转不灵等会使预想的控制方法落空,因而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5)管理水平的制约

管理水平达不到控制的要求,则必然使控制无法实现。

零售业中早已广泛应用条形码,许多一流的美国商店和凯马特(Kmart)公司一样正试图通过使用条形码来彻底改变库存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