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四年(604)七月,隋文帝逝世,其子隋炀帝继位。术士章仇太翼对炀帝说:“陛下是木命,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地处雍州,是属于金的西部地区的要冲,金克木,不利,不可久居。民间流传着‘修治洛阳还晋家’的谶语,陛下以前是晋王,正好应验。”炀帝认为很有道理,便在十一月巡幸洛阳,下诏营建东京。然而这道诏令却披露了这样的情况:早在二十多年前,文帝刚刚建立隋朝,就萌动过创建东京的意图,只是由于条件限制,及身未能付诸实践。那么,炀帝营建东京,实际上不过是在完成先父的遗愿。
文帝杨坚祖籍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县),汉族,祖上几代自北魏时起担任过地方或中央的军政职务。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又嬗变为北齐、北周,分别以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和长安为都城,在北方处于东西对峙状态,与南朝并存。北周建德六年(577),周武帝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杨坚时任大将军,率军作战,立有军功。第二年,武帝逝世,周宣帝继位。为了加强对新征服区的控制,大成元年(579),宣帝巡幸洛阳,下诏以洛阳为东京,设置六府官,征发关东诸州兵士修治洛阳宫。以前被北齐迁至邺城的熹平石经和三体石经,这时由北周重新运回洛阳。宣帝还诏令河阳、幽州、相州、豫州、亳州、青州、徐州七总管,一律接受东京六府的管辖。
大象二年(580)五月,宣帝死。周静帝只有八岁,不能亲理政事。杨坚作为宣帝的岳父,被拜为左大丞相,假黄钺,统领百官,处理朝政。国丧期间,大赦天下,洛阳宫的修建活动停了下来。不久,相州(治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总管尉迟迥为防止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发动了武装斗争,山东、湖北起而响应。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杨坚以长子杨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统领北齐故地。
开皇元年(581),隋文帝终于建隋代周。他作为关陇军事贵族的代表,依然把都城设置在关中地区。长安故城自西汉建都以来,已经经历八百年,屡经战乱,破坏很大,而且规模狭小,井水咸涩,不宜居住。文帝于是在其东南修建了新都大兴城,仍称长安。杨勇被立为太子,召回京师,镇守洛阳的任务由杨勇的岳父少冢宰元孝矩替代。东京官因而废除,依然称为洛阳,降为一般性城市。
开皇二年(582),文帝总结出北周同姓诸王微弱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决定由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别据守各地区的重镇,代表中央在当地行使统治。于是,他在洛阳设置河南道行台,以第三子秦王杨俊为该行台尚书令兼洛州刺史,统领关东兵;次子晋王杨广为河北道行台(治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尚书令;四子蜀王杨秀为西南道行台(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尚书令。这几个王都还是十余岁的少年,不足以分临方面,文帝因而选拔一些精明能干的官员充当他们的僚佐。这几个地点中,洛阳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的都城地位,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在其余几处之上。开皇四年(584),关中遭灾,文帝来洛阳,度过了青黄不接的冬春两季。开皇六年(586),他派太子杨勇镇守洛阳,把杨俊换到山南道行台(治襄州,今湖北省襄樊市)任尚书令,后来又把杨广调到淮南行台(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任尚书令。这样部署,目的在于平定江南,统一中国,因而开皇九年(589)灭陈后,杨广撤回,淮南行台予以废除。
开皇十四年(594)关中大旱,文帝率领百官和民众又来洛阳就食。文帝北登邙山,陈朝亡国君主陈叔宝偕从侍宴。酒酣耳热之际,陈叔宝眺望四周,赋诗歌颂道:“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炀帝杨广是通过夺嫡当上太子并进而当上皇帝的,这引起了他的小弟汉王杨谅的极度不满。杨谅以并州总管的身份驻守太原,统辖着崤山(在今河南省陕县)以东黄河以北52州之地,遂于炀帝登基之际发动武装叛乱。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炀帝看到上述山东地区战火弥漫,很多州县不复由国家控制,而京师僻处关中,鞭长莫及;并州降户迁至河南,国家需要像周迁殷人那样,在当地设立据点,加以监督;特别是平定江南后,统治区扩大到岭南一带,长安作为唯一的都城,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炀帝认为洛阳自古以来便多次作为帝都,三河(黄河、洛河、伊河)环带,四塞坚固,水陆线路,四通八达,远近均衡,是最理想的建都处所。西汉高祖刘邦曾感叹自己到过很多地方,只发现洛阳最好。尽管如此,古代一些帝王却未能建都于洛阳,无非或由于国家分裂,或由于经费不足。而现在条件已经具备,应该营建东京。这样,炀帝就在关陇军事贵族把长安作为全国政治、军事中心的前提下,要把洛阳经营成东方的政治、军事中心,以加强对关东地区的控制。为了确保洛阳的安全,炀帝这次巡幸洛阳,还下令征调数十万丁男开掘长堑。这道长堑从蒲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县)经长平郡(治今山西省晋城县)东北,东接汲郡(治今河南省浚县西),从临清关(在今河南省新乡县)南跨黄河,经过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襄城郡(治今河南省汝州市),抵达上洛郡(治今陕西省商县)。沿着长堑,遍设关防。这样,环绕着洛阳,出现了一道人工屏障,形成拱卫态势,弥补了自然条件的不足。
大业元年(605)三月,炀帝诏令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和将作大匠宇文恺负责营建东京。宇文恺是杰出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担任具体的规划、组织工作。由于洛阳汉魏故城屡遭战乱破坏,新城址确定在其西18里洛河、伊河汇合地带。每月役使民工筑城多达二百万人。江南的奇材异石源源不断地运至洛阳。运输极其艰辛。宫殿所用的大梁巨柱,须从豫章郡(治今江西省南昌市)采集大树,运来加工。一棵大树两千人才能拖得动,如果用木轮车运送,便会摩擦起火,改用铁轮车,运一二里铁轮便坏,只好由数百人尾随,专门供应铁轮,因而一天不过运送二三十里。一棵大树运到洛阳,不算沿途食宿费用和铁轮车成本,仅脚力一项,即花费数十万工。民工劳累不堪,一半人累死在运输途中。大业二年(606)正月,东京建成。这座规模宏伟的都市,周围五十多里,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宫城是宫殿所在地,在都城的西北角。皇城是中央衙署的所在地,北接宫城,南临洛河。外郭城的主要成分是里坊,分布在洛河南北两边,是居民区。每坊约一里见方,故称为里坊或里,共有132坊。此外,外郭城还有含嘉仓城、三个市场、苑囿等等。为了充实人口,附近居民以及天下富商、工艺户数万家,都奉诏安置到城内居住。四月,炀帝举行了类似后代落成典礼的仪式。他从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返回,到伊阙(龙门)后由仪仗队簇拥,自己乘坐六匹骏马驾引的法驾,百官千乘万骑,鱼贯随从,浩浩荡荡进入城中。然后,炀帝站在皇城南面的端门门楼上,向普天下宣布大赦,免除百姓当年的租赋。宇文恺因筑城有功,进位为开府仪同三司。
大业五年(609)正月,东京改称为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