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谁“害”了北大学生
325500000021

第21章 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1)

北大是中国最有希望冲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然而,众所周知,北大现在仍然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很远。北大,与世界一流的差距究竟在哪里?缺乏一批诺贝尔奖得主的一流大师是差距,科研条件不如别人是差距,原创性成果薄弱是差距,缺乏明确而独立的办学理念亦是差距,而北大学生创造性、批判性地思维则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

世界名校的风采

说起世界一流大学,我们首先会想起美国的哈佛、耶鲁,还有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牛津大学是英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具有800多年的历史,有30多个学院。在牛津大学求学的学生,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或相应的荣誉学位。近年来,牛津还设有两种以上的科目结合在一起的科目,如哲学和数学、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等,充分体现了当今学术领域多角度、多边缘,急需资源共享的潮流和趋势。剑桥大学也是英国著名的老牌大学,其风头之劲在英国除牛津外几乎无其他高校能与之比肩。

但是我们更想把中国的北大与之比较的,还是美国的哈佛大学。不是说牛津、剑桥不适合与北大作比较,只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哈佛大学似乎和北大有更大的可比性,因为近几年盛行着一种说法,“北大是中国的哈佛,哈佛是美国的北大”。不管北大和哈佛的差距还有多大,但是这话毕竟说出了两所学校的共同点:在各自国家的地位。那么,就更有必要比上一比了。比较之前,要先了解,所以不妨先介绍一下几所著名大学的概况。

哈佛大学建立于1636年,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接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经有了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

当初哈佛学院的创办者把剑桥大学的模式移植过来,学院最初定名为“剑桥学院(CambridgeCollege)”。1639年,为了纪念学院的创办者和建校费用的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马萨诸塞州议会通过决议,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

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字样,意为“真理”。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校徽和校训的文字,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哈佛大学具有在学术领域和人才培养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传统,从学校建立至今,共培养出6名美国总统、37名诺贝尔奖得主和30名普利策奖获得者,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性奖项、专业奖项获得者不计其数。哈佛大学共有13个学院,其中11个是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分布在波士顿的查尔斯河两岸;共有攻读各种学位的学生18万多名,学生来自美国所有的州和海外领地以及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果说北大是中国的哈佛,那么麻省理工(简称是MIT)就是中国的清华。麻省理工创建于1861年,坐落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镇,与鼎鼎大名的哈佛大学相距不远,也同样出类拔萃。这倒是和北大、清华的状况很相似了。麻省理工是全美最好的理工类大学,这一点几乎是人所共知的。麻省理工毫不讳言地称自己是一所“科技学校”。这里所有的科学专业都十分出色,稳稳地走在全国大学科技的前端。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是全美公认的第一。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物理,以及规模不算大的航空专业和天文专业都是声誉极高的专业。医学科技、生物工程都是该领域的领袖。而麻省理工的又一个特色就是,她的学生非常喜欢恶作剧,而学校也公开允许学生恶作剧,这只怕是绝无仅有的了。

美国还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那就是耶鲁大学。耶鲁大学创建于1701年,位于纽黑文市中心地带。耶鲁大学是一所以人文与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校内的学科主要分为四大类别,分别是语言及文学、人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和数学。在建筑、文学、神学、戏剧、农林及环境学、法律、护士等学科上为学生提供硕士以上的学位。在本科生中最受欢迎的三个学科依次是历史、经济和政治。音乐、艺术和戏剧系在全美大学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耶鲁所在的纽黑文也与戏剧有缘。它一度是百老汇戏剧的试演场,许多著名的戏剧都在纽黑文的剧场里演出过。耶鲁大学出名的校友也不少:美国上两任总统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生,乔治·布什是耶鲁著名社会团体的一员;而前任总统克林顿与他的夫人希拉里,就是在耶鲁那古色古香的图书馆里认识的。

当然,最后还必须介绍的是英国的牛津和剑桥。他们的历史比美国的大学更加悠远。前文说过,牛津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的课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或相应的荣誉学位,可见文化传统在这个绅士国度里的尊崇地位。牛津大学拥有100多所独立的图书馆和4个博物馆。其中最大的图书馆更是聘请了400多名员工进行管理,为校内师生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牛津大学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声明远扬。牛津大学在心理学、生物学、法律、工程学、社会科学、经济、哲学、历史、音乐、化学、生物化学、文学、法语、德语、丹麦语、数学、物理、地球科学上均是学科内之翘楚。

国人了解剑桥大约多是归功于徐志摩的那一首《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就是剑桥。

剑桥大学是英国著名的老牌大学,其风头之劲在英国除牛津外几乎无其他高校能与之比肩。位于伦敦北面五十里以外的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没有围墙,也没有校牌,整个校园郁郁葱葱、气韵自华。剑桥大学城古朴自然,大学所属的各类机构、学院和为数众多的实验室分散在城中各处。在大片公园和草坪中,点缀着座座古色古香的教堂和学校建筑,令人宛如置身于雅典娜智慧皇宫之中。700多年的人文积聚和学术气氛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剑桥学子。剑桥大学拥有62个系,其中有29个理科系、33个文科系,各系都有自己的教学大楼和图书馆。众多系中尤为著名的是物理系和卡文迪许实验室。而且和中关村现象一致的是,剑桥也带动着附近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BT2]北大还远不是世界一流大学

搜集了这么多著名大学的资料,人们也许会问,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才能算得上是世界一流大学呢?

我们认为,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是否拥有最好的教授和最好的学生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譬如,牛津大学就曾培养出2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0位皇家学会会员和大约130位英国科学院院士,还涌现出一大批政治领袖;哈佛大学成长出美国历史上的6位总统、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位跨国公司的总裁;耶鲁大学培养了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4位美国总统。

从这个角度来说,北大已经逊色不少。以北大的文理科地位,如果中国能够有人在相关领域获得诺贝尔奖,那么就应该出自于北大——作为北大人,他们不狂妄自大,却也不至于妄自菲薄。那么,我们说,北大的失败就有两种形式:第一,国内有人获得了相应领域的诺贝尔奖却和北大没有什么关系;第二,国内始终没有人可以获得这个殊荣。

既然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可以拿来和别人比较,那么政治领袖呢?前不久,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并且产生了党的新一代领导机构。为了表示庆祝,北大团委专门编辑了一期《北大青年》特刊,其中有一篇文章就列举了第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及候补委员中的北大人,一共是六位中央委员和七位中央候补委员。虽然也已经不能说少,可是也还是让人觉得数量和北大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是很相符合。

至于商业领袖,那么就更加不能和世界上的大学相比了。首先,中国的商业集团的规模比较小,远远比不上国际规模的跨国集团。那么,在中国,商业集团的影响是远没有国外的跨国公司在社会生活中那么大的政治经济能量的,所以较为不受关心,企业家也自然就不像政治家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其次,中国最大规模的企业是国有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领导和国外跨国公司的领袖所担当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他们对于自己所属的组织具有的影响是不同方面的。

当然,新中国的历史也就刚刚50年出头,和别人几百年的历程比较自然是吃亏的。而且东西方的文化传统不一样,政治体制也是迥异,同样是人才,所走的道路却未必一样,而且评价标准也未必一样——难道中国的国学大师不能拿诺贝尔奖吗?关键是外国人不懂这个。所以呢,尽管这个方面确实和世界一流大学有差距,但是我们也还不必觉得太自惭形秽了。

那么,从大师数量的角度比较呢?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科南特就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所真正伟大的学校,应该犹如一个核心,能聚集来自各地的自由思想者。”可见,在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里,不能没有世界一流的教授。这一点,尤其在理工科方面,北大只怕确实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同时,我们认为是否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以及是否能够在科学研究上领导世界潮流或取得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也是判别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