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看着众人的脸色不对劲,又不慌不忙地写下第二句,“西山王母转凡身”。看到这儿,众人才算松了口气,连连称赞这峰回路转的妙句。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写下的第三句竟是“俱生五子都是贼”。这下,可炸开锅了。大家议论纷纷,不知唐伯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有人甚至坐不住,强烈要求唐伯虎解释!唐伯虎稍顿了一会儿,写完最后一句“偷来蟠桃献母亲”。四句诗写完后,掌声雷动,在座的各位宾客没有不佩服才华横溢的唐伯虎的。
薛
姓氏起源
黄帝的后代孙奚仲,夏朝时被封在薛地,他的死孙后代便以薛为姓。
薛氏名人
薛仁贵:唐朝名将。
薛涛:唐朝女诗人。
薛居正:宋代史学家。
名人故事: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出生于贫苦人家的薛仁贵从小就爱好武功,尤其善于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唐太宗征辽东时,他报名参军,作战时,十分勇敢,曾多次立下战功。
李世民逝世后,九姓突厥又来扰乱边境,唐高宗便派薛仁贵前去平定边乱。于是薛仁贵率领部队远赴天山,安营扎寨后,准备第二天与九姓突厥交战。
作战时,九姓突厥出兵十余万人,蜂拥而至,但薛仁贵不慌不忙,派兵遣将,沉着应战。九姓突厥派出最骁勇的将士前来挑战,为首的三个悍将都是虎背熊腰,面目异常凶恶,并且口出狂言,把薛仁贵骂得一文不值,气焰十分嚣张。薛仁贵也不答话,跃马张弓,连射三箭,三个悍将应声落马而死。十万敌军顿时乱成一团,纷纷向后败退。薛仁贵早在九姓突厥大军后退必经的一个山谷,布下了伏兵。当他们退进山谷时,两边山上的弓箭手万箭齐发,把他们射了个人仰马翻。
九姓突厥被薛仁贵的勇猛威武、足智多谋所慑服,表示愿意归顺大唐。薛仁贵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贺
姓氏起源
据《魏书·官氏志》等记载,南北朝时,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等全部改为单姓,便为贺氏。
贺氏名人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
贺龙:军事家,红军创始人之一。
贺岳:明代著名医学家。
名人故事:
“女司令”贺子珍
贺子珍不仅是毛泽东的妻子,还是位英勇的战士。有一次,毛泽东和朱德正在开会,偏偏这时敌人来侵犯,贺子珍二话不说,便自己出门骑上一匹没鞍的马,手上拿两支枪,东西各放一枪,想把敌人引开。
她转了一圈和敌人周旋一番,把敌人甩掉后,自己才平安回来。贺子珍的这股英雄气深深吸引了毛泽东。经过战火的考验,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但是贺子珍刚烈的脾气也是出了名的,无论是上井冈山还是下井冈山,从长征到延安,她身上足足留下17块弹片,连毛泽东都佩服地称她为“女司令”。
罗
姓氏起源
春秋时期,祝融的后代被封在罗地,建立罗国,他的子孙后代便以罗为姓。
罗氏名人
罗贯中: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
罗聘:清代著名画家。
罗隐:唐代文学家。
名人故事:
罗贯中智斗对手
罗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加上天资聪慧,很小就看得出比其他孩子有谋略。邻居家有几个小孩老仗着自己力气大,个子高,欺负罗贯中。想到这儿,罗贯中觉得应该回击一次。
有一回,正刮大风,他就把邻居家的几个小孩叫到院里问:“咱们谁的劲大?”
几个小孩都说自己的劲大,可罗贯中说:“吹牛不顶用,你们敢跟我比比吗?输的要叫没输的大王,以后什么都得听大王的。”
邻家小孩都拍拍胸脯说:“行,怎么比?”
罗贯中说:“你们看那捆干草和地上的鸡毛哪个重?”
邻家小孩又说:“当然是草重。”
罗贯中说:“好,我把这捆干草扔过西墙,你们捡根鸡毛也扔过去,扔不过去的认输。”罗贯中说完,抓起一捆干草,“唰”一下就扔了过去。
那些孩子都觉得自己劲大,扔根鸡毛很容易,可他们用力扔了半天,都让风顶了回来,最后只得认输。从此,那些小孩就不敢再欺负罗贯中了。
于
姓氏起源
周武王封他的儿子在邘地,世称邘叔。后来,邘叔的子孙就去掉右边的耳朵旁,以于为姓。
于氏名人
于谦:明朝大臣。
于慎行:明代文学家、政治家。
于光远:近代著名经济学家。
名人故事:
于谦拒礼
于谦一生清廉,从不收受礼物。即便在他60岁寿辰那天,有人送礼来,他也叮嘱管家一概不收。
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也派人送去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嘱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让管家给于谦送去。于谦见后,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便回去向皇上复命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于谦还是写四句话赠送:“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十分敬佩,于是让家人把礼物带回去,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顾
姓氏起源
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被封在顾国。夏末商初时,顾国被商汤灭掉,亡国后的顾国子孙就以国名为姓,这就是顾姓的由来。
顾氏名人
顾炎武:大思想家、学者。
顾恺之:东晋画家。
顾宪成:明代政论家。
名人故事:
顾炎武读书
顾炎武从小勤奋好学,10岁就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祖父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便以为万事皆了了,你可不能这样。”这番话使顾炎武明白,读书做学问必须认真对待。
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顾炎武采取“自督读书”的办法: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多少卷书;还限定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都抄写一遍。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两部书。他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在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绝不休息。
后来,凭着这样的艰苦努力,顾炎武博览群书,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大学问家,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还被汇成著名的《日知录》。
孟
姓氏起源
鲁庄公的弟弟在国家内乱时逃到莒国,被封为孟孙氏,他的子孙渐渐地简称为孟氏。
孟氏名人
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孟获:蜀汉时彝族首领。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
名人故事:
孟郊戏钦差
孟郊出身贫寒,小时候常常被人当成叫花子。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到当地了解民情,县太爷大摆宴席,他就窜到酒席上凑热闹。看到一身破烂的孟郊,县太爷很不高兴,瞪眼喝道:“去去去,小叫花子,真扫兴。”
孟郊反驳道:“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尽有神仙。”钦差很恼火,说:“小叫花子,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出,就在这里吃饭。若对不出,我就判你私闯公堂,打断你的狗腿。”
钦差一看身穿绿衣的孟郊,便开口说道:“小小青蛙穿绿衣。”孟郊见钦差身穿大红袍,桌上有一盘烧螃蟹,略一沉思,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钦差一听,气得浑身发抖,但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他一个偏席,赏他口饭,我再和他对。”
钦差三杯酒下肚后,斜视孟郊说:“小小猫儿寻食吃。”孟郊看到像馋狗啃骨头似的他,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粮。”这下可吓傻了那群人,因为他们吃的正是救灾的银子。
黄
姓氏起源
颛顼帝的后代陆终在商末周初建立黄国,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黄氏名人
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黄 盖:三国时吴国将领。
名人故事:
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时,周瑜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负责对抗曹操。为使曹操上当,周瑜和部下黄盖商量计策,最后决定用苦肉计。
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同,甚至还出言不逊,周瑜气得大怒,下令将黄盖拖出去斩首。很多将士苦苦求情,黄盖终于逃过一劫,但还是受到杖刑,被打得卧床不起。
这一幕正好被想诈骗周瑜的蔡中、蔡和看了,并完完整整把经过告诉了曹操。从此,曹操对黄盖十分信任。赤壁之战爆发后,黄盖假装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中计,致使所有船只被黄盖的火船击中并且着了火,曹军大败。
慢慢的,周瑜打黄盖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常常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萧
姓氏起源
宋桓公即位后,把大夫大心封在萧为附属国,称为萧叔。萧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大心的后世子孙就以封地名命姓,称萧姓。
萧氏名人
萧何:西汉大臣。
萧统:南朝梁文学家,昭明太子。
萧朝贵: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
名人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项羽手下时,韩信并没得到重用,他从楚军逃到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都尉。萧何发现韩信是个人才,就大力推荐,他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成为统率全军的大将。
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节节胜利,攻下齐国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打败项羽,又被迁封楚王。韩信任齐王时,谋士就鼓动他造反,背汉自立。刘邦平定天下后,对韩信不放心。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计逮捕了他。后来虽被赦免,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因此怀恨在心,常常称病不去上朝。
有一次,刘邦出征平定叛军,韩信装病不去,却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想去袭击吕后和太子。谁知道事情败露,吕后就用萧何出的主意,骗韩信前来上朝,韩信一来便被武士捆起来,最后被斩首。
韩信能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后来人们就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姚
姓氏起源
相传舜因生在姚墟,所以他的子孙便以姚为姓。
姚氏名人
姚范:清代著名文学家。
姚思廉:唐初史学家。
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
名人故事:
姚崇灭蝗
唐朝时,河南一带曾发生过一次特大蝗灾,广阔的土地上,到处飞着成群的蝗虫,蝗群落到哪里,哪里就得受苦,地里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眼看庄稼被蝗虫糟蹋,人们拿它一点也没有办法。
宰相姚崇知道后,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官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肯定能扑灭。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姚崇的奏章。姚崇命令百姓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
命令已下,可汴州刺史倪若水拒不执行,他说蝗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姚崇十分恼火,专门发信责备倪若水,并且严厉警告,如果不采取救灾灭蝗措施,后果由他负责。
倪若水不敢不依,只好照办,此举果然有效,仅汴州一个地方就扑灭蝗虫14万担,姚崇也因此深得百姓的拥戴与颂扬。
汪
姓氏起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有的就以汪为姓。
汪氏名人
汪伦:唐代诗人。
汪国真:近代著名诗人。
汪士慎: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
名人故事:
李白和汪伦
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诗人,人称“诗仙”。汪伦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很想请他去自己的家乡玩,向他学习,可他又怕被拒绝,于是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信,很高兴。可到了那里一看,只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水坛,坛边有家酒店,根本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有些生气,就问汪伦:“汪伦,你说有十里桃花,我怎么没看见呢?”汪伦指着水坛和酒店不慌不忙地说:“这个坛叫桃花坛,有十里长,所以有十里桃花。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就叫万家酒店。”李白听后不禁哈哈大笑。
离别时,两个人依依不舍,李白乘着船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汪伦唱着歌为他送行。李白听后,也非常感动,于是写了一首有名的诗——《赠汪伦》送给朋友。
毛
姓氏起源
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伯聃被封在毛邑,世称毛伯聃,他是周成王的六个爱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筑工程。后来,毛公的子孙就以毛为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