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弃我取。当前产品的发展潮流,趋向于轻、薄、短、小;与此相反的,视为畏途。美国一家表厂偏向畏途行,最近推出的一种电子表,个头相当于两只男用电子表,液晶显示的数字也大,也博得人们的欢心,特别是患近视眼和老花眼的顾客,更有意购买。取人之弃,独得其利。
7)反打算盘。琵琶可反弹,算盘也可反打。产品的定价,历来是成本加成本。也就是说,先设计、生产,后定价、销售。现在,邯钢等企业把这个程序倒过来,先对拟搞的产品市场地位和顾客的购买心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竞销价格,据此进行设计、生产。这种“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反打算盘”的效果很好。
8)置死求生。日本日立制作所处于劣势时,以“精神刺激疗法”——让部分职工暂时带资离职,制造危机感。松下电气公司处于盛势时,以“今天的强者将成为明天的弱者”自敲警钟,大搞改革。企业家在商战中善于置企业于“死地”、就像古战场上的项羽“破釜沉舟”那样激励士气,通往直前,所向披靡。
逆反创机就是:
要反传统。要注意与传统的思维方式、经营方式相反而行。
要注意顺时势。任何传统都有其内在矛盾运动及其必然的发展趋势,顺势而“反”,方可求胜。这里所说的“顺势”,是“顺”应事物发展中虽表现为“相反”,却又“相成”之“势”。生活中充满着相反相成的情趣,并渗透于市场竞争的一切活动中。反变术实乃反顺术;“反”中有“顺”、“反”“顺”互辅。
逆反创机之“反”不是任意的,要从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审时度势,宜“反”则“反”,不可强求。
赶走优柔寡断
卡耐基认为,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那些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如果有了事情,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他人,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
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人也难免会发生错误,但是他们总要比一般简直不敢开始工作、做事处处犹豫、时时小心的人来得强。
有些人简直优柔寡断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种种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担心今天对一件事情进行了决断,明天也许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以致对今日的决断发生怀疑。许多优柔寡断的人,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使他们自己美好的想法陷于破灭。
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伤害到你、破坏你的力量、限制你一生的机会之前,你就要即刻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犹豫,决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要逼迫自己训练一种遇事果断坚定的能力、遇事迅速决策的能力,对于任何事情切不要犹豫不决。
不过,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常识和知识,进行最后的判断。但一旦打定主意,就决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断绝自己的后路。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时常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卓越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有这样的一种人,从来不把事情做完。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给自己留着重新考虑的余地,比如他写信的时候,如果不到最后一分钟,就决不肯封起来,因为他总担心还有什么要改动。人们时常看见他,把信都封好了,邮票也贴好了,正预备要投入邮筒之时,又把信封拆开,再更改信中的语句。他身上一件最好笑的、也是人尽皆知的事,就是一次他给别人写了一封信,然后又打电报去,叫人家把那封信原封不动立刻退回。
这种犹豫不决的习惯,使他很难得到其他人的信赖。
有个令人尊敬的妇女,也是个犹豫不决的人。当她要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她一定要把全城所有出售那样东西的商场都跑遍。当她走进了一个商店,便从这个柜台,跑到那个柜台,从这一部分,跑到那一部分。她从柜台上拿起了货物时,会从各方面仔细打量,看了再看,心中还不知道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她看了又看,还会觉得这个颜色有些不同,那个式样有些差异,也不知道究竟要买哪一种是好。她还会问各种问题,有时问了又问,弄得店员们十分厌烦,结果,她也许竟一样东西也不买,空手而去。她要买一样取暖的衣帽,不喜欢穿戴着太笨重,又不喜欢过分暖热。她要那一样衣物,既便于夏天,又便于冬天,既适用于高山,又适用于海滨,不仅可用于礼拜堂,又可用之于影剧院,心中带着这几种几乎不可能的苛求,还能从哪里买到这样东西呢?万一碰巧她买到了这样一件衣物,她心中还是怀疑所买的东西是否真的不错?是否要带回去询问他人的意见,然后再向店中调换?无论买哪一样东西,她总要掉换两三次,最后还是感到不满意。
这种主意不坚定和优柔寡断,对于一个人品格上的训练,实在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犯有此种弱点的人,从来不会是有毅力的人。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可以败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大大有害于他的全部精神能力。
卡耐基认为,果断决策的力量,与一个人的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果断决策的能力,那么你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一叶孤舟,永远漂流在狂风暴雨的汪洋大海里,永远达不到成功的目的地。
巧妙地“移植”成功经验
运用解决一个问题时获得的本领去解决另一个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
把其他事物的特长和功能合理地移植过来,达到创造的目的,这一思维过程便是移植的过程。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巧妙地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或有关联系,把现有知识或成果引入新的领域,往往能促使人们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去发现新的事实,产生新的动力。卡耐基强调“运用解决一个问题时获得的本领去解决另外一个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
移植,就是通过举一反三,把在某个领域里取得的经验移用到其他领域中去,把别人的学问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移植法是类比法的进一步延伸。为了转移经验,首先要善于发现不同问题的相似之处,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就能取得意外的成果。
外科医生李斯特,常常痛苦地看到许多动过外科手术的病人不是死于手术,而是死于手术后的化脓溃烂。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一次,他看到法国化学家巴斯德的一个实验报告:经过高温处理的瓶子里的肉汤,只要与外界严密隔离,就不会发生腐烂。巴斯德的原意是要证明生命不能自发地产生,但是他的发现却使李斯特在另一方面受到了启发。李斯特想,肉汤发生腐烂,肯定是由于外界的腐烂因子进入的缘故;伤口化脓,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于是他把巴斯德的经验移用到医疗领域里来,发明了外科手术的消毒法,成千上万病人的生命由此而得到拯救。
美国发明家威斯汀豪斯为了创造一种能够同时使用于整列火车的制动装置,一直百思而不得其解。后来在一本专业杂志上偶然看到一则开凿隧道的报道,得知那里使用的凿岩机是由压缩空气驱动的。威斯汀豪斯从中得到启发,利用压缩空气的原理发明了气动刹车装置。这也是成功运用移植的一例。
三 经营你的“金点子”
垃圾也是财富
垃圾是垃圾,是那些必须要回收的垃圾。让劳拉·贝丝·摩尔将自己几个月时间的假期都用在了工作上,而不是去玩耍,是垃圾激起了她对信念的如此热情。
当其他12岁的女孩们在电话中唧唧喳喳地谈笑她们最近遇到的一些新鲜事时,劳拉·贝丝·摩尔正在与市长通话,他们正在讨论如何改变本市的面貌问题;当其他的女孩在商业街闲逛时,劳拉·贝丝·摩尔正在游说她的邻居们以寻求支持。在暑假里,当她的同学们去看电影或是去约会时,劳拉·贝丝·摩尔正呆在家里打电话,为那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不实际的梦想寻求更多的支持。
看了1990年地球日的展览后,劳拉·贝丝·摩尔意识到在她居住的城市——休斯顿,没有任何的垃圾回收系统,她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她想,垃圾不回收,就是在破坏着美丽的家园。
最初劳拉·贝丝·摩尔的一些尝试一直在碰壁,市政厅根本不给她回电话。接电话的人告诉她让一位成年人帮她打来电话,对方把劳拉·贝丝·摩尔的想法当成了儿戏。但最后,她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和她讲话的人,但那人根本不关心这件事;后来她就写信给市长,询问他是否能为本市提供垃圾回收系统。但她的信却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六个月后,劳拉·贝丝·摩尔听说在休斯顿附近的地区正在进行垃圾回收的试验。劳拉·贝丝·摩尔希望在自己所在的地区也能实行这项措施,于是就准备了一封有数百人签名的请愿书寄给了市政厅。回复说不可能,市长认为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垃圾回收的花费是不合算的。
市长认为,她只是个孩子。
但劳拉·贝丝·摩尔坚信,只要她坚持做下去,就没有她做不成的事情。“做任何事都不那么容易,”劳拉·贝丝·摩尔说,“你必须努力工作来争取,而且不管我的呼声有多么小,我都相信我能改变这一切。”
劳拉·贝丝·摩尔想,如果政府部门不提供帮助,也许私人企业会对她的想法感兴趣。她开始给一些大的回收公司打电话,希望他们能给予她帮助或建议,但这些公司也没有把这个12岁的孩子当一回事。
劳拉·贝丝·摩尔的妈妈一直在旁边注视着她,并劝说她,“你在咀嚼了你能承受的痛苦和艰辛后,你会吸取教训的。”但是,事实上是她从妈妈那里学到了,一个12岁的孩子究竟能做什么事,能学到什么东西。
劳拉·贝丝·摩尔还是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面对每一次拒绝,她告诉自己,那只是她前进途中的一步,打一次电话,少一个支持的人,但她要做的就是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愿意帮助她的人。
劳拉·贝丝·摩尔决定在自己所在的地区建立一套垃圾回收系统,她整个暑假都在找有关的信息和可以提供支持的公司和机构,希望能让这个计划吸引资金。当她感觉自己已经有了一个确定的、有效的计划后,她带着这个计划去找了附近的一家组织,这个组织同意了她的计划并向她提供支持。但还有一个麻烦,就是劳拉·贝丝·摩尔需要一个能让邻居放置垃圾的地方,她认为当地的学校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场所。开始校长不愿意接她的电话,而劳拉·贝丝·摩尔坚持给他打电话,几个月后,她打了无数次的电话,直到一些家长开始和她站在一起,并最终使校长同意合作了。
1991年的春天,劳拉·贝丝·摩尔的垃圾回收系统正式运行了,当天就有数百名居民将可回收的垃圾交到了回收站,几个志愿者开着他们的拖车将垃圾堆在一起运往回收工厂。三个月后,回收垃圾系统看来非常成功了,这时一些志愿者开始减少。劳拉·贝丝·摩尔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她用自己每月20元的津贴租用了一辆卡车,重新吸收了一名志愿者开车将纸、玻璃和塑料运往回收公司。
两年后,卡车仍然每月至少要跑一趟回收公司,这个系统早就实现了自给自足。仅仅在一个星期六,这辆卡车就将17吨垃圾原料运往回收公司,进行再加工成为有用的产品。而在这之前,这些垃圾只能埋在地下。
回收系统建立运行的几年间,休斯顿的新市长看到了这种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他决定要将这种系统推广到本市的其他地区。当市长要求一些官员写出一个计划时,他们知道该去找谁来做这件事,这次是市政厅给劳拉·贝丝·摩尔打了电话。
让相机像铅笔一样使用自如
柯达公司的信条是:我们生产、宣传和销售的不单单是一件摄影器材,而是一种理念。
柯达公司的初衷是创始者在碌碌无为地工作10年后,他决心要为自己开创一片天空。公司最初只是建立在一个相当简单的想法上。但是,这种想法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理想。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是和与理想的差距成正比的。最开始,当离理想十分遥远时,公司的经营规模十分有限。但是,随着逐渐接近公司的理想,他们的业务也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