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是一种责任
449100000012

第12章 个案解读,原来死亡可以避免 (1)

健康导读:大多数不幸是放任的结果,一半以上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钟道恒博士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国内某医学博士也说过这样的话: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换言之,死神的光临有时候纯粹源于当事人对生命的怠慢。如若不信,请看下列健康愚人死亡档案。

愚昧的蔡桓公

健康愚人档案:

职业:国王

死亡原因:讳疾忌医

愚昧指数:★★★★★

说起对生命的放任,蔡桓公堪称最经典案例之一。

《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是在中学的课堂里读到的。故事的主人翁扁鹊,是春秋时的一位名医。一次他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你有病在表皮,不治恐怕要加深。”

蔡桓公说:“我没病。”

扁鹊只好退出。

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为无病的人治病,当做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你的病已到了肌肉,不治将更深。”

蔡桓公不理他。

扁鹊叹气而出。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提醒蔡桓公:“病已经到肠胃了,不治将会很危险。”

蔡桓公不听,还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见了蔡桓公,什么话也没说,拔腿就走。蔡桓公很奇怪,派人问扁鹊怎么回事。扁鹊说:“病在表皮,热敷就可治;在肌肉,扎针可治;在肠胃,药剂可治;现在病已深入骨髓,就无法可治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的病开始发作,身体疼痛,赶紧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往秦国去了,蔡桓公的愚昧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老师在讲授课文,分析蔡桓公的死因时,用了“讳疾忌医”四个字。

如果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古代,还尚且可归为古人之愚,可是让人费解的是,在科技发达、医疗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竟然有过半数居民“讳疾忌医”,这一现象已成为专家们广泛呼吁的社会之痛。

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身体不舒服时,五成的广东人却不去医院看病,而是“自诊自疗”。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曾发布的“广东居民看病就医情况”专项调查显示,368%的受访者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即使是在办理了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仍有525%的受访者不去医院看病而选择“自诊”,还有两成受访者,由于“医疗费用高”、“自己觉得病情不重”等,在医生要求其住院治疗的情况下不住院。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是平民百姓自求多福的戏言。然而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保证没个头痛脑热?可生病去医院,这个谁都明白的道理,实施起来却难于上青天。

曾有人把这归因于物质以及我国医疗制度不完善,他们的言论是:“可见,过半居民讳疾忌医并非有意与自己的身体过不去,而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使他们心存犹豫,令他们望而却步了。”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城市居民尚且不能承受看病贵之重负,边远地区的农民就更承受不起了。有些农民住一次院,差不多就要花去全年的收入。“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一次院,一年活白干”、“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已经成为那些没有医疗保障的百姓的真实写照。

诚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医疗资源结构失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流通秩序混乱、公立医院逐利明显、医疗市场监管不力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影响了某些人及时就医,但是,“讳疾忌医”从根本上来讲是个观念问题。君不见,蔡桓公可是堂堂一国之君啊!而上文关于居民就医的报道也是来自我国经济发展龙头省份广东省的报道。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在我国,“讳疾忌医”观念存在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比如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春节期间不能看病吃药,否则新的一年“不吉利”。据我们了解,每年春节临近,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春节过后医院立即人满为患。医生说,这是因为很多人相信“过年不吃药”的说法,因此春节期间许多患者讳疾忌医,生病也不愿意到医院治疗,甚至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春节期间都会自己停药。

专家介绍说,在新春之际讳疾忌医,容易贻误治病的时机,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既多花钱,又多受罪。因此,春节期间生病,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是心脏、消化道、呼吸道、脑血管等疾病,有时要和“死神”抢时间,千万不可因为一些迷信的说法而延误治疗。

如此看来,现代“蔡桓公”真是大有人在,但不知蔡桓公的死因能否唤起各位对生命的重新审视。

【健康语录】

身体健康常年轻,不欠人债常富裕。

——佚名

可怜的雍正

健康愚人档案:

职业:皇上

死亡原因:劳累过度

愚昧指数:★★★★

“以历代帝王观之,但有成就者,无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从雍正嘴里说出来,让很多人都为之一动。电视剧《雍正王朝》拍得非常精心,其目的之一,就是让观众明白,原来做一个皇帝居然也那么劳累,那么辛苦。

有许多史学家说雍正是累死的。也许有些用春秋笔法演绎历史之嫌,不够严谨,但不可否认雍正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雍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每天的工作之辛苦,远远超过常人的想象,每天写朱批,读各种奏折,回复官员请示的意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雍正确实是累死的。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

1摊丁入地

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2耗羡归公

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禄。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3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

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旨意。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以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4改土归流

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做了十三年的皇帝,辛苦了十三年。这就是雍正。据说,现在到档案馆中看雍正时期的奏折,几乎每一件大事、小事都有他详尽的御批。只可惜,他死得太早了。

【健康语录】

健全的身体比皇冠更有价值。

——英国谚语

傅彪留给娱乐圈的十个警示

健康愚人档案:

职业:演员

死亡原因:劳累过度

愚昧指数:★★★★

很多影迷喜欢傅彪的理由是,他足够认真,足够憨厚,足够胖,足够义气,足够世俗,足够亲切,足够熟悉。很多人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他抱着路易十三的酒瓶:“想吐,可我舍不得,16年的呢。”就是这样一个“让每个人感到亲切的”好人,他的故事,刚刚才走到2005年的时候,就结束了。

1963年9月27日,傅彪出生于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军队大院里。高考落榜后,傅彪报考中华社会大学电影艺术系表演专业。1982年,傅彪在电视剧《彭总出差》中出演一个炊事班战士,生平第一次参与影视作品。1997年,傅彪首次与冯小刚合作,在《甲方乙方》里扮演配角张富贵,从此开始走红。2001年傅彪获得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项……2005年8月30日,傅彪因肝癌病逝,终年42岁。

关于傅彪之死,在傅彪夫人张秋芳亲自定名为《印记》的“傅彪自传”里有所阐释。葛优在本书之序(《胆怯与坚强》)中这么说道:“只有一件事我替彪子感到惋惜。他对自己太疏于照顾了,病发前的很多年都不肯检查身体。沈教授曾经对我们这些朋友说,他的病如果提早三个月发现,生命便能延长五年……”

在书中,张秋芳本人也很明确地描述了丈夫的死因。“拍《青衣》之前,正好赶上单位体检,彪子不肯去。‘要是查出来有什么问题,我还怎么干?’我好说歹说,总算把他糊弄到医院。”

在那次体检中,当时一共检查了五项,结果傅彪四项出现了问题,分别是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脏T波倒置。检查结束后,傅彪的情绪一落千丈,他把一干朋友都叫来吃晚饭,并在席间一再责怪妻子,称不该让他去检查。虽然朋友们都提出要傅彪“减产”,同时劝他拍完《青衣》后再彻底地检查一次,但傅彪却没怎么在意。张秋芳表示:“从那以后,谁也别想再跟他提‘体检’,谁提他就跟谁急,还不是一般的急。见他一心逃避,我不忍更多地施压给他,便没有再督促。否则,今天的我或许能够面对另一个令我不后悔的结局。”

傅彪的死的确和他个人对生命的放纵有关。2005年2月2日,刚刚大病初愈,傅彪马上赴上海宣传新戏,那时候有人说傅彪生病都是拍戏拍出来的病,傅彪自己都表示赞同:“这个圈子很拼命,拼体力和脑力,我就是见证,我就是以身试‘法’!据说我得病的消息传开后,在圈子里掀起了一股小小的体检热。进手术室的那天上午,我跟张国立说,你也别走了,在医院里做做体检吧。结果张国立真的去做了体检,检查出来身体还挺好!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减少身体的透支!”

傅彪嗜戏如命,但肝移植手术需要长时间休息,为此他的戏瘾只能暂时忍一忍。“不过我还是坚持要拍戏,如果没有艺术,那我这个生命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我很想一直跟着大部队走!”

精神可嘉,只是行为却不值得效仿,要知道,如果没有健康,连躯体和生命都保不住,何谈艺术生命呢?“病痛让我体验爱的本质,我要坚强生活。”在一期《鲁豫有约》中,傅彪被采访时如是说。只是,早知现在,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