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动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国际储备货币增长速度远超真实经济增长速度,流动性严重泛滥,人类经济体系的通货膨胀超越以往的总和。1971年,国际储备货币总量不到200亿美元,今天已经超过6.5万亿美元,增长逾300倍;1971年至今,全球经济体系平均通货膨胀超过5%,是以往的总和。相反,发达国家真实经济增长速度却一直低于固定汇率时代。实施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的中国,真实经济增长速度却长期维持在8%以上。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经历1985~1990年资产价格惊天大泡沫和泡沫破灭周期之后,真实经济增长长期维持在1%以下。
其二、周期性的“信用扩张-信用萎缩”危机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常态,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纵观全球,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均3~4年,就会出现一次区域性或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从20世纪发生的种种危机,最鲜明的共同特征就是“信用扩张-信用萎缩”和“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灭”周期。
其三、伴随周期性危机,是真实经济增长的急速下滑。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可能是过去四十年最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动荡,已经将人类经济拖入全面衰退的深渊,甚至有可能诱发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全球滞胀”。好多经济学者和投资者认为次贷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人类经济所经历的最严重金融危机。
经济学者早就开始关注国际金融的剧烈动荡,可惜至今没有找到妥善的应对策略。多年前,伯南克就说:“过去二十年,世界主要中央银行成功控制了通货膨胀。但金融体系不稳定性显著增加,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伴随资产价格破灭,真实经济活动出现剧烈下滑。”伯南克没有想到的是,次贷危机不仅导致全球经济的急速下滑,而且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力量导致了国际金融的急剧动荡?四十多年的历史和理论研究证明,国际金融动荡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国际投机热钱,根源则是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
全球性的“投机热钱”究竟有多少?恐怕没有谁能够给出准确数字。当然,人们不是今天才认识到国际投机资金(热钱)的危害。早在1972年,经济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托宾就曾经倡议对短期资金流动实施严格监管和惩罚,著名的“托宾税”由此诞生。“托宾税”的目的就是:“第一、确保汇率稳定并符合长期经济增长需要,防止短期预期和风险冲击汇率;第二,确保本国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2002年,曾经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兹教授出版专著 《全球化及其对它的不满》,详尽剖析了投机热钱对国家金融稳定的巨大危害。他的结论是:“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对‘热钱’实现监管和征税。国际金融组织不仅不应该反对和阻挠对热钱的监管和征税,相反,它们应该行动起来,更好地监管投机 ‘热钱’。”2007年的G8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继续呼吁各国加强对对冲基金和投机热钱的监管。
2005年至今,中国经历了典型的“升值预期导致流动性过剩”、“信用膨胀-信用萎缩”、“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灭”周期性危机,与日本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周期性危机有着惊人的相似。中国金融危机的基本推动力量,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及其自我实现。2005年7月21日开始,大规模投机热钱进入中国资产市场,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严重程度,创造了世界记录。既然资产价格泡沫(涨幅)创了世界记录,破灭后的跌幅要创造世界记录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对中国金融的严重负面影响才刚刚浮出水面,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左小蕾:外资要跑一定会跑得很快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分析认为,境外资本是在赌人民币升值。只要这个因素不解决,境外资本还将源源不断地进来。
在越来越明确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资本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希望能分食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目前,中国阻止热钱进来所采取的方式是在汇率上增加更大的灵活性,使人民币缓慢升值。
左小蕾认为,这样做不但阻止不了国际热钱,反而会让国际热钱更加放心大胆地涌入中国。假如外资的预期是人民币最终会升值百分之三四十,每年升值5%,对外资来说,这样等于是固定了它的投资风险,确保它在六七年之内都没有收益风险。因为每年都要增长5%,它至少可以有这5%的收益保底。逐利的外资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境外资本入境后,中国并没有那么多的好项目可以投资,房地产业又正在经历宏观调控。刚刚经历过股改,正在向上发展的中国股市自然就成了国际热钱眼中的香饽饽。他们希望能借助自己的资金和经验优势,在赌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再在中国股市上狠捞一把。
泰国的金融危机也不是一天形成的。1997年5月8日那一天泰国关掉了58家银行,而这个风险不是那一天才形成的。泰国在此前几年的时间里都在把外资放进来,经济在外资推动下显得空前繁荣,但到了一定时候,当外资获利撤离时,危机就开始爆发。
境外资本要跑的话一定会跑得很快。这一点全世界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除泰国引发的那场经济危机,日本、中国台湾都经历过股市和经济的大起大伏,主要都是国际热钱在推动。因此,中国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首先要控制热钱的流进流出,防止因为热钱撤离而引发的金融危机。
【热点延伸】中国仍是价值洼地
粮食市场需谨防热钱“攻击”
2006年,全球大多数资产市场表现都不好——美国房地产已经进入熊市;大宗商品市场也处于熊市中;债券市场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趋势;主要货币的汇率都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大多数股市的表现也不好,例如日本、韩国、泰国的股市,2006年都没有很抢眼的表现。只有中国、印度和美国的股市表现不错,所以众多国际资金都在追捧这些市场。
趋利是“热钱”的本性,只要哪个市场可以获得暴利,它们就会群起而攻之。当前,以下几个领域仍需当心“热钱”的攻击。
股市。当前,这一轮的股市泡沫已经破灭,而经过调整之后,在下一轮的股市布局中,需谨防热钱袭击,重蹈覆辙。不久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表示,我国防范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保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须采取措施,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楼市。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房地产市场实际利用外资已占到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五分之一以上。有消息称,在上海市2004年、2005年商品住宅销售额 中,国际“热钱”购买的比例已分别约占到33%和40%。 “热钱”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使房地产市场供应出现结构性矛盾,造成我国房地产的政策效应严重扭曲。2008年中国楼市的剧烈波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粮食市场。因国际粮价的高涨,现在国家需要警惕的是国际资本对我们粮食安全体系的威胁。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近期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资本从没有投资前景的楼市与股市退出后,下一步将进入粮食领域。如果大量的资本进入,粮食价格很快就会失控。”
如果按照粮价到年底翻一番的国际推测来看,投资粮食市场的获利空间比高利贷还要高。因为高利贷有很大的风险成本与讨债费用,而粮食 除了短期的储存费用之外,成本很小。更何况,“热钱”进入粮食市场,对价格的推高作用可能会更大,如果不加控制,粮食市场对“热钱”的聚集效应会不断攀升。 “热钱”对中国农业的投资兴趣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不仅在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购买力强,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保护制度缺乏系统性考虑,使“热钱”有空子可钻。这也是它们蜂拥而至的重要前提。
无论“热钱”选择哪个领域作为攻击对象,现在关键是要防止“热钱”继续流入,并对存量“热钱”加以清晰与防范,在保护金融安全的基础上维持经济较高的增长,引导“热钱”成为长期投资资本。
“热钱”何时撤退?
下半年美国经济开始逐步走向复苏,美元汇率渐次走强,不排除国内大规模“热钱”出逃的问题集中出现。而这一问题一旦出现,将会严重威胁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决定“热钱”流入或者流出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国内外资产价格涨幅、利率之间的差价以及汇率水平。而关于“热钱”何时将撤退,各方说法不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热钱”将在收益到顶后回流。时下,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房价已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其他城市的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向并不明朗;股市出现较强波动后持续低迷;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这意味着在日益逼近这一轮升值周期的顶点,要防止人民币汇率发生大的变化,防范因人民币升值周期到顶,“热钱”迅速套现回流的风险。
德意志银行的调查表明,大部分投机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到5.5至6之间时将见顶。该行的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假如人民币从目前的汇率水平一次性升值15%,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可能进入大多数投机者认为人民币已经见顶的区间。此时,应当通过各种手段防止“热钱”大规模撤离导致的金融危机。
还一种观点也认为,加强监管可能导致“热钱”提前撤离。中国外管局近期对资本加强监管,包括拟制定相关政策对服务贸易进行真实性审查,并通过一些举措做到对所有经常项目的“全面监控”。这些措施的实施,一方面有助于随时监控资本进出的异动情况,掌握资本进出的真实数据;另一方面,也会减少“热钱”通过虚假贸易方式进出,因此会对未来出口数据有一定影响。同时在加强资本管制下,不排除部分“热钱”可能提前撤离国内市场的可能。
第三种观点认为“热钱”仍在“涌入”期。“涌入说”的支持者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余波未平,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中国良好的政策环境,依然是“热钱”涌入的不竭动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涛认为,去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利率降至2%,中国央行却连续6次加息,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4.14%,中美利率差额呈现逐渐扩大趋势。这对本性逐利的“热钱”来说,趴在银行账户上不动,便可获得超过10%的收益。尽管目前国内股市、楼市低迷,但也恰恰是“热钱”吃进的时候。虽然表面上还没有明显变化,但估计奥运会过后,“热钱”会继续炒作,股市和楼市还会升高。
国际炒家索罗斯曾说过:“我们不找无缝的蛋。”只要我们汲取前车之鉴,保持经济稳定,健全体制机制,一定可以使“热钱”的有利一面为我所用,规避其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