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人们突然发现,浙江颇有名气的金乌集团老板张政建失踪了,这让众多众多聚集在金乌集团总部门口讨债的人们情绪激动。张政建失踪的原因被推测为躲避高利贷,根据当地政府公布的数据,金乌集团涉及欠款大约为17亿多,其中14亿为民间借贷,本金为8亿,利息为6亿。
张政建,这位昔日的青年星火带头人如今债台高筑,奔赴国外,明星企业金乌集团也处于水深火热中。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现在在马来西亚的张政建是到国外找合作方一起开发五星级酒店。记者打通他的电话时,他只有简短的一句回答,我是从一个农民成为企业家的,我也做过慈善,很不容易,我现在还在想办法。
发改委中小企业司近日发布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2/3纺织企业面临重组。中国制造业面临生存危机,中小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热点跟踪】中小企业为何大面积倒闭?
中国制造业面临重阻
从2007年至今,浙江民营企业老板主动失踪的新闻并不新鲜,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欠下了上亿的高额债务。据初步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今年这个炎热的八月显得异常寒冷。8月2日-3日,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在杭州举行,来自政府、企业界以及学术界的多位人士表示,中小企业的“冬天”毫无疑问已经来到,在此背景下,如何“缝制过冬的棉袄”,避免大批中小企业倒闭从而引发全面的经济衰退成为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以及与会学者共同思考的命题。
2007年,国内制造业环境正发生巨大变化,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很多制造型企业已面临生死抉择,如何应对这四重危机成为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制造业遭遇四面夹击
由于原材料、电力、人工成本不断上扬,制造业的成本也在快速上升。处于上游的原材料、能源、动力购进价格,前8个月均处于连续上涨态势。铜材、钢材、塑料、铝材、包装等原材料,从今年开春以来轮番涨价,给下游加工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广州某电子厂商透露:材料成本,去年比前年涨14%,今年比去年涨15%,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延续,客户还要求每年降价5%,人工成本也在快速增长。深圳一家玩具厂的老总说:“2005年,900元基本工资一般员工就踏实工作了,而现在1300至1400元都不见得招到合适的人。
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竞争力萎缩,很多企业深受困扰。事实上,在进入“金猪之年”后,厦门一家电池厂的日子开始变得艰难了。汇率升值造成的损失让公司管理层越来越痛苦。汇兑损失期为开列信用证到收款这段期间,周期为3个月,损失比例基本上为每100万美元产品损失20万至30万人民币。2006年因为汇兑带来的损失大概在200万元左右。由于公司今年是扩大出口,汇兑损失随之上升。
出口退税下调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使很多企业直面生存威胁。享受出口退税的大部分企业都从事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小电器、纸制品、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等行业,这类企业的生存基本上靠的就是用工成本较低,其产品的利润本来就非常微薄。事实上,这类企业能生存下来,很大部分就是靠出口退税获得的那部分利润。如纺织业的利润率维持在4%至6%水平,出口退税率将从原来的13%调到11%,下降2个百分点。 而从8月实施的加工贸易新政无疑给企业带来更大压力。在对珠三角港企的调查中,有55.3%的企业表示,如果进口原材料时要缴付全数的关税和增值税作保证金,实行台账“实转”,将对流动资金构成沉重负担。
近期“中国制造”在国际上遭遇的质量门和安全门事件,以及有些国家不断利用技术壁垒与绿色标准等贸易壁垒抬高市场准入门槛等,都进一步压缩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利润空间。欧盟不断抬高准入门槛,令我们的生产成本也节节攀高。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欧盟的指令可能会诱发中国电子行业的再次洗牌,因为这些壁垒只有技术含量高的大企业才能应对,而中小企业很难应付。
货币紧缩,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
2008年来,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严格限定各个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并且把指标下达到中央银行、省银行、县支行,这些限制措施对中小企业压力非常大。目前中国制造业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危险蔓延。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昨天发布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今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
今年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随着中央银行紧缩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行业、大企业集中的趋势加剧,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开始突出。据四川绵阳市统计,今年l~5月全市新增贷款中,前5大行业和前10大企业年分别占到8l%和42%。
过去几年中,各级政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花了很大力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此次调控未能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困难,导致中小企业在信贷紧缩中受到冲击过大。由于难以从正式金融渠道获得资金,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寻找高成本资金。据反映,目前非正式市场利率至少在10%以上,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借贷市场的利率已达20%~30%甚至更高。而在市场高息的吸引下,一些机构如担保公司、投资顾问公司则已开始脱离本业,将业务重点集中在直接从事资金借贷方面,非法集资活动也开始出现反弹。显然,这种资金紧张的局面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有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无序化。
【深层解析】中小企业倒闭的影响和根源
大量企业倒闭影响国民经济
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6月份,这短短几个月时间,整个广东地区和江浙地区企业迅速倒闭,而且是加速度地倒闭,到现在差不多百分之二三十,那么如果不遏止这种情况的话,,到年底这种加速度倒闭有可能到达40%到50%。中国制造业今天0所面临的困境是全面的,而不是少数几家,也不是少数几个行业,是全面的,整个中国的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
如果任由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倒闭潮蔓延,如果中小企业的这种困境长期化,那么损坏的不只是民营经济,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要知道,正是这些看起来不怎么强大的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正是这样的企业,吸纳了众多的劳动力;正是这些企业创造的价值,保证了政府重要的税源。
到2006年底,我们中国的中小企业所创造的GDP总值已经接近和超过社会生产总值的55%左右,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真正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中国的中小企业目前已经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到财政总收入的50%左右,有一些地市和80%的区县财政的主要来源已经由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提供。有一些发达的沿海省市比例会更大一些,中小企业也是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据其他专业调查显示全国各类岗位的提供者,7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在满足就业岗位的提供和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改革到位,有众多的下岗职工需要中小企业里面找到就业机会。我们有70%的毕业大学生在中小企业中找到才能发展的职位。这就充分地说明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在解决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其他经济发育过程中,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人民币升值却给出口加工型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再加上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使得中小企业被两面夹击,加速倒闭。而中小企业的大面积倒闭不仅将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削减,还将引发大面积失业,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万工人被解聘,这样的后果是令决策层十分担忧的。
资金断裂只是表面原因
全国今年上半年大规模中小企业倒闭,从表面上来看,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是资金链断裂的结果。这的确是一种原因。从表面上来看,资金的确是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如果深入追问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所谓资金断裂导致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的结论其实是片面的。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本来就非常困难。人们都知道,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即便是那些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在向银行贷款时也都需要支付比国有企业借款多得多的浮动利息。同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