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情绪决定健康
462700000017

第17章 拥有6种阳光心态,自然不会生病 (1)

慢——人生何必太匆匆

“这年头仿佛一切都可以省略,包括爱情,可是不能少了健康。”有位自称看破红尘的“高人”这样阐述。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荒诞,可是换个角度讲还真有几分道理。身体是思想和财富的载体,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这些我们都懂。

为了健康我们做了很多,我们早起,我们锻炼,我们练瑜伽,我们狂歌,我们劲舞。可是现实不容我们乐观,名目繁多疾患,尤其是心理的祸患,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当有关治疗失眠、焦虑症的广告多得让我们对媒体日渐失去信心的时候,当关于自杀、过劳死的报道让我们心惊胆战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健康主义”已被改写,大多数疾病都和生活方式有关。于是,关于健康,e时代的我们就像迎着玻璃飞舞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道路却不畅通。“我怎么了?我是谁?”这样近乎绝望的声音让我们坐立不安。

英国社会学家格斯勒曾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而且,这种变卖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我们是以一种自愿的方式把健康甚至幸福抵押出去。

在第一台蒸汽机的轰鸣声中,人类进入以速度为标志的工业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过分抱负,对自己苛刻要求,一切追求快节奏、高效率,对周围人充满了敌意,只有竞争,只有不断地“搏出位”,才能获得短暂的“安全感”。

于是,快餐、快跑、快赶、快照、速配、闪婚、抽脂减肥、快速整形,衣食住行,样样风驰电掣。从事物到事情,从念头到主义,从欲望到理想,从艺人粉墨登场到白领抓狂,工作生活,爱情事业,天下多少纷繁,分分秒秒不容放缓……“其实,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约翰·列农如此说道。

另一方面,当兴奋、激荡的心灵逐渐裸露出厌倦、烦躁的时候,人们开始探寻最原始、最安全、最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慢生活”。

1989年,意大利记者、饮食评论家卡罗·皮逖尼为了抗议在罗马西班牙广场新建一家麦当劳。在意大利小镇沃巴发出了“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享受家乡的美食”的呼吁,倡议成立“保护享受权利国际运动”,并通过了《慢餐宣言》,“慢餐国际组织”应运而生。1999年,“慢城市国际大会”在意大利召开。接着,在美国,“慢学校”、“放慢时间协会”一一出现。2006年春天,国内某知名网站在北京、上海、南京等重点城市进行了一个参与人数达30万的白领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白领们最期望的休闲方式是和家人相处、和朋友聚会、读书看报、看演出、看展览和健身等。

我们越来越不能漠视人类天性对“慢”的渴望,我们曾经摇着扇子坐在庭院里听妈妈讲故事,曾经整个晚上都在数星星和闲话中度过,为何如今不能花一个小时慢慢享受一顿美食,花半小时去慢慢散一次步,花十几分钟去思考,花两个小时静静地听一场殿堂级的音乐会?或者只是把手机、电话关闭半天,舒舒服服地打场球,看几本书,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 所有这些“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也不用担心它们会助长你的懒惰,影响你的事业,因为这里所说的慢只是一种心态,只是一种随性、细致、浪漫地应对世界的方式。它们只会让你更健康,更接近幸福。

所以,抛去你对慢生活的种种误解吧,从今天起,远离快餐,做一个幸福的人,慢慢吃,放松地工作,真正地休闲,用心地聆听,投入地爱,温婉地交际……很快,你就会发现,幸福真的会像花儿一样绽放。

懒——偷得浮生半日闲

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

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句话教人勤奋,自然是好事,但是有不少人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地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

有一天,一位公司的老板来拜访卡耐基先生,这位老板在业界一直以忙碌著称。看到卡耐基先生干净整洁的办公桌,这位风尘仆仆的老板很是惊讶。于是问:“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里呢?”

卡耐基回答他:“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老板又追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看到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态,卡耐基微笑着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依次处理。”

“噢,我明白了,谢谢您!卡耐基先生。”这位忙碌的老板匆匆忙忙地回去了。

几周后,这位公司的老板请卡耐基参观他宽敞的办公室,他一改先前忙碌不停的作风,风度翩翩地介绍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文件、信件堆积如山,因此得动用三张桌子,我整天被困在这些文件中,几乎透不过气来,加班是每天都要的。自从用了你说的方法后,我慢下来了,一切都改变了。你瞧,再也没有处理不完的文件了。”

这位公司的老板,就这样“懒”下来,找到了处理事务的方法,现在他已成为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他的高效显然不是忙出来的,而是“懒”带给他的。

生活不是速度的竞赛,匆忙不等于高效,相反,倒是那些平时为我们所不齿的“懒人”轻松地收获了成功,享受着健康。

犹太人汉弗特就是推崇这种“懒惰”哲学的人。他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开设了一家豪华宾馆,做事甚为“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干的事,他绝不亲躬。虽然宾馆业务繁忙,但他整天悠闲自在。年终时,他让宾馆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弗特叫人把10名“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想老板肯定会要他们滚蛋。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一进门,汉弗特就说道:“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他们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表情,汉弗特招呼他们坐下后,笑着解释道:“据我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于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做第二次。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整天闲着,在偷懒。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全无例外的都是‘懒汉’,因为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懒得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这样能有效率吗?”

真没想到,高效竟然是“懒”出来的,人正是懒得推磨,才发明了风车;懒得走路,才发明了汽车。巧于懒惰的人,身上常常闪烁着创造的火花。这就是人的智慧。

生活中,我们应该把忙与“懒”结合得恰到好处,留下放飞心灵的空间。

我们应该放慢生活的脚步,从容而轻松地生活,这样才能有时间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人生一世,要学会享受生活,轻松地感受生活。急匆匆、疲于奔命地追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谨慎小心、慌慌张张、焦虑而急促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简——简是快乐的真谛

事实上,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让人真正容光焕发。当你只为快乐的自己而活,而不在乎外在的虚荣时,快乐幸福感才会浸润你的心灵,就如同雨露滋润干涸的土地。我们需求越少,得到的快乐就越多。言下之意就是:越简单就越快乐。

快乐来源于“简单生活”。物质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

在口头上,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达到“简单并快乐着”的最佳状态,但是他们真能做到吗?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会被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到了头昏眼花的地步。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有一句名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不堪承受生命之重,人们被自己将要占有物质财富的欲望折磨得疲惫不堪。也许,我们正为拥有一幢豪华别墅、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而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或者是为了一次小小的提升,而默默忍受着上司苛刻的指责;或者为了一些不情愿的应酬,精心装扮、强颜欢笑,夜幕降临时回到家面对的只是一个孤独苍白的自己……我们真该问问自己为什么非要这样不可,它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其实,物质财富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重要。可是事实上,有许多人是在令人难以觉察的绝望状态下生活的。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国家,这种情况较为严重。

一项统计显示,在美国,一对夫妻每天只有12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周之内父母只有40分钟与子女相处;约有一半的人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时间的危机实际上是感情的危机,大家好像每天都在为一些大事疯狂地忙碌,然后筋疲力尽,没有时间顾及其他。大家都在劳动,都在创造,但是,生活真的变好了吗?

请记住:物质财富是一种很差的衡量快乐的标准。人们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快乐。在大多数国家,收入和快乐的相关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只有在最贫穷的国家里,收入才是衡量幸福快乐的标准。

抛开这些抽象的理论不说,物质财富的进步有时确实使人们作茧自缚。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许多人工作不可缺少的帮手,不过,如果一个人每天都面对源源不绝的电子信息,就很可能产生“信息疲乏并发症”。许多企业界的经理人和信息业的工作者抱怨,每天必须接听的电话和处理电子邮件给他们造成莫大的精神压力,“信息疲乏并发症”甚至会造成长期失眠,影响健康。

在习惯的支配下,我们对这个嘈杂的世界、混乱的时空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劲,也许只有到临终的时候,才会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一生,原来是这么不快乐。

那么,简单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一些人看来,简单生活即意味着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靠微薄的存款生活,并清心寡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鲁克斯说:“这是对‘简单生活’的误解。‘简单’意味着‘悠闲’,仅此而已。丰富的存款,如果你喜欢,那就不要失去,重要的是要做到收支平衡,不要让金钱给你带来焦虑。”

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收入微薄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尽量悠闲、舒适,在过简单生活这一点上人人平等。

简单,是平息外部无休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的唯一途径。简单的好处在于:也许你没有购买海滨前华丽的别墅,而只是买了一套干净漂亮的公寓,这样你就能节省一大笔钱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旅行,或者是买辆早就想买的汽车。你也用不着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你就是自己的主人,提升并不是唯一能证明自己的方式,很多自由职业者有更多的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而且如果你不是那么忙,能推去那些不必要的应酬,你将可以和家人、朋友共同分享一个美妙的夜晚。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一种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已在一天天枯萎。

梭罗说过:“我们的生命不应虚掷于琐碎之事中,而应该尽量简单,尽量快乐。”当你剔除心中的各种物欲和焦虑时,你就生活在简单之中了。

简单生活的意义,不是幻想生活而是面对生活,祈求心灵的宁静。何须费心寻觅它呢?它不在千里之外的岛屿上,而是深藏于你的心中。你期望在生命中得到什么?你愿意以烦琐打造生命中虚假的繁荣,还是愿意以简单求得内心的安宁,而使生活回归本来的意义呢?

淡——功名利禄皆可抛

诸葛亮《戒子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隔千年,历史的人和事早随时间远逝。然而默诵这一句,仍然感到清新澄澈、心里宁静。

那时的孔明,躬耕南阳,心忧天下。在清风明月中读史,在竹林泉石旁对弈,日观风云变幻,夜察星斗转移,不问名利,不求闻达,胸中的傲然之志和济世之才,在那青山绿水间浑然成就,当他离开卧龙岗时嘱咐切勿荒废农事,此去若大业能成,那时将回来继续享受这田园之乐。这一去,矢志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的是千古流芳的精神,以及那句发人深省的话,时时告诫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