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群众利益无小事
463600000012

第12章 务实就要真抓实干,踏实工作不空谈 (3)

但是黄成模的举动却出乎了人们意料。20多天下来,他的皮肤晒得更黑了,手起了老茧,依然没有停歇。白天干活,晚上就和其他干部住在工地旁边的搭起的帐篷里,看看《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放映的露天电影,这是唯一的娱乐。每天,干部群众都能够从黄书记永恒的灿烂笑容中找到他那股军人的斗志和精气神来,这样的热情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日子久了,看到黄书记就真的在工地上住下来,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个个奔上工地,有的搬石挖土,有的送茶送水,有的帮忙修理工具。

十所村农民唐付才看到工地石料紧张,主动把自家准备用来盖房子的几车石料拉到了工地。家人开始都有点想不通,唐付才激动地说:“连市委书记都上了工地兴修水利,我们家这点石料算得了什么?”

在这样的齐心协力下,这场水利会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6月4日,南干渠终于响起了久违的流水声。渠通水畅,水渠修复到哪,清泉就流到哪,多年来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变成了万顷良田。黄成模带领干部群众仅用了20天就修复了断水多年的“救命渠”。

村民们激动不已,人们蜂拥奔上水利干渠,看着渠水哗啦啦从上游流下,一位老农动情地说:“水来了,共产党员的好作风也回来了。”

在今日的东方,原市委书记黄成模的故事仍在百姓中口口相传,人们亲切的称他为“草帽书记”、“爱民书记”、“实干书记”……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职场的助推器。工作中我们要务求实效,把力使在刀刃上,否则会平庸一生、碌碌无为。许多人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下班后混饭局,没有贪污受贿,或者没有造成重大责任事故,以为这样就算称职了。殊不知,在其位谋其政,在工作中不思进取,不艰苦奋斗,一生碌碌无为,不仅不能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而且浪费了国家和社会的资源,其危害性也是很大的。

除了埋头苦干,还要开拓创新,才能取得高绩效。同样,开拓创新也是以真抓实干为基础的,新思维、新举措只有在扎实深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产生。实现开拓创新,就要破除按部就班、畏首畏尾、一味求稳的“太平”思想,要倡导冒尖,宽容失败,使工作方式、方法以及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取得更好的业绩。

把精力用在工作中——只要认真对待,没有不能解决的事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影片《信天游》中的主人公——某县纪委书记杨雨润,他视群众事为已事,全身心地解决群众的难事、冤事,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令人振奋、令人激动、令人感慨。他说:“群众的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认真对待,没有不能解决的事。”有道是:认真简单,马虎困难。认认真真地为群众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反之,如果以马虎、应付的心态去对待,那么,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也会变得复杂、变得困难。同样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办了30年都办不好,而有的人一来就办好了呢?关键就在“认真”二字上。

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我们认真的对待。“认真”就是你用生命、用真实的感情、用全部的热情,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的态度。

1998年4月,海尔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向洗衣机本部住宅设施事业部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学习她“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精神”。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年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现场过于脏乱,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已经合乎标准,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闻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

用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在这里有一个关于魏小娥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她认真执著的工作精神。从日本学习归国之后,魏小娥重点抓卫浴分厂的模具质量工作。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从未放松过。在一次试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时无意间落入的。一根头发丝就是废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白帽,并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又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的原因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试模期间,还是设备调试正常后。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做成功,就是因为缺少魏小娥这种认真的态度。许多工作中的难题,只要投入精力,多动脑筋,认真对待,总能找出解决的方法。

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人觉得认真工作实在是一种“吃亏”的举动,踏实工作的“老黄牛”也常常是人们嘲笑的对象。事实上,工作中来不得半点“糊弄”,认真工作才是最大的聪明。一个人工作认真、踏踏实实,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自己。丰富的经验,品质的提高和个人品德的完善,这些让自己受益一生的财富,只能在认真工作的过程中获得。

又好又快,不折腾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说:“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总书纪的一句“不折腾”,得到了与会人士会心的笑容和赞同的掌声。

“不折腾”其实是针对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论什么样的单位,办事情都要追求效率,但是很多人在工作中却喜欢“折腾”,一份报告或者文件要盖十几甚至几十个章,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没有做出多少成绩。这都是没有重视工作效率的结果。

那我们要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就是要以结果意识为导向,省去烦琐环节,埋头苦干,一门心思做出佳绩来。

35岁以前,马永顺的人生可用“丰富”两字来形容: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猪,打过杂,还在19岁时被骗去修森林铁路。1943年,他又来到了铁力林区沟伐木。

1948年东北解放后,历经磨难的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市铁力林业局。这一次转站,马永顺的人生也开始了新的篇章——由旧日的“臭苦力”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新中国的主人。马永顺满怀喜悦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开发建设中,他丰富的采伐经验和聪明的才智有了用武之地。那时,伐木工人用的是两个人一起拉的快马子锯,不但费力耗时,效率很低,还常出事故。经过细心琢磨,马永顺发明了一个人用的弯把子锯,经试验发现,这种锯不仅不窝工、效率高,还很安全。

马永顺不但爱动脑子,还喜欢和“时间”赛跑。他每天都是第一个上山,等别人到时他已放倒两棵树了。别人一天采伐七八立方米,他一天能采伐20多立方米。马永顺的名字很快在林业局里传开了,他成了有名的“伐树大王”。此后,马永顺和工友们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一年半的采伐任务,为支援解放战争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黑龙江林区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气温丝毫没有动摇马永顺伐木的热情。他天不亮就上了山,天黑才下山,晚饭后便坐在那里耐心地锉锯。普通伐木工人每人平均采伐200立方米,而马永顺一人的采伐量就达到了1200立方米,他一个人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之最。1949年,马永顺被授予黑龙江林业战绩“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劳模会归来,马永顺精神饱满,干劲倍增,决心再创佳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永顺工组”在他的带领下,年年超额完成木材生产任务,成为中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伐木英雄”马永顺的工作又快又好。当时采伐方式相当落后,林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导致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职工的生命受到威胁,生产效率也受到严重影响。马永顺边伐木边琢磨,对正在使用的“元宝楂”、“月牙楂”、“对口楂”等多种放树方法,逐个进行研究、试验、比较,最后总结出了完全伐木法。马永顺发明的方法得到了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被广泛采用。

马永顺不仅伐木技术好,锉锯也有高招,许多人都扛着锯来向他请教。马永顺总是非常热情地给大家讲解锉锯的技巧。之后,在东北森林工业总局的帮助下,他总结出一套四季锉锯法。就这样,马永顺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成了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1951年和1953年,马永顺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劳模,他是“努力工作不折腾,一心踏实干工作”的典范。

工作就要像马永顺这样又好又快、不折腾。要提高工作的效率,要取得出色的成果,就要时时保持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没有压力就谈不上动力;还要时时保持着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唯有奋勇争先、不甘人后,才能走在队伍的前列,不会落伍,不被社会竞争所淘汰。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单位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当我们的工作受到某些限制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减去烦琐的环节和障碍,不要“折腾”,而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做最有用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