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463900000002

第2章 没有结果,求多是一种虚耗 (1)

忙=忄+亡,乱忙心就死了

有一位勤劳的伐木工人,被指派砍伐100棵树。接受任务以后,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可是渐渐的,他发觉自己砍伐的数量在一天天减少。他开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时间还不够长,于是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其余的时间他都用来伐树,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但他每天砍伐的数量反而有减无增,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一天,他把这个困惑告诉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头,若有所悟地说:“你是否每天都用这把斧头伐树呢?”工人认真地说:“当然了,没有它我可什么也干不了。”主管接着问道:“那你有没有磨利这把斧头呢?”工人的回答是:“我每天勤奋工作,伐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干别的?”

忙,左边一个“心”字,右边一个“亡”字——忙到一定程度,“心就死亡了”。长期高负荷忙碌的人很容易产生能量耗尽的感觉,很容易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变成麻木不仁行尸走肉的躯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样做。无尽的疲惫导致工作激情和创造力严重消失,甚至开始莫名迁怒于公司和周围的人,工作和人际不约而同“告急”。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的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因为在当时的美国,职业枯竭问题相对比较严重。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鲁登·伯格首次将“职业枯竭”这一概念应用到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所造成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枯竭的主要表现是:无法满足工作需要,身心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降低,无法适应知识更新,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消极怠工、工作陷入失控的混乱状态……

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让老板满意,无论你怎么忙碌都无法得到高薪,无论你怎么没日没月的忙碌都还是事业无成、功名无就,捧着这种悲怆无比的结局,再看看那些整天优哉游哉却能成为明星员工的家伙,心里自然会很不平衡。

孙屹刚毕业时,她和所有的“北漂”一样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人才济济的北京,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她纯粹是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追赶高手和铺垫成绩,甚至到了过劳死的边缘。没日没月的奋斗,一度让孙屹的所有创造力濒临枯竭。整个大脑从刚开始的高速运转到后来的几近瘫痪,一切都是机械地惯性维持,这样的状况让孙屹差点绝望,因为这样的状况持续越久她就越有可能被淘汰。

一个周末孙屹决定不再加班,给自己放个假。躺了整整两天之后,睡眠充足所带来的高效持续了没多久之后又陷入以前的倦怠状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屹总是说:“很累,不想工作,但却不得不工作。”她说,每天都是例行公事,一叠叠文件摆在那里,好像一座山一样,永远也搬不完。第二天醒来又要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没完没了,看不到尽头。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感觉特别疲劳。而且,每次目睹办公室里种种明争暗斗时,她更是感到厌倦万分。

孙屹一脸疲惫,她说,周围的人羡慕我拿着高薪,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我其实过得并不好。总感到自己很忙,但是最重要的是忙了半天却没忙出个什么名堂来,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去享受生活。年终填写业绩总结表时,自己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并且想了很久能写下的成绩微乎其微。

为什么做同样的工作,付出别人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却无法换来令人满意的结局?这个问题需要深思。并非笨鸟先飞就能迎头赶上,即使兔子不睡觉乌龟也无法赛过兔子,除非乌龟从路程最短的那条小河边游过去。每个人都不是笨鸟,关键在于你以怎样的姿势飞翔。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越变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像一架超高负荷飞速运转的机器一样停不下来,这样不但容易造成情绪抛锚,更容易造成“职业枯竭”。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永动机,人更不可能成为永动机。我国人民正逐渐进入职业枯竭病的高发期,特别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更为严重。有报告称,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寿命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中国目前的中青年群体,职业枯竭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这样杀鸡取卵式的忙碌所带来的后果是得不偿失的。

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资产,也决不轻易消耗。每个人都应该把任何方式的精力耗损、把一丝一毫的精力浪费,都当作一种不可宽恕的浪费,甚至是一种不可宽恕的犯罪行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地工作一小时,甚至比体力羸弱地终日工作,其业绩都来得高。

在这个以智商得天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是知识性的,而这些靠思考为主的工作并不是靠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忙碌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如果连思考、创造的时间也被剥夺,如果所有人忙碌于当前的工作,他们很可能会为了追求速度而失去了想办法以更好方式做现有工作的机会,也失去了思考与寻找新的业务机会的空间,更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还很有可能造成江郎才尽式的职业枯竭。

如果员工只是像个僵尸那样机械地重复着简单的动作,那又如何有以创新实现企业飞速发展的机会?长此以往,就会郁结为企业的内伤,致使企业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没有功劳,苦劳就是“白劳”

一位企业领导让李浩去买书,李浩先到了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李浩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

快到中午了,李浩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李浩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李浩,欲言又止……

李浩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因为他没有为公司提供结果。要知道公司是靠结果生存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于苦劳,满足于“我尽力了,结果做不到我也没办法”,那么公司靠什么生存?

其实,去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才是结果。李浩的确跑了三家书店都没有书,这就意味着李浩已经付出了劳动,却没有结果。

竞争残酷无情,不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和上司就会觉得付给你薪水纯属浪费金钱。

在当今的企业中,有不少员工存有这样的想法。当上司交给的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的时候就会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觉得上司会谅解自己的难处,会考虑自己忙碌的因素。但事实并非如此。

小王和小张差不多同时受雇于天恒物贸公司,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小王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小张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小张忍无可忍,向总经理递交了辞呈,并痛斥总经理不会选人,辛勤忙碌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拔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小张,”总经理说,“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张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小张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总经理问

小张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小张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小王是怎么做的。”说完总经理叫来小王,并对他说:“小王,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王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算公道,可以进一些货。他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概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看脸红的小张,诚恳地说:“职位的升迁要靠能力。不过眼下,你还得学一段时间,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

忙本身没有错,但是不能被表面的忙碌所迷惑,公司靠的是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来生存和发展,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明智、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式。在市场经济面前,没有结果,没有效益,一切都免谈。只有凭业绩和效益说话,才能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人才环境,才能使企业不断前进,并日益壮大。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是伴随着工作的业绩才得以体现,人生的境界也靠非凡的奋斗结果来升华。在行动中赢得令人瞩目的业绩,才能向大家证明自己能的力,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戴尔公司的核心经营原则就是靠业绩说话。戴尔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向给予奖励。同时,给业绩平平者执行的是“严厉的走人政策”。

戴尔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更看重最后的结果,主要包括:业绩方面的成果考核;消减成本的考核。戴尔的成果考核指标很多,有客户忠诚度的指标考核,有投资回报率的考核等。戴尔以业绩指标考核作为标准,牵引或者引导员工为结果而忙。

商业时代以效率为上,凭业绩说话;企业中的员工无论多辛苦、多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员工没有业绩就是剥削企业

天下秀贸易公司主营运动服与休闲服的服装公司。公司一位销售员因为孕产假,职位出现空缺,于是录用了李维维。李维维以前在百货公司卖服装。李维维认为在天下秀贸易公司的工作将会提高她的销售能力。由于以前的工作经验,李维维经过短期的销售培训就分配负责一个区域。

第一个月,李维维用来熟悉负责的区域、顾客和服装,她很快就达到了一定的销售水平,与负责这个区域的前一位销售员差不多。

李维维定期拜访新老客户,李维维经常发现当她去拜访新零售点时,竞争对手们早已对这些商店进行了拜访,并且已获得大量订单。在这种情况下,李维维通常只能得到很少的订单。

当李维维来办公室取样品并与销售主管交谈时,她一般要待在办公室与顾客通电话,而不做访问。如果客户不在,她会留言告诉客户她来过电话,并且请求客户如果需要产品就来电话。

天气不好时,李维维通常也在办公室打电话而不去登门拜访客户,在错过几次销售访问后,李维维发现竞争对手占据了原属于她的产品的展示空间。

加入凯兰公司已经有一年时间了,虽然她的销售业绩一直保持不变,但在她的区域内竞争者的销售正在上升。销售主管告诉李维维,你没有良好的个人业绩,就是在剥削企业,再过一个月没有提高你就走人吧。

李维维没有好的业绩,造成了客户的流失。不思进取,白白耗费公司资源,白拿老板工资。员工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和剥削企业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结果并非这些整日忙碌却不见成效的员工所想的那样,没有结果的忙碌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消耗了企业的资源!

公司的正常运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现代工业背景下,无效能的人不仅浪费资源,更会对企业造成伤害。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生存的唯一理由就是创造利润,有利可图是一个企业运营的意义和目的。

程凯是一家贸易公司的销售主管,在周一的公司例会上,程凯一进会议室就看见自己的名字排在了最后。程凯站了起来打算介绍自己的销售情况。

“等一下,你看看自己的数字,你还没有做到应该完成任务的三分之一。为什么?”总经理陈明楷打断了程凯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