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宋
468100000067

第67章 临安危急

不等他们走上大殿,太子赵昚已经抢上前去,扶住了虞允文的另一只胳膊:“虞卿,你让我们好等啊。”

“殿下,您这是……让我汗颜了。”虞允文小心的避开了一点点,声音嘶哑的回答。

太子一怔,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但很快就抛到了脑后,因为此时大臣们已经拥了过来。

寒喧过后,大家很快回到了大殿之中,太子马上让人给虞允文搬了一张椅子来。虞允文告罪后,这才坐了下来。

“彬甫,你们父女既然早就安全脱身,为何不早点回朝?让我们好找。”中书侍郎李若水还和以前一样的直率,一开口就忍不住埋怨了一句。

“我也是没办法,当初虽然脱身成功,但我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根本无法行动。刘适之刘大人为了救我而牺牲,只有何先生和水灵一直陪伴着我,在一个偏避的小山村里隐藏了下来。”虞允文并没介意李若水的话,依然淡淡的笑着说道,他拍拍自己的腿:“直到去年我才能下地走动,然后就准备返回大宋。何先生因为身体原因,没能跟着我们回来,只有我和水灵悄悄的往宋境摸。进入宋境以后,看到朝廷在撤守长江沿岸,我们一时间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自然不敢轻易露面。直到我们来到临安城,才知道了现在的情况,马上就来见诸位了。现在的情况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镇江被围,援军无望,外围防线已经失守定了。现在金兵已经分兵,以一部分兵力继续攻取建康城周围各战略要点。”李纲大人的副手,留守守备刘师勇将军介绍着现在的局势,他叹了口气:“兀术已兵临镇江城下,水师集结战船三千余艘正在准备和金兵一战。只是,金兵从两年前就一直重用降将,我朝原来对金兵的水师优势已经丧失,此战结果难料。万一战败,会直接威胁到临安的安全,整个局势已经是岌岌可危。”

“我们手上还有多少兵力?后勤如何?”

“现在,临安附近成建制的军队只有大概九到十万人,败军和原厢军大概尚有二十万,只是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且也大部分没有武器。各级将官已经不全,没有能够指挥大战的高级将领,只有十六名副将和偏将。至于军用物资,倒是还有六个仓库,但到底有什么,我们还没清点出来。现在临安城中,除了本地百姓外,还有逃来的难民,总计有两百四十多万人,其中青壮年只有一成。城里还有粮食七十多万担,只够临安城三个多月的使用。”

听到这里,虞允文陷入了沉思,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着他。如今的局面,大家都已经束手无策,虞允文已经是大家最后的希望。

终于,虞允文抬起了头,脸上出现了坚定的神色:“无论情况有多危急,我们只能死守临安。临安一失,大宋军民抗金的信心会大受打击,大宋还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他慢慢站了起来,转向太子:“殿下,如果您信任我的话,请把全部的指挥权交给我。在守卫临安期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任何人都不得违抗我的将令!包括殿下在内。”

“我怎么可能不信任您呢,我将全力配合您。”太子毫不犹豫,果断的回答,然后他从身边取过高宗留下的上方宝剑,双手捧着走到虞允文的面前:“虞卿,临安和大宋就拜托你了!”

虞允文弯腰接过上方宝剑:“谢谢殿下的信任,我将尽全力守住临安,保卫大宋江山和天下臣民。”

随后,虞允文转向诸位大臣:“诸公,太子既然将守卫的重任交给了我,就请大家全力配合,为国家和百姓效命。”

不只是诸位大臣,连大殿内外的侍卫和宦官在内,所有的人一起向虞允文躬身行礼:“请虞大人放心,我们将戮力同心、共保社稷、生死不惧。”

“谢谢诸公了,时间已经来不及,我也不客气了。现在,听我的命令……”

太子立刻以监国的身份下令:封虞允文为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左相)、太子太师、观文殿大学士,同时还兼任太尉,主持全面军政事务、并统领天下兵马。也就是说,现在太子为了保证抗金的胜利,违反了大宋朝廷历来的制横之策,将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了虞允文一人之手。

此时,临安城周边的百姓和军队已经知道了虞允文出现并负责临安守卫的消息,士气高涨。在大家的心中,虞允文早已成为了南宋军民的偶像,也是大宋不败的象征,他的出现使得本已绝望的军民立时振奋,有了和金人决战的勇气和决心。

为保都城,虞允文立刻下令对现有的军队进行整编。在整编中,由于将领不足,允许士兵自行推选中下级军官。同时,命由外围撤回的张杰、魏勇、孙义等将领,在镇江方向配合水师反击金兵,为临安的防务安排争取更多的时间。

此后,虞允文派出命人前往各地求援,要求江北、江南各地组织援军救援临安,并以太子的名义承诺军功从优。最后,他又采取了一些调整防务的措施,重新安排了临安外围各要点的军队布置,干脆放弃了外围的据点,将战略防御的重点退移至临安城,并加强了城墙上的防御设施。

虞允文下令将临安城里的百姓按青壮男子、青壮妇女、老弱的顺序编成保甲,明确告知百姓:他将死守临安,就算金兵屠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留在城中的军民只能与城池共存亡;如果不愿意死守的军民,可以在金兵围城之前离开。

结果,金兵围城前的一个多月内,只有不到二十万百姓离城,大部分愿意留下死守临安。

当然,虞允文也不会忘记,按当年在黄河边守卫时的方法,将有特别能力的人挑选出来,另行组队。武功高强者按当年的组织方法再次组成队伍,“江湖义勇队”又一次出现临安城。

另外,虞允文组织了临安城的两百多万百姓,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挖地运动:把临安左近五、六十里的范围、大概有半米深的地面给挖的乱七八糟,利用河川沼泽,修了很多纵横交错的深沟,百姓们叫这为“地下长城”。

按虞允文的说法,反正宋军大部分是步兵和水师,走路、钻沟就可以了;而金兵却是以骑兵见长,马匹在这样的地面上行动将受到很大限制。把临安附近挖成这个样子,看金人的骑兵如何行动?!挖出的土正好用来修筑防御工事,顺便还可以翻翻地,第二年可以多打些粮食,一举多得。

实在不行的时候,就用水把地面和深沟泡烂,冬天的临安附近不会太冷,水面只会结很薄的一层冰。金兵大部分是北方人,在这样泥泞的地面上,薄冰也会造成麻烦,看他们怎么打仗!

杭州湾里也拉上了拦江铁索,航道里沉下了很多大船,还在沉船上绑上了许多水底龙王炮,以免金兵水师从海上进攻临安。

临安城在被定为京师之后,反省了汴京防守失败原因的大臣们,在临安的城池整修中,注重了防御的设置。外城和内城的城墙都十分结实,而且高大、厚重。

战前,虞允文将外城的百姓尽量移入内城,连皇宫、官衙、部分大臣府坻也腾出来让百姓居住。随后让民工在外城中按照自己的设计拆除临近城墙的部分建筑,赶修多层城墙,把整个临安外城改成了一个由同心圆城墙组成的多层防卫体系,并把拆除下来的砖瓦运进了内城,按他的设计在改建内城。

好在百姓们都知道,一旦临安失守,他们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也是在虞允文的感召下,所以,对虞允文的行动十分支持,不少住在外城的百姓不等民工动手,就自行拆掉了自家的房屋。而且不少百姓虽然不明白虞允文的安排,但出于对他的信任,仍然按照他的要求按时完成了内城的改造。

而且,虞允文从现在起就开始实行粮食管制,而且让百姓把能吃的东西尽量收集,连城外的现在还有的野菜和蕨根之类的也全部被腌成了咸菜,至于那些小动物之类的则更不用说。这里是江南,物产丰富,就这样,在金兵围城前的一个多月里,军民们共收集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食物达五百六十多万斤,大大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

在临安战备期间,虞允文只有一件事让大家难以接受。那就是他在得知奸相蔡京的女婿——人称“梁中书”的、中书侍郎梁世杰正在临安居住,便立刻登门请他出山管理后勤事务。

梁世杰是蔡京一党的铁杆,因其曾经担任过“中书侍郎”一职而被大家称为“梁中书”。当年蔡氏倒台后,他也被罢免回家。虞允文竟在如此危急的关头授予他户部尚书左丞之职,很多人都难以理解、更无法接受。直率的李若水在虞允文面前甚至发了火,坚决不同意请梁中书出山。

虞允文却很是平静,向大家解释:梁中书虽是蔡党骨干,但身为朝廷六相之一,却是难得的精通实务的人,负责过当年西夏之战和灭辽时的后勤。而且,他在蔡党中并没有血债。如今,临安已经面临危险,后勤一事至关重要,必须有个得力的人来主持。在临安的大臣中,梁中书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虞允文再三解释,固执的李若水还是无法理解,他只好下了死命令,要求大家必须配合梁中书,否则军令从事,这才没人再敢公开反对。

此后,南宋水师在长江和金兵多次交战,互有胜负,阻止了金兵继续前进,声势大振。

但军中出现的内奸,却将水师战船相连、无法轻易解开的情况出卖给了金兵。

没多久,金兵统帅兀术乘风施放火箭,焚烧宋军战船,宋军战舰的木樯纷纷起火。以铁索联在一起的战船,一时间根本拆解不开,被大火烧毁大部。水师统帅李京在突围途中战死,水师全军覆没。

右路军娄室、阿鲁补于十月十三日攻占战略要地独松关。

十月十五日,左路军宗维进占许浦。此后宗维亲率一部从海上登陆,抵进盐官并劝降守军,临安后路被断绝。

镇江城下,金宋双方已经激战近月。

从9月16日开始,百计施尽的越国王兀术只得督军猛攻镇江,他亲临城东指挥作战,命原大辽降将耶律已胁迫当地百姓运土堆台,垒得与城头一样高。

然后,金兵在台上架上弩炮,向城中昼夜投掷大石块,很快摧毁了视线中的全部防御工事。

十八日,兀术命令部下开始攻城,士卒用牛马皮和厚木板挡住城上射下来的箭矢和石块,金兵架云梯,前军带着帅旗率先登城,其他金兵将士在帅旗引领下也大呼而上,很快便占领城头。

镇江通判陈奕受伤后不肯下去,在城墙上与诸将士一起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英勇战死,金兵相继攻破镇江各门。

知州王躞在城破后,率残部转入巷战,城中百姓也拿起了长茅、大刀,甚至是木棍和石块在各处据屋抵抗,顽强抗击金兵,老人、妇女和儿童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