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474600000025

第25章 帮你实现高薪水:职场经济学(2)

3.较好的学习能力

建立个人品牌非朝夕可成的事情,你必须不断地学习。而且,即使你已经形成了个人品牌,为了保持它,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技能。只有在不断的积累和慢慢培养之后,你才可能形成大家所认可的品牌。

4.人品质量

道德水准、人品,对于个人品牌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是无法建立起个人品牌的。所以,要想建立个人品牌,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只有言行一致,你的行为才会让人信服。

5.适当地包装自己

可能你很有能力,但你不注意仪表,没什么特点,那也很难引起注意。你可以用更有品味的衣服、更有魅力的语气、更优美的身姿来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形象,让自己的名字更加深入人心。

职场成功,不只要努力工作

有一天,铁匠在路上偶然遇到微服私访的总统。

他拦住总统问:你每天工作几个小时?

总统回答:8个小时。

铁匠说:我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我比你辛苦。

铁匠又问:你现在口袋里有多少钱?

总统说:我有一千美元。

铁匠说:我只有十美元。

铁匠十分不解,自言自语:我比总统还辛苦,我为什么没有他富有?

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职位本身不同。不可否认,成功都有偶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出生地、运气、机遇、性格,等等,这些偶然性因素很可能对人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任何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获得的,都隐藏着自身的必然性规律。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设衡量职业发展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物质财富的多少。

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获得尽可能多的财富,他就必须参与社会分工协作,必须为社会或他人生产有用的产品或提供有用的服务。这种有用的产品或有用的服务越多,他就能获得越多的回报,获得更大的职业成功。那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能为社会或他人生产更多的有用产品或提供更多的有用服务?答案很简单:高效岗位和高效劳动。

高效岗位,就是这个岗位具有产生高效结果的可能。打个比喻:一个总裁和一个部门经理。他们都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谁的机会更大?当然是总裁。从效用上说,总裁这个职位就是高效岗位。

高效劳动,就是为实现高效而进行的努力。我们假设:由于你工作中的拖延和犹豫,你的上司将你撤掉换新领导。新领导一上任就进行多方面分析研究,稳扎稳打,成功完成销售额。跟你相比,新领导付出的就是高效劳动。

高效岗位和高效劳动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成功的高度和速度。我们假设人的资源只有时间资源,抛开工作环境、技术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那么,就可以推论出一个人最快获得职业成功的条件:占有高端岗位,进行积极有效劳动。这也是铁匠为什么没有总统富裕和更受人尊重的原因。

如果你要想获得职场成功,不仅要依赖客观条件(比如你的人脉资源,资本实力,高效职位),更要依赖自身努力(比如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平和的心态,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还需要有以下共同特征:

1.选择了既符合社会需要又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人生定位(目标和方向)。

2.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能很好地把握住机遇,选择了专业化水平或效率较高的工作岗位。

3.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选在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制度和技术环境,并在环境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

内卷化效应,警惕职场原地踏步

格林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代表。这是一项很让人头痛的工作,因为很多人都对保险业务员敬而远之。所以,格林的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

办公室的其他业务员整天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抱怨不停,“如果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肯定不会在这里待下去。”“那些投保的人,太可恶了。整天觉得自己上当了。”当然,这些人只能拿到最基本的薪水。只有在业务部经理催促下,或者是“胡萝卜+大棒”的政策下,他们才有一点点前进,否则就是原地踏步或者在退步。

唯有格林和他们不一样。尽管格林对现状也不是很满意,薪水不高,地位不高。但是格林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与其说是放弃工作,不如说是在放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人强迫你放弃自己,除非你主动为之。因为格林还相信,努力是没有错误的。努力还会让平凡单调的生活富有乐趣。

于是,格林主动去寻找客户源。他熟记公司的各项业务情况,以及同类公司的业务,对比自己公司和其他同类公司的不同,让客户自己去选择。虽然一些人很希望多了解一些保险方面的常识,但是他们对保险业务员的反感使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很欠缺。格林知道这些情况之后,主动在社区里办起“保险小常识”讲座,免费讲解。

人们对保险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格林有了好印象。这时,格林再向这些人推销保险业务,大家没有反感,反而乐于接受。格林的工作业绩突飞猛进,当然薪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曾在爪哇岛生活过。这位长住风景名胜的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内卷化”的结果是可怕的,它会让人在一个层面上无休止地内缠、内耗、内旋,既没有突破式的增长,也没有渐进式的积累,让人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你越是缺乏自信,你越难以成功,你越不能成功,你就越缺乏自信,直至破罐子破摔。正如故事中所描述的格林的其他同事一样。

其实,作为个人来讲,进入内卷化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人们常说,信心决定命运,观念决定出路。一个人如果总是自怨自艾,不思改变,不求进取,不谋开拓,只能是原地不动,还有可能倒退。总是因陋就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只能进入周而复始的轮回状态。

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在工作中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自动自发,有效地克服了内卷化效应,最终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你已经想到了追求“自我实现”,如果你已经把你的想法在你所在的职位和从事的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体现出来了,你会为你的热情本身所感动。即使是每天按时上班,也充满了活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的事业就是你的工作,你的职业就是你的事业的开端。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内卷化的怪圈,去迎接属于自己的胜利。

有效需求,工作不一定专业对口

如今大学生找工作,都想找专业对口的,然而往往是结果非所愿,阴错阳差的干了别的行业。其实这在事业有所成就的人士眼里看来很正常。“朱元璋开始是当和尚,最后成了皇帝”,学设计出身的香港导演王家卫,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候这样说,虽是笑谈,却也发人深省,或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如不株守专业,则眼睛为之一亮,天地为之一宽,各种新机会就会“跳”出来。

著名教育家刘道玉认为,面对就业难,大学生应该辩证地看待“对口”。大学生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对口的,因为大学四年只是通才教育,只能学到最基本的知识、基本素质与基本方法,是难以培养出专家来的。一个专家的成长,从大学毕业至少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拼搏15至20年。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能把求职与就业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范围。大量的实际事例也说明,在以往的大学毕业生中,横向成才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学英语的成了生物学家,学经济的成了历史学家,学哲学的成了律师,学医学的成了文学家……如果树立了这个观点,那么,大学毕业生就业与求职的路子就无限宽广,自己也掌握了自我设计的主动权。

一般情况下,职业方向的选择是由专业确定的。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已不足为怪。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最重要的是明确自身优势。首先是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分析自己,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有的放矢,才能取得成功。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赏识。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

其次,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性格的弱点、经验与经历中的欠缺,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再次,要对职业的方向做出分析,具体包括:

第一,社会分析。社会在进步、在变革,要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这就需要做社会大环境的分析:包括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专业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变化情况,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及发展趋势等。

第二,组织分析。这应是个人着重分析的部分,组织将是实现个人抱负的舞台。应对自己将要寄身于其中的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只有两者之间拥有较多的共同点,组织与个人才会相互接纳。

第三,人际关系分析。个人处于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因而分析人际关系状况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以上自我分析认识,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定位方向,解决“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定位的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定位方向的选择应按照定位的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即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需、择己所利的原则,选择对合适自己、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从事一项喜爱的工作本身就能带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生涯也将因此变得妙趣横生。相反,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则什么也干不好。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给你一种满足感,将来才会有所成就,否则不但自己痛苦,对社会也是一种浪费和损失。这就要求我们有清醒的头脑,避免从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