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是恶果的温床。在职场中这样“差不多”的心理是坚决要不得的,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
在生活中,诸多的“差不多”思想所造成的结果却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建设用料“差不多”,导致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桥梁倒塌、未竣工的大厦倒塌,留下了一片片残破的瓦砾与噩梦一般的回忆;医生用药“差不多”,导致病人留下了难以抹平的痛苦,同时也抹杀了医生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企业也是一样,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公司是经不起连续差一点点的“差不多”的,哪怕只有1%。由上到下布置一项任务,如果一个人差1%,下一个人又差1%,如此下去,等到真正执行任务的人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恐怕这项任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而他执行任务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样,当由下向上传递一项建议或报告的时候,如果每一层的人都抱着“传递得差不多就行了”的心理,那么最后传递到最高管理者那里,这项建议或报告就可能变成了一项对你的惩罚措施。
在工作中,你可能觉得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比起来差不多,以为那样就足够了,但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心中有数,你的客户心中也有数,你一定会因为你的勤奋或懒惰而赢得或失去晋升的机会。同样,你也会因为你态度的好坏而赢得或失去客户。
“差不多”就是恶果的温床。在职场中这样“差不多”的心理是坚决要不得的,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客户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当然,消灭“差不多”心理,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系统,并不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有时,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技术、设备、流程和理念,而是决心,消灭这种“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理的决心。
在春兰,企业与职工之间有一种独特的合同书,那就是《质量承诺书》。每一个职工对此都要认真填写,才能上岗。上岗后必须按合同操作一丝不苟,对质量马虎不得,否则都要自认罚款500至10000元。一分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位装配工给空调管道整形时,没有严格执行工艺,自认罚款5000元。还有位职工把空调上的标牌贴反了,检验发现,虽不影响产品性能,但影响企业形象,结果也自认罚款5000元。
对此,春兰职工说:“我们搞生产的在质量上可以说是细而又细,不敢有丝毫疏忽,这不仅仅因为有严格的制度,更因为春兰是高品质的象征。我们精心一点,用户就减少一分忧虑。为了企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愿望,我们必须在自己手上把好质量关。”
春兰集团的《质量承诺书》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进而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质量缺陷。
被称为“零缺陷之父”的菲利浦·克劳士比认为,所谓质量问题只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就像一层雾,把所有问题的实质都掩盖起来了。很多企业在评定质量标准的时候将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多个等级,来表征质量的好坏。然而质量并不能用形容词来表达。因为什么是好,什么是优秀,这些形容词很难用量化的标准来表示,因此,克劳士比认为,对质量的描述并不能是形容词,而只能是动词和名词,比如需要、要求等等。因此,确定需要并符合要求,说到做到,不打折扣就是保证了质量,否则就是缺陷,将会为企业带来损失。
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认真”二字,只有认真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成功。对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企业经常面对的都是看似琐碎、简单的事情,但却最容易忽略,最容易错误百出。其实,无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无论有怎样远大的目标,但如果在每一个环节连接上,每一个细节处理上不够到位,都会被搁浅,最终导致失败。一只失修的马钉损坏一个马蹄铁,一个损坏的马蹄铁害了一匹战马,一匹有伤的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一位骑士受伤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葬送一个民族。因此,不管是在经营企业还是在管理国家,都容不得有半点“差不多”的思想存在。
【节约温馨小贴士】
节约是种态度,要求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工作质量过得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