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到对冲基金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一定听过这些对冲基金明星经理人。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些明星经理人来了解下到底什么是对冲基金,对冲基金真过着“刀口舔血”的危险营生吗?对冲基金到底缘何在2007年赚得盆满钵满?对冲基金公司到底受金融危机影响有多大?说到对冲基金经理里的大明星,自然是闻名遐迩的保尔森——对冲基金的状元经理人,确切地说是约翰·保尔森。他的出色表现已经让大名鼎鼎的美国前财长——华尔街老大亨利·保尔森暗淡地退后一步了,成为“第二个保尔森”。在市场哀鸿遍野之际,保尔森为投资者带来了惊人的回报。2007年,他旗下基金最高的回报率是令人咋舌的590%;2008年,他再拔头筹,旗下基金没有一只亏损,最高的回报率达到20%。他管理的资产也从2007年前的80亿美元,急速膨胀到360亿美元,其个人收入也达到十位数,超过很多第三世界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要知道保尔森管理的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对冲基金领域也只是个无名小辈,一直到2007年2月才开始大显身手。
事实上,在2007年2月以前,保尔森所经营的公司一直在赔钱,因为保尔森坚持卖空次贷指数,这可以追溯到2005年,要知道,2005年可是美国房地产炒得最火热的一年,当时不管以多高的价格买房子,都没亏的时候。而保尔森坚持怀疑房价,涨幅太大,泡沫太多。由于无法卖空房地产本身,他选中了次贷指数,因为次贷恰是整个房地产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下跌风险也最高,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再加上当时楼市繁荣时,许多人都看不到风险,抵押贷款的违约保险价格非常低,保尔森就抓死这一点,创办专门针对房屋抵押风险的基金。但是市场反应是很迟钝的,他明白,如此繁荣的房地产,甚至房地产拉动的经济后面,是万丈深渊,但他还在大踏步往前走走。次贷指数没跌,2005年保尔森的基金回报率是负084%,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49%。2006年,保尔森为新基金筹资15亿美元,并于2006年7月开始创建第一只信贷机遇基金。他的投资策略是: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类似保险合同。只要违约率下降,甚至是持平,保尔森就赔了。
但是违约率一旦上升,保尔森就赚了。但是2006年保尔森再次以115%跑输标准普尔500指数的158%。要知道,对冲基金是个杠杆,花很少的钱购买很多,赚了就是一大笔,赔了也是一大笔,比期货市场还要凶猛。保尔森损失惨重,但是仍然咬紧牙关不放弃,他说自己最喜欢的名人是英国首相丘吉尔,最喜欢他的一句话是“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当时保尔森压力特别大,为了减轻压力,保尔森每天都跑步一个小时。但是当朋友问他是否后悔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我要加注”。结果保尔森的坚持换来了超额回报——2007年2月起,随着美联储增息,上调利率,违约率大幅度增加。在2007年前九个月之中,保尔森公司一举将27亿美元的佣金收入囊中。保尔森掌管的另一支基金——保尔森伙伴(PaulsonPartners),自从1994年创立以来,以每年18%的幅度稳健成长,而其旗下主要次级债务基金则于去年暴涨了591%。保尔森管理的基金狂赚150亿美元,年薪因此达到30多亿美元。这可能是华尔街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收入。
被尊称为行业“圣经”的著名金融杂志《阿尔法杂志》称保尔森做空次级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交易”。同样做空次贷的还有先驱资本伙伴公司的菲利普·法尔科恩,他通过做空次贷获得了三位数增长的回报,两支哈尔宾格资本基金增长了110亿美元,其中不包括从新投资者那里筹集的资产。第二名索罗斯更别多说,保尔森是一飞冲天,而索罗斯是一直在“天上”。他投资在自家基金中的比重很大,因此从资产升值中获得的收益要高于手续费。索罗斯从规模达170亿美元的量子基金的个人投资增长中挣得了20亿美元。该基金2007年回报率达32%,这次排名似乎最近。而索罗斯早已大名远扬,成功地狙击英镑,逼着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又把东南亚各国弄得人仰马翻,小虎小龙死的死伤的伤。从1997年初亚洲危机爆发前夕至1998年8月,是对冲基金最荣耀的时期。对冲基金一路所向披靡,攻城掠地,按二连三攻克亚洲各国金融体系,资产直线上升,到达其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这里最大的“功臣”就是索罗斯和他主导的量子基金。
如果说,第一名保尔森说明对冲基金可以通过买多卖空赚大钱,那么通过狙击英镑墨西哥东南亚我们就可以看到,对冲基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他完全可以颠覆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甚至经济体系。而现年40岁的肯尼斯·格里芬以年收入15亿美元入围。肯尼斯·格里芬22岁就创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西塔德尔”,而如今,年龄还未翻倍,资金已“爆棚”至近200亿美元。Citadel投资集团每天完成的交易量占到了纽约、东京和伦敦交易所每日交易量的3%以上,占期权市场每日交易量的15%,占美国国债市场每日交易量的10%。肯尼斯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多年来大家连他的相片都没有见到过,因为他已经出高价把自己所有照片的版权全都买下来了。不仅自己“神秘”,自己管理的对冲基金公司更是“神秘”,每个进公司的人都要签下严格的保密协议,不得向公众透露任何他和公司的信息。大家对他和公司知之甚少。
对冲基金公司的神秘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而且,肯尼斯的眼光放得很长远,事实上他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像摩根那样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当然,这只是从他投资的业务很“多元化”看出来的,毕竟也有可能只是为了分担风险。总而言之,肯尼斯对冲基金公司也是金融危机中的获利者。当然除了明星经理人之外,更多的是在金融危机里跌了大跟头的对冲基金。事实上,现在对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普遍看法是华尔街的贪婪,但追上跟溯源又找到谁身上了呢?在7000亿美元的炮弹好像打到水里去了的时候,大家更想知道为什么美国经济会落到现在这样一个处境。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当一屋子人全都遭遇不幸,只有一个人好端端地活着,那么警察会自然而然地怀疑这个人是凶手。
对冲基金的下场也是一样的,当市场哀鸿遍野的时候,人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了那些去年赚得盆满钵满的对冲基金身上——他们究竟在这场危机演化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对市场造成了系统性风险?对他们要采取何种监管措施?对此,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很委屈,老头子有些愤愤不平,对冲基金赚钱的也就那么几个,不赚钱的多了去。现在对冲基金公司已经大量破产,大部分对冲基金公司资产缩水一半以上,有的还达到了70%。索罗斯说这完全是金融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冲基金只是受害者,拍拍手,把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连对冲基金教父都这么说,底下的对冲基金经理人更是在国会听证会上百般辩解:“我认为对冲基金在市场流动性、市场效率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重大影响。市场的动荡主要是由于信心的缺乏,而信心的缺乏是由信息的短缺造成的。”一个经理人这么说。而另一个更勇敢的睁眼说瞎话,对冲基金公司和普通银行收入差不多。不知道他是否记得,当日出席国会听证会的5位对冲基金经理人2007年年收入全部超过10亿美元——超过世界上不少小国的全年GDP。
而这些工资,在对冲基金公司经理人看来,完全是合法所得,都是应该的,是在游戏规则内赚的“辛苦钱”。事实上,对冲基金“代言人”们大倒苦水,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确实让他们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可是他们赚的也多,相互之间完全可以互相抵消,行业平均值高于任何一个行业。另一方面是对冲基金公司生怕美国政府再给自己来点手段,现在的大投行虽然被救,可都成为国家的了。虽然政府不会采取这么“激烈”的手段,但是要制定政策,实施“监管”还是很有可能的。“大鳄”索罗斯明确地告诫国会不要推动那些“不合适的法律”,因为对冲基金经理目前正受到市场损失和客户背叛的双重煎熬。而对于那些设计得令人难以理解的复杂的金融产品,他把皮球踢回给国会的议员们:“监管机构应该清楚认识到如何去监管,如果他们自己都理解不了,为什么还允许他们存在?”美国的对冲基金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个是低风险基金,属于有一块钱借一块五最多能借两块钱进行投机交易的那种,这个非常稳妥,但是利润也很低,很少人爱玩;第二种是高风险对冲基金,是有一块钱能借两块到五块钱的那种,进行投机交易,交易范围是全球,哪利率低就奔哪去,长买短卖,也在全球债券、货币和商品期货等市场上进行各种大规模投机交易,比较典型的是罗伯逊经营的老虎基金和索罗斯经营的量子基金;第三种是“疯狂对冲基金”,这种基金敢于以高于本身资本10倍甚至几十倍的借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炒作。最典型的是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家公司现在已经遭遇灭顶之灾,它本身有40多亿美元的资产,但在最多时借了1000多亿美元,简直是放卫星,杠杆高达25倍,终于在一次投资失误中,损失了一百亿。对冲基金是一种私人合伙制投资机构。
第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在美国成立,它通过私募或有限股份制向不超过100个高净值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募集资本而成立。因为美国经济本来就崇尚市场自由,这种私人募集可以让它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监管,对冲基金公司根本不承担和当局和市场披露其运作、财务及经营状况的责任。在很多人的眼里,对冲基金都是非常神秘的。而正是因为没人管,对冲基金又相当自由,和谁交易、什么时候交易,如何分配资产,早就把基金的原有含义——保守性抛在脑后。此时的对冲基金更有进攻性,如拋空、高杠杆、集中投注等其他传统基金所不能使用的投资策略。所以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对冲基金确实是个非常另类的家伙。但是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高杠杆和神秘性作为对冲基金两大特征,就等于一只没有镣铐的野兽上了闹市,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一方面没人监管,对冲基金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它才不管什么国家利益,国计民生,世界全局。他们从不关心股票本身值多少钱,而是股票走向到底会怎么样。他们疯狂地追逐利益,为此不惜代价地冒险。而另一方面的高杠杆使对冲基金倾向做一本万利的买卖及与市场对赌的偏好。在追求绝对高回报过程中,纵使基金经理神机妙算,次次稳赚,但只要有一次估错,就必然会既造成惨重损失,不仅大伤元气,又极易引发市场波动。所以,索罗斯和那些基金经理的诉苦和辩解简直是在睁眼说瞎话,对冲基金做的就是“刀口舔血”的营生。对冲基金之所以能兴风作浪,主要靠钻各国金融市场的漏洞。亚洲、拉美和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90年代初为吸引外资都已实现资本自由化,本国证券市场对外资开放,这相当于一个没大人好好看管的小孩要和一个成年人打斗。历史证明,对冲基金向来很强悍,硬的英镑被踢出欧洲汇率制定,而软的东南亚被打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