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命的采访
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驶入美国的领空。这四架客机分别在从波士顿、纽瓦克和华盛顿特区(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飞往旧金山和洛杉矶的途中。看起来,这四架民航客机并没有什么异常,但实际上,它们已经被恐怖分子无声无息地劫持了。
上午8点46分,当美国人和往常一样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时,美国航空11号班机撞向世贸中心北座大楼,接着联合航空175号班机于上午9点03分冲向南座大楼。
上午9点37分,另一组恐怖分子控制着美国航空77号班机撞入五角大楼。第四架飞机——联合航空93号班机的最终目标被认为是美国国会大厦或者是白宫,在机上乘客与劫机者搏斗后,这架飞机于上午10点03分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
这就是被称为“9·11”的恐怖袭击事件。在这起事件中,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这次事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在四百亿美元左右,但这些损失只是巨大冰山的一角,连锁的损失与通过人的反应而带来的损失,将是一个难以估算的数字。
而这起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的恐怖袭击事件,却与和美国远隔千山万水,在太平洋彼岸的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只知道策划了这起恐怖袭击的人是阿富跟汗塔利班有关的恐怖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却并不知道,它的发生,其实和阿富汗的另一个军事领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个人,就是被阿富汗人民称为“潘杰希尔雄狮”的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
2001年9月9日,马苏德在北方联盟接受两名记者采访时,被伪装成记者的两名刺客以自杀性炸弹袭击炸死。就在他死后的48个小时之后,本·拉登领导并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9·11”。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部,物产并不丰富,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自古以来人类迁移、侵略的必经之路。18世纪前,入侵阿富汗的有波斯人、希腊人、萨特人、匈奴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等,因此阿富汗的历史在诸多连绵不断的侵略和不断被颠覆的统治下,变得没有连续性可言。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阿富汗北部地区,后又向东部挺进。
公元9世纪,伊朗人渐渐控制了这些地区。
公元10世纪,突厥人控制了整个阿富汗地区。后来,鲁尔王子又把突厥人赶出了阿富汗,保证了他的部下对阿富汗的统治,直到公元12世纪。
1221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征服阿富汗。
1380年,帖木儿统治了阿富汗。
16世纪初,阿富汗又沦为萨非人统治下的波斯帝国的一部分。
1747年,阿富汗的巴丹部落终于成功地说服并统一了其他几个部落,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19世纪,阿富汗成为英帝和沙俄角逐的场所,英国最终获胜,于1879年成为阿富汗的保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富汗保持中立。1919年,阿富汗与英国之间再次爆发冲突,最终赢得了完全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富汗再次保持中立。
1963年,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国王制定新宪法,规定行政权由国王任命的首相掌握,立法权属于由两院组成的议会。
1973年苏联支持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后,政权落到了查希尔国王的堂兄穆罕莫德·达乌德将军手中,他宣布阿富汗为共和国,自任国家元首。1977年4月,由于上台后的达乌德“忘恩负义”,同样不甘心做莫斯科的顺民,对苏联表现出了离心倾向,连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都不放在眼里,达乌德刚从莫斯科回来不久,苏联便策动一批阿富汗青年发动军事政变,达乌德和他的支持者们被处决。政变成功后,在苏联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党总书记穆罕莫德·努尔·塔拉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的亲苏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1979年9月14日,由于塔拉基政权内部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派系斗争。他所属的“人民派”与以总理阿明为首的“旗帜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化。争斗的结果,便是这个国家5年之内发生的第三场政变。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普扎诺夫设计帮助塔拉基诱捕阿明未果,塔拉基反被阿明借机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
“九月事件”加深了阿明对苏联的仇恨。阿明上台后,公开指责苏联插手帮助塔拉基策划阴谋,迫使苏联撤换了驻阿大使普扎诺夫。他还要求苏联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军事顾问、教官和技术人员,并拒绝了苏联向其发出的访苏邀请。苏联担心失去阿富汗这块苦心经营的阵地,决定出兵干预。
1979年12月27日,大批苏联伞兵和内务部特遣部队开进喀布尔。晚上7点30分,军突然攻占喀布尔电报大楼,切断了阿富汗阿明政府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占领阿明的官邸,阿明和他的4个妻子、24名子女全都倒在了血泊之中。经过3个半小时的交火,苏军完全控制了喀布尔市。
12月28日凌晨,苏军地面部队在航空兵掩护下越过苏阿边境,沿东、西两条战略公路向阿纵深高速推进,实施钳形攻击。在短短一周时间里,苏军迅速占领了阿富汗全境,控制了阿富汗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并建立起卡尔迈勒傀儡政权。根据此前一天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苏联塔斯社发表声明,宣布“应阿富汗领导集体的请求,苏联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队进驻阿富汗”。
进驻阿富汗的苏军活得并不自在,苏联在国际舞台上也陷入空前孤立。同时阿富汗人民不甘屈服于苏联的统治,纷纷加入抵抗的行列。反苏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富汗境内到处燃起了反抗苏联侵略的烽火,驻阿苏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为了稳定战果,苏军开始向武装抵抗战士占据的地点发起了清剿行动。他们很快就发现,以潘杰希尔谷地为基地的抵抗游击队成了让他们头痛的“战术难题”。而当时潘杰希尔谷地的抵抗游击队领导人,正是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
此前,在达乌德篡夺了阿富汗政权后,马苏德因为从事反对达乌德政府的活动,遭到镇压,不得不离开阿富汗,流亡巴基斯坦。1979年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后,他重返家乡,在潘杰希尔组织反政府游击队,进行武装抗苏斗争。到1982年,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已由30人发展到3000多人,多次击败苏军的围剿,因此赢得了“潘杰希尔雄狮”的称号,成为阿富汗著名的游击队领导人。
马苏德富有政治、军事才能。他经常阅读《毛泽东选集》,并特别重视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和游击战的论述。以此为指导,他在潘杰希尔地区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组织机构齐全的游击队根据地。随着苏军撤出阿富汗和阿富汗游击队力量的发展壮大,马苏德放弃了传统的游击战,组建了一支4万多人的正规军,并辅以约2万人的民兵。他治军严格,军队有较强的战斗力。除此之外,他还十分重视建立统一战线,先后与非普什图部落首领、地方政要和地方武装头目建立联系,扩大了他在阿北部和西部的政治影响。
自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很快便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政权落到了拉巴尼的手上。但此时,拉巴尼已回天乏术,只能眼看着腐败风盛行而毫无办法。塔利班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登上了阿富汗历史舞台。
塔利班是发源于阿富汗的坎大哈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塔利班,在波斯语中是学生的意思,它的大部分成员是阿富汗难民营伊斯兰学校的学生,故又称伊斯兰学生军。
成立之初,塔利班总共只有800人,因此许多人对其并不重视。但是这支派别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且因为纪律严明而作战勇敢,并提出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因此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使得塔利班的实力急剧膨胀,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3万人、数百辆坦克和几十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队伍。
1994年11月,塔利班保护一支试图打开巴基斯坦与中亚贸易的车队而一举成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1995年5月与6月间,塔利班发动了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战役,很快就控制了阿富汗近40%的地区。塔利班乘胜向喀布尔发起全面攻击,同一年的9月26日,占领了电台、电视台与总统府。
此时,塔利班已经全面控制了首都,之后并控制了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的全国90%以上的领土,而反塔利班北方联盟中唯一具有与塔利班正面对抗能力的,只剩下马苏德一派。
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武装攻占首都喀布尔,并成立了临时政府接管政权。马苏德领导的部队被塔利班打败,被迫撤出首都喀布尔,但他率领自己的武装凭借阿富汗北部山区有利地形,一直同塔利班进行武装斗争。
提到塔利班,就不能不提一个人——本·拉登。此人与塔利班关系之密切,如今已经人所周知。而他与马苏德在2001年遇刺身亡的案件,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
本·拉登出身财阀,家财万贯,但多数时间他几乎都没有享受奢华,反而过着教士般刻苦虔诚的生活。基于对伊斯兰世界兄弟国家的支持信念,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腰缠银钱无数的他,开始接受美军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武力训练,耗尽家资,出钱出力支援阿富汗游击队,抵抗苏联侵略者。
1988年他成立盖达组织,抵抗苏联,直至1989年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 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本·拉登非常不满美军驻军于科威特。在本·拉登的看法中,美军大多为基督徒,并非穆斯林,进入伊斯兰教的圣地是对伊斯兰的侮辱。他公开演讲,批评本和家族友好的沙王的亲美政策,要求所有欧美人士离开他的国境。
从这时候开始,本·拉登对美国政府产生了嫉恨。由于沙特王室和美国政府互相支持,在他的眼中,王室腐败爱财,而且失去了对《可兰经》教义的虔诚信仰宗旨;美国人则是无理的异教徒。到1991年,本·拉登被撤销沙特阿拉伯公民资格,被迫逃亡到苏丹重建他的组织。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本·拉登领导他的组织发动了一连串针对美国政府的事件——
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国的世贸中心爆炸案,导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4年,宣布向美国发动圣战。
1995年1月,刺杀罗马天主教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未遂。
1995年11月,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导致5人死亡;埃及驻巴基斯坦使馆爆炸案,导致17人丧生。同年,本·拉登承认在沙特阿拉伯本土的利雅得和达兰执行恐怖活动,被剥夺沙特阿拉伯公民权。
1996年,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东非美国大使馆爆炸案,导致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正是因为本·拉登进行的一系列针对美国政府的恐怖袭击,让他成为美国中情局黑名单上的一分子。为了抓住此人,美国中情局曾在1997年制定了一个绑架拉登的“完美”计划,但是却因为决策者的犹豫最终胎死腹中,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1998年东非美国大使馆爆炸案发生后,中情局于1999年再次制定了一个抓捕本·拉登的计划。而在这个计划中,马苏德和他领导的武装力量,成了其中的关键。
1999年10月的一天,美国中情局反恐中心的一个特工小组飞到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这个特工小组代号“JAWBREAKER-5”,组长是中情局反恐中心拉登行动小组的负责人里克。他是一个在阿尔及利亚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摸爬滚打许多年的老特工。
特工小组来到塔什干的一个秘密机场,在那里登上一架苏制的米-17运输直升机,旋即向阿富汗北部山区飞去。特工小组此行的任务是拉拢阿富汗北方联盟最高军事指挥官马苏德一起来干掉拉登。
马苏德此时正在阿富汗北部地区与塔利班激战,此时的塔利班已经跟拉登结盟,并且摧毁了马苏德绝大多数盟友,控制了阿富汗绝大多数的土地。马苏德的人手下经常跟拉登的“阿拉伯自愿军旅”交火。中情局反恐怖中心主任布莱克非常希望马苏德的部下能够在战斗中能打死拉登,或者得活捉拉登交给美国人审判。
直升机飞抵潘杰希尔谷地,在一幢秘密房子里,里克见到了马苏德,简短的寒暄后,他就直言不讳地对马苏德说:“我们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拉登,让我们携起手来吧!”
马苏德坦然告诉里克,他本人非常愿意加深与中央情报局的关系,但是刺杀和捉拿拉登,非常困难,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马苏德的情报网传来的消息,拉登绝大多数时候都待在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或者阿富汗东部山区的训练营里,这已经超出他作战部队的范围。当然,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因为拉登还不时地到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视察“阿拉伯自愿军旅”作战情况,这些地区就有马苏德的情报人员。
马苏德还直言不讳地告诉里克说,美国对拉登和塔利班的政策注定会失败,因为美国人一心只想揪住拉登和他的几名高级手下,却没有看到“基地”组织已经全面发展起来。马苏德说:“就算我们成功了,也不能解决更大的问题的出现。”
里克表示赞同,但同时也向马苏德说明了他们的难处。美国政府不想跟塔利班政府发生冲突,也不想支持任何的武装派别在阿富汗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他们接到的命令是逮捕拉登和他的高级肋手接受审判,或者打死他们。如果马苏德能够为美国的这次行动提供帮助的话,那么美国或许可以向马苏德提供更大的政治支持和发展援助。
虽然马苏德认为拉登并不是问题,他身后的“基地”组织才是令人头痛的存在;但为了能够获得美国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上的援助,他答应了里克的要求,协助他们抓捕本·拉登。据马苏德当年的情报助手阿卜杜拉回忆说:“毕竟他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其次,我们也想就此让美国人对阿富汗的局势有更好的了解。”
中情局的“JAWBREAKER-5”情报小组在阿富汗工作了几个月后,中情局反恐中心接获情报说,拉登秘密到访贾拉拉巴德东部山区内的“德鲁塔训练营”。“德鲁塔训练营”是最典型的拉登训练营,马苏德的情报员报告说,“德鲁塔训练营”不让阿富汗人挨近半步,只允许阿拉伯人入内。美国国防情报局也递交报告说,拉登可能在那里搞化学战实验。白宫反恐怖安全小组立即调整间谍卫星,对该训练营进行严密的监视。
中情局又在招了一批经常到当地或者住在当地的间谍,通过他们,中情局把情报搜集行动推进到贾拉拉巴德附近。在中情局官员的指导下,马苏德的人也在可以鸟瞰“德鲁塔训练营”的高处架起了侦察设备。
中情局反恐中心的“拉登”小组立即将此情报交给马苏德,告诉他拉登已经来了,马苏德立即下令准备行动。他向中情局兰利总部汇报了他的计划:用火箭弹来消灭拉登!
然而这份计划却因为中情局害怕吃官司而宣告夭折。因为白宫的法律部门当时并没有批准中情局和马苏德可以采取纯军事行动,所以,为了避免惹祸上身,反恐中心拉登部门赶紧给马苏德发了一封电报:立即取消这次行动!
2000年,马苏德在塔洛坎的部队被塔利班击溃,反塔利班势力岌岌可危。马苏德单枪匹马游说各方军阀、部族首领团结起来建立统一战线,先后与非普什图部落首领、地方政要和地方武装头目建立联系,扩大了他在阿北部和西部的政治影响。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游说俄美和伊朗向北方联盟提供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援助。同时,因为和中情局的合作关系,马苏德希望美国政府能够给她提供军事援助,以便更好的打击“基地”组织。
然而令马苏德没有想到的是,克林顿政府虽然对塔利班实施经济制裁,但同时也不愿意援助马苏德领导的北方联盟武装。美国政府的公开政策是保持中立,促进各方和谈,白宫一直坚持,中情局在阿富汗的反恐怖任务一定只能限于拉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人虽然批准了与马苏德进行情报合作的指南,但绝密的文件显示,中情局绝对不能向马苏德提供能够“改变战场形势”的武器装备和其他的支援。为此,马苏德和中情局的合作关系开始出现裂缝。
2000年夏末,中情局与马苏德的关系再度恶化。由于当地的地形实在恶劣,加上克林顿内阁又无法支持马苏德,所以中情局的官员们也觉得疲惫了。而马苏德的人也觉得厌了,因为他们以为和中情局合作会使得美国人更了解阿富汗,甚至会换来秘密的军事援助。但是美国人除了一个劲地要他们实施捉拿拉登的行动外,根本不给他们提供半点援助,而且即便是捉拿拉登的行动,也不允许他们使用军事力量。马苏德对美国人彻底失望了。
2000年10月,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袭击了驻扎在也门的美国“科尔号”战舰,炸死17名美军士兵。事件发生后, 中情局小组打算增加给马苏德的支援,好让他尽快帮助美国逮捕或击杀拉登。当年11月,中情局的官员们在兰利总部草拟了马苏德所需要武器装备的清单,并且表示,他们还准备提供更多的钱来收买塔利班的指挥官,并且为马苏德提供卡车,直升机,轻型武器,弹药,制服,食物和大炮。
这笔秘密军援清单价值5000万至1亿5000万美元之间,根据这一计划,中情局将在马苏德的潘杰西尔谷地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基地,然后派中情局特工与马苏德的手下打成一片。这样的话,如果情报确切的话,中情局秘密特工甚至可以和马苏德的人马一起去干掉拉登。然而,不幸的是,这个计划在被通过之前,总统大选开始了,为了应付总统选举,这个计划被搁置了。
次年年初,小布什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的新一任总统,计划被驳回。为了获得援助,马苏德亲自写信给副总统切尼,恳请新政府检讨对阿富汗的政策。美国中情局也希望能够尽快抓捕拉登,因而一直为马苏德活动,中情局两名特工与马苏德会面时,保证说:“尽管由于政策的原因进展缓慢,但中情局一定会支持马苏德的。”马苏德也告诉美国人说,他只能防守阿富汗北部,仅此而已。不过,美国人一定得支持他,不然的话就支撑不住了。
这一年,马苏德多方奔走,由于他巨大的人格魅力,原本在国外的阿富汗几大军阀——乌孜别克族首领杜斯塔姆、哈扎拉族头领卡里姆·哈利利以及塔吉克族将军伊斯梅尔·克汗在马苏德的召唤之下,纷纷于当年回国投入反塔利班武装运动。
同年春天,马苏德接受了到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访问的邀请,首次出访欧洲。马苏德希望借此机会吸引西方更多的资助,他在欧洲议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这样对记者说:“如果布什总统不支持我们的话,这些恐怖分子一定会毁了美国和欧洲的,而且会很快的!”
马苏德的这番发言让塔利班和拉登都感到不寒而栗,他们认为必须要尽快“制止”马苏德,否则不论是对“基地”组织还是塔利班而言,都将带来一场巨大的灾难。一个暗杀马苏德的阴谋,由此开始了酝酿。
事实上,拉登和塔利班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刺杀马苏德的计划,他们曾数次阴谋策划炸毁前者乘坐的直升机,皆被挫败。此外,塔利班还曾对马苏德发动过一次空袭也被其侥幸躲过。2000年,北方联盟安全官员曾成功抓获了3名身携C4塑料炸弹的“基地”组织渗入者。另据马苏德安全长官称,“基地”组织还曾不惜重金收买马苏德身边工作人员,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也未能得手。
2000年秋季,偷渡到比利时的39岁突尼斯人达赫曼纳被布鲁塞尔和伦敦的恐怖组织“突尼斯战斗团”选中,送往阿富汗“基地”恐怖训练营深造,此人正是后来刺杀马苏德的元凶之一。
2001年夏初,达赫曼纳被选中执行自杀任务。他曾在突尼斯和比利时修过新闻学课程,所以扮个电视“记者”不成问题。与达赫曼纳相比,与他搭档扮演随行摄影“记者”的艾尔瓦尔则有些捉襟见肘。这也难怪,艾尔瓦尔虽然也是一名非法移民比利时的突尼斯人,但他却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于如何伪装“记者”,自然是一窍不通。
2001年8月下旬,北方联盟高级将领沙亚夫接到来自埃及的一个故友的电话,电话中他得知有两名摩洛哥“记者”要想采访他们。打电话的人名叫哈尼,早年与沙亚夫并肩参加过抗击苏军入侵的战斗,二人因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对于哈尼的推荐,沙亚夫不疑有他,爽快地答应将亲自带这两名“记者”四处参观,还专门安排他们到前线采访。几个月之后,当调查人员核查那个引见电话的出处时,意外发现那个“来自埃及”的电话实际上是来自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达赫曼纳和艾尔瓦尔在被选中执行这起自杀任务后,便开始做周密准备。他们先是伪造了两分“记者证件”,而且还在一台IBM桌上型电脑上打印了一封假介绍信(后来在美国反恐部队在喀布尔发现了这台电脑)。介绍信中说他们是来自伦敦伊斯兰观察中心的电视“记者”,该中心研究的课题是“全世界穆斯林的人权问题”。
一切准备就绪后,两人持着假冒的证件和介绍信去了北方联盟。事后,北方联盟负责接待这两人的斯米拉·可汗将军回忆说,那名年龄稍长、自称克里木·图扎尼的“记者”,身材肥胖,为人和气不拘小节。陪同的那名摄影师自称克塞姆·巴克里,少言寡语。这两名“记者”对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似乎并不太感兴趣。他们不像其他的“记者”问个不停,相反有些沉默寡言。
不过这两人的举动并没有引起可汗和其他人的怀疑,毕竟他们是“沙亚夫将军的客人”。在征得马苏德本人的同意之后,可汗将军带着他们上前线参观,他急于向他们证明,为北方联盟作战的士兵中有没有外国雇佣兵,只有纯粹的阿富汗人。
旅途上,因为道路崎岖汽车颠簸得很厉害,一直少言寡语的巴克里一再要求司机放慢速度,他说否则他的摄像机将会散架(其实是怕引爆暗藏的炸药)。在参观完前线之后,两名摩洛哥“记者”被护送到位于潘杰希尔山谷的另一个北方联盟的据点。
这时北方联盟的领导人正在开会,入口处荷枪实弹的哨兵将这两名“记者”拒之门外。会场内坐着包括马苏德在内的几乎所有北方联盟最高首领。会议结束后,马苏德乘坐一架苏制直升机先期返回了克霍地亚·巴哈丁——马苏德在塔吉克边境的司令部,而那两名“记者”则搭乘坐第二架直升机也随后到达。作为“沙亚夫将军的客人”,他们被安排在穆罕穆德·阿里夫将军旁边的一个房间入住,成了这名北方联盟内务安全长官的邻居。
9月9日一大早,早就做好准备的达赫曼纳和艾尔瓦尔被带到了北方联盟安全主管阿里夫房间的隔壁,采访将在那里开始。除了这两人之外,现场还有第三名记者法希姆·达什蒂,他是潘杰希尔人,正在制作一部关于游击队英雄的纪录片,他把摄像机和录音设备放在房间的后面。
马苏德到来后,先是为他迟迟没能接受采访表示道歉,达赫曼纳假惺惺地表示没有关系,并递上了“伦敦伊斯兰观察中心”为他们开出的介绍信,在信的末尾写着:“愿安拉保佑您”。
此时,负责摄像的“记者”艾尔瓦尔在房间中央摆弄着他的摄像设备,先是调低了三脚架,随即又移走了摄像机和马苏德之间的小桌。
马苏德坐在一张大椅子里,面带微笑问“记者”:“在塔利班的领地,你们有何收获?”
达赫曼纳尽量让自己显得很放松,他回答道,这里的百姓好像很不快乐,喀布尔到处都是阿拉伯人(“基地”分子)。他还谎称在塔利班那边奥马尔拒绝了他们的采访要求,因为在穆斯林法律里,电视是非法的。
马苏德笑了笑,要求先看一下采访问题的清单,北方联盟驻印度大使克哈里里坐在马苏德右边的一张长椅上充当翻译。克哈里里将问题翻译成波斯语,之后,这位“潘杰希尔雄狮”把脸对准摄像机,说:“你可以开始录像了。”
达赫曼纳开始提第一个问题,艾尔瓦尔则打开了他的摄像机,刹那间一道粗大的蓝色火舌迸发出来,克哈里里只见“轰”的一声巨响,内心有个声音在告诉他,这已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开始大叫:“真主伟大!”随即便失去了知觉。
蓝光闪现的时候,在房间后部摆弄摄像机的达什蒂惊得跳了起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的摄像机出了什么故障。片刻过后,他发现自己的全身都烧着了,手、脚、脸上到处都是火苗,他随即从房间里冲了出来。
秘书加姆西德闻声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进来,眼睛里充满了惊恐。电池包里的炸弹把摄像“记者”艾尔瓦尔的身体炸成了两半。达赫曼纳受伤相对较轻,被炸得晕头转向的他还想从现场溜掉,但是警卫立即把他锁了起来。后来他试图从窗户逃走的时候,被警卫当场击毙。
为马苏德当了12年保镖的哈吉奋不顾身冲进了火海,找到了身受重伤浑身是血的马苏德。马苏德无力地低语:“扶我起来……”
从爆炸地点到直升机停放地约有4分钟的车程。警卫哈吉抱着马苏德坐在车子的后坐,马苏德的头搁在他的大腿上。汽车开足了马力,向直升机飞驰而去,马苏德还在呼吸,但是呼吸越来越弱,血如泉涌。
10分钟后,他们被送往塔吉克斯坦一家医院。马苏德此时已经不需要治疗了,两块炸弹碎片已经刺穿了他的心脏。医生在检查玩马苏德的伤势后,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一切都已经太迟了。他向哈吉通知了马苏德逝世的消息,悲痛的哈吉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马苏德的7名助手。这7人随后立刻全部赶到了医院,在进过一番简短的讨论之后,他们约定不把马苏德的死讯对外宣布。因为消息一经传出,必然会造成处于劣势的北方联盟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一旦人心涣散,塔利班的部队很快就可以把他们击垮。
他们在当晚,趁着夜色将马苏德的尸体偷偷运到了附近的一个小镇,藏在当地停尸房的地下冷库里,并且放出风声说马苏德没有死,只是受了些轻伤而已。就这样,马苏德遇刺好几天,他的死讯也没有走漏半点风声。不光是战场上的北方联盟司令官们,就连马苏德的家人也被蒙在鼓里。
就在马苏德遇刺的48个小时之后,得知刺杀行动成功的拉登迅速策划了震惊全世界的恐怖袭击“9·11”,美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9·11”事件发生后,马苏德的死讯仍未泄露出去,北方联盟的士兵也还在拼死抵抗。
几天后,一架从北方飞来的暗绿色直升机出现在潘杰希尔山谷上空,飞机上坐着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多年来美国对马苏德提出的干掉拉登,向北方联盟提供武器和物资的请求都不置可否。可是这回,美国却主动把这些东西送上了门,并要求得到北方联盟的协助。中央情报局不得不承认此前他们错失了太多干掉拉登的机会。
不久,马苏德的尸体从秘密冰库中搬出,被埋葬在阿富汗一座高山的山顶之上,那天是2001年9月15日。
当美国国务院被媒体问及对马苏德遇刺有何评论的时候,国务院发言人说:“我们对试图谋杀阿富汗一位重要领导人的做法深表遗憾,这对寻求解决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阿富汗内战是一大挫折,因为暴力不能解决阿富汗的内战。”
马苏德遇难的消息传出后,国际社会纷纷做出反应,紧急商讨可能风云突变的阿富汗局势。阿富汗的邻国伊朗、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现已准备在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举行紧急碰头会,以磋商马苏德遇害之后阿富汗的局势。俄罗斯总统普京10日与塔吉克斯坦总统通了电话,商讨马苏德遇害之后阿富汗局势的发展。与此同时,阿富汗各派别领导人在联合国的推动下于10日在日内瓦与德国、伊朗、美国的外交官举行紧急会晤。这些邻国之所以对马苏德遇刺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就是因为它们担心马苏德这个最强大的对手倒下之后,就再也没有谁能挡得住塔利班统一全国的步伐了,而极端的塔利班一旦成功实现全国统一的话,那么与之接壤的国家不能不考虑如何才能跟这个难缠的邻居打好交道。
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因为“9·11”恐怖袭击事件,也终于对阿富汗发动了反恐战争,这是阿富汗历史上的第二次阿富汗战争,战争一直持续至今,虽然本·拉登已经被美军击毙,但冲突并没有就此结束。
最近,有消息透露:美国在确定对阿富汗动武时,为了方便在战时让阿富汗游击队受美国指挥,以及便于在战后控制阿富汗,决定让在阿富汗有广泛影响的马苏德人间蒸发,于是美国中情局设局击杀马苏德。
这则消息是真是假,难以辨别。但刺杀马苏德的两名刺客的确是来自“基地”组织,受本·拉登的领导,其中一人的妻子在事后也向欧洲警方透露了这一点。不过马苏德死后,阿富汗反塔利班的武装力量再也找不出如他那样有号召力的人物,只能在美国介入下成立联盟,成为美国手中的消灭塔利班的工具。从这点来看,这则消息也并非空穴来风。
2001年11月13日,阿富汗北方联盟挥师进入喀布尔。其中几名士兵在清扫战场时,顺手拿走了一台IBM台式电脑,并且将它卖给了一家电脑商店。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名记者颇具慧眼,以1100美元买下了这台电脑。在电脑硬盘里,他发现存有许多写有密码的“莫名其妙”的文件。美国情报机构获悉后,组织专家对电脑进行了解码和分析,认为这是“基地”组织所用的电脑,里面存有数百个文本和影音文件,记录了“基地”组织众多的核心机密,其中也包括“基地”组织刺杀马苏德的计划。
这份文件显示,2001年5月的一天,一名“基地”组织成员用97分钟,在这台电脑里打了一封采访申请信。信件以位于伦敦的“伊斯兰观察中心”的名义,用笨拙的法语“言辞恳切”地说,该中心要对阿富汗做电视报道,并派其“最杰出的记者之一卡里姆·图扎尼”采访马苏德,落款人是“中心主任亚瑟尔”。
9月9日,两名持比利时护照、说法语的阿拉伯记者对马苏德进行了采访,其中一人正是卡里姆·图扎尼。他向马苏德提了一个在电脑中便设计好的问题:“如果您在阿富汗掌权,将如何处理本·拉登问题?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不待马苏德回答,他就引爆了身上携带的炸弹,与马苏德这位叱咤阿富汗多年的“潘杰希尔之狮”同归于尽,另一名“记者”受伤后被马苏德的侍卫击毙。
10月,真的亚瑟尔在伦敦被捕,并被指控参与刺杀马苏德,但他予以否认。美国方面认为,这是略通法语的拉登的“军师”扎瓦赫里的“杰作”。
不论真相如何,潘洁希尔的雄狮最终还是死在了暗杀里,而美国政府也为他们之前的轻敌付出了无比惨痛的代价。诚如马苏德所说:“如果布什总统不支持我们的话,这些恐怖分子一定会毁了美国和欧洲的,而且会很快的!”
的确很快,就在他遇难的48个小时之后,“9·11”的恐怖便降临在了美利坚合众国。
二、“雄狮”的一生
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1953年生于阿富汗潘杰希尔的塔吉克名门望族,其父是前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阿统治时期的一名退休准将,他在六位兄弟中排行老三。
马苏德曾在喀布尔的法国中学就读。1973年他在喀布尔大学工学院学习,大学一年级就退学加入反对达乌德政府的抵抗组织,遭到镇压后流亡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在流落外国期间,马苏德系统研究了毛泽东、格瓦拉和戴高乐的游击战思想。
1975年,马苏德重返家乡潘杰希尔谷地组织反政府游击队。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时,他领导的游击队已经有数百人。在游击作战的实践中,马苏德掌握了游击战的关键要素:奇袭、精心的组织、快速的集中和分散兵力。每当有侵阿苏军车队经过萨朗隧道的公路时,马苏德派出的游击小组就会在路上布雷,然后在附近的制高点伏击敌人。当敌人的车队进入伏击范围时,散布在山上岩洞和石缝内的狙击手会击中车队第一辆车和最后一辆车的轮胎和油箱,其他游击队员就会用密集的火力攻击整个车队,攻击完成后游击队员立刻撤离,从不坚守山上的阵地。游击队还在崎岖的隘路上制造塌方,堵塞道路后伏击苏军的装甲车队。游击队运用这些游击战术,给苏军的车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在1980年8月的一个星期里,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共击毁了300辆军车,400名苏联和阿富汗政府军士兵被打死,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由此声名鹊起。
1980年9月初,苏军对潘杰希尔谷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这次攻势出动了苏军一个团和阿政府军的一些部队,在攻势行动中还进行了机降作战,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利用谷地中的有利地形,连续狙击敌人,使敌人受到严重的伤亡,并击落了10架直升机。攻势行动在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就被迫中止。
3个月后,苏军对潘杰希尔谷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苏军一个摩步团在一个炮兵营的支援下,向潘杰希尔谷地发起攻击。游击队以少量兵力诱使敌摩步团进入谷地,以其余力量从翼侧突然而迅猛地袭击敌炮兵阵地,炸毁火炮7门,歼敌20多人,迫使进入谷地的敌军不得不退出战斗。
1981年初,马苏德的抵抗战士袭击了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击毁了一架安—22重型运输机。为了对游击队进行报复,苏军出动了一个加强团和阿政府军中央军团一个不满编的旅。为期三周的围剿主要是为了瘫痪谷地里的游击队基础设施。像往常一样,马苏德的游击队撤回到深山里,对敌人的机械化部队进行小规模的伏击。很快,第三次围剿也无功而返。
8月,苏军对潘杰希尔谷地发起第四次围剿,苏军的一个摩步团和阿政府军的一个团进入谷地,这次攻势在两个星期后就不得不结束。苏军在发动四次攻势,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后仍未能控制潘杰希尔谷地,游击队反而在战斗中不断壮大,而马苏德也在保卫潘杰希尔谷地的战斗中赢得了“潘杰希尔雄狮”的称号。
1982年初,马苏德游击队的人数增加到3000多人,马苏德在潘杰希尔谷地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组织机构齐全的游击队根据地。
1986年,随着苏军撤出阿富汗和阿富汗游击队力量的发展壮大,马苏德放弃了传统的游击战,组建了一支4万多人的正规军,并辅以约2万人的民兵。马苏德还十分重视建立统一战线,先后与非普什图部落首领、地方政要和地方武装头目建立联系,扩大了他在阿北部和西部的政治影响。
1996年,马苏德领导的部队被塔利班赶出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后,他率领北部联盟占据阿北部山区一直在与塔利班武装抗衡。
马苏德操波斯语,生活俭朴,为人温和,关心部属,在伊斯兰教规上严于律己,他主张在阿富汗恪守伊斯兰国家制度。
2001年9月9日上午,马苏德武装力量总部办公室内,48岁的马苏德正准备接受两名“阿拉伯记者”的采访。一个扛着摄像机的“阿拉伯记者”在采访开始后突然引爆了隐藏在摄像机内和捆绑在自己身上的烈性炸弹,马苏德的贴身助手当即被炸身亡,马苏德本人也倒在血泊中。
马苏德在英国的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马苏德只是因腿部和手部被弹片划破而受了点轻伤,现在正在医院里接受治疗,伤势已经有好转了;然而,却有不同的消息渠道透露说,受伤的马苏德实际上已经死了,死在俄制直升机送他前往医院抢救的途中。实际上,直到9月11日上午,震惊全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发生时,各方仍不知马苏德到底是死还是活。直到9月15日,马苏德遇难的消息才被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