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地芬芳
708900000097

第97章 无以为生 (2)

陶有富麻着胆子将所有田土下放到了农户手中。尽管陶有富一再说明,田土仍归集体所有,只是暂时分给各家去种,但农民们仍像土改时分地主的土地一样兴高采烈,洋洋喜气浮现在张张蜡黄的脸上。分田土离不开抓阄这种传统方法,人们习惯于把公平和幸运交给机缘和天意。陶秉坤一家虽已分成三家,但那只是名义上的,只体现在生产队的名册上,为了分到较大的田块,三家又合拢来了。陶秉坤授权福生去抓阄,福生年壮血旺,手气可能不错。福生果然不辱使命,竟然把陶秉坤朝思暮想的丁字丘给抓了回来!虽然晒簟丘被陶寿生抓去了,虽然陶秉坤亲手开辟的扮桶丘被装了一肚子凿不开的铁疙瘩的土高炉压着而废弃,虽然抓来的田只是名义上归自己,陶秉坤还是由衷地感到高兴。他情不自禁地咧开不关风的嘴巴憨笑,虔诚地点了三根香,插在破败不堪的土地庙前,然后颤颤巍巍地拜下去。“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多年前他亲手写在庙门上的对联早被风雨侵蚀得斑斑驳驳,依稀难辨,土地菩萨的牌位也已朽烂。想到多年不来拜谒,冷落了土地神,陶秉坤心生惭愧,于是就多磕了几个头,又把分得丁字丘的好事归功于土地佬儿,喃喃地赞美感谢了一番,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获得菩萨的暗中护佑。

土地下放这一招果真有效,灾荒很快得到缓解,秋收之后,石蛙溪就开始摆脱饥荒的压迫了。第二年,满目疮痍的土地开始恢复生机,虽然还是离不了杂粮和瓜菜,人们毕竟可以半干半稀地填满肚子了。小淹镇上集市贸易重新活跃起来,物价开始下降,陶秉坤又可以编点草鞋和篾货到街上做点小生意了。生命的元气从他们饱经磨难的身子里慢慢滋生出来。

然而就在这年秋天,上面追究下来了。公社秦书记和姚主任带领一支工作队来到石蛙溪,宣布土地下放是名符其实的单干,是挖社会主义墙脚。从即日起,所有下放土地一律收归生产队,所有社员一律恢复集体劳动。陶有富作为土地下放事件的主谋,被公社武装基干民兵抓了起来,绑在大队部的屋柱上,剥光上衣,用楠竹枝无情地斗争了一番。密密的血痕覆盖了他从朝鲜战场上带回来的伤疤。批斗完毕,姚主任宣布公社决定,撤消陶有富党内外一切职务,任命陶玉财为新的大队支部书记兼大队长。

由于陶有富拒不认错,在屋柱上绑了两天,粒米未进。工作队走时也没给他松绑,是陶秉坤将他解下来的。他倒在陶秉坤怀里,双眼紧闭,面色乌黑,嘴唇干裂起泡,下意识地吐着一个字:“粥……”陶秉坤喊旁边几个围观的人帮帮忙,竟然无人敢拢边。他只好背起陶有富,摇摇晃晃走进隔壁大队小学,去找那位带着月毛毛教书的柳老师。柳老师将气息奄奄的陶有富扶到竹床上躺下,然后去熬粥,把火烧得很猛。可是粥不是一时半会熬得好的,陶秉坤和柳老师心急如焚。忽然,柳老师双手一拍:“有主意了,先应应急。”她拿出一只搪瓷碗,当着陶秉坤的面,毫无顾忌地撩起衣襟,露出一只丰腴鼓胀、雪白无瑕的乳房来。陶秉坤顿觉面皮微微发烧,连忙扭过身去。不过在扭过去之前,他还是看见柳老师捏住乳房一挤,一线洁白的奶汁从紫色奶头里射出,准确地落进搪瓷碗里。

在江西吉城给儿子和地委的一个部长家做了几年保姆后,黄慈予回到了安华。其缘由与她离开安华时一样,地主分子的她长年呆在儿子身边,也遭人非议了。她不愿影响儿女的前程,所以,她决定回到青龙镇,自己一个人过。但是在回青龙镇之前,她想满足自己一个愿望,那就是去萸江看望阔别多年的小姑。

这天她来到县委门口,站到了久别的小姑面前。她们对视着,互相清点岁月在面容上留下的痕迹,目光闪烁,神情平和。幽晦的暮色和精灵般的雪花装点在她们四周。

“秀英,真的是你吗?”黄慈予叫着于亚男过去的名字。

“嫂嫂,真的是我。”于亚男接过黄慈予手中的包袱,挽起她的胳膊。

黄慈予瞥瞥小姑布满伤疤的面颊,叹口气:“一晃三十年,我们都成老太婆了呢!”

于亚男点点头:“是呀,岁月无情。”

两人互相搀扶着,慢慢吞吞地进了县委大院,从迟缓的步履和伛偻的背影看,她们确实都是老太婆了。积雪在脚下喀吱喀吱响,脚步声诉说着许多许多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她们进了一间僻静的小屋。于亚男到食堂买了两份热饭菜回来,将一只铁三脚架支在炭盆里,搁上一只钢精锅,锅里是黄豆炖猪脚。于亚男说:“嫂嫂,好像你最喜欢吃黄豆炖猪脚。”

黄慈予说:“难为你还记得!不是我特别喜欢吃,那时我生毛毛了,想发奶,才吃它的呢!”

于亚男一听笑了,勾着腰道:“怪不得!我可不懂这些。”

黄慈予说:“不过它确实是好东西,得水肿病的人吃了最有效。”

于亚男盛了一碗递给黄慈予:“我是特意为你饯行呢。你回老家自食其力,是件好事,既为国家减轻了负担,也有利于改造自己。我哥若地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的。”

黄慈予默默地吃着,良久,才问:“秀英,你哥究竟死没死,怎么死的?”

于亚男摇摇头:“我也不太清楚。地下党都是单线联系,线一断,就谁也不了解情况了。”

“他倒好,一走了之,留下堂客儿女眼睛都望穿,还以为他会在哪天夜里来敲门呢!”黄慈子哽咽起来,放下碗筷,牵起衣角擦一下眼睛。

于亚男忙安慰道:“嫂嫂,我们的革命事业取得了胜利,哥哥会含笑九泉的,要革命总会有牺牲,慷慨捐躯的何止他一个?我们应该为他感到骄傲!”

“别人牺牲了,还留下英名,可他名份都没有,留下孤儿寡母,还顶着个地主的帽子!”

“嫂嫂,哥哥投身革命,并不是图青史留名,你莫计较这些。”

黄慈予点点头道:“我也只是在你这里说说而已,何曾计较过,我又跟哪个去计较?平平安安把这一辈子过完,我就心满意足了。”

吃过饭,两人又拉了一会家常,看看夜色渐深,就烫脚上床歇息了。姑嫂俩挤一床,互相将对方的脚夹在腋下,把被子掖紧。黄慈予瞪着黑朦朦的天花板,听着窗外寒风的呼号声,久久不能入睡。长时间的静默后,她轻声地问:“秀英,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

于亚男在另一头平静地道:“我还好,你呢?”

黄慈予说:“我也还好。”

之后,两人都不吱声了,她们用身体温暖着对方。窗外的风平息下来,在这个寂静寒冷的雪夜,她们感到被一种广阔无边的温馨所包容了。

第二天清早,雪光刚刚照亮窗户,于亚男就匆匆爬起来扫雪去了。黄慈予闭门不出,翻出小姑子所有的旧衣服,将该补的地方精心补裰一遍。于亚男补的针脚很粗,既不牢固又很难看,黄慈予就将那些补巴拆了重补。

临近中午,掩着的门被人怯怯地敲了两下。黄慈予拉开门,一个穿着臃肿的棉衣的人跺跺脚进门来:“大嫂,我是蔡如廉呀!您不认识我,我可认识您,您是陶镇长的丈母娘,几年前,您住在小淹时,常碰见您,只是没有跟您说过话。”黄慈予记起确实见过这个人,就说:“你是敲错门了吧?”蔡如廉笑道:“我没敲错,我是特意来看望于亚男同志呢,没想到会碰见您。”说着将一包礼物往桌上一搁。黄慈予为他沏了一杯茶,忍不住问:“你和秀英熟?”话刚出口黄慈予就失悔,不该向外人称呼小姑子的旧名。蔡如廉却高兴地说:“是呵,在她还叫陈秀英的时候,我们就很熟了。我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呢。

她十几岁时,我就介绍她入了党。只是到了后来,我们就各走各的路了。”黄慈予若有所思地噢了一声,才说:“既然你们曾经是朋友,后来怎么不帮帮她呢?她至今孤苦伶仃,还要受审查。”蔡如廉苦笑一下:“唉,我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帮得了她?我只会帮倒忙,所以至今有愧于她。这些事,您老人家弄不懂的。”黄慈予就不言语了。这时于亚男回来了,一进门,瞪着蔡如廉叫道:“你怎么来了?!”蔡如廉把帽子抓在手里搓揉:“我,我来看看你。”于亚男板起脸:“我不需要你看,你给我出去!”蔡如廉尴尬之极,求援似地看看黄慈予。于亚男抓过桌上那包礼物扔到门外的雪地里,回头睥睨着蔡如廉:“你是不是还要我拿打狗棍赶?”蔡如廉只好出门去了。

于亚男将门咣地一声关紧,回头说:“嫂嫂,你不晓得,他把我害得好苦!”

黄慈予不明究里,但还是嗯一声,表示理解。后来,她感到小姑子平静下来了,便轻声道:“秀英,你该有个伴呢。”

于亚男摇头说:“不用,嫂嫂不也一个人过了几十年么?”

黄慈予说:“我和你不一样呵。”

于亚男说:“人都老了,还说它做什么。”

黄慈予就不说了。

午饭后,于亚男将黄慈予送上了去青龙镇的班车。

班车起步时,于亚男冲着车窗喊:“嫂嫂,我会来青龙镇看你的!”

黄慈予在车上无语凝咽,小姑子晃动的面影倏地模糊了。

送走黄慈予不久,于亚男收到了蔡如廉的来信。

秀英:

请允许我还是叫你过去的名字吧,对我来说,于亚男远没有陈秀英真实亲切。你拒绝见我,把我赶了出来,我并不感到意外,否则你就不是陈秀英了。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嘛。不过,见到你们姑嫂相逢,我感到非常欣慰。其实,你的消息还是我透漏给你侄女婿陶禄生的。我不是向你表功,但减轻你的孤独和寂寞确是我内心的愿望。

我来萸江找你,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就是想看看你。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注视你,特别是近几年闹饥荒,我生怕你也得水肿病。幸好你是住在县委机关,体质历来不错,才没遭难。你的平安就是我的安慰。坦率地说吧,你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虽然时过境迁,但我对你的初衷不改。我的过失已无法弥补,唯希望在暮年能够帮你一点忙,如果我能够的话。我来萸江,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现在只好在信里说了。你也许认为我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为了求得自己良心上的安宁而已。即便如此,那也证明我还有一点良心,并且它还感到不安。

秀英,每当夜深人静,思及你我相好之时,禁不住热泪沾襟!好梦不长,人生苦短,眨眼竟成两鬓染霜人。我眼看就年届花甲,你呢已到退休年龄,上苍留给我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并不奢望相逢一笑泯恩仇,但祈愿你如有为难之事,能让我帮忙,比如若再来一次饥荒,我的殷实的家底能帮你抵挡一阵。帮你做点事,是我此生最后的心愿了,秀英,请你千万不要无视这一点!不赘。

蔡如廉

1963.1.10于小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