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大智慧
819500000025

第25章 老子智慧25

清朝学者吴敬梓讲“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就是指以仁义来服人,谁又会不服呢?

“弯弓射大雕”的英雄成吉思汗,虽然一生杀人无数,但当不该杀时,他也能放人一马。因此成吉思汗得到了更多人,甚至是敌人的拥护。

一天,成吉思汗率部外出打猎,恰好遇上与自己有仇的泰赤乌部的朱里耶人。部众请求说:“这是我们的仇人,请您下令把他们杀个一干二净。”

成吉思汗望着惊慌失措的朱里耶人,说道:“他们既然现在不与我为敌了,还杀他们干什么?”并喝令想动手的人放下武器,不得动眼前的朱里耶人。

朱里耶人起初颇为疑惧,见成吉思汗无心杀他们,便纷纷上前搭话。言谈中,成吉思汗得知他们常受泰乌部的虐待,既无粮食,又无帐篷。于是,成吉思汗慷慨地说:“既然如此,那就请你们与我们一起住吧,明天行猎所获我们平分。”

第二天,成吉思汗果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朱里耶人对此非常感动,皆曰泰赤乌无道,而成吉思汗才是大度的主子,便纷纷投靠了成吉思汗。此事传到泰赤乌部后,大将赤老温也来投靠,就连曾经射杀成吉思汗坐骑的勇士哲别也投到成吉思汗的帐下。

武力可以使人屈服,却难以使人心服。所以,高明的御人法,就是与人为善,以自己的仁心去换取别人的真心。

1754年,美国独立以前,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选举在亚历山大里亚举行。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乔治?华盛顿上校作为这里的驻军长官也参加了选举活动。

选举最后集中于两个候选人。大多数人都支持华盛顿推举的候选人,但有一名叫威廉?宾的人则坚决反对。为此,他同华盛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中,华盛顿失言说了一句冒犯对方的话,这无异于火上加油。脾气暴躁的宾怒不可遏,一拳把华盛顿打倒在地。

华盛顿的朋友们围了上来,高声叫喊要揍威廉?宾。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华盛顿部下听说自己的司令官被辱,马上带枪开了过来,气氛十分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华盛顿一声令下,威廉?宾就会被打成肉泥。然而,华盛顿是一个头脑冷静的人,他只说了一句:“这不关你们的事。”就这样,事态才没有扩大。

第二天,威廉?宾收到了华盛顿派人送来的一张便条,要他立即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威廉?宾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华盛顿约他决斗。于是,富有骑士精神的宾毫不畏惧地拿了一把手枪,只身前往。

一路上,威廉?宾都在想如何对付身为上校的华盛顿。但当他到达那家小酒店时却大出意料之外:他见到了华盛顿的一张真诚的笑脸和一桌丰盛的酒菜。

“宾先生”,华盛顿热诚地说,“犯错误乃是人之常情,纠正错误则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我昨天是不对的,你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和解的话,那么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宾被华盛顿的宽容感动了,把手伸给华盛顿:“华盛顿先生,请原谅我的鲁莽与无礼。”

从此以后,威廉?宾成为华盛顿坚定的拥护者。

当华盛顿被打倒在地时,是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悔恨终身的事的。可贵的是华盛顿能保持冷静,以一种宽厚仁义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最终赢得了竞争对手的心。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仁义之心,终有一天可以得偿所愿。所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仁义之心,便能“知交遍天下”。7刻意求私,必不得果【原典】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老子《道德经》第七十章【释义】

由于人们的无知,所以难于理解我。

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说过:“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他认为凡事都不能为了私利私欲而去刻意追求,而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而为,否则即便我们去刻意求私,也必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私心,可以说私欲伴随着人度过了一生。小时候,相差无几的兄弟间、姐妹间都会出现为了争夺一个玩具或美食而发生争执,“孔融让梨”那样的故事终究是少之又少的。长大后,为了争夺某个职位与同事明争暗斗、设计陷害等行为,都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名和利。当我们老了,面对众多的儿孙,自然也会对某个有特殊的感情,心里的天平也会随之倾斜。

私心是人的本能,然而有的人私心轻,在大事上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人虽有私心,但能顾全大局,头脑比较清醒;另外一些人则私心过重,为了一己之私简直是不择手段。秦桧就是一个“私”字太重的人,因此他做出来的事不但令人厌恶,最终还害了他的性命。

秦桧的孙子秦埙,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所有孙子中,秦桧最宠的就是秦埙,从小对他就悉心调教,未尝离膝下。虽然在儿子秦熔面前,秦桧总是一副严肃古板的样子,可是一见秦埙,马上就眉开眼笑,成了个慈祥的祖父了。

秦埙很聪明,自幼从师学习,虽然刚满十八岁,才学已经不错了。不过,科举考试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其中人才济济,秦桧不能不为秦埙担心:毕竟他人小,见识少,阅历浅,落榜不是没有可能的。况且,秦桧不但想要秦埙高中,而且还要状元及第,这可不是一件易事了。秦桧为此事煞费了一番苦心,做了精心的筹划。

中书舍人程敦厚,是苏东坡的表兄程士元之孙,平日和秦桧关系不错。一日,秦桧召呼程敦厚至相府。

程敦厚奉命来到了望仙桥的秦桧府邸,在家奴的引导下来至内阁。程敦厚奉命而来,却不见秦桧,只得坐候,看着日影西移,百无聊赖。他四处张望,发现一室萧然,独案头上有书一册,以紫绫裱面,极为美观,就取来观看。

程敦厚打开一看,见书题为《圣人以日星为纪赋》,篇末有“学生类贡进士秦埙呈”九个字。其赋文采绮艳,程敦厚煞是喜爱,且因守候秦桧,遂兀坐窗下,仔细吟咏,几乎可以背诵下来。秦府的家奴不时送来酒肴茶点,往来服侍,殷勤异常。不知不觉,天色已是黄昏,程敦厚这才发觉自己在这里几乎等了一天,可是还是不见秦桧的影子。他不便再等,只得退离秦府,心内颇为诧异,不知秦桧是何用意,每一念及此事,便惴惴不安。

程敦厚心惊肉跳了好几日,朝廷有诏下,差程敦厚为知贡举,宣押入院。这时,程敦厚方才恍然大悟,遂以前几日在秦府所见的“圣人以日星为纪赋”命题。

原来,这都是秦桧一手在幕后导演的。他想为秦埙预备打通关节,自觉不便启齿,因此才想出此计。在考官人选的确定上,秦桧也花费了不少心思,选择了御史中丞魏师逊、右正言郑仲熊、吏部郎中、权太常少卿沈虚中、监察御史董德元等人为知贡举,都是秦桧的心腹,只有主考官陈之茂平日与自己没有什么来往。秦桧只好派人偷偷暗示他:将秦埙取为第十名。

进士考试分为省试和殿试。省试,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殿试,由皇帝对会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也称廷试。参详官董德元于誉录处取号得到秦埙的试卷,喜形于色地说:“吾曹可以富贵矣!”又将试卷传与众人看,说:“此卷子高妙,魁等有余。”然而,主考官陈之茂却并不赏识秦埙之文,他看好了名为陆游的士子,不畏权势,不听别人的威胁之词,将其取为第一名。

早有心腹把这个消息传给秦桧,秦桧利用职权之便,硬把陆游刷掉,并要惩办陈之茂。陆游,即后来的南宋爱国大诗人。这年他二十九岁。从此他失去由科举博取功名的机会。直至秦桧死后三年,陆游才被任命为福州宁德县主簿,以后又调到京师临安任编修官。孝宗即位后,赐他进士出身。

省试之后的廷试,秦桧又奏以汤思退为编排(负责考试的官员),以师逊为详定(调查、评定试卷的官员)。

高宗御射殿,策试正奏名进士,策问诸生以师友之渊源,志所钦慕,行何修而无为,心何治而克诚。秦埙和第二名曹冠早有准备,对答如流。曹冠是秦桧的馆客,曾教过秦埙。

高宗读了二人的策论,发觉通篇都是秦桧、秦嬉说过的话,无非是攻击程颐一派的学说,心中不悦。又读了其他几个的策论,发现其中一篇主张重用同心同德的元老旧臣,且提及存赵之事,字迹刚劲,文采斐然,一看,原来是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的士人张孝祥。高宗异常欣喜,认为张孝祥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提笔,钦定张孝祥为进士第一名,将秦埙定为第三名。

这一年的进士举,秦埙、秦桧的侄儿秦焯、秦熵,姻党周寅、沈兴杰、馆客曹冠皆登上第,士论大为不平。

秦埙没有高中状元,心中闷闷不乐。秦桧心中更要难过万分。宰相肚中能撑船。虽然对张孝祥恨之入骨,表面上却还得摆出宰辅的大度。他将张孝祥召至尚书省,殷切慰问。

张孝祥时年二十三岁,正是少年意气、血性方刚之时,加上他天性爽直,对秦桧的为人为政,早有满腔怨恨,一进来就绷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秦桧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这位青年:面色白皙,下颏有点尖,显得清瘦,完全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但是他的一双剑眉和高耸的颧骨,宽阔的前额,以及紧闭的双唇,却带着沉着而刚毅的神气,更像是一个习武之人。秦桧干笑了两声,对张孝祥说:“不唯喜状元策,又喜状元诗与字,可谓三绝。”见他不答话,又问:“不知状元诗何所本,字何所法?”张孝祥见秦桧不住追问,就没好气地答道:“无师自通。”这更触怒了秦桧,好在秦桧未能着手迫害他,就先一命呜呼了。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在中国词史上,上承苏轼之传统,下开辛弃疾之先路,词风豪放深沉、慷慨悲凉,有《于湖词》一百七十余首留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