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821200000030

第30章 三河坝留下的本钱 (2)

周士第和李陶离队找党已经有些时日了,至今没有音信。于是朱德又派了一位名叫陈子坚的军官化装去到九江、武汉或上海去找党的组织,报告部队离开广东后的情况,请示下一步的去向。朱德自己打算领部队向湘南方向走,希望党组织联系和给予指导。

谁也不知道中共中央到了哪里。为了保密和安全,朱德连信也不写了,汇报内容让陈子坚默记在心里。临行前,朱德给他五十元现大洋、一千元江西银行钞票和五百元中央银行的钞票作为路费。

陈子坚从赣州乘木船到达南昌,掏出江西银行钞票付船钱的时候,好心的老船夫告诉他,江西票自南昌暴动之后就不能用了,携带和使用这种钞票,一旦被检查出来就有牢狱之灾。陈子坚一听,连忙将身上的江西票扔到了江里,用银元结了船钱,并感谢老人的点拨。

后来陈子坚到武汉的中国银行兑换了中央银行纸币,结果每元纸币只能兑换二角现洋。然后他又去了上海,找到了中共中央,汇报了朱德所部的情况。

帮助朱德的人除了陈毅之外,还有一位名叫周子昆的营长。在和朱德千里转战的经历中,他认识到朱德的政治潜力,经常向部队宣传朱德,说跟朱军长走不会错。

周子昆这个营保留下来的人最多,建制也较完整,为朱德所器重。

·4·

大浪淘沙,泥沙淘尽始到金。

南昌暴动残余的第二十五师大部分高层军官离开部队。下级军官和士兵相当部分不辞而别,他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到了大的交通路口,总有一部分人相约离去。

陈毅在回忆那段历史时说:“一路行军,只要碰上岔道,(战士们)就有三三两两向岔道上走了。像七十三团那样坚强、那样有光荣战斗传统的部队,都无力进行战斗,连土豪劣绅的乡团都可以缴我们的枪,谁都没有心思打仗。”

来到江西大庾附近,朱德查点了一下人数,不禁吓了一跳:第二十五师从三河坝撤退时有两千五百多人,此时剩下总共不到九百人了。

截止到1927年10月下旬,该走的都走了。此时第二十五师硕果仅存的人大概只有两类:一类是革命立场极其坚定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想跑的意思;另一种则是无处可去的人,他们不是没有中途离场或者改换山头的念头,只是受客观条件所限,没有更好的地方可去。

这是黎明到来之前最黑暗的时期,在曙光到来之前,人们的耐心受着最后的煎熬。

最后一批禁受不住煎熬的人中,有一个人就是“林氏三雄”中的老三林彪,此时任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二营第七连连长。林彪虽然日后成为人民军队中赫赫有名的战将,但他登场的时候并不闪亮,是以疑似“逃兵”的角色,出现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舞台上的。

林彪性格文静,面貌清秀,脸上几乎看不出一点杀气,这对于一个职业军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优点。他军事生涯的起步阶段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作为第四期黄埔生来说,林彪的连长职务不算快也不算慢。第二次北伐打到河南的时候,林彪的很多同期同学都当了连长。革命军连长这个职务在战场上是要冲在前面的,危险比较大,所以更换的频率也比较高。假如此时林彪被一颗流弹报销的话,估计没有人会记起铁军历史上还有过这么一位连长。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林彪要走,但不能走得不明不白,他没有采用“凉锅贴饼子——蔫溜”的方式,而是径直找到团里的党代表陈毅,表示自己要带人离开队伍另寻出路。

林彪不仅自己要走,而且还劝陈毅也和他一起离队。

“你是个知识分子,你没打过仗,没有搞过队伍。”林彪上来就对陈毅一通否定,很直白,没有任何铺垫,这就是他的性格,“我们是搞过队伍的,现在队伍不行了,碰不得,一碰就垮了。与其当俘虏,不如穿便衣走!”

陈毅明白,林彪拉自己走也是出于好意,并不以为忤。他沉吟了片刻,既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林彪离队,强扭的瓜不甜,反正挡不住,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但陈毅也爽快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不走!现在我拿着枪,我可以杀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要杀我!”他的回答干净利落,也很实在,使得林彪对陈毅这位“卖狗皮膏药的”刮目相看。林彪原以为陈毅会像其他知识分子出身的政工干部那样,讲一通革命的大道理。

林彪没有说动陈毅,决定自己离开。当部队离开大庾县城的那天,林彪将他的想法付诸行动,与其他几个人脱离了部队。

但就在当天夜里,林彪脱队还不到二十四小时,就又自动回到了部队。

林彪又找到了上司陈毅,他十分佩服陈毅那句“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要杀我”极有先见之明。要杀人的,可不光是土豪劣绅。林彪又找到陈毅,推心置腹地说:“沿途民团搜腰包、打人,有时候杀人还很厉害,不能跑了!”广东民风确实十分剽悍,民团更是半兵半匪,常有劫掠落单士兵的财物,然后杀人灭口的事情发生。

虎落平阳遭犬欺,龙游浅池遭虾戏。极有抱负的林彪此刻也想明白了,大丈夫生当建功立业,死当轰轰烈烈,与其说不明不白地死于土匪宵小之手,不如在战场上拼杀个痛快。因此,林彪打定主意死心塌地留在部队,八抬大轿也抬不走了。

林彪离队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林彪本人从来没有讲过,在林彪当红的年代也没人提及。后来林彪失势,他的这一行动才被人诟病为“逃兵”。那么林彪究竟是不是逃兵呢?

如果单纯从脱离部队的角度,也可以说他是逃兵,毕竟是他自己要走的,没有上级指派。但林彪“逃跑”的方向是向东,是向广东的梅关方向跑,并没有跑回湖北黄冈老家的方向,也有可能去寻找主力部队。

只要查看一下地图,答案就会不言自明,林彪极有可能是要去找**主力(那时都有“追赶主力情结”)或者去东江。由于当时处在与外界隔绝状态,林彪虽然已经知道**在潮汕失败,但并不知道详细情况,还抱有一线希望。况且林彪走之前还跟陈毅打了招呼,不久又主动返回,这都说明林彪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逃兵。

从事后对林彪的处置来看,朱德和陈毅都没有把他当成逃兵。历来军队对逃兵处置都十分严厉,轻则关押重则砍头枪毙。三河坝撤退之后,由于走的人越来越多,“逃兵”这个敏感的字眼更多地被用“离队”来代替,于是就有了潜规则:要走可以,但一不能带枪走,二不能拉队伍走,三不能走之后干反革命的勾当。

林彪去而复返,在朱德和陈毅的眼中不仅不是逃兵,而且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因此不仅没有给他处分,还继续委他以重任、让他带兵。不久之后,林彪果真被提拔使用了。

林彪离队和对他的处置,给想跑的人上了一课。在此之后,也就没什么人跑了。

面对部队沮丧的士气,朱德给大家一个光明的预言。他说:“跟在后边的军阀总有一天会不追的,他们之间不可能协调,他们自己打起来就不会追我们了,我们就可以发展了。”

果然,到了大庾之后蒋桂战争爆发了,国民党军队不再追了。

朱德的预言应验,在军队的威信又提高了很多。

·5·

朱德、陈毅的部队转移到湘赣粤边境的上堡后,才算稳住了脚跟。

此时距离南昌暴动已经三个多月了,虽然无甚战事,但部队疲乏至极。

朱德决定利用这个时机对部队进行整训。首先是整顿纪律,规定募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由全军统一收支,避免苦乐不均。其次是军事训练,朱德在军官教育团搞过教育,他亲自给部队上课,大课一两天一次,小课天天上,既讲战术又讲技术。

战术大的方面主要是讲述游击战术,主要是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可见朱德对游击战术的研究比毛泽东还要早,还要深入。

小的战术就是讲战斗队形,最先将黄埔军校教授的“一线式战斗队形”,改为更适合小规模游击战的“人字形战斗队形”。不要看这小小的队形改动,这个改动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减少伤亡至关重要。后来朱德、毛泽东会师后,井冈山的人总觉得朱德的部队能打仗、会打仗,上堡的战术训练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上堡一带是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杨如轩的防区,朱德在滇军中的关系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他修书给杨如轩,希望他能“沓起眼皮”,不要打扰。杨如轩虽未回信,但对朱德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彼此默契。

参加朱德上堡整训的,还有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来自另一个方向——江西大汾。他们是湘赣边界秋收暴动毛泽东的手下的第三营。从他们口中,朱德得知了秋收暴动的情况,也知道了一个名字——毛泽东。

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句话来看,兵还是要养的。但仅靠打土豪毕竟不是长远之计,部队所处之地皆系偏僻穷困之地,本无多少土豪可打,必须为部队找一个歇兵之所,以熬过1927年严酷的冬天。

朱德派人四处打探,得知驻在湘南郴州、汝城一带的是范石生第十六军。朱德大喜,于是决定去找范石生得到帮助。此人不仅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而且是拜把子兄弟,同共产党关系良好,该军内建有共产党的秘密组织,离开南昌的时候,朱德身上就带有周恩来亲自开具的组织介绍信。

老朋友见面,自然免不了嘘寒问暖。范石生对朱德有求必应,朱德仿照三国“关云长屯土山约三事”的典故,与范石生约了三事:一是朱德所部接受范石生提供的军饷和装备,可以参加范石生指挥的作战,但要保持部队的独立性,下拨的枪支、被服、军饷完全由朱德支配;二是朱德军队内部组织训练、人事安排,范石生不得插手;三是一旦与共产党取得联系,什么时候调朱德走,朱德就什么时候走,范石生不得留难。

范石生爽快答应,与朱德签下协议。双方有约在先,以免日后坏了兄弟情分。

朱德率领队伍开到湖南汝城,范石生给了朱德第十六军四十六师一四〇团的番号,朱德化名王楷(朱德字玉階,两字稍加改造就成了王楷),任一四〇团团长、四十六师副师长、第十六军总参议的职务。范石生还给全团发了一个月军饷,补充了被服弹药。每位军官都得到了二十元银洋和一把指挥刀,士兵每人是五块军饷,子弹每人二百发,共计饷银万余元,子弹十万发,还有成批的西药。

当然,范石生也不是冤大头,除了兄弟情分之外,他也想借助朱德的力量,一起进取广东。编入范石生部期间,曾经有过一次绝好的机会再次南下广东。那是在广州暴动前夕,广东省委与朱德所部取得了联系,秘密指示他们去参加将要开始的广州暴动。朱德利用这个机会提兵从资兴南下粤北,准备大干一场。但行至距离广东韶关三十里的梨铺头时,忽听广州暴动失败的消息,只好停留下来。

不久,国民党方面得知有南昌暴动余部躲藏在范石生处,令其加以处置。范石生派人密报朱德劝其远走高飞,并给路费万元,修书一封表示诚意,劝朱德戒杀,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信中还表示:“最后胜利是你们的,现在我是爱莫能助。”

脱离范石生部后,朱德原打算去广东东江,但因敌情有变,遂会合广州暴动残部转入湘南,实现向往已久的湘南暴动去了。

从江西大汾来的秋收暴动第三营并没有随朱德南下广东,他们以第十六军第一四一团的临时番号,带着从朱德那里补充的军饷和弹药返回井冈山,寻找毛泽东去了。

那么,这支人马是怎么来的?回到井冈山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事情还要从南昌暴动之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