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点点长大,做父母的本该感到高兴,可没想到他越大,父母反而越揪心了。喜欢随地捡东西吃;喜欢玩电源开关;喜欢玩水;喜欢爬高……这些不安全行为在孩子身上屡屡出现,让父母十分头疼。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变“乖”一点儿,“收敛”一点儿呢?
宝宝涉险程度测试
你的宝宝喜欢乱动,有不安全的“探险”行为吗?做做下面这些测试就知道。
1.宝宝是否爱从地上捡烟头或瓜子皮吃?
A.是 B.否
2.宝宝是否对电器开关好奇,并反复开关呢?
A.是 B.否
3.宝宝是否对菜刀、剪刀之类的刀具感兴趣?
A.是 B.否
4.宝宝是否喜欢玩打火机、火柴之类的东西,并经常玩?
A.是 B.否
5.宝宝是否经常爬梯子、树,喜欢向高处攀爬?
A.是 B.否
6.宝宝是否喜欢玩马桶?
A.是 B.否
7.宝宝是否喜欢玩水,一见到水就大笑?
A.是 B.否
8.宝宝是否喜欢在马路上打闹?
A.是 B.否
测试结果:
“超级危险型”涉险宝宝:A项出现6~8次,宝宝的行为非常危险,妈妈需要高度重视。
“准危险型”涉险宝宝:A项出现3~5次,宝宝的行为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妈妈需要经常提醒,并正确引导。
“安全型”宝宝:A项出现1~2次,宝宝的行为基本是安全的。即使是这样家长亦应该多关注宝宝。如发现孩子有不安全行为,就要及时采取措施。
1.爱从地上捡东西吃
——如何应对“好奇型”异食行为
李虹有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叫多多,再有2个月就满2周岁了。就在一家人兴冲冲地为儿子的2周岁生日做准备的时候,李虹发现,多多最近的行为有些怪异。
“多多,你在做什么?”一天,李虹又看见多多蹲在地上,手在地上乱摸,她赶紧走过去问。
多多挥挥肉肉的小手,一边发着“吃,吃……”的声音,一边往嘴里送。
李虹看见他手里拿着的竟然是一块泥巴!连忙跑过去拍他的小手,并训斥道:“多多,你怎么能吃这么脏的东西!”
小多多嘴一嘟,大哭起来。
一开始李虹以为是儿子没吃饱,赶紧给他煮了个鸡蛋。可吃过鸡蛋没多久,她又见儿子在地上乱摸,不管抓到什么,都往嘴里送。这可把她急坏了。
听别人说,孩子捡地上的东西吃,有可能是体内缺少微量元素,李虹赶紧又买了一堆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给多多吃。
可1个月后,多多还是捡地上的东西往嘴里放,李虹又担惊、又害怕,只好带儿子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儿子一切正常,身体很健康。
既然身体没问题,那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儿子有异食癖,就爱乱捡东西吃?李虹不敢往下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看见儿子捡东西吃,李虹就会狠狠地训他一顿。
可训也训了,骂也骂了,多多该捡还是捡,该吃还是吃。李虹真的没辙了。
案例深度解析
事实上,像多多这样的孩子,委实不少。很多孩子在2岁左右,不仅喜欢捡掉到桌上的食物,甚至会从地上捡东西吃。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这样做,是缺少微量元素,于是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可检查结果往往显示一切正常,根本就不缺微量元素。
要说是饿了想吃东西,父母们该委屈了“明明刚喂过东西的。”
肚子不饿,也不是身体原因,那孩子乱捡东西吃的原因是什么呢?
1.探索和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
幼儿爱捡东西吃是对周围环境的探知行为,也是一种正常的表现。通常,一两岁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对身边的细小事物处于敏感阶段,但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用嘴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当孩子通过品尝得知苹果是甜的、橘子是酸的、牛奶有一点点咸味时,就会十分开心,并想进一步探知周围其他事物的味道,这才会产生捡地上东西吃的行为。
2.辨别能力有限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习惯:不小心将饭菜掉到桌子上时,怕浪费掉,所以就去捡来吃,这就易被孩子模仿。同时,由于幼儿,特别是2岁左右孩子辨别事物和是非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当食物掉到地上时,他会认为与在桌上、盘子里没什么不同,进而模仿父母捡东西的动作,将其捡起来,甚至吃掉。
另外,有些孩子有异食行为,可能与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照顾不够有关。比如,孩子经常拿一些纸、泥巴等吃,而父母没有及时制止和引导,这就给孩子留下这些东西都可以吃的印象,使孩子形成一种习惯,见到此类异物就习惯性地放进嘴里吞下去。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只是爱捡东西往嘴里放,说明他的好奇心重。如果不仅把捡起的东西放进了嘴里,还咀嚼,甚至真的咽了下去,并且经常如此,那么,父母就不能漠视孩子的这种行为了,否则,时间长了,他有可能患上一种“病”——异食癖。那么,父母在面对幼儿的这种异食行为时,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引导呢?
1.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理念
在孩子1岁多时,父母就应当给他灌输良好的饮食理念,比如,吃的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再捡起来吃。
吃饭时,如果父母不想浪费掉到桌上的食物,在捡起来吃之前,可以对孩子说:“哟,东西脏了,我们需要洗一下。”说完后,要马上去清洗;如果掉到地上,就告诉孩子,这食物已经脏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将地上的脏东西打扫到垃圾桶里。
2.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在生活中,父母要多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在地上捡东西吃,或有其他异食行为时,不能斥责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尚浅。最好的方法是眼疾手快,制止宝贝吃这些脏东西。
3.做个“唐僧式”妈妈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识事物的萌芽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看到什么都想摸摸碰碰,最好再能尝一尝。这时妈妈要不厌其烦地告诉他“这个东西不能拿”“那个东西不能吃”,让他记住哪些是干净、卫生、安全的,哪些是脏的、不安全的。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赵贤
妈妈职业:自由职业者
女儿:小宝,1岁半
我女儿小宝1岁半,别看她年纪小,却是个贪吃鬼,每天下班回到家,保姆都会“告状”:“小宝今天又多吃了2块蛋糕,后来还要偷吃刚煮好的鸡蛋,要不是被烫了,我还发现不了呢!”
我和老公平时工作都忙,女儿基本交给保姆来照顾,对保姆的话,我也只是笑笑,然后对女儿说一句“小贪吃鬼”便了事。
可是今天刚上班没多久,保姆就打来电话,对我说:“小宝妈,快来医院。”我听保姆的声音很急,吓得腿都软了。赶到医院才知道,原来是女儿吃坏了肚子。那么女儿到底是吃了什么东西呢?
不久后,我发现女儿竟然从地上捡东西往嘴里送,也不管那东西是不是能吃的东西。原来,这才是女儿吃坏肚子的真正原因。
在和同事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同事告诉我,这是因为小宝正处于口唇敏感期,必须要好好引导,否则,会让她有异食癖的。
同事还说,我对女儿的关心不够,这也是导致她口唇敏感期表现更突出的原因,让我有空多陪陪孩子。我听后,感到十分惭愧。从那以后,我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女儿身上,有空就带她去玩,陪她聊天、做游戏,见到她随地捡东西,就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她不能这么做,培养她良好的饮食习惯。没多久,女儿果然就不随地捡东西吃了,和我的感情也加深了不少。
2.孩子喜欢按电源开关
——正确引导“探险型”危险行为
肖乐的女儿2岁半了,是个既聪明又好学还很懂事的孩子,让肖乐省心不少。
最近,小丫头好奇心重,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所以肖乐也“投其所好”,帮她准备了一大堆的学习卡片、各种玩具,来满足她的“求知欲”。可即便如此,肖乐发现女儿还是不满足,总是抛开手上正在玩着的“安全玩具”,跑去摸一些“危险物品”。比如现在,她就迈着小腿,咿咿呀呀向着一个“危险物品”走了过去。
“宝贝,你要玩什么?”肖乐跟在她身后。
“板板,会响。”小丫头指着一样东西笑了起来,并把手放在那个会“响”的位置,就要往下按。
肖乐一看,吓了一大跳,赶紧拽住她的手制止了她:“宝贝,你怎么能玩电源开关呢,太危险了!走,和妈妈一起去认识小动物吧!”肖乐想把女儿拉走,可女儿撇着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哇……妈妈坏,不给我玩,我要玩板板,会响……”
肖乐听着女儿的话,头皮直发麻,难道以前女儿就玩过电源开关?要不怎么知道按下去会响呢?她真不敢想象女儿在“玩”这个会响的“玩具”时的情景,也不再听女儿的哭闹,直接把她拉回房间,勒令她以后再也不准玩电源开关。
案例深度解析
2岁的孩子,多喜欢动手动脚,喜欢“探险”,大人觉得危险的东西,他却非常感兴趣,非常喜欢。
这样一来,父母不免就要担心孩子会出现危险。事实上,生活中有不少孩子也像肖乐的女儿一样,爱玩电源开关等危险物品,不管父母如何劝说,都无法制止。这是为什么呢?
1.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幼儿阶段的孩子大多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敏感,对色彩和声音格外感兴趣,所以对电源开关等会“响”的东西非常好奇。而且,在孩子的认知中,电源开关的一开一关,也是一种游戏,比卡片或积木等玩具要生动有趣,更令他着迷。
2.追求心理的满足感
有时候,父母可能会抱怨孩子屡教不改,明明不让他玩电源开关了,可转身看见他又玩了起来,既揪心又忧心。其实,这可能和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有极大关系。父母的制止让孩子感觉毫无理由,也没有说服力,明明是一个好玩的东西,为什么不让我玩?所以为了让自己委屈的心理得到补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屡教不改”。
心理学家支招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幼儿阶段时,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会对一些危险的物品产生兴趣。虽然孩子摆弄旋钮、开关门、玩电源开关的行为,会让父母担心,但如果因此而惩罚孩子,会打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呢?不妨尝试下面两种方法:
1.妙用霍布森选择效应
在心理学上,霍布森选择效应指的是那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当时,他正在贩卖马匹,他对前来选马的人们说:“我的马,大家可以随便买,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只能选靠近门边的那匹。”
父母可以利用霍布森选择效应,来限制孩子的行动,规避孩子的不安全行为。当他又要按电源开关时,父母可以对他说:“你可以按开关,但是你必须站在门边或坐在地上去按它。”一般情况下,电源开关是不会放在门边或较矮的地方,所以,这就对孩子的行动范围做出了限制,当他站在门边苦恼怎么才能够到电源开关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过程,既消除了他的不安全行为,还开发了他的智慧。
2.借用同体效应
在心理学中有同体效应。同体效应,也叫自己人效应,是指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态度,你就必须与对方保持同体的关系,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同体效应同样适用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中。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朋友,让他感觉你是他的自己人,
这样,孩子对“自己人”的话更信赖,更易于接受。父母再提出建议成制定规则时,孩子就更容易认可并采纳父母的意见。当你告诉他,电源开关是不能玩的时候,他就会乖乖听话,不再触按开关。
3.采用安全电插座保护盖
除了设法阻止孩子玩电源开关外,父母应该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比如,给电源开关加保护盖。通常,保护盖有两眼和三眼的,不管哪一种,都要把它插入不常使用的电插座内,防止孩子因好奇而把手指或玩具插入插座眼内,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保护盖必须插牢,这样,可避免被孩子轻易拔出。
如果一时买不到安全电插座保护盖,那么,父母可以选用安全电插座。这种产品的好处是,当没有电插头插入时,它的插眼是自动闭合的。另外,也可以用黄色的强力胶纸把不使用的电插座全都封起来。这样,孩子就无从下手了。
他山之石
爸爸姓名:夏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