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己先端正态度,认真了解网络,学会上网,然后和孩子共同参与网络上非暴力、非色情的绿色游戏,这不仅能使孩子娱乐的欲望得以满足,还能监督孩子的游戏时间,同时又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对帮助孩子摆脱网瘾有很好的效果。
他山之石
爸爸姓名:林白
职业:公务员
儿子姓名:小黎,7岁
一到孩子放假的时候,我就开始坐立不安。因为每次放假,小黎总会不停地玩电脑,我非常担心儿子会染上“网瘾”。
每当他一坐在电脑桌前,我就紧张不已,一直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还不停地对儿子絮絮叨叨。后来,我干脆在电脑上设置了密码,甚至拔掉了网线。结果,儿子很气愤,常常偷偷跟同学跑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
看来,用强制措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该怎么办呢?
想了好久,我决定在孩子上网时陪着他,帮孩子选择有益的知识或游戏,并和孩子一同学习、娱乐,这样一来孩子或许就不会再产生“偷食禁果”的心理,对网络的也有正确、理性的认识了。
此外,我还开始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每天想一个有意思的亲子游戏或儿子喜欢的历史故事。在儿子想上网时,我就用游戏或故事吸引他的注意力,并告诉他做完这些事后就可以上网半小时。
刚开始,儿子虽然被我拉在身边做游戏、听故事,但他的心思好像并不在这些事上。不过,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被我找出的有趣的游戏、故事等吸引住了,上网的欲望便不那么强了。我也履行了我的承诺,在儿子做完我安排的事后,我陪他上网,和他一起讨论正在浏览的内容,或在网上找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和他一起玩。久而久之,儿子不仅减少了上网的时间和次数,还更愿意和我沟通交流了。
7.爱啃指甲的昭月
——如何纠正孩子啃指甲
5岁的昭月,最近有些不对劲。昭月妈妈发现,以前女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后,总是讲个不停,可是最近女儿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闷在房间里,问她话,她总是支支吾吾,不愿意回答。
一天晚上,妈妈来到女儿的房间想催她上床睡觉,谁知刚推开门就见女儿突然将手背到了身后。妈妈感到非常好奇,忙问:“月儿不睡觉,在做什么呢?为什么把手背到后面了?伸出手让妈妈看看。”
女儿怯怯地将手伸出来,妈妈一看吓了一跳,因为女儿的右手中指的指甲像是遭到了严重啃噬。
“这是怎么弄的?”妈妈瞪大眼睛问道。
女儿低下头,怯怯地回答道:“啃……啃的。”说完后,像是怕挨训似的,小昭月硬是把手从妈妈的手里抽了出去,并下意识地又将手指送到了嘴边。
妈妈很担心。她想,女儿是不是身体里缺少微量元素才啃指甲呢?于是,第二天就跑到医院咨询了一番,还买回来一大堆儿童保健品。可几天过去后,小昭月还是没什么变化,指甲反倒啃得越来越厉害。
这可怎么办呢?
好在昭月妈妈是个细心的母亲,她采用鼓励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找到了“病因”:原来是小昭月身边的小朋友经常笑话她,她为此感到紧张不安,结果就变得爱啃指甲了。
案例深度解析
小孩子吮手指、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行为最初源于孩子口唇敏感期。处于口唇敏感期的孩子,会自然地产生吸吮动作,如吸吮手指头。孩子吸吮手指的现象一般在两三岁会消失。但如果孩子有不良情绪,比如,寂寞无聊或者缺少安全感、紧张、有压力,那他还是有可能下意识地吸吮手指,再大些就咬指甲。因而,孩子爱咬指甲这一行为,反映的是其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不良情绪,原因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关注不够,孩子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此外,孩子爱咬指甲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1.受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的影响
小孩子心理都比较脆弱,但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犯错后,总是严厉批评或训斥。比如,孩子咬手指甲,很多父母发现后,都会大声批评、训斥:“你这孩子,怎么咬手指甲,脏死了,这是坏习惯,你马上给我改!”然而,父母这样做,只能让孩子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2.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排解负面情绪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父母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尽管有些父母给孩子买了许多好吃好玩的,但孩子有时依然感觉到无聊。于是,有些孩子就通过咬手指头的方式来排解负面情绪甚至乐此不疲。
除以上原因外,孩子爱咬指甲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微量元素缺乏。因而,孩子爱咬指甲时,不妨去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查,看是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爱啃手指是一种有碍身心健康的行为,在6~14岁儿童中的发生比例大约为44%,容易引起儿童手指浮肿、牙齿闭合不良和感染疾病等。如果孩子长大后还有这种不良习惯,就会影响其学习与工作。所以,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爱咬手指甲时,要采用正确的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来帮助孩子加以改正。
1.关爱孩子,让他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父母发现孩子咬手指甲时,不应立刻斥责孩子,更不能简单用讨厌、生气等态度来对待孩子咬指甲的行为,而应先了解其心理状况,看看他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如果孩子遇到了烦心事,或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消除孩子紧张、不安的情绪。
父母每天要抽出点儿时间,多陪孩子玩耍,尽量不让孩子感到无聊、寂寞。周末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或有孩子的朋友家做客,多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充实、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体会到更多的爱与快乐。
2.巧用“期望效应”
父母即使感觉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已难以改正,也不要着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要知道孩子有逆反心理,你不让做什么,他往往会偏做什么。最好的方法是借用“期望效应”,温和地引导孩子认识咬指甲的坏处,鼓励孩子坚持改正,帮助孩子树立“我一定能改掉”的信心和目标。
3.用“转移法”引开孩子注意力
发现孩子咬指甲时,很多父母会一掌把孩子的手从其嘴边打开,或是厉声训斥。殊不知家长的这一行为反而会更加加重孩子的紧张和不安。此时,采用“转移法”,引开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更有效。
4.对抗反应法
当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不良习惯时,父母不妨试一下对抗反应法。比如,发现孩子爱咬指甲时,就让他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苹果等。这样做可以有效缓解孩子啃指甲的欲望。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王楠
妈妈职业:会计师
女儿姓名:琳琳,5岁
我女儿琳琳现在5岁了,大眼睛、双眼皮,我的同事和朋友都非常喜欢她。可最近我发现,她喜欢啃手指甲,而且怎么说都改不了这个坏毛病。为此,我带她看了医生,吃了些维生素类的药。可是,她还是爱咬指甲。
是什么原因造成女儿的这种坏习惯呢?想来想去,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忙,对女儿关爱少,让女儿产生了孤独、寂寞感。于是,我决定以后少加班,每天多抽一些时间陪女儿。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按时下班,回到家后,带着女儿一同做游戏、猜谜语,并背诵一些以前熟悉的小故事、歌谣,把女儿哄高兴之后,我再做别的事情。
而我在做别的事情时,会给女儿一个苹果,让她在手里紧攥5分钟后再慢慢吃。吃完苹果后,我会让她画画小鸡、小猪等。不管女儿画得多差,我都会说画得真好看!慢慢地,女儿爱上了画画,没事就会涂几笔。
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就不再啃手指甲了。
8.孩子虐待动物
——校正孩子的残忍心
平时,王先生一直教育5岁的儿子赫赫要有爱心:“赫赫,要爱护小动物知道吗?”
“知道了,爸爸!”
虽然赫赫嘴上答应的好,真做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比如,他对待家里的小狗,不是骑在小狗的身上,就是揪小狗的耳朵。小狗被揪疼了,惨叫着跑开,赫赫却高兴得眉飞色舞:“哈哈,真好玩!”
最近,赫赫又想出了一个新游戏——打地鼠。把小狗当做地鼠,手拿小锤子,边追边打,直到把小狗追到床底下不敢出来了才罢手。
看着孩子越来越暴力,越来越残忍,王先生多次教训他:“赫赫,不许这样,狗狗是你的朋友,你怎么打朋友啊!”
但没过多久,儿子又故态重萌。有什么好的法子,能让儿子不再虐待狗狗呢?王先生开始在心里嘀咕。
案例深度解析
孩子打小狗、小猫等小动物的不良行为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有些孩子会紧紧搂住小动物不放,或者揪它身上的毛,甚至用火烧它们。
孩子为什么爱欺负小动物呢?是孩子天生残忍吗?其实不是。孩子虐待动物有着复杂的心理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经常看暴力电影、玩暴力游戏的儿童,明显有暴力倾向。特别是幼儿时期的孩子更是如此。比如,5岁的孩子,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仅仅因为电影或游戏里的人物这么做,他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其中的内容。
2.探索、好奇心理
很多孩子喜欢抓摸小动物,比如,看到小鸡,由于好奇就上前抓,就像是才看到一件新玩具一样,想抓它、摸它,这完全是出于感兴趣与自我探索的成长需要,而他根本想不到这样做会伤害小动物。
3.不良情绪的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如果经常虐待小动物,说明他有某种心理障碍或不良情绪反应,比如,孩子想要发泄心中的郁闷,缓解紧张情绪。
孩子心理比较脆弱,被父母批评时,不仅有挫折感,而且压力大。但他不敢在父母面前发泄不满,便转而去侵犯比他更弱小的生命——小动物。事实上,他的虐待动物的行为只是为了宣泄情绪。
心理学家支招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虐待动物,都是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有一些父母会因担心动物反抗,伤害孩子,而把孩子拉到一边去。事实上,父母看到孩子虐待动物,不仅要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更要设法培养孩子的爱心,通过积极的影响,改变孩子虐待动物的不良行为。否则,孩子养成虐待动物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其心理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暴力倾向会从人的幼年时期延续到成人时期。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特别是在批评孩子时,要通过积极的影响,改变孩子虐待动物的不良行为。
具体做法如下:
1.给孩子零暴力的环境
在生活中,父母要少让孩子看有暴力内容的电影、电视,少玩有暴力成分的游戏,比如,曾经风靡的单机游戏《罪恶都市》就不适合让孩子玩。取而代之,父母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有利于培养孩子爱心的电视、电影,让孩子多玩有爱心的游戏。
2.多让孩子与小动物相处
父母可在休息日,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看看动物。在动物园时,要根据孩子看到的动物,给孩子讲讲动物品种的稀缺,讲讲小动物的可爱。比如,在看到大熊猫时,要讲大熊猫的珍贵,以此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爱和珍惜。
3.巧用奖惩法则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虐待动物,一定要及时批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要采取奖惩的方式来矫正孩子不良行为。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居小玲
职业:公司行政主管
儿子姓名:龙龙,7岁
我与老公在外地打工,儿子龙龙,就放在老家,让孩子的奶奶照顾。前天,他奶奶打电话给我们,说龙龙要买篮球,奶奶没给他买,他就将家中的小狗踢得直叫,吓得奶奶马上给我们打电话,说管不了这孩子了。
龙龙今年上二年级了,由于我们都在外地,功课无人辅导,成绩不怎么好,老师常批评他。半年前我们回过一次家,得知他学习不好,他爸爸狠狠把他臭骂了一顿。从那天开始到现在,他都不爱与我们说话。
奶奶告诉我们,龙龙最近总是打家里的小动物,一不顺心就打,不仅打小狗,连家中的鸡都不放过,真的是让家里鸡犬不宁。
孩子为什么爱打小动物呢?我和朋友聊起了这件事,她是心理咨询师。她告诉我,孩子爱打小动物,原因众多,但我家龙龙,可能是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所致。
同学建议我,平时多打电话回家,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同时,别老指责他的学习成绩。
我听从了同学的建议,原来1个月打一次电话回家,现在3天打一次电话。电话中我也尽量避免谈孩子学习的问题,而是谈孩子的喜欢的话题。此外,我还买了有关动物知识的光盘回去。
假期回家,我带孩子去了动物园。我趁机告诉孩子,鱼与小狗、小猫等小动物,都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与动物之间应该互相爱护。
有一次,龙龙又揪小狗的脖子,我伸手捏了他脖颈一下,他痛得尖叫起来。
“儿子,你揪小狗的脖子,它也会痛的!”
“知道了,我再也不揪了!”
我希望通过积极的影响来感化孩子,让他明白要热爱动物。龙龙本来就聪明,时间长了,他当然明白了我们的苦心,开始克制自己的行为。
现在,他学会了新的与小狗相处的方式,比如,跟小狗比赛跑。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