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搞定难搞的孩子
826700000020

第20章 5岁宝宝 (5)

这种行为在孩子犯错后更加多发,如,不小心将吃饭用的碗或喝水的杯子打碎了等。如果家中有姐妹的话,姐姐就会说是妹妹打碎的,妹妹呢,则会说是姐姐打碎的,不是我。如在幼儿园中打了小朋友,孩子就会说某某小朋友打的,不是我打的。孩子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多是没有勇气,或怕受到父母或老师的批评与惩罚。

【错误成因】

孩子推卸责任,多与父母或幼儿园老师教养方式不当有关:

(1)父母对孩子简单粗暴,孩子如果犯错,非打即骂,而不是循循善诱地说服。因而,孩子就会为逃避责罚而“拒不认账”。在大人看来就是推卸责任、“说谎”。

(2)幼儿园老师批评不当。如果幼儿园老师爱当众批评孩子,而孩子好胜心又强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感觉丢面子,为了保面子,孩子就会在犯错时推卸责任。

【解决方案】

(1)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就得负责任。如打破了邻家的玻璃,父母不要骂孩子,而要带孩子去道歉,并给邻居买新玻璃,而且买新玻璃的钱要从孩子的零花钱中出。因为这样就让孩子明白,犯了错误是要自行承担责任的。

(2)平时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或英雄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做人必须要承担责任,要有责任心。

(3)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自己能负责的小事情,比如,让他负责扫家里的地,如果他认真扫地了,就及时表扬他。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再扫一次,把关要严格,直到他认真扫好地为止。这样,坚持时间长了,就可以激发他强烈的责任感。

(4)孩子到5岁时,可以让他自己洗脸、洗袜子等小件衣物。洗澡时,父母可以把水温帮他调好,帮他把洗澡用的毛巾什么的准备好,让他自己去洗。因为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能培养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

【误区警示】

明知孩子推卸责任,一些父母还是这样误导孩子:

☆在孩子犯错时打孩子。因为处罚带来的结果,只能增加孩子的怯弱心理,使孩子更加不敢勇于面对自己该负的责任。

☆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如,规定孩子吃饭时,必须吃完一大碗饭。这样对孩子过于苛刻,可能会让孩子由于恐惧而逃避。

恶作剧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个性调皮或活泼好动而引发的一种行为。在成人看来,爱搞恶作剧的孩子非常淘气。心理学家认为,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一般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具有强烈的表现欲。通常,孩子爱搞恶作剧的目的不是为了捉弄他人,而是为了引人注意或表现自己。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多发生在与人相处时,特别是在家中与父母相处时,孩子会故意把拖鞋底拿到床单上去蹭;把妈妈电动车的车钥匙藏起来,让她着急;洗完澡故意把整个卫生间弄湿。孩子搞恶作剧时,会非常开心。在幼儿园时,孩子也会搞恶作剧,如把小朋友的书包藏起来,但与在家时相比,孩子在幼儿园的恶作剧行为要少一些。

【多发情形】

这种情形在生性调皮或淘气的孩子身上比较多发,如,在家里,奶奶急着要上厕所,但孩子却故意躲在卫生间里把门锁上,任由大人怎么叫门都不理会;幼儿园里,宝宝也经常把小朋友的衣服藏起来,故意惹小朋友哭;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全脱光了乱跑不肯上床;把同学的橡皮泥扔得到处都是……孩子的这些恶作剧,实在是令父母老师无比头痛。

【错误成因】

孩子搞“恶作剧”,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起他人关注。有些孩子因被冷落而感到无聊,就会故意搞恶作剧来吸引成人的注意,认为这样,父母就会多关爱他了。

(2)有的孩子爱搞恶作剧,是由于有不良情绪,如父母批评不当,会让孩子记恨,由此用恶作剧的形式报复。

(3)有的孩子爱搞恶作剧,是由于生性调皮、淘气。再加上5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就会想着法子淘气,如把爸爸的手提电脑藏起来。

【解决方案】

孩子搞“恶作剧”,父母一定要积极地引导:

(1)如果孩子是因搞恶作剧好玩,而经常捉弄别人的话,那么,父母可以以牙还牙,如,在孩子要去上学前,把他的文具盒藏起来。因为孩子找不到肯定会着急,这样,他就会明白,恶作剧会给别人增添麻烦,而不是一件好玩儿的事。

(2)如果孩子是想表现自己而搞恶作剧,如在墙上涂鸦时,妈妈要告诉孩子,他画得很棒,如果换个地方画,妈妈会更喜欢,因为这样,就能保护他的表现欲。

(3)鼓励爱搞恶作剧的孩子,把新奇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和孩子一起去尝试一下。如,孩子要往盐里倒水,那就把少许的盐放在碗里进行好了,看看盐是怎样溶解的,从而把恶作剧变成“科学研究”。

(4)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妈妈不喜欢”,如果他再做,就要给他立规矩。如,不许乱动妈妈的手机或电脑,否则,就不会给他买爱吃的水果。

【误区警示】

孩子搞“恶作剧”,父母千万别这样做:

☆体罚痛打孩子。因为挨了打,孩子老实不了很长时间,反而会让孩子的坏习惯越来越严重。

☆对孩子的恶作剧哈哈大笑。因为这样只会纵容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威胁他“你敢做下去,我就打你”,因为有时候他还是会铤而走险的。

不爱动脑筋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懒惰或依赖性强而引发的一种逃避、推卸行为。表现为遇到问题不知道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而是向成人求助,获得解决。

而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在7岁以前,孩子多通过体验来认知世界,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如,摸过热水杯后知道什么是烫,摔过跤后知道什么是痛。因而,5岁孩子还不能独自思考,并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大一些孩子已经有独立找到答案的意识,如果孩子缺乏主动的意识,就需要家长引导。

【典型表现】

有些孩子对于一些简单的事情,仍然缺乏经验。如想打开灯,但因为灯的开关比较高,孩子够不着。很多孩子就马上找父母解决。但另一些孩子会想办法,比如把小板凳搬过来,踩在小板凳上开灯。

【多发情形】

这种情形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更易发生。如,孩子把玩具汽车拆开了,想重新装时,装不上了,此时,他不会动脑子想想如何装,而是选择放弃。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在面对家长或老师的提问时,他总回答说:“不知道”。其实孩子也不是笨,只是他不愿意动脑筋去思考。

【错误成因】

孩子不爱动脑子,不爱思考,多由于以下原因:

(1)与父母溺爱有关。父母如果因为宠爱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动手做,孩子自然就形成了事事依赖的习惯,遇事不爱动脑筋,时间长了,必然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

(2)有些父母或老师,总是问孩子一些太深奥的问题,如“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天冷时树上为什么有树挂?”当孩子说“不知道”时,他们却斥责孩子“你可真笨”,这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回答问题时,就习惯说“不会”。

【解决方案】

孩子不爱思考时,父母可采取以下方法来引导:

(1)教他们做一些事情,如洗脸、穿衣服、刷碗等。每当孩子很好地完成后,要给孩子适当的奖励。因为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孩子知道一些简单的事情的做法,这种经验的积累可以帮助孩子解决类似的问题。

(2)父母要多站在朋友的角度与孩子沟通。如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家长可以让孩子讲一讲自己今天在幼儿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因为让孩子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对于5岁的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动脑筋的过程。

(3)父母可以经常向孩子提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由简单到复杂。比如问孩子,松树和柏树的区别是什么?如果孩子回答不出,父母可带孩子到公园去观察各种树木特点,并为孩子讲解它们的区别,因为这样既可引导孩子思考,又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4)可以跟孩子提一些他感兴趣的问题,选孩子最爱看、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如灰太狼最爱说什么?谁最爱打灰太狼?

【误区警示】

☆责骂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责备只能让孩子更加不愿意动脑筋。

☆给孩子提出一些不感兴趣的问题。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沉迷电视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缺少户外活动或对电视节目格外感兴趣而引发的一种行为,表现为对电视节目疯狂迷恋,甚至可以为了看电视不吃饭、不睡觉、不外出游玩等。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看电视不利于其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为电视所传播的信息大多是片断式、跳跃式的,孩子只能被动接受。同时,由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模仿能力又强,理解能力差,总看电视会影响孩子思维、性格和行为的正常发展,对儿童心理发育也会有负面效应。因而,父母应该积极地引导孩子远离电视。

【典型表现】

很多孩子一回家就会打开电视,而不是去找小朋友玩。晚上,都应该休息了,可孩子还是眼睛盯着电视,一点困意也没有。

爱看电视的孩子多想独占电视,如果家中其他人跟他抢电视节目,如,爸爸想看电视剧,他会不高兴,甚至因此哭闹。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孩子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时,更加多发。如有的孩子会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一动不动;有的孩子因看电视而不好好吃饭,总是一边吃一边看,或者好歹吃一点,就去看电视;也有些孩子会模仿电视中的人或动物的动作。通常,看电视的孩子多不与小朋友一起玩,对玩具、图书也不太感兴趣。

【错误成因】

孩子沉迷电视,是因为缺少伙伴,而且父母又忙于工作不能总陪着孩子,而让孩子出去玩,大人又不放心,于是孩子只能在家看电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沉迷电视,把电视当做自己的朋友。有些孩子爱看电视,一些动画片非常好玩,所以孩子一看动画片,就会兴趣高昂,而且会着迷。

【解决方案】

孩子沉迷电视,父母可以用以下方法引导孩子远离电视:

(1)如果孩子爱看电视,父母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让孩子先玩玩具,看一会儿书,再让孩子看电视,并告诉他只能看半个小时。或将手机定时,或去做饭,做完饭后就关掉电视,让孩子去吃饭。期间,一定要提醒孩子,要起身活动5~10分钟,因为这样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

(2)如父母下班后不忙,可带孩子下楼去小区健身区或离家不远的公园散步、健身、玩滑梯。同时也可带孩子去邻居家,与邻居家的孩子玩一会儿。也可在家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或读一本书。因为这样就可分散或转移对电视的注意力。

(3)孩子看电视时,父母不忙的话,最好陪在身边,并引导孩子有选择地看一些健康的节目,如少儿节目。绝对不许他看暴力、色情、恐怖,以及不适宜孩子看的节目,如成人看的相亲节目。这样,孩子就不会负面模仿电视中的暴力动作。

(4)父母最好能多抽出一些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散步、放风筝、逛公园等,给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因为这样就能让孩子明白:不是只有电视能给自己带来乐趣。

【误区警示】

孩子沉迷电视,父母不要这样做:

☆孩子一哭闹,马上打开电视机,以此来吸引孩子。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更加沉迷电视。

☆父母看什么电视节目,就让孩子看什么电视节目。因为这样会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任由孩子看电视,想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这种做法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因为孩子的视力发育5岁时才能达到10,长时间看电视,不利于孩子从小就养成好的用眼习惯。

想和父母洗澡

【释义】

在父母洗澡时,孩子因好奇心强而引发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不在于偷窥,而在于孩子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只是想知道他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由于5岁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因而,孩子的这种好奇心非常短暂,通常只要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孩子就不会再看父母或他人洗澡了。

【典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