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搞定难搞的孩子
826700000023

第23章 6岁宝宝 (2)

(3)如果孩子喜欢在高处的感觉,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做一些爬高的游戏,比如荡秋千、玩蹦蹦床等,因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高处的乐趣。

(4)如果孩子总是上蹿下跳,父母可在孩子喜欢爬高的地方放一些柔软的垫子,或者把有助于孩子爬高的东西收起来,如,小椅子。因为这样就能防止父母不在的情况下,孩子因喜欢攀高而出现意外。

【误区警示】

孩子爱上蹿下跳,父母不要这样做:

☆一看到孩子上蹿下跳,就对孩子说“不许这样,很危险的”!因为这样会强化孩子的行为,让他反而更喜欢上蹿下跳。

☆一看到孩子上蹿下跳,就强行阻止。如把孩子从高处拉下来。最好不要阻止孩子爬高,或上蹿下跳。因为孩子上蹿下跳,有利于孩子掌握空间智能,对孩子将来掌握空间概念、识别几何图形非常有帮助。

焦躁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或性子急躁等而引发的一种行为。心理学家认为,缺少耐心的孩子多坚持性差,做事难以善始善终。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6岁孩子自控性弱,做事不能持久,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容易转移。因而,孩子在做事时,总是显得急躁。

【典型表现】

一般来说,有的孩子刚开始做某事时,还是很认真的,可是时间一长,很多孩子就会变得不认真,不耐烦起来了。比如,有些孩子在画画时,起初很感兴趣,但没画几笔,就放下笔,开始东张西望了。再比如,孩子要拧瓶盖,如果拧了一会儿没拧开的话,就要父母帮他,或者干脆扔掉,自己还很生气。

【多发情形】

这种情形在孩子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时,更加多发。如,老师给布置了作业,而孩子又想看电视或出去玩。在这种情形下,孩子总是写一会儿作业,就开始烦躁起来。如果父母此时提醒他要好好写作业,他就会发脾气。缺少耐心的孩子在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更加容易放弃,因而会显得比较散漫。

【错误成因】

孩子缺少耐心,多是由于以下原因:

(1)6岁的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做事会比较没有耐心,做起事来容易急躁。

(2)6岁的孩子神经比较敏感,自控力差,做事不能持久。如果做一件事需要太长时间,孩子就会失去耐心。同时,如果让孩子做的事情太枯燥或孩子不感兴趣,孩子也易急躁。

(3)6岁的孩子耐挫力不是很好,如果父母或老师要求孩子做的事太难,或让孩子做的事情超过了他本身的能力,也会使孩子失去耐心。

(4)如果孩子性子急,做事也没有耐心。此外,孩子没有耐心,还受父母行事方式影响。如果孩子的父母做事速度快,性子急,一般孩子也会性子急。

(5)父母老让孩子吃酸味甜味食品,如,饮用可乐汽水过度,或总是吃鸡蛋、牛奶等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也会导致孩子性子急。

【解决方案】

孩子缺少耐心,父母可用以下方法培养:

(1)合理地帮孩子安排时间,如让孩子去画画,应在给他准备画画材料时就告诉孩子垒好积木,就去画画。然后在孩子画画时要认真检查他的积木垒得怎么样,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2)让孩子玩一些培养耐心的游戏,例如“捡豆子”的游戏:将很多颜色的豆子混在一起放在一个瓶子里,然后让孩子把某一种颜色的豆子捡到另一个瓶子里,这无疑是锻炼孩子耐性的好方法。

(3)如果孩子因为性子急而缺少耐心,父母可设法调整孩子的饮食,让孩子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因为新鲜蔬菜、水果中的钾有助于镇静神经,安定情绪,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增加孩子的耐力。

(4)在孩子做事时,要用温和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并时时提醒孩子要专注于所做的事情,如,孩子画画只画了一半就想离开,家长应提醒孩子:“画完了你给我讲讲画的是什么呀?”因为这样就可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做的事情上。

【误区警示】

孩子缺少耐心,父母最好不要这样做:

☆当孩子做事不耐心,表现得烦躁时,父母却骂孩子,如写作业时,“快点写,磨蹭什么”!因为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失去耐心。

☆当孩子不想做事时,强迫孩子去做。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对抗心理,从而更不愿做没有做完的事情了。

☆勿随意打扰。如孩子在玩拼图拼到一半时,而父母却喊他去吃东西。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养成一种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冷漠

【释义】

在与人交往时,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或个性原因,而引发的一种不良心理或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既是情感萎缩的一种体现,亦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障碍。有冷漠心理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对身边的人和事、新异的事物及自身状况冷漠处之。这种处世态度会妨碍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

【典型表现】

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没有爱心,对他人不关心,如,与小朋友相处时,有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冷漠的孩子不知将其扶起来;孩子在与父母相处时,也会有冷漠的表现,如,有些父母下班回来,让孩子给帮忙拿下拖鞋,但孩子就像没听见似的,依然玩玩具或看电视。

有冷漠心理的孩子,也不会体谅他人,如,孩子要父母陪自己玩,而父母告诉他自己生病了,但孩子还是吵闹不休,直到妈妈答应他的请求。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孩子与陌生人相处时,更加多发。如,在公交车上时,看到有带着孩子需要帮助的年轻妈妈或老人,孩子不知道让座,甚至会与人家抢座位。而当家中来了客人时,这些孩子通常会躲到自己房间不出来,如父母要求孩子出来见客人,有冷漠心理的孩子,多表现得不情愿,即使出来与客人打招呼,也一脸的不高兴。这让父母非常不好意思。

【错误成因】

孩子待人冷漠,多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个性原因。如,性格孤僻的孩子,多表现为不愿与他人接触,不爱理家里的客人,待人非常冷漠。

(2)父母教养不当,如过于严厉、粗暴,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大发脾气,这会让孩子变得畏畏缩缩、自卑冷漠;反之,如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也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个人感受,而不知关心他人,从而待人冷漠。

(3)与曾经的创伤经历有关。如,父母情感不好,老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也易让孩子忧虑、焦虑不安,甚至因此养成孤僻的性格,从而产生冷漠心理。

【解决方案】

孩子待人冷漠,父母可这样引导孩子:

(1)平时,父母可多给孩子讲一些邻居或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或名人乐于助人的故事,也可与孩子一起看一些有热情帮助他人情节的书籍和电视剧。因为这样就能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或让孩子积极模仿。

(2)有时间,可带孩子去观看赈灾义演,参加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举行的捐款活动,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等。因为这些行为都能唤醒孩子内心热情的一面。

(3)平时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鼓励孩子存起来。可多给孩子买一些书,并教孩子爱护书。当有组织义捐时,可让孩子将省下来的零花钱以及一些用不着的图书捐助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这样就可给孩子提供关心他人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改变孩子的冷漠。

(4)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玩“假如我是……”的角色换位游戏,如,假如我是病人,假如我问你路等。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体验相关角色的内心感受,认识到他人也渴望得到关心和帮助,认识到热情待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改变冷漠态度。

【误区警示】

孩子待人冷漠,父母不要这样误导孩子:

☆家里来客人,让客人自己倒水,找座位。因为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孩子冷漠的根源,父母不好好招待客人,必然会让孩子负面模仿,从而形成冷漠待人的习惯。

☆在公交车上,从来不给别人让座,甚至会因为与他人抢座位而大打出手。因为这样也会让孩子负面模仿,进而冷漠对人。

拖拉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注意力不专注或没有时间观念而引发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不是为放慢做事的速度,而是在于孩子对所做的事不感兴趣,或难以集中精力做事,或能力有限。心理学家法拉利认为,这种行为是“慢性拖拉症”的典型表现。这种行为在6岁孩子身上时有发生。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比如,在家中吃饭的时候,吃得很慢,而且吃着吃着就开始玩,或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跑到那,经常要父母提醒他“快吃饭”。除了吃饭拖拉,最典型的就是早晨起床拖拉,父母总是喊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慢慢地穿衣服。这让父母非常着急。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他人让孩子做不感兴趣的事情时,更加多发。如孩子不想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可妈妈却在一边催他快点写。于是,孩子就更加慢了。再比如,孩子晚上不想早睡,想看电视,妈妈让孩子快点儿时,孩子就故意磨磨蹭蹭,老说这就去,可就是坐在电视机前不动。

【错误成因】

孩子做事拖拉,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

(1)缺少时间观念。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因而,经常有懒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现象发生。

(2)注意力分散。通常,6岁孩子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钟。这样的话,在孩子长时间做某一件事,而事情本身比较枯燥的话,必然会导致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

【解决方案】

孩子做事拖拉,父母可积极地引导:

(1)故事引导法。多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名人守时的故事,或因为不遵守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故事。这样就能让孩子意识到做事拖拉的坏处。

(2)帮孩子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如,早晨7点起床,7点10分洗完脸,7点20分吃饭。制定表格时,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然后贴在孩子能看见的地方,并时时提醒他“你看一下时间表,你现在应做什么了?”因为父母时时提醒孩子,就有利于他养成按休息时间表行事的习惯,从而有利于改变拖拉的习惯。

(3)如果孩子爱拖拉,父母可给孩子立规矩。如,从幼儿园回来,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做完作业;吃饭时,必须用半个小时吃完。吃不完、做不完,就将作业或饭收走。按时做完作业,或吃完饭,父母可奖励他看动画片。

(4)父母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赛,先将自己孩子的磨蹭毛病一一列出来,设计一张成绩表,记录做某件事的最初时间。如孩子洗脸慢,你可以让孩子比赛洗脸,如果今天洗脸用了五分钟,比昨天快了一分钟,你也要表扬孩子。一周总结一次成绩,如果孩子一天比一天快,父母奖励孩子周六带他去游乐园。

(5)帮孩子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如,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先练半个小时的画画,或先练半小时的书法。因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6)玩如“我可以更快”的游戏,孩子玩时,父母可以扮演速度测量员的角色,帮孩子记录一个单位时间里(例如半个小时)能做多少事,写多少个字。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事情要用多长时间。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能够这样快完成一件事的。

【误区警示】

孩子做事拖拉,父母切忌这样做:

☆帮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习惯时,不能坚持,如今天孩子身体不适了,就让他睡懒觉。因为这样不利于孩子改变拖拉习惯。

☆见孩子做事慢,如扫地慢,就不让孩子做了。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因能力有限,做事越来越慢。

☆在孩子做事时,如,玩拼图时,大声议论或哈哈大笑等。因为这样会干扰孩子,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做手头的事儿。

尿床

【释义】

在晚上睡觉时,孩子因精神因素或生活习惯而导致的一种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尿床。心理学家认为,除了遗传、疾病因素外,大部分孩子都有尿床这种行为,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精神紧张。而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这种行为在5~10岁孩子身上时有发生,男孩比女孩更为多发。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多发生在白天孩子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时,最典型的表现是,父母白天带孩子去游乐园玩,或孩子跟邻居家的孩子跑来跑去地嬉戏了一天。晚上入睡后,父母叫他起床撒尿,孩子就会因为太累不想起床。结果,父母一觉醒来后,就发现孩子尿湿床铺。除了晚上尿床外,有些孩子在白天撒尿时,也总是弄湿裤子或内裤。

【多发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