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27300000017

第17章 引导家中的“忌妒王” (3)

“为什么和鑫鑫疏远了?”妈妈问。

“不知道!”超超却不肯说,嘴角却露出一副不屑的样子。

“你们两个怎么回事啊?”超超妈问鑫鑫。

“我哪知道啊!”鑫鑫不解地答道。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超超妈发现了原因,电视上主持人祝贺一个小学生第一批戴上了红领巾,超超却撇撇嘴一脸不服气:“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接下来,他伸手拿起遥控器很不耐烦地换了台。

“是不是因为鑫鑫第一批戴上了红领巾,而超超因为年纪稍微小没戴上,所以有了忌妒心?”

后来,妈妈一直观察超超,她发现超超虽然疏远鑫鑫,却密切关注着鑫鑫的一举一动。有一次,鑫鑫迟到被老师批评,超超因此高兴了一整晚。

超超妈觉得很不解,这么小的孩子忌妒心怎么那么强呢?

案例深度解析

两个原本关系很铁的朋友,却因为其中一个人早些时候戴上了红领巾,而使得另一个产生了忌妒心理,并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再愿意答理对方。这是典型的“酸葡萄”式忌妒心理。

孩子为何有“酸葡萄”式忌妒心理呢?当然是受“酸葡萄”效应的影响。“酸葡萄”效应源于在伊索寓言中《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狐狸想吃葡萄,但由于葡萄长得太高,它无法吃到,就说葡萄是酸的,没什么好吃。心理学家将此例引入心理学,意指某人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而故意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而聊以自慰的一种做法,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而一旦一个孩子表现出了“酸葡萄心理”,说明这个孩子的忌妒心已经开始外露。

在生活当中,经常能看到类似的“酸葡萄”效应的表现:很想吃别人的零食却说那些零食不好吃、很想玩别人的玩具却说那玩具不好玩、很想去游乐园玩却说游乐园一点都不好玩……这些都是孩子的“酸葡萄”式忌妒心理的外在表现。

孩子之所以会有“酸葡萄”式忌妒心理,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具备一些对比意识,而且意识到了危机,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一个孩子,从4个月开始就已经具备了对比意识。1岁以后,危机感就会产生,从而形成忌妒心理。

当然,孩子“酸葡萄”式忌妒心理的形成,除了上面提及的因素之外,还有以下这些因素:

(1)好胜心强。

有“酸葡萄”式忌妒心理的孩子,多好胜心强。如,在竞争中受挫会导致他对成功者的忌妒;因老师表扬他人而产生忌妒;因自己家境贫寒而对家庭经济地位高的同学产生忌妒等。总之,当孩子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他们最爱忌妒他人,甚至诋毁他人。

(2)认识比较浅薄。

孩子忌妒心理的产生,从内因看,与孩子的知识浅薄、眼界狭小、虚荣心强有着密切关系。有的孩子生性比较敏感,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就会从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恐惧与担心。当然,他们想的不是如何通过正当手段超过别人,而是通过负面的手段来诋毁、伤害对方,希望看到对方退步。

(3)心胸比较狭窄。

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能够很容易地接受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甚至还会主动称赞别人,向对方表示祝贺。心胸比较狭窄的孩子则不然,一旦他发现自己和别人之间产生差距,他不会想着去祝贺对方,而是酸溜溜地说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似乎这样说了之后,内心就会平衡些。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是“酸葡萄”心理的外露。3~5岁之间的孩子最爱有这种忌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孩子,爱诋毁对方,爱给对方使绊子。就像案例中的超超一样,在发现鑫鑫比自己早戴上红领巾后,就开始单方面不理会对方。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清晰地区分“自我”和“他人”,并且已经明白自我和他人之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这是孩子心智发育趋向成熟的标志。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孩子的这种“酸葡萄”心理听之任之。父母需要尽早、有效地进行一些引导,才会给孩子性格的养成带来帮助。

如何引导呢?父母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积极地引导。

改变孩子的“酸葡萄”心理,父母首先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比如不要总拿自己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否则,在“谦虚效应”的影响下,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己不如人。在孩子处于劣势时,引导孩子通过努力赢得进步,而不是寄希望于对手退步。要告诉孩子,无论你怎么希望对方退步,都是不可能的。要想赢对方,唯有更加努力才行。

(2)正确比较法。

相当一部分忌妒心重的孩子,往往在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存在偏差。比如,有的父母喜欢拿自己孩子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结果妄自尊大;有的将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没有底气,越来越自卑。这两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比较方法应该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

(3)换位思考法。

在有必要的时候,父母可以就此问题跟孩子谈心,让孩子试着换位思考,问孩子:“如果你是那个被忌妒的孩子,心里会如何难受、伤心?”不要觉得孩子思考不了这样深奥的问题,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田纳兰

职业:报社编辑

儿子姓名:然然,5岁半

我家的儿子然然在一家幼儿园里上大班。

这学期开始,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老师组织了钢笔字比赛。谁写得好,老师就在他的作业本上加盖1朵小红花。谁得到10朵小红花,谁的作品就可参加全班展览,并有一个小小的奖品。为获得小红花,要强的然然天天练字。但好多天过去了,他的作业本上却还是没有一朵小红花。这让然然很失落。

一天放学,轮到然然值日。看到那些被老师当做范本的作业本时,然然很“生气”,于是就悄悄撕掉一些盖有小红花的作业本。而这一切,正好被窗外的老师看得一清二楚。

当天晚上,幼儿园的老师就给我打电话,向我通报了然然的情况,说他忌妒心实在是太强了,并要求我对她进行必要的引导。

为了让然然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我和他爸爸开始“引导”他。首先,我和家里人做了约定,以后不再把然然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如果别人非要比,就一定要说出然然身上的优点。

其次,我找出然然的兴趣所在。待发现他对小玩具的拆装很感兴趣,就从市场买回很多玩具供他拆装。过了几天,然然果然装配出一台小铲车。渐渐地,我们发现,然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小玩具的拆装上,对成绩的关注已经下降。当然,和同学之间的对比也少了。

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和然然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引导他站在被撕了作业本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是你的作业本被撕,你愿意吗?”然然想了想,摇了摇头。既然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也就不再多说了。

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曾经忌妒心十足的然然,已经变成一个大方的小伙子了。

5.多多总是不懂装懂

——孩子爱逞能,父母怎样引导?

多多今年4岁,在幼儿园上中班,他和隔壁的朵朵关系很好,每天放学总喜欢和他一块儿写作业。刚开始,妈妈觉得多多能和朵朵在一起挺好的,毕竟朵朵比他大一点,有什么事都能照顾到他,多多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向朵朵请教。可是最近,妈妈却发现一个问题,多多喜欢不懂装懂。一件事,本来朵朵说得挺对,多多却非要歪曲他的意思,而且给出自己看似合理的解释。

难道是多多的想象力很丰富?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妈妈却觉得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记得有一次,多多的作业是画一条河,并用蜡笔涂色。这个作业并不难,能给河流涂的颜色有很多:黄色、绿色、蓝色……朵朵就建议多多涂上黄色,说这是黄河的颜色。多多不干,挑选了半天,挑了一支紫色的蜡笔。

“多多,你为什么要涂紫色的?你见过紫色的河吗?”朵朵奇怪地问多多。

多多并不理会朵朵的疑问,一个劲儿往上涂,想了一会儿说道:“我这是新疆的河,新疆不是紫色的吗?”

“新疆是紫色的?”朵朵更奇怪了,说,“我妈说新疆有很多沙漠,应该是黄色的才对。”

“不对,新疆是紫色的,新疆的沙漠也是紫色的。”多多开始强词夺理,“新疆的葡萄都是紫色的,沙漠怎么会是黄色的呢?”

“那你知道沙漠是什么吗?”朵朵继续发问。

“沙漠……沙漠就是磨沙子的东西,和磨豆浆的机器有点像。上次,我爸爸还带我去超市看了呢,你肯定没见过吧?”多多想了想回答道。

“哈哈哈,随便你吧。”朵朵不愿意争执下去,开始埋头画自己的画。

听到这里,多多妈妈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其实多多不知道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就像今天一样,他就是不承认自己不知道,而非要给出解释,最后闹出了笑话。这样的笑话越来越多。多多妈妈就开始担心,这孩子总喜欢不懂装懂,到底该怎么办?

案例深度解析

面对自己不懂的事,却总是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并振振有词地给出“答案”。从表面上看,这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的一种表现,但实际上,这是孩子在逞能。

小孩子都爱逞能,2岁左右,逞能现象开始出现,3~5岁达到顶峰,随后就会慢慢减少。男孩和女孩相比,男孩的逞能心态更加严重一些。

小孩子是如何逞能的呢?通常,爱逞能的孩子总是爱说“让我来” !此外还会表现为:别人不敢爬的树他非要去爬、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会抢着去、别人说辣的东西他抢着吃……总之,别的孩子不敢做什么,逞能的孩子就会抢着去做什么,以此来表明自己比别的孩子“厉害”。

家有逞能孩子,很多父母很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孩子有自信的表现。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爱逞能,是孩子忌妒心理的外在表现。

那么,孩子为何爱逞能呢?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教养方式不当。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去尝试一些事情。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去做,就会使用“激将法”,说一些刺激孩子的话。比如“你是男子汉那就去做”“你这么笨,肯定做不好”“你是一个胆小鬼,你肯定不敢”……当孩子为了自尊心而应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逞能。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习惯。

(2)表现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