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小时候,最好的方法,是用一对一的抚养方式,即由妈妈带。3岁前不要把孩子送幼儿园或交由他人带养。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在亲子关系依恋的关键期,孩子见不到妈妈,必然缺少安全感。因此,建议家有宝宝的妈妈不要早早出去打工。如果出外打工,尽量带孩子一起去。这样至少可以与孩子多多相处。此外,还要多给孩子温馨的情感刺激,如抚摸。在孩子3岁后,要多与孩子交流,常陪孩子聊天,并鼓励孩子发泄不良情绪。这要比给孩子多一件新衣服、一个新玩具,更易让孩子感受到母爱。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1)巧用“鼓励效应”。
处在安全感缺失时期的孩子往往只知道上幼儿园会和妈妈分开,却不知道上幼儿园有什么好处。这时,父母就应该适当地引导,告诉孩子上幼儿园可以和小朋友玩,可以画画、唱歌、跳舞,提高孩子上幼儿园的兴趣。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在加强孩子的安全感。
(2)多陪伴孩子。
刚进幼儿园的孩子哭闹是正常的,父母既要下“狠心”把孩子逼进去,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些温和的处理,比如上幼儿园之前先陪孩子去幼儿园玩。另外,孩子刚上幼儿园,父母可以适当陪伴一段时间,让孩子慢慢适应“没有妈妈的日子”。
(3)利用“表率效应”。
如果父母本身就是缺乏安全感的人,那么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要想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往往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当好表率。比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去体验一些刺激的运动,如碰碰车、过山车;去动物园看一些威猛的动物,如老虎、猩猩等。
(4)游戏法。
在家里,父母可以与孩子做老师与学生的游戏,让孩子扮演老师的角色。如果孩子不会表达,父母可以用眼神、语言、肢体动作鼓励他。如果孩子出了差错,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缺点与弱势,老师也一样。这样,孩子就不会因怕老师提问而怕去幼儿园了。在游戏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互动,也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王娜
职业:企业秘书
女儿姓名:玲玲, 4岁
玲玲从小由外婆照顾。可能是我和她接触的时间比较少,从小开始,她和我就不是特别亲,而且还表现得特别胆小,不愿意和人说话,更不愿意上幼儿园。
记得第一天把她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她哭得很伤心,可以用声嘶力竭来形容。虽然我也知道应该坚持让她留在幼儿园,但看到她可怜巴巴的眼神,我还是心软了,把她带回了家。
在咨询了一些专家之后,我知道玲玲是属于安全感的缺失。要想让孩子顺利进幼儿园,必须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该怎么办呢?
在邻居的提示下,我采取了“限定时间跟读”的方法,即早上把玲玲送到幼儿园之后,我会在那里待上半小时到一小时,并带她一起和小朋友做游戏。尽管刚开始效果不是特别好,可当玲玲和小朋友混熟以后,对我的依赖也就没有那么强了。等我要离开的时候,她还会主动跟我拥抱,说拜拜。
我明白,玲玲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已经消失了,我以后可能再也不用“陪读”了。
第二天,我跟玲玲说:“今天妈妈要出差,把你送到幼儿园之后,妈妈就去火车站,晚上妈妈来接你放学,好不好?”
听到我的话,玲玲点了点头,非常懂事地说:“妈妈,我今天不要你陪,我和我的同桌婉儿玩游戏,你早点去火车站,记得晚上来接我。”
望着玲玲和婉儿游戏的身影,我开心极了。
7.一考试就怯场
——帮助孩子走出詹森效应怪圈
亮亮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尽管只有7岁,却能背诵很多唐诗宋词,还能跟着电视学几句英语。数学就更是他的强项,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基本上他都能回答。他的老师说:“亮亮这孩子很聪明,在数学方面,只要他能够静下心去做,正确率可以达到98%。”
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每次从学校考试回来,都嘟着个嘴,一副很不开心的样子。亮亮妈知道,他肯定又没有考好。别的孩子都能拿个“学习标兵”、小奖状什么的,唯独亮亮空着手。学校的老师也说了,她也很想给亮亮发点东西,但实在找不到好的理由。
为了搞清楚亮亮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亮亮妈特地跑到学校去看。那天正好是数学考试。亮亮妈站在教室外面,看到别的小朋友都非常用心地答题,唯独亮亮一会儿看看左边,一会儿看看右边,一会儿弄一下铅笔,一会儿玩玩草稿纸……心思一点都不在考试上。看他考试的整个过程,就像一出闹剧。
亮亮的数学老师告诉亮亮妈:“这是亮亮心理紧张的缘故,平常他做数学题时可认真、可仔细了。但在正式考试的时候,他就不知所措了。要是这样下去,心理素质会很差,以后可怎么行啊?”
这正是亮亮妈所担心的问题。尽管亮亮才一年级,成绩对他来说不是特别重要,可长期如此,亮亮的心理素质能提高吗?以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会不会也会出现考试时情绪紧张的情况呢?
案例深度解析
亮亮一考试就怯场,说明孩子有紧张心理。紧张心理对于某些人、某些场合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心理反应。但如果孩子过于怯场、紧张,比如,平时学习非常好,但由于怯场,考得一塌糊涂,那父母就要多注意了。
何为怯场呢?顾名思义,怯场是在特定的场合表现出的胆怯心理,以及由这种心理所引发的一些紧张的情绪与行为。如在演讲会上怯场、在幼儿园怯场等。心理学家认为,怯场是一种短暂性的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所致。比如,考试怯场就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
也有很多孩子一到陌生的场合就表现得非常紧张、失常。比如,平时很大胆、很活泼的孩子,一到人多的地方,马上就变得沉默寡言或缩手缩脚。最常见的,有些小孩子会紧紧抱着妈妈或拉着妈妈的手不放,如果让他说点什么,他会非常紧张,甚至结结巴巴。
孩子为何会这样呢?当然是因为怯场。
孩子怯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平时与外界接触少,当然也可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管教太严,家里来客人时,严禁孩子在客人面前捣乱。由于立了太多规矩,孩子经常因此受到处罚,必然会导致怯场或在陌生的环境中特别紧张。
而在心理学上,孩子怯场是“詹森效应”的典型表现。何为“詹森效应”呢?其实,这种心理现象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主要是因为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就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很多家长一直没有搞明白:年纪小小的孩子,为什么会在考试这件事上,出现“詹森效应”呢?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种。
(1)不良期待效应。
现代社会,哪个父母不想着子成龙、女成凤?甚至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一些家长就开始给他灌输“好好学习”“考大学”“赚大钱”的概念和意识。尽管孩子未必理解这些话的意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会逐渐明白这些事情很重要,如果不好好考试,父母就会认为自己没用。在考试时,心里自然就紧张起来,而且越聪明的孩子,情况越严重。
(2)不适应考场的气氛。
平常玩耍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跟小朋友打闹、说笑,情绪不那么紧张,可在考试的时候,孩子这么做,老师就会进行干涉,甚至说一些“时间不多”“好好考试”的话。这样的气氛往往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紧张的情绪很快就会占据上风。
(3)无法快速调整到考试状态。
我们都知道,要想考好试,不仅需要对知识的了解,而且还需要心态的配合。一些孩子平常“野”惯了,一到考试的时候,状态很难一下子调整过来,而在家长、老师的强行“调整”下,出现紧张情绪在所难免,成绩自然也就不会特别理想。
心理学家支招
对婴幼儿和那些平时很少出门、很少有机会与外界接触的孩子来说,怯场是非常正常的一种情绪反应,而对在幼儿园或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考试紧张也是正常的。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怯场表现,而心理学家把怯场分轻度怯场、中度怯场与重度怯场。重度怯场有头晕(俗称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等症状。如何区分轻度怯场、中度怯场与重度怯场?
就以考试为例,轻度怯场表现为,平时熟悉的知识回忆不起来,但思路还比较正常,还能继续进行考试;中度怯场表现为,平时熟悉的知识回忆不起来,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路受到影响,这当然影响了答卷速度;重度怯场则常表现为大脑一塌糊涂,什么也想不起来,或双眼发蒙,发生晕场。因而,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怯场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闻不问。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詹森效应”的心理怪圈呢?以下几点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1)淡化效应。
如果父母在考试之前,老是提醒孩子考试时要如何如何,就会强化孩子考试的事情,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因为你说得越多,考试时刺激孩子产生紧张情绪的信号就会越多。因此,考试前,尽量在孩子面前少提考试的事,可以多聊些天气或社会趣闻。这样既能淡化考试这件事,又能让孩子放松。
(2)巧用注意力转移法。
如果发现孩子考前特别紧张,可让孩子多听音乐,或帮父母适当地做一些家务,运用“转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同时教给孩子考试时的一些放松技巧,比如当心里过于紧张时,可观察老师的服饰、表情,想一小会儿最感兴趣的事情等。
(3)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很多孩子在考试的时候一旦发现自己的用具带得不够或者不是自己熟悉的,就会产生莫名的紧张。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让孩子将该准备好的用具准备好。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如果考试时发现没有足够的用具,可以向老师求助,没有必要太紧张。
(4)参加文体活动。
在考前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放松身心,对防止怯场很有好处。有的家长就在孩子考试之前带着他们去旅行或去看电影。不要觉得这样是在浪费时间,这种做法对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非常有帮助。
他山之石
父亲姓名:郭成钢
职业:报社编辑
儿子姓名:郭彦,6岁
郭彦上幼儿园时成绩相当好。因为我提倡“不要过多关注孩子成绩”,所以每次他都能从容应对。可是他上了小学之后,周围人经常会问他:“学习累不累”“成绩好不好”“你爸有没有教你写作文”之类的问题。久而久之,郭彦对考试产生了厌倦心理,成绩也不断下滑。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意识到孩子可能是在考试时出现了紧张情绪。在咨询了老师之后,得到的答案果然如此。
我不看重成绩,但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可以听之任之,必须想个办法让孩子的心平静下来,走出“詹森效应”的心理怪圈。
可是,到底该如何做呢?有一天,我突然有了一个好想法:在考试前带着孩子去旅游。当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家人和儿子的老师都觉得我是疯了,但儿子却欣然同意。不管这个方法对还是错,先试试看再说。
那次期末考试,当别的同学都在紧张复习的时候,我却带着儿子在武当山旅游。尽管因此耽误了几天复习的时间,但开阔了眼界的儿子心理素质变好了,考试的时候竟然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要知道,这在以前可是我不敢奢望的。
看来,我的方法是可行的,以后还要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