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王小丽带小刚去超市买东西。买完东西,王小丽想去洗手间,就对小刚说:“小刚,妈妈要去厕所,你在外等着妈妈,看着我们买的好吃的,行吗?”
“不行,妈妈,我要与你一起进去!”
“可妈妈要去的是女洗手间啊!小刚是男子汉,进去阿姨们会笑你的!”
“不行,我就要进!妈妈去哪儿,我去哪儿!”
“为什么妈妈去哪儿,小刚要去哪儿啊!”
“妈妈,我怕!”
“小刚怕什么啊?这可是白天,再说这里没有吃人的大灰狼!”
“不知道……我就要跟妈妈!”
王小丽见小刚紧紧地拉着自己的手,一副没有了妈妈就是世界末日的样子,就带小刚进了女洗手间。
“小刚这是怎么了,是胆小怕事吗?”晚上睡觉时,看着熟睡的儿子,王小丽与老公讨论着。
案例深度解析
小刚的行为看上去是胆小,但胆小与爱吃手指头有何关系呢?现在,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吃手的问题。
从儿童成长的特点来看,孩子吃手指头,是其发育过程中非常正常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吃手指头会让孩子长本事,如小孩子可以通过吃手指头、啃玩具锻炼大脑与肢体肌肉。因而,孩子在2岁前吃手指头,父母不必太着急,因为这种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消失。
但如果孩子3岁还吃手指头,父母就要注意了,因为此时吃手指头,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安全感。如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孩子就用吃手指头的方式自我慰藉。本文中的小刚爱吃手指头,可能就是如此。
除了爱吃手指头外,小刚还有一个不良表现,就是经常说“我怕”。孩子怕是胆小吗?与其说孩子胆小,不如说孩子缺少安全感。
孩子为什么缺少安全感?
心理学家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不仅需要父母提供物质上的照顾,还需要亲情,需要心理安全。正因为需要安全感,所以当孩子感觉不安全时就会黏人,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
孩子缺少安全感觉,通常是由于不良环境的效应。
(1)受生理、心理虐待。
很多父母总是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比如,在公司不顺心,回家就不给孩子好脸色,冲孩子出气。这样一来,父母就将受挫感通过生理、心理的虐待施加给孩子。这就会让需要关心的孩子缺少安全感。
(2)得不到认可。
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与赞赏。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评判儿童的行为却没有固定标准。高兴时,孩子做得再差也是好的;不高兴时,孩子做得再好也是错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大多缺少安全感。
(3)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当。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有时候,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却让孩子感受不到爱。如有的父母很少夸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夸人家孩子好,而且当着自家孩子的面夸。这样就会让孩子误解:“爸爸妈妈爱的是别的孩子,而不是爱我。”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也会忌妒被夸的孩子。
此外,如果家庭内部发生问题,如父母不和、父母分居、离异或一方死亡,都可能使孩子感到恐惧,从而缺少安全感。
心理学家支招
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说,更需要父母多加照顾。
从儿童心理学来看,3岁前的孩子正处在亲子关系依恋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是建立爱、信任和安全感的重要时刻。此时,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种种表现。孩子如果缺少安全感,会有胆怯、畏生、敏感、内向、不爱交往、偏激、固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恋物瘾”。
所谓“恋物瘾”,是指离开了某一样陪伴物就忐忑不安的行为。据调查显示,3岁左右的孩子,有九成以上都会对小抱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的东西“上瘾”。为何如此呢?当然是由于父母对孩子关心得少,认为只要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就可以了。结果孩子经常独处,以致要寻求某样物体作为精神上的慰藉才能得到安全感。
(2)“害怕”或“害羞”。
案例中的小刚老说“我怕”,就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此外,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害羞或认生,也需要多注意,因为这类孩子也是缺少安全感。如有的孩子在家爱说爱唱,一到幼儿园就变了个人。老师和他说话时,他不敢抬头看老师,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这就是在老师面前缺少安全感。
(3)攻击欲强。
很多孩子爱打人,有攻击性行为,动不动就打小朋友或家人,这也是由于缺少安全感而表现出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缺少安全感,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多关爱孩子,并帮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1)赞赏激励法。
对于孩子,要宽容些,孩子做了错事,少指责;做了好事,要多表扬、赞赏。当着孩子的面表扬其他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应怎么样。如孩子嘟着嘴,说明给孩子的爱没有给到点上。对于这类孩子,父母更应该多关注,最好多与孩子进行一些比赛,如吃饭比赛、扫地比赛,让孩子多赢少输。同时,还要多激励孩子,如与孩子比赛,孩子输了却没有哭,也鼓励孩子,让孩子学会坚强。
(2)游戏法。
平时,父母可以与孩子玩游戏,可以用玩具来代表爸爸、妈妈、孩子,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如果孩子有不良情绪,要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生气、为什么不高兴,并以此为契机加以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3)巧用爱抚效应。
通常,在孩子情绪不良时,拥抱最能稳定孩子的情绪。所以,在孩子感觉不安时,比如摔坏一只杯子,父母可以先拥抱或抚摸他的后背。这是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暗示:虽然我做了错事,妈妈还是爱我。当然,在孩子不敢一个人独睡时,也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杨如歌
职业:公司经理
女儿姓名:文文,5岁
我的女儿文文是一个5岁的小女生,长得非常非常漂亮,也能歌善舞,朋友与家人非常宠她。可最近,我发现文文有个缺点,就是爱打人。跟熟悉的小朋友在一起,动不动就与人家支起架子来。可与不熟悉的小朋友在一起时,她马上就变了一个人,不敢大声说话,甚至人家抢她的玩具,她也不敢说什么。
如今她上幼儿园大班了,每当老师提问时,她总是不敢举手。而老师点名提问时,她总是结结巴巴,回答得一点也不流利。
今天,同事家的孩子亮亮来我家玩,但她的表现却让人失望。
“文文,去与亮亮一起玩!”
“不!”
“亮亮,过来与妹妹一起玩!”
“行!”
两个孩子玩了不到5分钟,文文就开始动手打亮亮了,亮亮当然也不甘示弱,结果,两个孩子都哭了起来。
“不好意思!”同事走时,我不得不向人家道歉。
“呵呵,没关系的,小孩子打架是正常的!”
“正常?我同学说文文缺少安全感!”
“嗯,你什么时候将文文送幼儿园的?”
“2岁!”
“2岁?孩子那么小送幼儿园,当然缺少安全感!孩子害怕受伤,往往就会过度防御,攻击欲自然强。”
“那怎么办?”
“别急,你只要多陪孩子,多给孩子自由,多认可、赞赏她就行了!”
既然有方法纠正,我当然要身体力行了。此后,我只要有时间就陪孩子去公园,并注意一些小细节。如在夸别人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夸文文几句;当文文再打小朋友时,我会告诉她:“不要打小朋友,小朋友不是抢你的东西,只是想玩一会儿。你也可以玩小朋友手中的玩具,与他交换着玩。”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努力,孩子比以前大胆多了。老师提问,也敢举手发言了。
6.一上幼儿园就哭
——是分离焦虑还是安全感差
豪豪已经3岁了,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豪豪妈觉得自己可以稍微轻松一下了。但她却发现,豪豪不愿意上幼儿园。只要往幼儿园的方向一走,豪豪就开始不停地哭,边哭边喊着:“不要!妈妈,不要上幼儿园,不要……”
刚开始的时候,豪豪妈只是觉得豪豪可能只是认生,不愿意接触小朋友而已,可是眼看半个学期过去了,豪豪还是如此,一说要去上幼儿园,就会没命地哭,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来一场“大会战”。
豪豪这是怎么了?豪豪妈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为此,豪豪妈没少和老师交流过,而幼儿园的老师也反映豪豪比较怕生,每次活动课上,别的小朋友三三两两搭伴儿玩得很开心,唯独豪豪一个人躲在老师的身后不愿意加入其中。
豪豪妈觉得很奇怪:平常看起来挺大胆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而且还不愿意和小朋友玩呢?豪豪真的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吗?豪豪妈苦恼极了。
案例深度解析
一上幼儿园就哭,表面看来,孩子可能是胆小或依赖性强,离不开父母,但如果深究起来,可能就有其他原因了。如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或与父母有分离焦虑。而这种分离焦虑,通常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表现。
一般来说,缺少安全感的孩子一离开感觉安全的环境就会情绪紧张、不安、焦虑,如一上幼儿园就哭。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正常。一般来说,3~4岁的孩子一般都和父母在一起。而突然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安全感自然会严重缺失,并产生恐惧心理。具体的表现往往就是哭闹、抱着妈妈不放、刚进园一会儿就哭着找妈妈、要回家等。
也有父母说,我家孩子都上一年多的幼儿园了,为什么还哭闹呢?这类孩子依然可能是缺少安全感。比如,虽然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却依然没有对幼儿园建立起安全感。这可能与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或被老师责骂有关。此外,由于生病、请假等原因,孩子有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也会缺少安全感。
安全感缺失的情况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如果父母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很可能习惯于这种心理环境,很有可能真的成为一个“胆小鬼”。当然,要想正确引导孩子,首先得了解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安全感缺失的情况。总的来说,以下几点原因比较常见。
(1)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孩子与父母相处时,很多父母教育方式不良。如一些妈妈经常说 “不听话,就让你自己待在这儿”“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听话妈妈就揍你了”之类的话。妈妈说这样的话无非是让孩子听话,殊不知,正是这些话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伤害。在家长说了这些话之后,孩子或许会闷闷不乐很长时间。
(2)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少。
父母没时间带孩子,就安排保姆或爷爷奶奶照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但很多孩子在这期间却长时间远离安全感的源头——妈妈。相处时间少,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的感情也就少。这也是导致安全感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3)对孩子太过溺爱。
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间少会引起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这很多家长都能理解。殊不知,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间太长,给予孩子太多的溺爱,同样也会引起安全感的缺失。因为孩子虽然接受了这些溺爱,内心却并没有真正获得锻炼,也不知道离开父母是什么样的感觉,和父母在一起已经成了习惯。当要打破这些习惯的时候,哭闹自然也就难以避免了。
心理学家支招
你的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开始哭闹吗?此时,你是否骂孩子胆小,或依赖性强呢?
如果经常这样做,就需要反省下自己的行为了。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在0~7岁之间,没有建立很好的安全感,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影响。而如果父母对此不闻不问,他们可能会成为“胆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通常不敢尝试新事物,缺少勇敢精神。
如何才能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