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风起兮(下)
843600000015

第15章

汉军剩勇追穷寇;

刘季趁势谋周殷

且说刘季正在做着回关中的准备,却见张良和陈平不约而同地一齐跑来了,他们一起劝汉王刘季说:“大王,今汉已拥有了天下之大半,诸侯也已经是尽行归附,而楚军却已是兵疲粮尽,陷入了四面危机之中,此乃天意亡楚之时,大王若不秉承天意灭楚,那就是养虎而遗患于己矣!”

汉王刘季一听,顿然醒悟,立即打消了回关内歇息歇息的心思,马上整顿军马,即刻启程,马不停蹄,向东追击项羽。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的十月,汉王的大军追击项羽到了阳夏的南面,不远处,楚军的旗帜飘扬,已是旌旗在望。此时,距离楚军东撤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汉王刘季派遣各路使节,飞马传书,命令韩信和彭越,九江王英布,各率其兵,合围楚军,约定会师,共击项羽。

传令之后,刘季指挥大军,引次固陵,待机合围。

项羽见汉军违背盟约,想违约就违约,毫无廉耻之心,而且翻云覆雨,前约后撕,这么快就追击楚军,非常愤怒,大骂刘季无耻,是无信无义的小人,乃是自己平生少见的小人!

然而,骂归骂,只是骂呀、恨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项羽只得一面率领部下向东逃逸,一面寻机制敌。

项羽最担心的不是后面的追兵,追兵他可以反击,而且他有取胜的把握,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韩信和彭越的合围、包抄,三者合击,却是难以抵抗的。

可是,当汉军驻扎在固陵时,却久久不见韩信、彭越的军队前来合围。盟军迟迟不见行动,汉王刘季心中十分着急,三军如若不能够即时会盟,那么汉王所率领的汉军就会很危险。

项羽心中大喜,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什么,他觉得,反击汉军的机会就在眼前,凭自己的强悍,即使是病猫也有战胜弱虎的时候。虽然兵弱,论进攻,汉军岂是我项羽的对手!

于是,项羽果断地下令,向驻守在固陵的汉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汉王刘季不敢出击,固守在固陵,固营高寨,正在那里等待合围大军的到来。

楚军已经发起了攻击,出人意料的是,韩信、彭越还没有如约而至。

这种境况叫刘季的心中万分焦急。

当刘季正因为韩信、彭越没有如期到来而担心项羽的突然反击时,可怕的事情就已经发生了。项羽的楚军呼啸而来,楚军中,鼙鼓震天,杀声动地。

汉军做梦都没有想到,正在向东狼奔豕突的项羽会来这一手,而且,锋利勇锐,势不可挡。那汉军精心修建的营垒,瞬间就被冲垮了,汉军只得边战边退,退入险要处,勉强据险而守。

汉王刘季急问张良、陈平:“事已至此,诸侯不遵约,奈何?”

张良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看着汉王说:“依臣之见,此是诸侯们因功挟封的缘故所致。韩信、彭越助大王灭楚,诸多劳苦,多有功勋,今其欲壑未填,未得实封,自然不肯来助,大王今应忍痛割地而封之,与其共有天下,分而治之,彼有实惠,则自然前来。”

“彭越有平定梁地之功,前时因为魏王豹的缘故,只叫彭越做了个魏相国,今魏豹已死,彭越自然有入主为王的念头,但是大王却因为忙于战事而迟迟没有诏封他。

而韩信因为功高,他被封为齐王,又非大王自愿封赏的,他因此会有难保其封号的想法。若大王将睢阳以北至谷城一带的地方封给彭越,将陈以东至大海之滨的土地封给韩信。这样,他们击楚,就是在为自己的封地而战,二人就会奋力而助大王,望大王思之。”

汉王刘季一听,内心里就踌躇起来,他知道,这可是一个养虎遗患的招啊!今或灭楚,那么,新的诸侯又将诞生,新的争斗便又不可避免。

但是,汉王在灭楚和养虎遗患之害中能够做出明确的抉择,那就是:现在应当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去战胜项羽这个强大的敌人!其他的事情,再作计较。

汉王刘季立即派遣使节,驰书与韩信、彭越。

书曰:

“汉王今特遣使赍印致书韩信、彭越二将军:韩信北略燕、赵,破代,击齐,助汉王击楚,劳苦功高,功盖天地,理应封王。彭越据梁地,屡下楚城,断其粮道,助汉王击楚,居功甚伟,功宜为王。今郑重承诺:破楚之后,将睢阳以北至谷城之地封赏为食邑,封彭越为梁王。将陈县向东至海滨及睢阳(韩信的故乡)之地为食邑,封韩信为齐王。一诺千金!”

韩信、彭越得书,大喜过望,特别是韩信还能得到家乡的土地为封邑而称王,忆及当年在家乡所受的苦难,今天却可以在家乡这片土地上称王,韩信乃觉得是大慰平生。

韩信、彭越立即集合起各自的人马,迅疾按照汉王的旨意,向楚军展开行动。

刘季见韩信、彭越已经展开了行动,方才略略宽心了一些,汉王再派使节至九江,召英布同击楚军。

汉王的精明之处在于:取其非有(齐地本来就不是汉王的地方),以予与人,乃是行了虚惠而获实福,他是将本来就是韩信的齐地封赏给韩信,竟然让韩信忠心地为其效力,给了项羽最致命的一击。

且说在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的七月,英布被汉王刘季封为淮南王,从此以后,英布就听命于刘季,汉王刘季就命令英布率兵重回九江,在淮南地区袭击楚军,牵制了楚军的军事行动,缓解了汉王正面战场的压力。

现在,英布又接受了汉王刘季的命令,率兵包围了项羽的九江郡。

汉王的将领刘贾也奉命率领着一只队伍,深入到了楚地,包围了寿春。

寿春是项羽向西南撤退的要道,刘贾包围寿春的目的,就是要截断项羽的逃路。

刘贾很快就对寿春展开了攻势,寿春守将力敌刘贾不住,只能败逃,刘贾之军迅速地就占领了寿春。

刘贾拿下了寿春后,就留下一部分士卒守住寿春,自己则率领大部分人马向九江郡靠拢。

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的十一月,刘贾和英布的联军将项羽的九江郡团团围住了。

镇守九江郡的是西楚的大司马周殷。当九江郡陷入了汉军的包围之后,周殷孤立无援,十分惊恐,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固守待援。

而其时,项羽的主力正处于三面受敌的境地,西有刘季的大军追击,北有韩信的南下之军,还有梁魏只间的彭越的军队。

项羽陷入了围困之中,自顾都无暇,哪里还顾得上九江郡?周殷见待援无望,于是就考虑杀出九江郡,去与项羽的大军会合。

但是,当周殷登上城楼观察敌情时,他立即就放弃了杀出九江郡的念头。因为周殷已经明白了,以区区九江之兵,弃城而出的话,那就是把孤羊从羊圈中投入到圈外的漫山遍野的虎狼之中。

但是,久困孤城之中,又能够守多久?粮草有限,军需不济,日久即会自乱,不用汉军攻城,恐怕萧墙之祸就难以避免!

周殷此时陷入了进退维谷、守战无方的绝境。

周殷心烦意乱,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内心里惊慌不安。

一日,英布、刘贾率军进攻九江城。周殷急忙登城指挥士卒守城。汉军攻城很激烈,周殷督促部下拼命防守,总算是熬过了一天。天黑时,周殷疲惫地回到大营休息。

一连十几天,汉军天天攻城,周殷穷于应付,晕头转向。

周殷天天仰天长叹,以酒浇愁。周殷他今天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正当周殷绝望之时,小校来报,说是汉王有使者要见将军。周殷隐约感觉到了什么,急忙宣汉使入见。

汉王的使者入见周殷,奉上了汉王的书信,对周殷说:“我们大王久闻将军的大名,知道你是一条好汉,今特令小人致书将军,为将军谋个好前途。”

周殷听得使者如此说,急忙打开汉王的书简,展开读时,只见简上的篆书很漂亮,书道:

“汉王遣使致书周殷将军:

汉楚相争,已历四年,今楚军已经是日暮穷途,已成强弩之末,败亡之日,指日可待。今将军身为楚军司马,乃是民之父母,守土之责,乃是保境安民,若将军据城死战,定会殃及百姓,终至城毁人亡!楚亡在即,何为再添城毁人亡之罪恶?今为将军计,莫若弃暗投明,归入汉王麾下,一则可保一城百姓之平安,则百姓有口皆碑,是将军之宏德,二则将军弃恶从善,则可前途无量。望将军三思!”

周殷读罢汉王的书信,乃将书信传示部下。部下皆不愿再战,都力请周殷归汉。

周殷见众人皆有归汉之心,于是拿定主意,宣来汉使,约定条款,率部降汉,献出了九江城。英布、刘贾乃率众进占了九江城。

九江城一落入汉军之手,项羽的腹地就被插上了一颗钉子。

齐王韩信自得到汉王的亲封后,则亲自统领三十万大军自齐地南下,一举就攻破了项羽的都城彭城。

韩信接着麾军迅速地进占了苏北、皖南、豫东等大片的地区,剑锋直指楚军的侧背,给了楚军以强大的威慑。

梁王彭越也率领梁兵数万人从梁地出发,先南攻后西进,与汉王刘季一起压向楚军,迫使楚军疾速地退却。

英布、刘贾的军队从九江出发,向楚军发动进攻,再次攻克了被楚军占领的寿春。

此时,新降汉的周殷为了表示对汉王的忠心,就想给汉王一个见面礼。

周殷他就用舒县之兵,攻破了六城,并将六城军民尽行屠戮,再与英布、刘贾会合,一起攻下了城父。

为了防止城父军民反叛,三人又将城父军民全部屠戮了。干下这些事后,三人再率众合击项羽。

这时,驻扎在固陵休整的汉军又得到了萧何送来的关中之兵的补充,汉王刘季就率领着二十万大军出固陵东进。

至此,汉王的五路大军,近七十万之众,对项羽的楚军形成了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击之势,迫使项羽率部向垓下(安徽灵璧南)撤退。

项羽的士卒被汉军东追西赶,疲惫不堪,无力再战,被汉军一路追杀,苦不堪言。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汉王刘季,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荆王刘贾,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项羽的楚军的包围,将二十万楚军包围在垓下一带狭窄的地方。

汉王刘季立即命令韩信为五路大军的统帅,麾军与楚军作战。

此乃是: 顶天立地英雄汉

曾王西楚风云颠,

河东河西两不同

如今日暮图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