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风起兮(下)
843600000019

第19章

梦想成真,农家子弟成帝王;

“马下”治国,汉皇君臣重儒生。

且说汉王在军中得到灌婴和众将校的禀报,得知项羽已经死了,很有些惊疑,不敢相信,直到众将校献上项羽的首级和那些已经肢解了的尸体时,汉王刘季乃确信自己最强大的敌人是真的已经死了!

劲敌殒命,天下已尽属刘,汉王刘季的心中不由得激动万分。

汉王终于长出了一口气,眼前乃是一片光明。

汉王当即就褒奖众人,并且命令随军都尉一一录下众将校的功绩,以待日后赏赐之用。然后下令班师回定陶。

天下的形势已经大变,汉王要开始他的下一步行动了。

汉王刘季回到定陶的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汉王就带上随行护卫,飞马驰入韩信的军中,汉王对韩信说:“天下初定,当息干戈以利民生!”

汉王立即收回了韩信的兵权,同时,命令韩信回到齐地等待封赏。

韩信乃回到齐地去了。

当汉王正准备罢兵西归时,却突然传来了临江王共蔚叛乱的消息。

这个消息使汉王十分生气:天下将定,正是君臣同享太平的时候,这共尉却有福不享,偏要做这糊涂的事,那就别怪本王对不住兄弟了!

汉王立即调集淮南之兵,叫英布和周勃统领,进入江陵,击破了临江之军,擒获了共蔚,斩首示众。

天下已经大局初定,共尉的反叛,让汉王现在考虑得最多的就是现在潜在着的危险的因素。

于是,汉五年(公元前前202年)一月,汉王下诏:

将韩信调离了齐地,改封为楚王,令韩信立都下邳。

诏封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诏封韩王信为韩王,以阳翟为都。

将衡山王吴芮迁为长沙王,以临湘为都。

诏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九江。

臧荼仍为燕王,仍都蓟。

张耳仍为赵王,仍都邯郸。

二月,受封的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联合其他的诸侯,共同上书汉王刘季,共同奏请他行九五之尊,登基称帝。

刘季接到众诸侯的上书后,推辞说:“本王德薄才疏,出身微贱,上不能仰尧舜之风,下不能以德恩众,不足为帝!”

众诸侯见汉王推辞,立即共同赶赴定陶,恭请汉王即帝位。

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大王虽然出身贫贱,但是能率众而伐秦,诛不义,定天下,功盖诸侯,称帝乃是众望所归!”

汉王见众人言之恳切,乃说:“既然公等均要在下为天下之尊,那刘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决定称帝了,刘季于是就与大家商议登基的一些事情。

首先要商议的是,国号定为什么?,在哪里登基最合适?

大家各有高见,议论纷纷的。

有的大臣说,尧舜曾以定陶为都,统御天下,今以此为都,乃是秉承圣贤之遗风。

有的大臣说,自春秋至今八百年间,定陶一直是中原的水陆交通的中心,是全国的战略要地和经济中心,乃是“天下之中”,当以此为都,乃是定都“中国”,四望八及,乃会政通人和,大吉大利!

有的大臣说,春秋末,越国的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后,曾弃官携西施,出三江,入五湖,三转而至定陶,“以陶为天下之中”,乃留恋不去,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至千金,世称陶朱公,死后葬于陶,“定陶”之名,由此而来。这天下之中,正可立国。

还有的大臣说,这定陶曾经十二次为国,八次为都,这里还孕育了左丘明、谷梁赤、汜胜之这些名人,乃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足可称帝!

汉王只是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见解。

大家说完了,汉王的决定就出来了。

汉王对国号有自己的决定,汉王决定,定国号为“汉”,汉王刘季认为,自己被封为汉王,又是从汉王的基础上发迹而成为帝王的,“大汉”于己于国都是很吉祥的。

汉王在静静地听取了大家的见解后,就决定在砀郡的定陶举行登基大典。

汉王是这样归结大家的意见的,他说:“为什么要在定陶登基呢?第一,定陶是尧、舜的都城,在此登基,上可仰圣贤遗风,下可开万世基业,可功追尧舜。这第二呢,古人有定陶乃‘天下之中’的说法,在此登基,正应了皇权乃‘国之中心’之义,亦有‘立定中国’之意。”

汉王此言一出,众人齐声称妙,无不叹服刘季的智慧。

汉王接着说:“还有呢,这第三呢,‘陶’乃吉祥之意,定陶就是钦定吉祥,在此登基,定会大吉大利的!”

汉王话音刚落,众人就提前高呼:“吾皇圣明!”

其实呀,汉王还有第四呢!

汉王当年兵退彭城时,在定陶,娶了貌若天仙的戚姬。在此登基,一是龙心大悦,二是可以让戚氏家族光宗耀祖呢!

刘季毕竟出身农家,他有这些想法,但他没好意思说出来。

诸位,笔者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这位颇受刘季珍爱的戚氏美人。

说起这戚姬,倒是有一段佳话。

当年,身为汉王的刘季率领着几十万大军奔袭项羽的都城彭城,结果惨败。当汉王刘季率领着残败之将退至定陶时,就夜宿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的村庄里。

这个村子叫戚家村,村子里的庄户人家多姓戚,刘季就夜宿在一位戚氏老人的家里。

老人家细心款待汉王,给他煮好大米饭,烧上红烧肉,又去鸡埘里,抓出一只红冠的公鸡来,宰了,也炖了,再烫上浑浊的醪酒来招待他。

老人家让他的小女儿出来招待汉王吃饭,那小姑娘一出来,就叫刘季大吃了一惊。

刘季做梦都想不到,在这个荒僻幽静的小山村中,竟有如此美貌的姑娘。

那小姑娘看样子也就是二八芳龄,窈窕淑女,面如桃花,眼如玭珠,明眸皓齿,青丝飘摇。她入得门后,款款行来,步态妖娆,恰似弱柳扶风,既有碧玉之美貌,又含山乡之野气,叫刘季看了,筷子都拿不住。

姑娘正是情窦初开、如花似玉的年龄,因此,那容貌在刘季的眼里也就显得特别的招摇。

那女孩儿见了刘季,脸儿绯红绯红的,深深地道了一个万福:“大王,小女子这厢有礼了,山村人家,粗食淡酒,大王不要见笑。”

女孩儿的声音,恰似韩娥初世,夜莺婉转,玉韵仙声,叫那刘季听得都痴了。

刘季半晌没有应声,也没有动,似是木雕一般,戳在那里。

为何?

因为他看得呆了,听得痴了!那女儿说什么,他全然不知道呢!

这一切,全被那老儿看在眼里,这戚氏老儿就在心里嘀咕开了:“这刘季贵为王侯,现在虽然兵败,但前途很难说就不锦绣。天下人都知道这汉王乃是大器之英雄,虽然年龄大了点,但相貌非凡,英气豪迈,若将我家小女许配于他,那可是百年修来的福气呢! 瞧这汉王看小女的神气,倒是十分的钟情,就不知小女如何看待汉王呢!”

于是,老儿招手叫进来了小女,就将自己的心事说给小女听,哪知小女孩甭提多愿意了。

这一下,把个老儿高兴得不得了。

这戚氏小女儿有了父亲的认可,就更加放开手脚来招待刘季。

那刘季本是性情中人,如何不知高低?兼之驰骋沙场,少有男女之事,今见女孩儿如此痴待自己,那里还按捺得住?

这一对男女,在这一夜,便就鸳鸯双宿了。

次日起来,刘季便去拜见岳父大人,老儿高兴地扶起汉王,说:“大王,快快请起,大王拜老儿,是折杀我的阳寿。从今日起,老儿就将小女交给大王了,望大王善待小女,老儿就知足了。”

汉王忙道:“那是当然!岳丈您就放心吧!”

戚氏女孩深情款款地拉着刘季的手,对刘季说:“大王,奴家不在乎什么富贵利禄,惟愿与夫君一生长相厮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小女子此生足矣!”

汉王刘季听了,心中一股热流涌动,他紧紧地执着戚氏的温柔地小手,将他紧紧的搂在怀里,舍不得撒手。

不久,汉王封小女孩为戚姬,对她极是宠爱,始终带在身边,常伴在军营中。

不久,戚姬有了身孕,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刘季极为钟爱。

刘季有了称心如意的美人,现在美人又为自己生了个满意的儿子,因此刘季就给儿子取名叫做“如意”。

诸位,今天的仿山附近,还留有戚姬寺、彭越点将台、范蠡墓、范蠡湖、高祖受命坛呢!

闲话少说,我们再回到大汉开国的事情上来。

且说这大汉君臣认为在这定陶登基有三利,三嘛,谓之多,既然多利,就当在此举行大典!

今有此三利,君臣们就决定在定陶北面的汜水之阳举行大典,借汜水长流,寓汉家江山万古流芳,永垂不朽。

那么,接着要商议的就是,什么时间是登基的良辰吉日。

这农历的二月为平月,乃平安吉祥之时,君臣们就将登基的时间定在二月初三的这一天。

看看已到了大汉君臣的一个重要的日子,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

这一天,刘季,这个农家子弟,这个提三尺剑,就敢跃马天下的人,在历尽了刀光剑影、风走沙扬、剑舞狂风的许多年的岁月后,终于在五十四岁的时候,实现了他的父老乡亲们的期望,在天下人的祝福声中,位登九五,为天下之尊。

大典之上,刘季谕告天下:从今天起,“刘季”改名叫“刘邦”,因为“季”在兄弟排行中为最末,朕恶其小,乃更名为“邦”,取其“家邦天下,立邦定国”的意思。

大典之后,南方边关传来了闽越要求臣服于大汉的文书。

汉皇刘邦乃下诏,诏封无忌为闽越王,遣使节去闽越宣诏。不提。

大典诸事已定,下一步,就是建立都城的事宜了。

刘邦于是就和张良、陆贾、陈平、及心腹爱将们商议在何处建都的事情。

君臣通过商议,确定临时定都洛阳。

君臣们定都洛阳的理由还是很多的。

洛阳是“殽函帝宅,河洛王国”,是中原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

而且交通便利,周初修建的官道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直达如矢,无远不达。

第二,洛阳是夏的王都。是夏、商、周的发祥地。是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的神话之源。帝喾都亳邑,太康都斟鱘、商汤都西亳,都和洛阳有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都在洛阳。周公辅政,迁九鼎到洛邑,周平王迁都洛邑,无不说明洛阳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洛阳有现成的宫室,又是中原的第一繁华都会。

议定之后,汉皇就下诏,大汉定都洛阳,择日入都。

汉皇同时下诏,更王后为皇后,更王太子为皇太子。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五月,汉皇君臣西都洛阳。

众文臣武将,诸侯功臣,齐聚在洛阳南宫,宴饮大庆。

这是大汉君臣们自众诸侯罢兵归封地以后的第一次集会。

君臣齐聚一宫,汉皇龙心大悦,就在南宫大宴宾客。

这洛阳宫,始建于夏,商、周继之,规模宏制,气势磅礴,高屋建瓴,颇具皇家气派。

这里曾是河南王申阳的王宫。

现在,汉皇又以此为皇宫。

今天,大汉君臣们齐集在这洛阳南宫,宴饮欢乐。

今天的洛阳南宫,气象一新,装饰一新,红墙碧瓦,斗拱飞檐,在万里碧空之下,壮观而又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