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管理口才学:实现成功管理的宝典
845800000004

第4章 口动心惟 言成于思 (1)

——思维训练与口语训练

汉代文学家扬雄在《法言·问神》中说:“故言,心声也。”清代学者龚自珍在《别辛丈人文》中也说:“我思孔烦,言为心声。”都认为言语是表达心意的声音,“口动”必然“心惟”。因此,管理者要获得良好的口才,既要加强口语的训练,也要加强思维的训练。

第一节 素质修养

宋人李希声在他的《诗论》中说:“有道之士胸中过人,落笔便造妙处。彼浅陋之人,雕琢肺肝,不过仅然嘲风弄月而已。”李希声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胸怀宽阔,识见超越他人,提笔便能写出精妙的文章;而那些认识浅薄、品性丑陋的人,即便绞尽脑汁,雕章琢句,写出的文章也不过是一些嘲风弄月之作,没有什么价值。李希声说的是写诗作文,其实,有声的言语表达也同样如此,也只有品德高、素质佳、修养好的人,才会有令人拱服的口才。

已故总理周恩来的言语表达艺术,是有口皆碑的,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那超人的素质和修养。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写了一本回忆各国政要的书一一《领袖们》,在这本书中,尼克松这样评价周恩来:

“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德是我得到的最深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会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

“周恩来待人很谦虚,但又沉着坚定。他优稚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进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所以在他听完翻译前,就知道我所说的意思了。他偶尔还纠正翻译的译文,使之能够精确地表达他的思想,及各种差别细微的词义。他讲话很有逻辑性,完全使人信服。为了加强话语的分量,他有时还降低声音,或点头以示强调。人们谈话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和哲学,所有这些,周恩来都在行。”

“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和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从来不提高讲话的调门,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谈判相威胁来迫使对方让步。他的手里有‘牌’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反而更加柔和了……在谈话中,他有四个特点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

由此可见,管理者的素质和修养是管理口才的基础,管理口才训练与管理者的素质和修养关系极大。

一、基本素质

素质,是指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才能素质和仪态素质等等。下面着重谈谈管理者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

1.管理者的心理素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支配、心理调节和心理控制下进行的,说话也不例外。

人的心理是人在活动中发展的。处于某一特定的时间、空间的人,会有他特定的心理活动,这种情形就是心理状态。一个人在讲话时的心理状态,直接表现为专注或分心、镇定或慌乱、理智或鲁莽。管理者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情绪越饱满,精力越充沛,管理口才发挥的水平就越好。

心理健康的表现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而愉快、行为协调、适应人际关系、反应适度等等。

智力表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聪明的人,智力水平高。智力是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是人与周围环境取得动态平衡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智力不正常,说话必然不正常。

情绪稳定表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反映了人体功能的协调。这时人的身心活动和谐、满意,处于积极向上状态。一个人如果情绪激动,说话就会偏激,不利于口才的发挥。

行为协调,指人的思想与行为合拍,办事有条不紊,反映在口语上则为谈吐有序。行为不协调的人,处事毫无秩序,反映在口语上就会前言不搭后语。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与各种各样的人结成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地对待与处理这些人际关系,说话得体,能充分发挥口才的作用。如果一个人逐渐地疏远了朋友,喜欢孤独生活,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久而久之,说话能力会减弱。

人的反应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人反应敏捷,有人反应迟钝;但反应迟钝不等于不反应,反应敏捷不等于过敏。一个人如果反应不适度,必然会影响说话:反应迟钝的,说话不赶趟;反应过敏的,说话常常不切合实际。

此外,管理者还要防止心理老化。如果管理者心理老化,便会目光短浅,思考问题不是面对未来而是只顾眼前,甚至产生对传统的绝对认同、一味崇拜,对巨大变化的现实拒不接受、产生不满情绪,出现失落感、灰暗感,在工作中怨天尤人。这种心态如不克服,必然妨碍管理者口才的发挥。

2.管理者的文化素质

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主要指一个人在知识、智能方面的素质,同时还包括体现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人们社会关系中的伦理观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的教育、科学和文学艺术,就个人而言,主要是指占有文化知识的程度。这里所讲的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本知识,二是从实际生活中体察到的知识。前者是流,后者是源。管理者奋斗在变革现实世界的实践中,变革现实世界的实践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对于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管理者也要认真吸取。曾连任英国首相的斐特,说他“凡可增进知识才能者,无不习之”。

广义的文化,包括十分广泛的精神文化内容,其中包括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各式各样伦理观念等社会意识。比如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虽然是现代军人,却不难让人感受到他身上“仁”和“义”的“历史积淀”。在他的身_L充分表现了无私、克己、先忧后乐、“未敢忘忧国”的人格风貌和家国感情。这种“历史积淀”,便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素质的体现。

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口才水平,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是不行的。文化素质是管理者“言有物”的基础。

3.管理者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政治信念和思想品质,它是反映人的社会聚合力状况的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良心感等内容。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努力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言语内容正确性的根本保证。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写人了党章;2004年3月,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又将“三个代表”写进了宪法。2003年2月18日,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后来他又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这三句话,被媒体概括成“新三民主义”,也是要求各级管理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以民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管理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谈不上管理口才的运用。

政治素质的另一组成部分是思想品质。诚实、坦率、严肃、认真是思想品质的重要内容。只有诚实,才会视听者为同志,才会说实话、讲实事;只有坦率,才能与人赤诚相见、襟怀坦荡,从而取得听者的信任。严肃,并非板起面孔说教,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不信口开河而说话算数。认真,指说话一丝不苟,“求真务实”,说出的数据、事例进行过认真核对。管理者的思想品质决定着管理者口才表达的质的规定性。

二、基本修养

修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品德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磨炼和培养所达到的水平。下面着重谈谈管理者的理论修养、生活修养和知识修养。

1.管理者的理论修养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管理者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同时各种专业理论对与之相应的管理者也是不可少的。近年,我国有位企业家提出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知识结构的图表,把宏观的经济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学和经济管理的概念当作“机头”,把丰富的宏观、微观经济的实践经验当作“机身”,又把微观经济理论当作“机尾”,把数学和外语当作“两翼”。这样,企业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就形成“一架飞机”。在这个知识结构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理论的作用,即“机头”的导航作用和“机尾”的掌舵作用。

只有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管理者,在运用自己的管理口才时,言谈才有理论高度,才有较强的说服力。

2.管理者的生活修养

管理者在运用管理口才时,与听者的交互感应是十分重要的。交互感应是一种“心理交流”的关系。这种“心理交流”表现在说者与听者在认识、情感、兴趣、意志等诸方面的交流上。那种“摆官架子,耍嘴皮子,哄小孩子”“卖狗皮膏药”式的谈话之所以不受欢迎,原因就在于说者与听者心理相悖。要使说者和听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真正沟通,心理相容,关键在于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懂得下属的实际生活状况,体察下属的心理。《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值得我们深思。

人们由于各自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对别人说话的内容各自抱有赞同或排斥的态度。“青年人往往相信假的东西,老年人往往怀疑真的东西”。管理者应该“多读生活这本大书”,注意研究人,注意研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注意研究当今社会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具有比较深厚的生活修养,才能揣摩和把握听者心理定势,抓住谈话的“热点”,收到预期的效果。

3.管理者的知识修养

美国口才学家戴尔·卡耐基说、“我们天天都由我们所讲的话所判定。我们所说的字句表示出我们的修养程度。它使有鉴别力的听者晓得我们与何种人为伍,它是我们的教育文化程度的标尺。”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所以韩愈在《谢自然诗》中说:“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知识贫乏的管理者,往往鼠目寸光,胸襟狭隘,说话肤浅。

有位乡镇企业的经理在开业庆典上这样讲话:“今天来宾十分茂盛,我非常感冒。王局长才从医院动手续出来,就赶来参观我们的会,说明对我们乡镇企业的拥护。今天我说一说,说得不对的,大家互相原谅……”

这显然是一位缺乏知识修养的管理者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把“踊跃”说成“茂盛”,把“感动”说成“感冒”,把“手术”说成“手续”,把“参加”说成“参观”,把“爱护”说成“拥护”,把请求别人“原谅”,说成“互相原谅”!

一位领导在向干部强调必须同广大群众保持联系时,引用了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安泰的故事,说:

“群众是生育和抚养我们成人的母亲,如像大地是安泰的母亲一样。每当安泰同敌人决斗而遇到困难时便往地上一靠,于是取得了新的力量,使他战无不胜。我们也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勇往直前。”

这显然是一位有较好知识修养的管理者的讲话。从以上两例可见,知识修养对于管理口才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