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847900000042

第42章 称雄于世好莱坞 (1)

美国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国之所以能够支配全球,细细分析,无外乎做到了三点:军事征服;经济侵略;文化渗透。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无人置疑。然而美国的软实力或许时常被人忽略,更想不到它的无形杀伤力。美国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理念已经融汇成一支文化大军,无色无味,无影无踪,但却时时刻刻在侵略着世界。

『 一 文化大军急先锋

传播文化的载体莫过于媒体,而媒体中影响最直接、最直观、最深远、最持久的莫过于电影。当今超级大国美国,除了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外,其意识形态方面的力量也不容忽略。在地球越来越小的今天,远交近攻的战略已经有了新的诠释。美国人似乎在用“意识形态手段”来实施“远交”的战略,至于“近攻”,当然是用军事手段来实现。

不言而喻,文化的攻击力是隐形的,但它击溃的则是人们心灵的防线,这也是它最为可怕的地方。美国的文化产业可谓世界上最强大的:广播影视业有时代华纳、新闻集团,全球网络媒体的发展,更是在美国人的左右掌控之下。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美国文化产业已经做大做强,已经表现出文化经济的强势,而且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美国的全局优势已经不可动摇,世界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无处不见美国文化的影子。

在文化产业范围内,美国运作得最为成功的应该是电影工业。好莱坞不仅席卷了各国文化产业的多数利润,更为可怕的是它不断地掀起的文化冲击波,宣扬美国文化精神的价值观念。虽然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用维护“文化主权”的名义抵御、甚至反抗美国文化的入侵。譬如,1993年《 关贸总协定 》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法国便提出“文化例外”的新概念,以反对美国将自由贸易范围扩大到文化领域。加拿大更是直截了当地颁布法令,限制电影发行领域的外国投资。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国家也采取增加国产电影放映时间比例的办法限制美国电影侵入。

由此可见,在这场软实力的较量中,美国人始终处于攻势地位。对于各国的文化抵抗,美国人化解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板着脸的政治施压、笑逐颜开的经济合作,软硬兼施手段层出不穷。应该承认,美国电影产业的确具备压倒性优势,它依托着“规模效益”,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击溃了一个又一个竞争者。好莱坞配方式的生产方式,对观众趣味与需求的研究,都是美国电影在世界上走向成功的保障。

倘若美国的文化渗透遇到某种麻烦或阻碍,他们时常会诉诸其他手段来实现利益,必要时甚至可以诉诸以武力。权以美国人粉碎《 如何解读唐老鸭 》一书的做法便可见一斑。早年,智利政府因不满美国的文化入侵,希望创造自己的文化产品。智利人马特拉与人合作,写了一本叫做《 如何解读唐老鸭 》的书,揭露了美国文化侵略的实质。结果:美国支持皮诺切特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后者感恩戴德之余,理所当然地禁毁这本揭露美国文化入侵的小书《 如何解读唐老鸭 》。

『 二 美国电影发展史

虽然法国人始终爱自豪地讲,电影是法国人吕米埃尔发明的。但是无论如何追忆昔日的辉煌,但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电影在美国得到登峰造极的发展。

当然,美国电影的发展也有其过程:无声电影,早期有声电影,电影的黄金时代,以及当代电影等。谈及美国电影,通常应从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开始……

(一)无声电影

按通常的说法,美国的电影始于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摄影机。他用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拍下一系列照片,并将之快速、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制造出动态的效果。他于1889年首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并于1891年申请了专利。爱迪生在1893年发明电影视镜,创建了“囚车”摄影场,从而拉开了美国电影发展的帷幕。1896年推出了维太放映机,美国电影开始了大众化放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电影首先在歌舞游乐场内放映,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1905年,匹兹堡出现了首家镍币影院,即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这种形式的电影院很快在全国普及。当时的产量是每月400部,主要的制片基地在纽约,有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自然诱发了激烈竞争。1897年,爱迪生的电影专利公司由于拥有十六项专利权,几乎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从而严重地制约着其他制片公司的发展。独立制片商为了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远离纽约,到西部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拍摄影片,更重要的是可以逃避专利公司的追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出现了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镍币影院逐渐被取而代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诸强的电影业带来不同的损害,美国电影自然一枝独秀地夺天地之灵秀。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渗透进欧洲市场。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电影已经在欧洲确立了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

美国无声电影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 寻子遇仙记 》 (1921)、《 淘金记 》 (1925)和《 马戏团》 (1928),基登的《 航海者 》 (1924)和《 将军 》 (1926),劳埃德H.的《 大学新生 》 (1925);西部片主要有《 篷车 》 (1923)、《 铁骑 》 (1924)和《 小马快邮 》 (1925)等,历史片有地密尔的《 十诫 》 (1923)和《 万王之王 》 (1927),格里菲斯的《 暴风雨中的孤儿们 》 (1922),R.英格兰姆的《 启示录四骑士 》 (192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吸引了不少欧洲优秀的导演,助长了美国电影继续占领欧洲市场的势头。他们和美国导演一道,拍摄出无声电影的最后一批重要影片,其中包括:F.鲍沙其的《 七重天 》 (1927),C.勃朗的《 肉与魔 》 (1927),格里菲斯的《 被摧残的花朵 》 (1919)和《 赖婚 》 (1920),H.金的《 史泰拉恨史 》 (1925),刘别谦的《 循环的婚姻 》 (1924)和《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 (1925)等。?摇

(二)有声电影

美国导演A.克罗斯兰于1926年拍摄了J.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 唐璜 》,克罗斯兰采用唱片配唱的方式为电影配音。1927年10月6日,他又首映了《 爵士歌手 》,片中主演乔生唱歌、说话声都尽现于银屏,首次实现了声像合一,从而开创是有声电影时代。

1)早期时代

1928年,华纳公司推出了《 纽约之光 》,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片”,有声电影已经形成洪峰,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了电影制作业。为了适应新的电影形式,半数以上的美国影院不到一年便添置了音响设备。

有声影片的制作很快出现了革命性进步,如R.马莫里安的《 喝彩 》 (1929),L.迈尔斯东的《 西线无战事 》 (1930),K.维多的《 哈利路亚 》 (1930),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片《 城市之光 》 (1931)等。

总体上讲,有声电影的问世没能身逢盛世,一出现便遇到一连串的困难。1929年,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有声电影虽然能吸引观众蜂拥前往看“新奇”,但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仍不能挽救较小的影片公司和电影院的生存。事实上,就连大影业公司也得依赖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的输血才得以维持。再说,制作有声电影,就意味着提高了生产成本,影片数量随之锐减。加之影片一旦灌录了声音,又影响到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因为对白有如双刃剑,虽然满足了国内观众,却因此产生语言障碍。

大萧条的洪流有如大浪淘沙一般,优胜劣汰,反而成就了好莱坞的生产模式和制片公司体制。1912年,各公司大多经历了初建、合并、更名、巩固的过程。好莱坞最后发展为五家大公司和三家小公司,大公司有派拉蒙、二十世纪福斯、米高梅、华纳兄弟和雷电华。小公司指环球、哥伦比亚和联美。

全球电影业虽然因经济萧条受到重创,但有声电影仍旧给好莱坞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因为欧洲电影创作者还僵化地诅咒着声音,据称它破坏了影像的诗情画意。接着,好莱坞的电影迅速进入到戏剧化时代,很快取得了成功。换言之,好莱坞将电影拍成戏剧和小说的“声像版”。当然,制作过程中引入声音,自然增强了电影的工业特性,大制片公司正是凭借着复杂的同步声工艺巩固了其垄断霸权地位。

2)黄金时代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电影业总体上出现复苏的迹象。电影成为多数观众逃避现实的一种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美国电影生产出现了影片分类的特殊现象。影片之初仅分为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然而到了三十年代初期,出现了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的多样化繁荣了电影市场,也适应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其中经典作品就有歌舞片《 四十二街 》 (1933)、《 掘金女郎 》 (1933);盗匪片《 小恺撒 》 (1931)、《 公敌 》 (1931);恐怖片《 吸血鬼 》 (1931)和《 弗兰肯斯坦 》 (1931)等。

当然,好莱坞电影除了类型多样化外,还生产出大量的美国经典影片。如卡普拉的《 一夜风流 》 (1934);卓别林的《 摩登时代 》 (1936);J.克伦威尔的《 人类枷锁 》 (1934);M.柯蒂斯的《 黑色的愤怒 》 (1935);V.弗莱明的《 绿野仙踪 》 (1939)和《 乱世佳人 》 (1939)等等。

好莱坞电影有着繁多的种类,人所共知的有动作片、历险片、西部片、恐怖片、科幻片、歌舞片、喜剧片、剧情片,如若再加细分,还有悬念片、警匪片、歹徒片、灾难片、侦探片等等。各种类型片都有自己固定的程式和视觉元素。在“古典”好莱坞时代,大约是按配方、低成本、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结果。

当时对美国电影发展作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确有不少,如亚斯坦.F、鲍嘉.H、C.鲍育、J.贾克余、G.古柏、克劳馥等等数不胜数,还不用说童星邓波儿。他们主演的影片在三十年代极大地鼓舞了美国民众。再有,自二十年代末,米老鼠、唐老鸭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出现在银屏上,随后迪斯尼又推出了《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创造了《 木偶奇遇记 》 (1940)、《 幻想曲 》 (1940)、《 小鹿班比 》 (1942)等脍炙人口的动画长片,美国动画片可以说横扫了全世界。

好莱坞在三十年代发展为美国文化中心之一,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及其他人士相继来到这座电影城。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拍摄出一批社会意识较强的影片,如《 斯密斯先生到华盛顿 》 (1939)、《 新新监狱两万年 》 (1933)、《 黑色的愤怒 》 (1935)、《 告密者 》 (1935)、《 怒火之花 》 (1940)、《 青山翠谷 》 (1941)、《 狂怒 》 (1936)、《 我是越狱犯 》 (1932)以及《 巴斯德传 》 (1935)、《 佐拉传 》 (1937)、《 华莱士传 》 (1939)、《 他们不会忘记 》 (1937)、《 黑色军团 》 (1936)和《 穷巷之冬 》 (1936)。年轻的韦尔斯于1941年导演的《 公民凯恩 》吸取了经典美国电影的精华,导演了这部从叙事结构到镜头结构均有重大创新的影片,把美国电影推向一个新的高点。韦尔斯的《 公民凯恩 》和《 安倍逊大族 》 (1942)对以后电影的结构、摄影和电影理论的影响十分深远。

欧洲战争期间,好莱坞拍摄了类似《 大独裁者 》 (1940)等一些反**题材的影片。美国参战后,电影业更是积极支持反***战争。一大批著名导演和演员参军到前线作战或拍摄战争纪录片,还有许多著名的男女演员前往战区巡回演出,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