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847900000043

第43章 称雄于世好莱坞 (2)

与此同时,美国的纪录片在战争年代也取得极大的发展。战争爆发后,纪录片导演与故事片导演联合起来,除为军方摄制了大批军事训练片和战争纪录片外,还摄制了数量可观的堪称经典之作的纪录片,如J.福特的《 中途岛战役 》 (1942),J.休斯顿的《 来自阿留申群岛的报告 》 (1943)、《 圣彼得罗之役 》 (1945),惠勒.W的《孟菲斯美女》 (1944),L.德·罗歇蒙的《 战时女郎 》 (1944)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 胜利之歌 》 (1942)、《 卡萨布兰卡 》 (1943)和《 出使莫斯科 》 (1943)、顾柯的《 费城的故事 》 (1940)、霍克斯的《 约克军曹 》 (1941)、希区柯克的《 破坏者 》 (1942)、《 疑影 》 (1943)和《 救生船 》 (1944)、W.休斯登的《 马耳他之鹰 》 (1941)、H.金的《 皇家空军中一名美国佬 》 (1941)、朗格的《 刽子手也死亡 》 (1943)和《 东京上空三十秒 》 (1944)、刘别谦的《 生死问题 》 (1942)和《 天堂可以等待 》 (1943)、L.麦卡里的《 与我同行 》 (1944)、迈尔斯东的《 鼠与人 》 (1940)和《 北极星 》 (1943)、I.匹查尔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 》 (1943)、普雷明格.O的《 劳拉 》 (1944)、G.拉托夫的《 俄罗斯之歌 》 (1944)、H.舒姆林的《 守望莱茵河 》 (1943)、华尔许的《 目的地缅甸 》 (1945)、W.A.惠尔曼的《 黄牛惨案 》 (1943)和《 大兵乔的故事 》 (1945)、怀尔德.B的《 通向开罗的五座坟墓 》 (1943)和《 失去的周末 》 (1945)、S.伍德的《 战地钟声 》 (1943)和《 金石盟 》 (1942)、惠勒的《 小狐狸 》 (1941)和《 忠勇之家 》 (1942)等。褒曼.I、克罗斯贝.B、J. 迦伦、R.海华丝、霍普. B、佩克.G、L . 透纳和韦恩 . J等演员在这一时期崛起,成为电影界当红明星。

二战之后的1946年,美国电影观众创造了纪录。好莱坞在战后一两年间得到长足发展,许多演员、导演回到好莱坞,以新的热情投入影片制作。从战后开始直至五十年代初期,好莱坞成为黄金时代的最后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卓别林的《 凡尔杜先生 》 (1947);S. 多南和G. 凯利的《 雨中曲 》 (1952);福特的《 亲爱的克莱蒙丁 》 (1946);霍克斯的《 红河 》 (1948);休斯敦的《 宝石岭 》 (1948)、《 柏油丛林 》 (1950)和《 非洲女王 》 (1951);H.金的《 正午十二点 》 (1949)和《 枪手 》 (1950);E.卡善的《 君子协定 》 (1947)、《 漂亮的混血姑娘 》 (1949)和《 欲望号街车 》 (1951);J.L. 曼凯维支的《 彗星美人 》 (1950);V.米纳里的《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 (1951)和《 邪恶的和美丽的 》 (1952);R.罗森的《 当代奸雄 》 (1949);斯蒂文斯的《 阳光照耀之地 》 (1951)和《 原野奇侠 》 (1953);维多的《 太阳浴血记 》 (1947);华尔许的《 白热 》 (1949);怀尔德的《 日落大道 》 (1950)和《 十七号战俘营 》 (1953);惠勒的《 黄金时代 》 (1946)、《 女继承人 》 (1949)和《 罗马假日 》 (1953);F.齐纳曼的《 正午 》 (1952)和《 走向永生 》 (1953)等。

美国电影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期间,又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首先,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制片公司必须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大公司断了主要财源,只好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并进行裁员。其次,像世界各地一样,电视业的崛起极度地冲击了电影业,电影观众很快锐减一半。

好莱坞电影在黄金时期遭遇到新型媒介电视的强劲挑战。同时,16毫米电影制作(包括纪录片、实验片和电视影片等)也日益普及。面对不利的局面,好莱坞只好再次乞求于技术,向大型化发展,如宽银幕、全景电影。立体电影等,电影必须要同电视有所区别。电影制片策略转向巨片制作,产品少投资大成为新型电影的特点,从而结束了以高产量的流水线产品为特征的老式制片厂制度。

这时,视觉造型和特技摄影得到足够的重视,其重要性已经不输于叙事情节。于是,影像风格强烈的导演脱颖而出。其代表人物是希区柯克和库布里克。希区柯克叙事风格和视觉构思极其独特,从而打破了美国电影墨守成规的旧套,电影的叙事性得到艺术性提高。库布里克则以其强烈的视觉风格和不落俗套的叙事为后人树立了黑色幽默电影的经典《 奇爱博士 》 (1961)、现代科幻电影的范本《 2001:太空漫游 》 (1968)和电影改编的杰作《 发条橘子 》 (1971)等。

当然,这期间电影业还经历过“人祸”式的灾难。1947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好莱坞左翼人士。随后又不断地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不少人被指控为共产党,不少人被列入黑名单。搞得整个群体人心惶惶,严重地影响到电影业的发展,衰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衰退时期

1960年代中期,一些公司纷纷解体或转产。为挽救颓势,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一些经典题材和类型电影发生了变化,N.雷伊、V.米纳里和D.西尔克使美国情节电影前进了一步,出现了西尔克的《 写在风中 》 (1957)、《 被玷污的天使 》 (1958)和《 生活的模仿 》 (1959)、米纳里的《 邪恶的和美丽的 》 (1952)、《 蛛网 》 (1955)和《 家在山那边 》 (1960)等有代表性的影片。自《 枪手 》和《 正午 》开始,传统的西部片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称之为成人西部片中单枪匹马的主人公有些变成群体的主人公,此时出现的西部片与过去的并不相同,如福特的《 搜索者 》 (1956)、G.希尔. R的《 虎豹小霸王 》 (1969)和S.佩金珀的《 野性的一群 》 (1969)等。歌舞片中的佳作当推顾柯的《 窈窕淑女 》 (1964)、R.怀斯的《 西区故事 》 (1961)和《 音乐之声 》 (1965)以及惠勒的《 滑稽女郎 》 (1968)。

这一时期也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 无因的反抗 》 (1955)、卡善的《 伊甸园东方 》 (1955)、J.洛甘的《 野餐 》 (1956)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 毕业生 》 (1967)、A.潘的《 邦尼和克莱德 》 (1967)、D.霍珀的《 逍遥骑手 》 (1969)、T.马里克的《 荒原 》 (1973)等。

(四)重振雄风

推动好莱坞娱乐片出现质的变化之人,当是史蒂丈·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前者推出了恐怖片《 大白鲨 》 (1975),后者推出科幻片《 星球大战 》 (1977)。其中的特技效果之炫目,几乎狂卷了全球的票房。两位导演在制片过程中,不仅运用了现代制作工艺,更重要的借用了电影手段将宏观壮丽的画面呈现给观众。尤其是斯皮尔伯格延伸了科幻片领域,演化出新的灾难片。票房的直线上升,自然拉动了美国电影的制作。灾难片、冒险片已经成为吸引观众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 第三类接触 》 (1977)、《 异物 》 (1979)、《 外星人 》 (1982)、《 失去方舟的入侵者 》 (1981)、《 金刚 》 (1976)、《 超人 》 (1979)、《 侏罗纪公园 》 (1993)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电影在反映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方面也作了很好的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艾伦.W的《 安妮·霍尔 》 (1977)、阿尔特曼的《 三个女性 》 (1977)、阿普特德的《 矿工的女儿 》 (1980)、R.本顿的《 克莱默夫妇 》 (1979)等;越战题材的影片有H.阿什比的《 归家 》 (1978)、M.西米诺的《 猎鹿人 》 (1978)和科波拉的《 现代启示录 》 (1979)等。

纵观整个电影的历史,从电影的诞生到发展,几乎都依赖着现代科学技术。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引起电影形式的创新性变化。从默片到有声片,从小屏幕到宽屏幕,从胶片到数字,这些变革无一不在电影领域中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影像而言,摄影设备的不断改进,摄影技术的日趋完善,加之计算机影像和数字技术在特技上的运用,好莱坞的银幕影像焉有不焕发青春与魅力?摄影技巧,更具心理特征的剪辑节奏,精致的布光和多机拍摄,活脱脱烘托着镜头下的明星。在这种状态下的举手投足,焉有不风采逼人、鲜活亮丽?高逼真的影像品质,清晰的动态表现,带给观众的体验肯定是超常的享受,那种感觉可谓心理的、超自然的、甚至超人类的。至于音响方面,自从影片制作采用立体声环绕效果之后,声音设计已经超越模拟真实空间的声效。八十年代以来,好莱坞不断地将影像发明用在娱乐片中,如影片中常见的追车特技,和《 拯救大兵瑞恩 》中的“暴力美学”人体中弹后“鲜血”迸溅,再用慢动作予以表现。这般那般,这些都成为当代影片的常用公式。

的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好莱坞电影好似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主题或者其他值得称道的价值,影片或许肤浅、喧闹、粗俗,但是总能用其精致画面、奇特的逻辑、有趣情节所掩盖。当然电影人在影片中并没有少用诸如环保、反战、宽容、家庭价值等有深刻内容的主题,但是他们更愿意媚俗:影片的主体是追求娱乐,娱乐效果太强虽然淡化了一切,但是却换回了票房。换言之,影片越“人性”、越“温馨”,便越贴近生活。为了保障“生活”的再现,技术化、物质化便需要得到最大值的使用。

九十年代,好莱坞推出《 拯救大兵瑞恩 》 《 泰坦尼克号 》等,赢得很好的票房。概言之,好莱坞在某种情况下象征着美国文化,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要满足国内电影市场,还要输出到世界各地。好莱坞的投资人因此既获得丰厚的利润,也为宣传美国价值作出了贡献。有这双重的好处,联邦政府焉能不为好莱坞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五)未来走向

美国当代电影的走向离不开三大要素:一、文化多元化。随着美国题材的枯竭,以及全球市场的需要,好莱坞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放在欧美主体文化上,而且已经开始挖掘东方文化和非洲文化了;二、确保与高科技发展的与日俱进。为了拍摄出影像和声响的最佳效果,高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电影人便能将什么样音像效果奉献给观众;三、影片类型综合化。虽然影片有纪录片、故事片等大大小小的分类,但随着视野的开拓,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混合型影片将会主导未来的好莱坞。

发展多元文化,已经是好莱坞既定方针了。改编日本的动漫故事,翻拍日本、韩国、香港地区以及欧洲的一些名片名作,这已经成为好莱坞的全球战略,因为好莱坞也需要多元文化的支持。

高科技的要素对电影制作影响之大,除了高逼真的画面之外,对拍摄过程也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2003年,《 指环王 》夺得奥斯卡多个奖项,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片中的演员居然没人获奖。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是细究之,或许是高科技的拍摄与特技的运用令演员们光辉锐减。比如,《 黑客帝国 》中基努·里维斯施展的格斗身手,的确令人赞叹不已。他绝对没有练过中国功夫,不可能有如此精湛的献技。然而,数码科技的运用,在蓝幕前随便走几个临时学来的动作,比画几下器械,与假想对手虚拟地过上几招,剩下的全是电脑特技的工作了。效果呢?他那手拳脚之硬派,李小龙不过如此,什么成龙、李连杰,或许还没有这种“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