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是贯通中国西部南北走向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信息交流的通道,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军旅游侠、商贾辎重、文人墨客、苦力群体在蜀道上往来不绝。
第一节 帝王将相踏蜀道
蜀道上留下许多帝王的脚印:秦末有刘邦,东汉有公孙述、刘备、刘禅,晋有李特、李雄、谯纵,唐有李隆基、李儇,五代前后蜀有王建、王衍、孟知祥、孟昶。
农民起义领袖在蜀道上建立政权的有张献忠等。
一、刘邦发祥地汉中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做过亭长的刘邦和楚国贵族后裔项羽乘机加入反秦斗争,并成为反秦主力。
公元前206年4月,拥兵40万的项羽进入咸阳,杀秦将、烧秦宫,自立为西楚霸王,并按亲疏分封各路反秦首领。刘邦被封为“汉中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在当时,这些地方是不毛之地的边远山区)。项羽为了牵制刘邦,同时又封秦降将三人为王于关中。刘邦闷闷不乐,谋士萧何劝他到了汉中,养其民,招贤人,平定“三秦”,一统天下。
刘邦带着队伍经褒斜道到汉中。途中,他采纳张良的建议,边行进,边烧毁栈道,一方面制造假象,表示自己无东返之意,以此麻痹项羽;另一方面又可防诸侯赶来追他。这个缓兵之计,使刘邦由被动变主动,驻汉中,站稳脚跟。
刘邦到汉中后,韩信便“亡楚归汉”,投奔刘邦。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加紧操练,增强实力。此时,西楚霸王南征北战,危机四伏,齐王反叛,降将把守关中,民众怨声载道。刘邦利用时机,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派樊哙去架桥,少数老弱士兵修栈道,使“三秦”主帅产生错觉,认为这么长的栈道不知哪年才修好,便高枕无忧。刘邦暗地自己挂帅,由韩信统领大军,悄悄从陈仓道进军,名将曹参从侧翼进攻,刘邦夺取陈仓城,接着除掉了“三秦王”,取得了建立汉室基业的第一步胜利。
蜀道枢纽汉中成为西汉王朝的发祥地。
二、刘玄德葭萌兴业
刘备(公元161—223年),字玄德,蜀汉昭烈帝,史称先主,蜀汉政权的创建者。东汉末在军阀混战中崭露头角,但势单力弱。后得诸葛亮辅助,联合孙权,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占据荆州,势力才逐渐强大起来。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四川益州牧刘璋感到北方汉中张鲁势力强,对他威胁大,便借荆州刘备主力讨张鲁,刘备也想到四川发展,二人一拍即合。于是刘备和赵云率万人溯江西上至涪城(即今绵阳),刘璋率三万步骑从成都赶来迎接,增兵北上讨张鲁。
刘备沿金牛道北上汉中讨张鲁途中到了葭萌(今昭化),见这里一面临山,三面环水,上有广元蜀门,下有剑门天险,境内物产丰富,是个军事要地,便停留下来。刘备在葭萌树恩立信,安抚人心,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屯田积粮,扩大兵力,建立根据地,这对以后蜀汉政权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乘益州牧刘璋无备的状态下,夜间绕过广汉黄权阻拦大军,选择什邡方向围攻成都,迫使刘璋出降。刘备占领成都,自领益州牧,为蜀汉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兵北上,与曹操争夺蜀道枢纽汉中。建安二十四年春,刘备于定军山安营扎寨,留守汉中的曹魏大将夏侯渊为争夺领地,被蜀汉老将黄忠斩首。同年三月,曹操自长安出斜谷救汉中,刘备聚众据守,相持月余,曹操无能为力,只好退回。刘备占领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命魏延为镇远将军,镇守汉中,自己由金牛道回成都。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位,改元章武,史称蜀汉,与魏、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蜀道为刘备建立帝业助了一臂之力。
三、张献忠成都称帝
张献忠(公元1606—1647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起义,自称“八大王”。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张献忠首次从长江水路入川,先后攻占巴州、通江。因陕西战事紧张便由川东北大巴山进入河南。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闯王高迎祥牺牲。李自成任闯王,为继任闯王问题与张献忠产生矛盾。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张献忠采取“以走制敌”的策略,避开官兵,绕行于山间小路,从汉中第二次入川。李、张为争夺七盘关打了一场大仗,李自成兵败退出川北。张献忠乘虚攻击李军后方宁强,夜走金牛道,奇袭七盘关,大战三日,李军退走保宁,张献忠占据川北。
张献忠在川北宣传农民起义军的政策“替天行道,除恶安民”、“只杀贪官,不犯顺民”、“均田免粮,五年不征”,还在金牛道朝天刻石立碑一块“张献忠诗碑”,碑文曰:
你家姓王我宗张,千军万马入蜀乡。铲除贪官和恶吏,敬奉黎民我爹娘。
张献忠杀贪官,开仓济贫,军纪严明,老百姓十分拥戴他。起义军势力扩大,南到泸州,西至成都,东到巫山。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出川,复入湖广。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初,张献忠大会诸将,分水陆路第三次进川。同年十一月,张献忠在金牛道终点成都称帝,国号大西。
第二节 将士征战蜀道
有人估计蜀道历史上先后发生大小战事百余次。最早的战争是公元前316年,秦国的张仪、司马错率兵沿金牛道灭蜀。三国时期,蜀道上主要是曹魏争夺战。诸葛亮北伐曹魏,邓艾、钟会进攻蜀汉。南北朝至唐五代,古道战火不断。公元964年,北宋沿金牛道攻蜀,后蜀亡。明清时期,古道成为农民起义军活跃的战场,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清中叶白莲教都曾在金牛道上大显身手。民国时期,红四方面军在古道上进行广(元)昭(化)战役、抢渡嘉陵江战役、攻克剑门关战役、江(油)彰(明)战役等。
一、张仪、司马错伐蜀
蜀国祖先蚕丛率族人自岷江向东,拓展前进,拥有川西平原。立国以来,国王杜宇教民从事农桑,百姓安居乐业。可是到了国王开明时期,却擅杀无辜,南败阵于楚国,东失地于巴国,奴隶逃亡,民怨沸腾。
秦王知道蜀王施政不得人心,很想乘机灭掉蜀国。恰逢蜀王有个弟弟叫苴侯,都葭萌(今广元昭化),因为与巴国友好,引起蜀王的不满,想举兵讨伐他。苴侯势单力薄,十分恐怯,派人到秦国请救兵帮助。秦王便打着救助苴侯的旗号进军蜀国。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王派张仪、司马错率大军沿金牛道浩浩荡荡入蜀,到了葭萌关,苴侯深明大义,愿国家统一、炎黄儿女共创辉煌,热情地迎秦兵进关,秦王干戈未动便顺利占领了川北。
接着,秦军又沿金牛道过剑门,势如破竹,直抵蜀国都城成都。蜀王开明惊恐万状,逃到武阳(今彭州),最后被秦军生擒、杀掉,不到三个月蜀国便灭亡了。
秦王伐蜀,为结束割据局面,统一中国打下基础。
二、诸葛亮北伐曹魏
诸葛亮为了完成“复兴汉室,还于旧都”的统一大业,率领大军,北伐曹魏。
诸葛亮北伐曹魏,后勤保障准备工作主要是在蜀道上进行的。蜀汉建兴五年(公元
227年),诸葛亮在金牛道上的平江坝(今筹笔驿)草拟《后出师表》,奏请后主,请求统帅三军,北伐曹魏,并在这里设大本营,和部将商讨北伐大计。接着整修道路,在金牛道上的剑阁修栈道15公里,在龙门阁、阴平道上凿石建阁道。增设军事设施:在五连山顶建烽火台,在边境平武南坝、青川青溪置戍(关),派重兵把守;在马鸣阁道上的木马山制造木牛流马,以提高运输能力;在武连演武铺,朝天北营、较场坝等地,操练阵法;在朝天沙河设昭欢县,储备军粮,把涪城涪水关作为应急后勤基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率10万大军,从成都出发,分两路进军:东路由赵云、邓芝屯兵箕谷(今宝鸡南)作为疑兵,扬言要攻眉县;西路由诸葛亮率大军出其不意攻祁山,魏属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守将惊慌失措,相继投降。这时,魏明帝命张郃抵抗蜀军。诸葛亮命参军马谡进驻街亭袭击魏军。因马谡把营盘扎在山上,被张郃截断水源,军心涣散,街亭失守,诸葛亮退兵汉中。
同年冬,诸葛亮二次北伐,引兵出散关,围陈仓。因魏军据险坚守,蜀军围攻20多天仍未攻下,后因粮尽而还。
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派陈式为先行,强攻魏国武都、阴平,遭到魏将郭维的奋力抵抗。诸葛亮出兵袭击,占领二郡后,回师汉中。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又出兵祁山,连夜袭击曹营,“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在东进的关键时刻,运粮官李严因雨误期怕受罚,谎称朝廷有令退兵,诸葛亮只好放弃有利战机,返回汉中。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10万大军沿褒斜古道一路披荆斩棘,攻下斜谷关,占领五丈原,安营扎寨,分兵屯田,佯作持久战。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难解决大军长期用粮问题,便采取深沟高垒,闭门不出的战术。诸葛亮几次下战书,对方置之不理,双方在渭河南岸对峙100天,诸葛亮积劳成疾,8月病死于五丈原军帐中。
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年时间五出祁山,连年用兵,财力、物力消耗巨大;同时,战略上孤注一掷,又因运输线过长,影响部队后勤补给,最后以失败告终。
三、姜维列营保剑门
“守住剑门关,四川得安然。”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抗魏守关,立下了赫赫战功。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三国纷争燃起战火。曹魏大举伐蜀,派大将钟会、邓艾率20万大军直取汉中、汉寿,紧逼剑门。正在沓中屯田防守的蜀汉大将姜维聚集三万人马,退至剑门关,利用雄关的有利地形,列营守险,誓死保卫蜀汉江山。
姜维积极加强战备,在关口绝顶增设炮台,炮台四周增加石垛,关楼上增加弓箭手。封锁关隘大小通道,加强瞭望,严阵以待。由于长途行军,士兵疲劳,姜维关怀备至,发动群众磨豆浆、做豆腐,人吃豆腐,豆渣喂马,不几日,兵强马壮,士气高涨。
钟会部下诸葛绪率兵三万,趾高气扬,用了一天一夜时间强攻雄关,连关口都没靠拢。姜维只带5000精兵,便“杀下关去,直入魏营”,迫使钟会不得不在关外5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钟会为了与姜维对峙,把大本营设在桐子坎,在七里坡屯兵。姜维为了保存实力,拒不出战,并增修工事。
钟会见硬攻不行,便致书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盖世之略,功齐巴蜀,声扬华夏……能喻斯好”,恭维一番,愿与之和好。姜维置之不理,并号召士兵,万众一心,保卫蜀汉屏障剑门。
魏国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司马昭抓走姜母,想利用亲情软化姜维。
相传姜母生怕儿子有闪失,当即托人给姜维带去中药“当归”。儿子深知老母盼儿归家的好意,马上找人带回中药“远志”。姜母明白儿子胸怀远大理想,报效汉室,也就放心了。姜维忠心护关的行为感天动地。
姜维死守剑门,钟会仗着兵多将广,以为指日破关不在话下,谁知久攻不克。双方对垒三个月,魏国因粮草供应困难,只好退兵。邓艾掉头找防御较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