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买办之家
898600000001

第1章 余姓人家 (1)

一、余隆泰筑桥的善举把上苍感动了

余姓人家的日月发旺,吉星高照,那是从余隆泰大人在他外的子牙河上,修筑了一座五槐桥开始的。

那时节,余隆泰刚刚五十岁,和他的亲兄弟几个开的皮货、绸缎庄生意做得好不兴隆。父辈留下的老宅院住不下了,余隆泰便在河沿边买了八亩地,四角奠基,掘地三尺,又请了和尚、道人设经堂、道场,驱散了那地面上原来的妖气、穷气、野气,又恭祈土地老爷护佑平安,这才破土动工。一年的时间盖起了一座大宅院,青砖对缝,飞檐交错,果然好一派风光。

由此,余隆泰举家迁入新居。彼时,他已经有了五子一女,一家人尊老怜幼,父父子子,兄兄弟梯,真是享不尽的天伦之乐。

只是,就在余家新府邸对面,流水潺潺地横着一条大河,河面上船来船去,帆影翩翩,倒也堪称是美景怡人。谁料,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位道人,他在余家府邸邸门前左顾右盼,足足观察了大半天时间,最后将一纸黄符贴在门上,然后便扬长而去。

余隆泰不懂符文,便揭下这张符纸,带在身边,找到观里向道士请教。那道士如此这般地一番开导,最后,余隆泰先生明白了,如今余隆泰一家虽吉星高照,但门前一条大河挡住了家运;而余氏人家要想永葆万世富贵平安,就必须在河面上筑一座大桥。

筑桥,算不得是什么难事,余隆泰有钱,莫说是飞跨大河西东,就是飞跨半个天津卫,余隆泰都掏得起。马上找包工头,余隆泰力主维新,你还别给我搭什么木桥、石桥地对付,造福一方,功及子孙,洋人在海河上架起了万国大铁桥,成了天津一景,你也给我在余家府邸门前筑一座西式的洋桥。桥当中可走大马车,能过”四轮电”,什么大轿子马车,还有洋人的新式小汽车,都能从桥上过,车道的两侧再筑上行人边桥、铁栏杆、铁扶手,桥上挂着电灯泡,要的是新式、洋派。

请来日本桥梁工程师,画了几十张图纸,什么结构图、平面图、展开图,余隆泰一概看不懂。只有一张立体图,和西洋油画一样,一座大钢桥,桥上车水马龙、行人不绝,桥下大河流水,水上有渔船往返穿梭。”好!,余隆泰大人挥手在书案上拍了一下,立即破土动工。开工的第一天,余隆泰大人带着自己的五个儿子,每人在大桥的奠基石上培了几铲土,随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子牙河两岸的民众向余姓人家致礼感谢,浩浩荡荡,兴师动众,一项大工程便由此开始了。

整整用了一年时间,大桥筑好了,请来风水先生,请来道士、高僧,又请来相士大师,众位神仙一一推算,英雄所见略同,全选定了十月初八这个吉日。余隆泰大人一听,当即又挥手在书案上拍了一下,“着呀,十月初八恰正是我的生日,选在这一天开桥通路,真是大吉大喜呀!”于是,就在余隆泰先生五十大寿的这一天,大桥落成通行,那一番热闹,真成了天津卫百年来的一大盛事了。

早在半个月之前,大桥两端便搭起了彩楼,青松翠柏,把桥头的彩楼装点得好不气派;彩楼中央,意国电灯作为贺礼送来的五彩灯泡,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轮着番儿地一阵

明一陈灭,把天津老少爷们儿看得眼花缭乱。由大桥下坡,直到余家府邸大门门,新筑了一条大道,清水洒街,黄土铺路,把八面的来风和四方的福禧宏运,一起引向余家大院。好风水,好排场,余姓人家就因筑了这座大桥,这百年的荣华富贵,就要受用不尽了。

因为余隆泰大人在子牙河上筑了一座大桥。天津卫的宿儒士绅联名在天津的《庸报》登了一个整版的贺刊,贺刊中央四个大字:“一人有庆”。表面上是说余隆泰为民筑桥,虽然造福四方,但却是一人的庆事;但是典籍上有据:“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久。”所以这”一人有庆”四个大字,才更是对余隆泰大人造福乡里的歌功颂德。

光在报上登了贺刊,还不足以表示民众对余隆泰的感激之情,子牙河两岸上万户人家还给余家挂了善人匾。挂匾,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中国人,凡是大户,名门望族,大门上若是不挂上几块匾,那就象一个人不穿衣服一样,压根就见不得人。所以,中国人只要一有了光彩的事,立即便要挂匾。考中了状元,朝廷给挂匾:“状元府第”,那是至高无尚的荣誉;做了官,百姓给挂匾:“佑我黎民”,一是颂扬父母官的功德,二也是暗示大老爷对百姓要手下留情。有过一个笑话,说是一个官员离职而去的时候,百姓给他送了一块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天高三尺”,中国式的幽默。可见中国人把匾看作是对功过的评价。

子牙河两岸百姓给余府挂的匾,上面的四个字很俗:“积善人家”也是求其通俗易懂,典出于《易经》,“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是说余隆泰做了善事,他的子孙后辈就必有好日子过。

余隆泰家挂了善人匾,百姓们心里还觉着欠他的情,于是又八方筹措,就在余隆泰家府邸门外,民众又给余家筑了一座善人牌坊。立牌坊,那就更不得了了,中国的牌坊有许多种,而主要的却只有三类。一是圣人牌坊,那是只给圣人们立的,一般的状元,够不上”份儿”;第二类是贞节牌坊,是给贞女烈妇们立的,当然其中个别的也立错了,但中国人尊重既成事实,也就算了。第三类牌坊,就是善人牌坊,数额有限,不可滥立,一个天津卫,门外立下善人牌坊的;余隆泰家是第四户。

一切准备就绪,十月初八,余隆泰过生日,大桥通行,子牙河两岸一派节日气象——

只是,这座大桥叫什么名呢?论这座大桥的势派、结构,仅次于横跨海河的万国大铁桥,而天津卫任何一条河上每一座铁桥、木桥,以至于浮桥,一律按”金”字排名,金钢桥、金汤矫、金钟桥……等等等等。偏偏,余隆泰大人的命相属木,金克木,余隆泰腻歪这个金。为此余隆泰家资万贯,自己却不带一件金器,一家人上上下下也一律不许有金饰品,女子可以佩玉、戴翠,无论什么猫眼、祖母绿都不为珍贵,只是这个金字,万不可让余隆泰听见,更不许让他看见金活。

那,余隆泰大人修筑的这座桥叫什么桥呢?有人提议叫善人桥,余隆泰修路筑桥造福一方,功及子孙,子牙河两岸万千黎民又于通桥之前给余家挂了善人匾,称这座新桥为善人桥,当之无愧。但余隆泰大人不同意,他说,修路筑桥本来就是兼善天下的事,做了善事却又要人人每日感恩戴德地颂扬善举,其用心虽好,却又变成了伪善,行善而不言善,方为真善,所以这”善人桥”的名字是万万不可取的。还有人说,索性就叫隆泰桥,留芳百世,扬名天下,天下人尽知有隆泰桥,隆泰二字被万民口诵心传,岂不也是为人一世的大幸。但余隆泰仍不以然,他说桥上人多车多,免不了日久天长会有点什么灾祸,倘一位什么人在桥上跌倒了,弄了一身泥巴,别人问及他何以如此狼狈,他必会顺口便答:“还不就是那座倒霉的隆泰桥!”那时,这隆泰二字岂不又任人唾骂了吗?再说,桥总有漏有塌,多少年后人们说及隆泰塌了,隆泰漏了,隆泰歪了,隆泰邪了,算了吧!别如此由人笑骂了。

真是愁煞人了,桥,总要有个名字吧,余隆泰冥思苦想,甚至不惜重金要奖赏能为这座大桥起出桥名的各位贤达。于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人们从四面八方给余隆泰寄来了自己想出的桥名,什么留芳桥、济世桥、思泽桥、正阳桥、昆桥、鹏桥、甲木桥,等等等等。

“余大人,你快出去瞧瞧吧,天神显灵啦!”忽然一天早晨,余氏府邸的仆佣头人吴三代匆匆跑来向余隆泰禀报说门外出了一桩奇事,余隆泰末及详问,立即披衣出来,推开院门,立在高高的石阶上,举目向不远处的子牙河望去。果然,地现异相,余隆泰筑桥的善举把上苍感动了。

五株高大的槐树挺拔英武地树立在新桥的两侧,左为二,右为三,枝叶繁茂,树干粗壮,斑剥的树皮,看上去少说也有百年的树龄,高大的树身,树根处盘根交错,看上去至少也要在这里长了几十年。明明是从天而降的五株古槐呀,昨天黄昏河岸还是一片秃秃光光,莫说是参天古树,就是连根树苗都没有,说是有什么人趁夜间栽下的这些古槐,何以树根处不见新土?

“苍天明鉴,赐福余姓人家!”看着一夜之间突然长出来的五株古槐,余隆泰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设坛、上供、焚香、礼拜,余隆泰率五个儿子和男性佣人一齐向五株古槐叩拜,当即,余隆泰大人便发下话来:“这座桥就叫五槐桥吧!”

由此,天津卫多了一座五槐桥,而五槐桥又系余姓人家出资修筑,于是,天津人才将五槐桥称为是余家的五槐桥,而又将修筑了五槐桥的余姓人家,称之为是五槐桥余家。

余隆泰筑五槐桥造福津门故里七十二沽黎民,子牙河上的一座五槐桥,也给余隆泰一家人带来了兴旺的好日月。一座五槐桥,使余隆泰从一个富商而变成了贤达名士,不消几多时间,余隆泰在天津卫的名声,可是比五槐桥的名声要大多了。

这样,就看出余隆泰的心计来了。在子牙河上筑一座桥,才几个钱?几十万两银子罢了。这些银子放在家里,老银子不会生小银子,旧银子不会生新银子,多不过放进票号去生些利息,余隆泰又不稀罕多那几个钱。

但是,这几十万两银子用在子牙河上,明着看是余家给百姓们筑了一座桥;其实,是桥上过往的行人车马给余隆泰扬了名。扬了名,有什么用处?扬了名,余隆泰就不再只是一名被读书人看不起的商贾了;扬了名,余隆泰就成了天津名流,他就有资格结识宿儒名士,他就被官府请去奉为上宾了。筑了这座桥,余隆泰就从一个”买卖人”变成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所以,这五槐桥,其实是余隆泰为自己筑的一个跳板,一个要跻身于显赫人物的跳板。

果不其然,自从筑了五槐桥,余隆泰的身价真就一天天地升上来了。直到最后,他作上了三井洋行中国掌柜,既是一位民间人士,又有官商的身份,他已能出入直隶总督府、天津府衙门,与总督大人和道台阁僚们称兄道弟,平起平坐,余隆泰明明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二、李鸿章连连击掌,为余隆泰鼓劲

追溯余隆泰何以平步青云,一跃而成为天津的首席买办,这还要从李鸿章大人在天津办洋务的事说起。

李鸿章原籍安徽合肥,入仕之后,人们称他为李合肥,有一首诗中的一句名言:“宰相合肥天下瘦”,指的就是李鸿章为朝廷效忠多年,做了宰相,肥了自己,苦了百姓。

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李鸿章奉命到津,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此,他做了封疆大臣,且兼与盘据北方的列国势力周旋。李鸿章到天律后,大刀阔斧地大办洋务,不到几年时间,便把个天津城折腾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集工商、金融、铁路、邮政于一地的重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