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代帝王之死
903200000004

第4章 死于骨肉相残的帝王 (4)

晋惠帝回到了洛阳,又成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傀儡。可这位王爷慢慢觉得这个傻皇帝越来越不顺眼,就在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十二月,下手毒死了他。

惠帝崩后,司马越立惠帝二十五弟司马炽为帝,改元永嘉,是为晋怀帝。东海王又将困守长安孤城的河间王司马颙招来,再于半路劫杀。至此,似乎司马越已经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却不料他的噩运才刚刚开始。

司马越拥立怀帝后,大权独揽。怀帝的侄子、14岁的清河王司马覃曾被惠帝立为皇太子,是可能的帝位继承人,司马越于是先弄死了他,接着又杀掉怀帝亲舅王延及大臣高韬等人,驱逐大臣苟唏,将精兵强将控制到自己手里,篡位的野心已经显露无疑。

公元311年(怀帝永嘉五年),眼见洛阳城外狼烟四起,司马越入朝请讨石勒,想趁此拥重兵立功以自固。他率四万精军出讨后,飞檄各州郡征兵,但“所征皆不至”。分崩离析的晋朝已经无力对抗胡族的入侵,内外交困的司马越忧惧劳顿,又得悉怀帝密诏苟唏等人诛杀自己,至河南项城时遂发暴疾而死。同军而行的襄阳王司马范和太尉王衍秘不发丧,准备率军还葬其封地东海(山东郯城)。

羯族首领石勒(当时为匈奴族的汉王刘渊部属)得知消息后,率劲骑追赶这群七零八落、兵官家眷混杂的队伍,终于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郸城)赶上,大队骑兵像打猎一样围着数十万西晋军民发箭狂射,一天下来,“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石勒派兵士一把火烧掉司马越棺椁,说“此人乱天下,吾为天下报之,故烧其骨以告天地”,并将太尉王衍、吏部尚书刘望等多位晋朝高官,以及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等六个皇族王爷在半夜用推倒屋墙的方法压死。

侥幸未死的西晋兵民二十多万,被刘渊另外一部将王璋一把大火烧死,并被当做军粮吃掉。想象当时惨绝人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司马越留派洛阳的部将何伦等人闻败,慌忙拥司马越王妃裴氏及世子从洛阳往东海方向逃跑,城中百姓士民也紧随军队一起外逃。跑到洧仓,又被石勒大军赶上,东海王世子以及皇族48个王爷都死于乱兵之手,东海王王妃裴氏被乱兵抢去,轮奸过后又卖给别人。

怀帝、愍帝都可以算得上是青年干才,但“八王之乱”已经使晋朝大厦遭受难以修补的巨大裂隙,孤木难支,无力回天。(公元311年)六月,晋怀帝被匈奴刘渊汉军抓获,公元313年被杀,时年30岁。公元316年,惠帝另一个侄子晋愍帝司马邺也肉袒出降,不久被杀,时年18年,临死前还上演了“青衣侑酒”的历史悲剧,成为历代汉族臣子心中永拂不去的伤痛。至此,西晋灭亡。

父子不和,拓跋珪为子所弑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86—408年在位),是魏晋南北朝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流亡十余年,寄人篱下,未到成年便能号召旧部,重整旗鼓再造江山。但谁又能料到,这样一位天之骄子,最后竟死于宫廷之变,惨死在自己的亲生儿子手中呢!

父子不和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于386年建立的政权,开国皇帝是拓跋部首领拓跋珪。这是一个较有作为的皇帝。其即位之初,为在其所占领的大片汉族居住区进行统治,十分重视学习汉人的治国方法,建立一套效仿汉人的封建政治制度,并在政策上务农息民,发展农业生产,扩大了北魏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经济力量。

拓跋珪十六岁重兴代国,远近部落的酋长,大小国家的国君,看到拓跋珪如此英雄,纷纷前来结好,其中不少送来女儿或宗女,要求结亲,以求政治上有所依靠。拓跋珪的结发妻子刘夫人,为拓跋珪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因为是长子,最有继嗣的资格,所以取名拓跋嗣。刘夫人最早跟随拓跋珪,又生有长子,加上善管内政,很有本领,在宫中威信很高,因此,受到拓跋珪的敬重。按说刘夫人是最有希望立为皇后的。但是,代国宫中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老规矩:将被立为后的女子,必须亲手浇铸一个铜人,能铸成,则说明受天命委托,可立为后;铸不成,则没有资格立为后。拓跋珪曾经举行隆重的仪式,请来最高明的助手,协助刘夫人铸像,但不知什么原因,竟然没有铸成。因此,刘夫人就失去了作皇后的机会。

拓跋珪平定后燕后,掳来了后燕主慕容宝的幼女。因为她美貌动人,被收入宫中。慕容氏举止端庄大方,性情温柔贤淑,很得拓跋珪的宠爱。刘夫人铸像失败后,在朝臣的再次奏请下,拓跋珪选中了慕容氏,为她举行了铸像仪式。慕容氏运气好,没费什么劲儿铜人就铸成了,很快就被立为皇后。

刘夫人年长有威信,又生有长子,没有立为皇后;慕容氏年幼新来,反而立为皇后。这自然引起刘夫人和其他一些妃嫔的不满。这些妃嫔有的挑唆刘夫人去排挤打击慕容后,有的劝刘夫人沉着气,等儿子当上皇帝后再总算账。总之,出什么主意的都有。

这些闲言碎语传到拓跋珪耳朵里,搅得他心里很烦。拓跋珪有许多儿子,他认为最有能力继承自己事业的,还是拓跋嗣。因为拓跋嗣是个仁义忠厚的孩子,拓跋珪对他很放心,知道他将来不会欺负自己的庶母和弟妹。但他不能放心刘夫人,尤其是将来当了太后,权势无边,难免做出伤害非亲生子女的事情来。而且,如果太后扶植外戚,把持朝政,还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他深知历史上发生的这种情况太多了。于是,他想了一个有效的、但又残忍的办法。

一次上朝时,拓跋珪宣布了一条规定:今后,魏宫里立太子时,先要杀死太子的母亲。说完,又宣布了二道具体的诏令:诏立拓跋嗣为太子,同时,赐太子的母亲刘夫人即日自尽。诏令一下,朝臣们都惊呆了。半晌,拓跋嗣首先明白过来,他扑地一下跪倒在父亲面前,痛哭失声,要求父亲不要杀掉自己的母亲,要求父亲另立别人为太子。

对这条每立太子先杀其母的规定,拓跋珪是经过反复考虑才下定决心。他早已作好了思想准备,所以,在拓跋嗣痛哭求情、随之群臣纷纷跪下求情的时候,他非常冷静,缓缓地说:“这不是我自己的发明创造,五百年前的汉武帝就是这么做的。我这是为社稷着想,为大魏臣民着想的,希望你们也不要仅仅考虑到某个人的生死,而不顾及国家的安危。”于是,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在北魏沿用下来,直到一百年后的孝文帝时才被取消。

拓跋嗣因为自己被立为太子,反使母亲惨遭杀害,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他昼夜啼哭,不肯吃饭,也不肯睡觉,直到刘夫人安葬后,仍然啼哭不止。拓跋珪知道后非常生气,派人去召拓跋嗣,准备狠狠打他一顿。拓跋嗣因为伤心过度,早已置生死于度外,而且他是纯孝之人,所以并不犹豫,马上就要去见拓跋珪。左右侍从急忙拉住他,劝他说:“如果殿下是真孝顺,就应该替皇帝想想后果。俗话说,孝子对待父亲的打骂,小打接受,大打则逃跑。现在皇帝盛怒之下,谁知会做出什么事来!纵然殿下不怕死,但皇帝真打死了殿下,天下人都会责备他,说他不慈爱。难道殿下愿意自己的父亲背上这种坏名声吗?依我们看,殿下不如先躲出去,等皇帝息了怒,再回来赔罪不迟。”拓跋嗣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微服逃走了。

太子逃走后,拓跋珪心情很不好。他失去了结发妻子刘夫人,又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使他心里罩上一层阴影。郁闷痛苦使拓跋珪不到四十岁便未老先衰了。

拓跋珪平日在女色上花费精力很多,身体搞得很虚弱。另外,拓跋珪信奉道教,使他大脑受到严重损害。道教讲究炼丹吃药,说吃了药可以长生不老,因此迷惑了很多人。几年前,拓跋珪听信了术士的欺骗,召来一帮术士专门给他炼丹配药。当时,最时兴吃的是一种五石散,又称寒食散,是用五种石头做成的。这种药吃起来很费事,必须有许多辅助措施,否则,就会发毒伤人,让人变得心情烦躁。魏国宫廷里有一位名医阴羌,善于指导吃药,所以一直没出大问题。后来阴羌老死了,拓跋珪失去指导,药性开始侵入身体,损坏了他的大脑,脾气变得烦躁不安、多疑善怒。

偏偏这时国中又屡屡出事,三天两头有坏消息报来,不是闹灾异,就是闹饥荒,要么这里有人叛逃了,那里又有人造反了,加土刘夫人已被赐死,爱子又不知去向,拓跋珪很快就精神失常了。他有时几天不吃不睡,呆坐或者呆立着;有时大骂臣下,说他们狼心狗肺,要反对自己;有时突然回忆起三十年来的成败得失,又哭又笑;有时又成夜成夜地高谈阔论,好像与鬼物争辩。遇到他火气上来时,随便就要杀人:颜色异常的要杀,喘息不定的要杀,行走速度不均匀的要杀,说话用词欠妥也要杀,而且是他自己亲自动手杀,杀死后就摆在天安殿前,任尸体腐朽发臭。这样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谁都不敢出头露面,惟恐稍有不慎招来横祸。

就是在这样的当口,发生了拓跋嗣异母弟拓跋绍弑杀父皇之事。

关于拓跋绍其人的性情,《魏书?清河王绍传》记载甚详,说他“凶狠险悖,不遵教训。好轻游里巷,劫剥行人,斫射犬豕,以为戏乐”。

拓跋绍的母亲是贺太后的妹妹,容貌秀丽,拓跋珪到贺兰部时见而悦之,向贺太后请求接纳为妻。贺太后认为她太美,“必有不善,且已有夫,不可夺也”(《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拓跋珪不听,派人杀其夫而占有了她,生下了拓跋绍。母子二人都痛恨拓跋珪。拓跋绍与其他兄弟性情截然不同,既不勇武,也不聪慧,游手好闲,并且养了一伙地痞流氓,专门打劫行人的财物,捉杀百姓的猪犬,然后聚在一起混吃混喝,俨然是京城一霸。因为是皇子,谁也不敢来管。后来,拓跋绍闹出了人命,传到拓跋珪耳中,把他气得火冒三丈。拓跋珪亲自动手,狠狠抽了拓跋绍一顿鞭子,然后,把他双脚捆住,倒吊在天井里,准备把他吊死。拓跋绍是个不怕死的无赖,任凭拓跋珪怎么打,怎么吊,都不讨饶。倒是贺氏哭得死去活来,百般哀求,直到叩头流血,拓跋珪才软了心肠。他看看拓跋绍吊得快死了,料想他今后也该接受教训了,才把他放出来。经过这次教训,拓跋绍表面上老实了许多,但心里却对父亲异常仇恨,从此不再与父亲主动说话。拓跋绍和他异母兄拓跋嗣关系也不好,原因是拓跋嗣经常责怪他的放任无忌。

救母弑父

拓跋珪精神失常后,随便打人杀人。一天偶然来到后宫,看见贺氏,觉得不顺眼,就狠狠打了一顿,并叫人把贺氏关起来,说:“叫她活不过今天。”但一会儿又把这件事忘了。贺氏本来只等一死了,但天黑了还未见拓跋珪动手,又萌生了活命的希望。她偷偷叫侍从找来拓跋绍,让他想办法救自己。拓跋绍早就痛恨父亲,恨不得让父亲立刻就死,好报当日吊打之仇。而且,他知道哥哥逃跑没有下落,如果父亲死了,乘这机会自己还有登基作皇帝的可能。

对于皇帝拓跋珪的残忍,朝野上下无不知晓,人人畏惧,谈虎色变。所以,拓跋绍要组织杀手是十分困难的。况且,此时的拓跋绍才十六岁,还是个孩子,左右很担心他能否成功,不敢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拓跋绍表现出惊人的勇武,他密将手下亲随及宦官数人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父皇残暴,滥杀无辜,积怨甚多,今天是咎由自取。事成之后,定有重赏。这些手下人平日都与拓跋绍关系密切,经拓跋绍这一鼓动,才坚定下来。拓跋绍又指出,这一行动凶多吉少,成者王侯败者寇,煽动众人拼将一死,力争成功,从而提高了众人的士气。公元409年11月6日夜,拓跋绍带领死士数人跳过宫墙,进入天安殿道武皇帝寝宫,宫中侍者听到动静,大声喊道:“有贼!”道武皇帝拓跋珪大惊而起,慌忙去取弓刀,但一时没有找到。这时,拓跋绍已窜到他跟前,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这一年,拓跋珪三十九岁。拓跋绍杀死道武皇帝后,仍留在天安殿中,第二天中午仍不开宫门,他从门缝里对群臣说:“我有叔父,也有兄长,你们拥护谁?”众人惊愕不答。南平公长孙嵩说:“听大王的!”众大臣这时方知皇帝已死,但对拓跋绍仍心有不服,各怀异志。拓跋绍拿出大批布帛班赐王公以下的大臣,笼络人心,以期登基夺权。

但是,拓跋绍没有当上皇帝。逃亡在外的太子拓跋嗣闻讯组织人马杀了回来,拓跋绍及其母贺夫人都被赐死,拓跋嗣夺得了帝位,是为魏明元帝。

仁慈无勇,高殷为叔父所杀

北齐文宣帝高洋死后,他十六岁的长子高殷即位。这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实际在位只有二十个月便被废掉,一年后又被杀死。废杀他的是其叔父常山王高演。

谋杀忠良

北齐文宣帝高洋是在公元559年(天保十年)死去的。这个以嗜酒昏狂、淫乱残暴著称的皇帝死于酒色过度,只活了三十一岁。他的长子叫高殷,字正道,小名道人,公元550年(天保元年)被立为皇太子,高洋死后继位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