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监督留学的官员陈兰彬等,以留学生学运动、学跳舞,不穿长袍马褂而穿西服,不行跪拜礼而行握手礼,甚至于有的学生剪了辫子等,认为“他们纵能学成归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向清廷建议将留美学生撤回。总理衙门大臣奕虽是要求实行新政的人,他对留学生违背“祖训”却接受不了,便奏请于公元1881年(光绪七年)五月,“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留美学生自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首批出洋,至公元1881年(光绪七年)撤回,最长者达9年。出国时的12—16岁的少年,归来时已是20多岁的青年。他们在美国虽未完成计划的学业,但都受到西方的教育。这些留学归国的青年,后来逐步成为中国政界、军界、学界、工商界等方面的知名人物和科技骨干,为中国近代建设做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从事行政和外交者24人,其中成为领事、代办者12人,外交次长、公使2人,成为总长者1人,内阁总理1人;加入海军者20人,其中成为海军将领者14人;从事教育者5人,其中成为大学校长者2人;从事实业者30人,其中成为工矿负责人者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等。
洋务求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在上海、南京、福州相继办起了近代军工厂,多聘请洋员充当技术指导。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它包括举办新式军用工业,编练新式军队,加强国防建设等,其宗旨是“求强”与“求富”。奕强调学习“西学”,制造“西器”。他认为,“采西学”、“制洋器”早在清初康熙大帝时就进行过了,如今再搞是发扬光大祖制和传统。
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安庆军械所办成,并很快仿制出一批洋枪洋炮。曾国藩集合起湘军军官、幕僚试看演射。后膛枪、开花炮的威力、射程、射速、准确度、杀伤力比起鸟枪、抬枪和土炮的确强多了。湘军和幕僚拍手称赞,曾国藩兴奋不已。
海军建设,主要还是向外国购舰。19世纪70年代,由李鸿章主持向英国购买的军舰有“龙骧”、“虎威”、“飞霆”、“策电”、“镇东”、“镇西”、“镇南”、“镇北”等炮艇。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军火和造船工业有了突出的发展,李鸿章转向德国订购战舰。
同治三年,清政府才开办大型兵工厂,计有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西安机器局等20余个。而规模大、有典型性的为江南、金陵、福州、天津、汉阳等几个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是曾国藩与李鸿章共同创办的一个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公元1865年(同治四年),李鸿章委托海关道员丁日昌买下设立在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工厂,把上海、苏州两个洋炮局搬至上海,成立了大型军事工业制造局。同治六年,曾国藩主张在该厂制造轮船,又在上海海关拨出两成关税,为造船经费之用。此后,工厂逐年扩充,计有洋枪厂、洋炮厂、炮弹厂、火药厂、轮船厂、炼钢厂、子弹厂、水雷厂,并设有学校和翻译馆,其规模较为宏大。同治七年,造船厂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取名“惠吉”,至中法战争前共制出15艘军舰,最大者为2800吨,小者只有数百吨。
金陵制造局。是公元1865年(同治四年)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把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到南京雨花台,并加以扩充,更名为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大炮和弹药。到光绪初年,该厂计有三个机器厂,还有火药、火箭、水雷等工厂,规模也很大。
福州船政局。设于公元1866年(同治五年),是闽浙总督左宗棠创设的造船厂。该厂所聘洋员分别任监督和副监督。该厂由炼钢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工厂尚未建成,左宗棠便调往西北镇压回民起义,该局由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接办。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该局造出第一艘轮船,取名“万年青”,到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共造出轮船15艘。此后外籍工匠全部撤走,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接管技术工作。到甲午战前,又造轮船20艘。中法战争前制造的轮船质量较差,全为木壳船,直到公元1884年(光绪十年)才能制造铁甲舰,其造船技术一直未见提高,同英、德等国所制的铁甲舰和巡洋舰皆无法相比,中法战争之前所造的军舰多数毁于中法马尾之战中。
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皆为李鸿章直接控制,这三个军事工业统称为“北洋三局”。
这些军事工业的出现,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对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重修圆明园
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同治帝亲政,时年18岁。他亲政时,诏“恪遵慈训”,就是要遵守圣母的懿旨。他亲政后也办了些事,如在西苑紫光阁会见日本国大使副岛种臣、俄国大使倭良嘎里、美国大使镂斐迪、英国大使威妥玛、法国大使热福理、荷兰国大使费果荪,并接受他们呈递国书。同治亲政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亲自主持经办的一件大事就是重修圆明园。
慈禧退帘后,想到宫外游冶愉悦,回忆起当年的圆明园生活,她懿旨重修圆明园。这是重大的工程,至少要花几千万两白银。九月,同治帝发布上谕:兴修圆明园以为两宫太后居住和皇帝听政之所,让王公以下京内外大小官员量力捐修。恭亲王不好完全拒绝,报效银2万两,指令户部先拨银2万两。拨款之后,朝廷震动。接着百官疏奏,反对重修圆明园。御史沈淮疏请缓修圆明园工程。同治览奏大怒,立即召见沈淮,严词申责。接着御史游百川再上疏谏阻,同治又下谕将游百川革职。经过一段准备,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1月,圆明园重修工程正大光明殿、天地一家春(原慈禧住处)等处先后开工。
四月,同治视察圆明园,慈禧亲自看取图样,应修殿宇不下3000余间。七月初六日,发生广东商人李光昭自称“圆明园李监督”,借购修园木料诈骗白银30万两的事件,引起朝臣反对。同治帝仍不理睬,继续其工程。七月十八日,恭亲王奕、大学士文祥等十人(三位亲王郡王、三位御前大臣、三位军机大臣、一位师傅)联衔疏奏,请停止圆明园工程:“宜培养元气,以固根本;不应虚糜帑糈,为此不急之务。”同治帝与十重臣几番面对面地辩论,他明知错误,仍不悔改。当大家一再反对时,同治帝准备发上谕,以十大臣“朋比为奸,谋为不轨”的罪名,宣布将十大臣革职。两宫太后见事情闹大,只好出面调解。其结果是:革十大臣职的上谕没有发布,重修圆明园改为修葺三海。
死因疑案
同治即位时才六岁,而死的那年仅十九岁。这样的一个小皇帝,他是怎么死的?有人说他是嫖妓后得了风流病梅毒而不治身亡;有人认为他是得了清朝人最感到可怕的天花,当时的医学根本治不了这种病;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同治得性病说,在同治死后流传颇广,《清朝野史大观》叙述得十分详细。书中说同治帝十分敬爱端庄贞静的阿鲁特皇后,但慈禧太后淫威滥施,同治帝和皇后不能款洽相亲。慈禧特别喜欢侍郎凤秀的女儿,想册立她为皇后。凤秀的女儿人长得很漂亮,但举止特别轻佻,同治帝并不喜欢。慈禧强迫同治帝去爱不想爱的凤秀女儿(后被立为慧妃),让同治尽失情爱之乐,于是微服出外纵情淫乐,寻花问柳。北京外城的著名妓院中,清朝的官员是常客,同治生怕被臣下撞见,不敢去,只带了一、二个小太监在内城与私窑子中卖淫的女子取乐。当时还有太监在东华门内开烟馆,藏垢纳污,导男引女,供其取乐。侍读王庆祺又进春药,同治纵情享受。
时间一长,就感染了梅毒。开始同治帝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后来病症发到了脸上,继而发到背部。召太医来诊治,太医一看,大惊失色,知道这是淫乱所致,但又不敢说出来,反而去请示慈禧,询问是什么疾病。慈禧下旨道:“恐怕是属于天花。”太医就拿治痘症的药来医治,自然这样的药是不见任何效果的。同治帝得病后内心十分急躁,厉声大骂御医:“我得的不是天花病,为什么要当作天花来治疗?”太医奏道:“这是太后的旨意呀!”同治帝这才不说话,而内心咬牙切齿地发恨。临死前的几天,同治帝的头发全部脱落,下阴部溃烂,发出极其难闻的臭味,据说溃烂处有洞,能看得见腰肾。该书作者悲叹道:“可叹,自古中国之帝王因酒色而致夭亡者不知凡几,然未有死于淫创者,只有法国弗朗西斯一世也患淫创而死,可谓无独有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