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钢铁巨人
917900000060

第60章 (3)

虽然跟王永刚相处的时间还不久,但杨坚觉得这位领导同志不但对工作认真负责,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对同志还有股子火热的阶级感情。不管对谁,都是开诚布公,平易近人,使你和他接触时,感觉他像你的亲人一样,有什么话总愿跟他说,什么问题都乐意向他提。当然,他对人要求很严格,你有缺点、有错误,他也一针见血地给你指出来,但是,他又从不让这些缺点错误压着你的背、绊着你的脚;他更不因为你有了什么缺点和错误,就另眼看待了。你在他的面前,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勇于改正,根本不存在什么戒心,也不顾虑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因此,杨坚很爱接近他,心里有些什么想法,都愿意说给他听。不过,在他们技术人员中,也有不愿接近他、而且还有点怕他的,那就是梁君。党支部书记对这位技术员思想深处的东西,看得特别准,根也挖得特别深,梁君想耍点什么花招儿,他一眼就看透,因此梁君怕和王永刚接触,处处想躲着他,梁君曾经不止一次向杨坚说:“咱们这位主任够厉害的!”有什么厉害的呢?杨坚倒没看出来、体会出来。

支部书记住在家属宿舍离厂最远的一个角上。因为他刚调来时,房子少职工多,近的房子都分配完了。前些时候,近处又盖起了几栋房子,厂里分配给“铸钢”几间,车间福利员曾经劝他搬过来,可支书总不同意,他说:“近的地方让给常打夜班的同志吧!有些身体不大好的,也先照顾照顾他们,我再练练急行军好了。”

为此,车间工人对他更为敬重。

来到王永刚的门口了。只见党支书的两个女孩子,正在一个煤渣堆前拣煤核。这两个十岁的孪生姐妹,都是红领巾队长,她们蹲在那儿,细心地挑拣着一颗颗未燃尽的煤核儿。不知拣多久了,她们的竹筐已经满满的了。戴继宏对杨坚说:“这是王永刚同志让她们干的,她们捡完后,不向家里送,而是往咱们厂子弟小学的锅炉房里送。”

“王永刚同志的家庭教育方法可真好!”杨坚赞佩地说,“这样从小就培养他们爱劳动、爱节约、爱集体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孩子们已发现了他们俩,站起来亲热地向他们俩打招呼:“戴叔叔,杨叔叔,你们好!”

“你们好!”戴继宏抚摸着她们的头,“爸爸在家吗?”

“在家,正跟张爷爷唠嗑呢!”两个孩子也学会满口的方言了。

“来得正是时候。”戴继宏愉快地向杨坚递了个眼色。

没用敲门,孩子们已经把门推开了,并且大声叫道:“爸爸,又来了两个叔叔。”

“快请进!”王永刚迎了出来。

进门一看,张自力果然正在这儿,他面对一堆泥块砂土和几杯开水端详着什么。开水正冒着热气儿。看见他们俩进来,老头便笑着说:

“你们来得正好,来看看这个!”

“这是什么呀,张师傅?”杨坚好奇地走过去。

“是老王搞的,”张自力说,“他用黏土块搞了个浇注大机架的模型,你们看,挺不错的。”

“做得不好,请批评!”王永刚在泡茶。

“嗬!”戴继宏首先惊叫了一声,他仔细一看,这完全是他们大机架砂型的缩影,连浇注系统都有了,“你真行呀,王永刚同志,做起模拟试验来了!”

王永刚在他们每人面前放一杯茶,然后便笑着说:“刚做出来不久。我看图能力差,一出车间,脑子就对不上号了,所以就做个小模型。你们一提方案,我回来就摆弄摆弄,琢磨琢磨,心里也好有个底儿。要不就只能瞪着两只眼睛听你们的了。”

杨坚这才明白,为什么每当他们谈起浇注的事儿,王永刚都能提出自己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原来他花了这么多的工夫啊!他再向周围一看,房间里除了毛主席像、中国大地图、世界大地图外,就是有关大机架的图形。高大的书架上,也摆满了书,最上层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的著作,下边放满了有关轧钢机制造的图书,而在书桌上正放着的,是一本《 轧钢机制造工艺学 》。看来,书记初来时所说的“决心变外行为内行”的话,不是像梁君所说是“装潢门面的”,而是身体力行了。

“刚刚老王又对浇注大机架提了一点补充意见。”张自力指着模型说。

“什么意见?您快说说,王永刚同志!”戴继宏着急地问。

“只是我的一点想法,”王永刚说,“昨晚我自己摆弄一下这泥模型,产生一个念头,今天就把张师傅请了来,向他念叨念叨,经张师傅一指点,我这个想法才算明确。实际上是张师傅的意思。”

“你们俩别推了,快说正题吧!”戴继宏急不可耐了。

王永刚笑着说:“你急什么呀!你这小伙子就爱发急。”书记批评了工段长一句,“我说不全,张师傅包总!”于是,他就把自己怎么想的,根据是什么,详细地说了一遍。张自力也在一边不时地补充着。

党支部书记的这个想法很有价值,对浇注大机架方案是个重要的补充。因此,听完后,他们俩都同声叫好。

“光说好不行,得提出你们的具体意见才行。”王永刚说。

杨坚和戴继宏又谈了谈各自的意见。这样,原来的浇注方案就更加完备了。这时,他们俩才把自己的来意说明,并把图纸摊出来,把李守才的意见也说了出来。

王永刚详细地听取了他们俩所谈的情况,又先让张自力谈出他的看法。

“我觉得李主任那几个杠和叉叉画得有道理,”张自力思索着说道,“你们还得参照着再改一改。”

“是的。”戴继宏说,“我和老杨已经合计过了,他这几个意见有参考价值,我们也准备改,不过,李主任不愿意在上边签字,那加工间不会给咱们做的。”

“他说得还很坚决哩!”杨坚说,“他还在埋头搞他自己那套想法。”

“他是在‘闭门造车’!”张自力也有点不满地说,“这是他的老毛病了。”

“王永刚同志,我看就不一定等他完全点头了,要不,国庆节前我们就完不成任务了,”戴继宏焦急地说,“人家那些车间都在等着咱哩!”

“老杨说呢?”王永刚问杨坚。

杨坚也把自己想好的意见抖了出来。他说:“从理论上看,从模拟试验来看,可以肯定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我认为辅具搞好,我们就可以动手了。”

“我也这么看。”王永刚坚定地说,“下个星期,我建议咱们把砂型的冷铁分布、浇注系统、各种浇注辅具都好好检查一下,一点漏洞也别留下,再请示一下厂部,就动手浇注。至于李主任,”王永刚接着说,“我准备再找他谈谈,想办法说服他。应该承认,他还是关心浇注工作的,不过思想方法上还有许多不对头的地方。他只看见困难,没看到克服困难的条件;只看到我们技术水平不足,没看到我们广大职工思想的先进,这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思想在作怪。他不是不想快点浇注好,不要光听他说的话——有时是一种负气话,而要看他的行动。从开始铸造到现在,对每个进程,一开头他都有些消极,实际上都在每个环节上出力了,他的作用我们应该估计到。现在,他不是还在搞另一个浇注方案吗?只是他的路子不大对头。就以刚刚你们请他审核图纸来说,嘴里说不管、不管,可又提出几项值得重视的意见,从客观效果来说,还是帮助了工作。因此,后一阶段,不管他口头上怎么说,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尊重他的意见,积极听取他的意见,争取他的帮助,这对工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等我们的浇注成功了,事实会帮助他很好地清理自己的思想的。”说到这里,王永刚又向张自力问道:“你说对不对,张师傅?”

张自力连忙说:“对!情况就是这样,我和他一块儿工作这么多年,就一直有这个体会,不过,我心里想到了,就是嘴里说不出来,今儿老王算是代我说出来了。”

实际上,也把戴继宏和杨坚两人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过,他们以前看得没有这么明确、这样准,因此,对李守才的看法不稳定,有时他工作主动一些,就认为他的态度改变了、积极了;有时被动一些,就认为他又改变了态度,消极了。这种看法本身就带有片面性,没从本质上去看问题,今天,一经党支书的提示,问题也就豁然明朗了。因此,他们俩异口同声地说:

“王永刚同志比我们看得准,以后我们就按着您这话办。”

“看得准什么,”王永刚挥了挥手,表示不完全同意他们俩的意见,“前一阶段,我对他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够,特别是怎么更好地促进他自我改造、向工人学习,做得也不十分有力和及时,这方面,今后必须加强。你们三位也常常提醒我一下才好。”

谈了一阵儿浇注的各项准备工作,又欣赏了一会儿党支书的模型,杨坚又在大书架上挑了两本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参考资料,他们俩就告辞出来。王永刚并没有挽留两个年轻人,但却没有放走张自力。他说:“我跟其他几个支委说定了,今儿就在我这儿再开个支委会,把几个情况再凑一下。另外,我还有半斤‘二锅头’,一个人喝没意思,人多了又不够喝,张师傅帮帮忙吧!”

盛意难却,张自力也就留了下来。他向戴继宏说:“待会儿你顺便告诉你大妈一声,就说我在王永刚同志家吃了,让她们别等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