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用这钱自己买点礼物吧”
1962年2月,在北京南池子缎库胡同的一个小院里,一个规模不大,级别很高的婚礼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规模不大,是因为来人不是特别多,所以声势不是很大;级别高,是因为新娘的身份特殊,因为参加婚礼的人有很多高级干部。
这个婚礼的新娘是谁呢?
原来新娘是刘松林(原名刘思齐),毛泽东的干女儿,原毛岸英的妻子。在毛岸英牺牲了12年之后,刘松林终于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新郎是空军航空学院的教员杨茂之。
毛泽东亲书了一幅自己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作为送给刘松林和杨茂之的新婚贺礼,同时还送了300元钱。毛泽东说:“我从不买东西,所以我不知买什么给你们好,你们用这钱自己买点礼物吧。”刘松林的亲戚和朋友来了不少、张文秋的老战友也来了很多,谢觉哉、伍修权、刘震,还有刘松林父亲的朋友,如董秋斯、盂用潜等人,杨茂之空军学院的朋友也来了不少,足有100多人,把个小院挤得满满的。杨茂之的父母远在北方的海边,没有来。
高兴之余,毛泽东风趣地对刘松林说:“以后不要疏远父子之情哟,你不仅是我的儿媳妇,还是我的女儿嘛!”婚后,归于平凡的刘思齐改名为刘松林,像告别她的青春一样,去掉了“思齐”。
毛泽东总算了却了作为父辈的一桩心事。
刘松林和杨茂之有了孩子之后,每逢节假日,他们都带着孩子来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总是放下手头的工作,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孩子们喊叫爷爷的一声欢笑,干女儿孝敬老人的一腔热情,无不抚慰着毛泽东心灵的创伤。
从毛泽东的儿媳妇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的妻子,名字从人们熟悉的刘思齐变成不那么熟悉的刘松林,使她感受到了普通的女人所感受到的一切。她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生活上的也好,精神上的也好。刘松林有过痛苦,有过烦恼。但是她认为,假设一个人的一生非常顺利,他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人生,一个人的一生酸甜苦辣,最后都是丰富人生的一种体验,一种财富。在毛泽东、毛岸英两个人的熏陶下,刘松林做人一直都很清廉。她说:闭上眼睛,我对得起我自己,我没有因为钱财、权力、名誉,因为这一切东西弯过腰,求过人。
“一切浮言讥笑,不要管它”毛岸英牺牲之后,为了改变心境,刘松林想换换环境,毛泽东同意了刘松林去苏联留学的决定。1954年,刘松林在国内学了一年俄语预科,出国前夕,学习生活的紧张加上即将告别祖国的不舍情怀使刘松林病倒了。毛泽东非常关心刘松林的身体情况,写信来安慰刘松林要她好好休养,恢复体力,以利出国。并说,最要紧的争一口气,学成为国效力。毛泽东随信还给刘松林寄去了《列宁选集》多卷。
1955年9月到1957年9月,刘松林在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力系学习。失去丈夫,告别祖国,远离家乡父老,这种留学生活是寂寞的,毛泽东非常体谅儿媳的心情,常常写信关心和了解刘松林各方面的情况。他在一封信里这样写道:
亲爱的思齐儿:
给我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我们都好,勿以为念。国内社会主义高涨,你那里有国内报纸否?应当找到报纸,看些国内消息,不要和国内情况太隔绝了。
祝好!得胜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得胜”是毛泽东的化名,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曾使用李得胜的名字,后来毛泽东也常常简而化之用“得胜”自称。当时刘松林的心境很不好,独在异乡,学习时是俄语授课,在国内一直学的是文科,在苏联突然改学理科,种种原因导致刘松林感觉身心疲惫,病痛频生。1957年暑假期间,刘松林回到祖国写信向毛泽东汇报自己的情况,要求转学国内。
毛泽东很快给刘松林回信一封:
思齐儿:
信收到。回来了,很高兴。
转学事是好的,自己作主,向组织申请,得允即可。如不得允,仍去苏联,改学文科,时间长一点也不要紧。不论怎样,都要自己作主,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注意为盼。
祝你进步父亲八月四日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刘松林的确关爱有加,信写得既有原则又有感情,尤其是字眼儿的选择也很注意,怕伤害刘松林的自尊心,而且一再强调支持刘松林的想法,鼓励刘松林自己作主,体现了一个父亲的无微不至的情怀,对于日理万机的毛泽东而言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了。
事隔5天,毛泽东又写信一封:
思齐儿:
信收到。我在此间有事,又病,不要来。你应当遵照医生、党支部、大使馆的意见,下决心在国内转学文科。一切浮言讥笑,不要管它。全部精力,应当集中在转学后几年的功课上,学成为国服务。
此嘱父亲八月九日在这封信里,毛泽东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鼓励和支持刘松林转学,帮助刘松林克服犹豫、徘徊的心情,使刘松林终于下定决心,转学国内文科。
1959年,毛泽东正在庐山开会,刘松林得了一场大病,毛泽东知道了,像关心自己的女儿一样,马上寄来一封信安慰病榻上的儿媳,信中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思念之情,在信中,毛泽东还引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一诗为刘松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在毛泽东的关心和鼓励下,刘松林变得坚强起来,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驱散了失去丈夫之后罩在自己生活中的浓重阴影,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学业。
“应该考虑找对象的事情了”刘松林对毛岸英的爱是刻骨铭心的.虽然他们从认识到毛岸英牺牲不过只有两年的时间,婚后的生活也只有一年,但是这两年却在刘松林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多年来,刘松林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很多人都议论说,刘松林会不会在这种特殊的婚姻背景下从一而终?
后来毛泽东说话了:思齐应该再结婚。
但是,就好像一个女孩子正在热烈地谈着恋爱,突然有人又给女孩子找了一个对象一样,从心理上感觉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刘松林的心态还不能一下子转变过来。当毛泽东提出让刘松林再婚的时候,刘松林就有一种这样的感觉,见任何人她都没有感觉。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松林感觉到了一种压力,她觉得自己一天不解决个人生活,对主席就是一种很大的压力,他总会觉得有一件未了的心事。因此,刘松林认识到、一个人还是要活下去,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
从朝鲜扫墓回来后,毛泽东把刘松林叫到自己的身边说:
“思齐啊,你对岸英的那份情,爸爸心里清楚,也能理解,所以这次爸爸安排你去朝鲜看望岸英,就是让你永远地记住他。
但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共产党人不主张望门守节。你单身已过了十年,我心疼啊!你还年轻,重建个家庭,对身心健康,对工作,对发展中的建设事业都会有益,也是对岸英最好的纪念与安慰,让爸爸给你介绍个对象吧!”刘松林对毛岸英的感情依然难以释怀、对自己的个人问题总是犹豫不决。
此时,刘松林伏在毛泽东的膝头潸然泪下,她虽然没再拒绝毛泽东的关心,但她需要的是一位心胸豁达的丈夫,她心里还有对前夫的无限思念,他要找一位能容得下这些的丈夫。
1960年春天,刘松林29岁了,她从青春少女步人了而立之年。看到刘松林的美好年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毛泽东明显地为她着急,可作为公公又不好三番五次地催促儿媳改嫁。有一天,毛泽东很机敏又很策略地处理了这件事。那一天,他趁几个儿女都在家的时候,便和她们半开玩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