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979400000016

第16章 登陆 (6)

深夜了,收工了,一个人走在空空荡荡的大街上。桥上,昏暗的灯光、昏暗的人影,看见旁边的教堂,可连祈祷上帝的力气也没有了。甚至不知道害怕,既不怕强盗,也不怕鬼,我从来没有这样胆大过。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水城,河流交错,桥梁纵横。有时候我真想跳下去——不是寻死,我会游泳——我只是想让自己冷静一下,想一想自己的未来。

任我评说:听说移民都有病:独身一个人出去,与拖家带口出去,各有其好处。前者工作压力小,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可是遇到什么事时就得一个人扛着。后者则反之也。

但是,在国内地位越高者,失落会越高,内心的落差也是相当强烈的,特别是那些必须为生活去做苦力的新移民们。

怎么形容这种落差呢?在我老家重庆有一种农民工,叫“棒棒”,就是拿着一根扁担,坐在各个人多的十字路口,小区大门口,准备给人挑东西。每当一辆车开过来,“棒棒”们争先恐后地去抢活,雇主从中挑选一个年轻的,这个“棒棒”往往还像胜利者一样与同伴告别。随后雇主动口指挥着抬下东西,接着闲着双手走在前,“棒棒”抬着东西走在后面,遇上一个熟人提着东西过来,随手就让熟人把东西挂在了“棒棒”的扁担上。干得不好,“棒棒”还经常遭到呵斥。

我们曾经就是开着小车的雇主,这下却一下变成了“棒棒”,这种落差会好受吗?就等在旁边一声不吭。所以,这种落差在非移民国家反映得最为突出,诸如作者所在欧洲、老欧洲国家,因为移民少,自己少有同类比照,所以心里的苦更重。在美国、加拿大等传统的移民国家,因为新移民很多,看到与自己类似的人很多,也就相对容易释怀了。不过也只是相对。

我来美国之前,也是中国某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办移民很容易。可是到了美国之后,才发现自己算个屁。别人又不认识你,去找专业性研究的本职工作就太难了。拖家带小,得先找一个工作安顿下来。

先找一家公司干干,有了面试的机会后,得把自己打扮得像待嫁新娘,一身的水灵,面试时像祥林嫂死了阿毛一样,一次次介绍自己的过去。别人专注地倾听,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毛病。别人会告诉你,现在是金融危机,公司的订单大大缩水,他们想找一个什么什么的,相当于孙悟空之类的,能力挽狂澜的那一类“人”。

总不能坐吃山空吧。让我去端盘子?不行了,老了,端不动了。再说,受到中国的教育影响,面子上也过不去。其实没有人认识我,但是我受不了气,“自己的过去”在作怪。

回到家,老婆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她的专业是行政管理的,来时是重庆某区社会保障局的一个小科长,现在只能像一个下岗女工一样,数自己口袋里的钱,算计着过日子。虽然存折上的钱足够一家无忧无虑用上一两年的,可从一个官员一下变成家庭主妇,她是不想扮演这个角色的。来时,她也豪情万丈,说自己要在美国做这做那。也难怪,她大学毕业就进了机关,什么罪也没有受过,此时心里的难受可想而知。何况这个家庭主妇的位置也不安生,因为我也失业了。所以她一旦生气发脾气,我就得走出出租房,到外边凉快去,避免矛盾激化。

唉……

我们再看一看躲藏在幽默外表下的一个死活不愿意移民的国人,他没有说为什么不移民,不过,结合上面的文章,相信读者会有自己的猜测。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声音来抵消另一种声音——有的人、有的媒体为了引起注意,不知道在哪里得到的数据,说中国有多少多少人要移民,实际上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人是复杂的,移民也注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夫妻矛盾——我被太太“绑架”到多伦多:太太出国留学我大力支持,没想到,她上到半截要申请移民,说是为了孩子,还没毕业,移民纸却先下来了——太太说,毕业后要找工作、面试等,只好烦我送孩子登陆。

看着登陆限定的日期一天天减少,我是愁上加愁,想起一幅漫画来,说的是一个想自杀的人,在桌子上排列了一长串盛满酒的酒杯,酒杯的末端放着一把手枪。此人从首端开始一杯一杯地喝,喝到只剩下最后一杯时不由得犯起愁来……这人真傻,不喝了不就行了?可是我却不能不喝。

等到最后的登陆日,不能再拖了,我不得不请好假。机票订的是一个月的往返票,太太非要改成两个月,于是又重新改为两个月。我也没有什么好说,就两个月吧,这是一个可以等待的日子,不是无期。

登陆后,太太说孩子上学要我去接送,我开始了与太太的斗争,儿子算站到了我这边,说:“妈妈你不要气我爸爸,不然他哪天偷偷就跑回国了!”

哪知“领导”根本不理会我的抗争,笑着说:“没事,宝贝,放心吧,他跑不了,他不认识英文,连公共车都不会坐,打电话叫出租他都不会用英语说!”

这不是欺负我没文化吗?我用哑语不行吗?可是,据说中国的哑语也不同于加拿大,哦,对了,其实我哑语也不会。谁叫咱不好好学英语吃了没文化的亏了,不小心被卖到了加拿大。不认行吗?满大街的英文字母,谁知道是哪条路哪趟车开到哪里去?我担心一不小心坐上航天飞机去了太空。其实太太还隐瞒了TTC(多伦多交通运输委员会)有交通图这件事实,虽然也肯定是英文,但一定画了一些飞机、轮船的标志,我看得懂这些。刚移民的老婆与加拿大同伙一起绑架了我,或者说,这种预谋几百年就开始了,否则,为什么加拿大加入英联邦,不加入中联邦?

于是,我采用不洗澡、不理发的无赖战术,但坚持抗战并不奏效,我担心会被送到精神病院,这更糍粑了,扯也扯不脱。后来我干脆带着儿子不回家,到外面去探路。哈哈!我认为天无绝人之路——谁知差点找不到北,成了流浪汉。自己的事小,给国人丢面子问题就大了。

太太回来,深夜还不见人,急了,就叫来了警察。两个警察倒挺负责,推测我带孩子去了机场,于是又和机场联系,将我的名单调出,看看飞温哥华的航班有无此人,又将斯卡伯勒地区的警察联系了个够,差一点就要发通缉令了。咳!我哪有那本事看懂洋文说着洋话独自到机场!况且如果我找到了机场,不就飞走了?看来北美的警察不太聪明,不过,我也不太聪明。

半夜三更转回家,警察就在门口候着我,没有埋伏,也没有设天罗地网,我顺利就擒。

不过,咳!黄鼠狼专咬病鸭子,警察说了半天洋文,我还是什么也不懂,就会说一声“嗨,拜拜!”,可不顶事,他们哪里会走呢?他们要向我交代政策,因为他们得治病救人。于是,太太做了翻译,说:“孩子现在是加拿大移民,没有太太签字同意,你不能带他回中国,机场我们已经通知了。”我不知是太太吓唬我,还是这里真这样。

现在想起来,当时真应该让警察把我押送回国才是,可这也丢国人的脸。

此后,太太“领导”考虑到我的举动,打电话将我的返程机票给退了,还将我带的救命款存成死期,而且要两个人共同签字才生效。我这不成了上天无梯入地无门了吗?国内的朋友一个接一个地催,打来电话嘲笑说,我不仅被太太“绑架”,而且变成了被“软禁”的人质。

任我评说:只有移民了,才知道什么叫失落:许多人想方设法移民,对于这个男人却是想方设法逃避。也许容易到手的东西就不知道珍惜。不过,对于真正的移民来说,这也许更容易理解一些,移民又不是上天堂,去不去都说不上对错。

为了写“任我评说”什么的,我看了好几遍文章,却还是无从下手。不过,最后我眼睛一亮:这个男人不懂英语,在国外的生活会相当困难,这个男人即将面临依靠女人而生活,所以这个男人才会这样抵触移民?

我是女人,但我理解这位男人。我是跟随丈夫移民美国的,是心甘情愿的。但我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在国内是职业女性,可来到美国,学历不受承认,不能从事医生这一工作,不得不先靠老公养着。心里不高兴,就经常不给老公好脸,争执也是常有的事。我真不知道来美国是对是错。

不过,这样推测这篇文章的作者时,我也觉得自己有些好笑。他像我,也像我老公,如果我老公也有什么失落感的话,是因为他比较看重事业,仿佛到了国外就只能为了生活的事去工作了,这与他们平时喜欢吹国家大事有关。在我认识的移民中,这种男人要高于女人。女人是要实际一些,比较看重眼前的事,家庭、孩子的利益。如果我与老公换一个位置,我工作,他闲着,可能我就没有那么多失落感了。但是,如果是这样,老公早就回国去了,睬都不睬我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他总是想逃。

但是,移民的这种归宿感是普遍存在的,是他们挥之不去的郁闷,即使自己活得幸福,但这幸福也是有缺陷的,这才是要命的事。

这篇文章在说抗拒移民的行为上是坚决的,叙述的口气却很轻松、幽默,让人摸不着头脑。好在他老婆并不是**,也是对他好,甚至还能感觉到作者被爱的幸福。有的移民,就是以牺牲了爱情为代价的。所以,他也犯不着用义愤填膺的口气。

看了这篇文章,读者可能会问:这人后来到底回国了,还是移民了,最终是否又海归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既然读者提出了这三个可能,那么作者选择哪一种方式也都是合理的。

此人也并没有说为什么这样抗拒移民,他老婆也没有说为什么要移民,这既是这篇文章的缺陷,也是它的高妙之处。因为移民有许多理由,不移民也有同样多的理由。可以试想,他们为此已经争论了无数次,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懒得再说了,只能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了。

不过,看了这本书前面的文章,对于新移民艰难的足迹,读者自然有自己的答案。把它作为一个转折点,我们再看下面比较乐观的移民故事吧。

看过了一些较为沉重的新移民故事,难道这就是真相?是,但不是全部真相,有许多新移民从飞机降落开始,虽然说不上很兴奋,却也相当地平静——平静地租房、平静地打工……甚至打工的心态也是轻松的——这同样也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就重新演示一次登陆,从另一条线开始。

不过,读者可以开始想一个问题了,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差异的?

平静与安详——抵加一个月小记:早上起来,翻看日历,才发现已经到加一个月了。看看窗外的天气,阳光灿烂——温哥华总算是有几天好天气了,刚来的时候不是阴天就是下雨。朋友说,温哥华的冬天就是这样,不过比卡尔加里、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的天气应该是好多了,最起码没那么冷。

回想抵加的第一天就像是发生在昨天,匆忙的出关,朋友的迎接,2天~3天的倒时差,然后就开始正式的新生活——租房子,买床、桌子等生活用品。

听很多朋友说来了就不适应,很多不满意,准备回流什么的,我现在倒没有感觉到,也许是我道行太浅,来的时间太短。不过除了没国内热闹,还真没觉得其他什么。俺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现在要开始适应安静的生活了,呵呵。

来前就看到移民论坛上的大侠们说千万要有心理准备,别把什么想得太好。这里的朋友也是这么和我说,一定要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别有失落感。

不过,对于我来说,失落感可能并不存在。因为小弟在国内的时候是在研究所里工作,说好听了是搞科研的,但实际上和卖苦力没什么区别。头儿把思路写好了,我按着步骤一步一步去做就完了。说到薪水就更没法跟坛子里的众多大侠比了,一个月乱七八糟的加起来不到3000,处于国内的中下水平,然后就是春节的时候单位发些大米和苹果之类的过节物品。

到这里就算是没有正式工作,打工的话,估计和自己在国内时的生活水平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