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不怪我,是他先动的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文/ 大圣
我们今天说《水浒传》。
整部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武松。
看得出来,作者施耐庵也一样,对武松颇为偏爱,虽然不是男一号,但在他身上用的笔墨可真不少。
首先,武松一出场,就显得非同寻常。
第二十一回,在柴大官人府上,宋江喝多了上厕所,不小心踩在炭火上,武松当时正在旁边烤火,火星溅到脸上,大怒,跳起来把宋江劈胸抓住,大喝道:“你是甚么鸟人!敢来消遣我!”说啥要打宋江,要不是柴进及时赶到,宋江多半会被武松打个半死。
你看,跟领导的第一次见面就是这么尴尬。
好在宋押司大人有大量,所谓不打不相识,江湖儿女不拘小节,不但没有记仇,还主动提出与武松结拜为兄弟,为日后吸收他入伙埋下了伏笔。
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从那以后,武松的人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落草二龙山,直到梁山聚义,跟随宋江四处征战,最后六和寺出家,封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武松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生,千百年来,他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
特别是景阳冈打虎的经历,更是武松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被反复提及,打虎英雄,成为武松最耀眼的名片,最知名的品牌。
其实,历代打过老虎的人有很多,光是《水浒传》里,就不止武松一个。
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有个叫李忠的,排名第86位,绰号就叫打虎将,想必是打过老虎的;解珍、解宝兄弟,登州第一猎户,不但打过虎,而且打虎的手法相当专业;还有黑旋风李逵,更厉害了,一口气打死了4只老虎,比武松的战绩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这么多人都打过老虎,为啥只有武松成了网红?1
凡事皆有因果,武松以打虎成名,绝非偶然。
首先,武松打虎早,至少在《水浒传》里,打虎时间是最早的。
好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必须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二个只能叫吃货,没人夸不说,搞不好还得花钱。我跟你讲,没人记得住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所以,打虎要趁早,凡事争第一。
其次,武松打虎之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
当时是个什么状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写得清清楚楚:
众乡村上户都把段匹花红来挂与武松。叫四个庄客将乘凉轿来抬了武松,把那大虫扛在前面,也挂着花红段匹,迎到阳谷县里来。那阳谷县人民听得说一个壮士打死了景阳冈上大虫,迎喝了来,皆出来看,哄动了那个县治。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攘攘,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你看,披红挂彩,被四人大轿抬着,跟老虎一起游街,县长亲自敬酒,赏金一千贯,阳谷县政府这种大张旗鼓的宣传力度,是李逵和解珍、解宝都不曾享受过的。
面对荣誉和金钱,武松是怎么做的?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的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在荣誉面前不贪功,谦虚谨慎,都是领导的功劳,我只不过是侥幸而已。
在金钱面前不贪财,高风亮节,大家都辛苦了,奖金还是分发给大家吧。
你看,武松可不是一个粗人,这几句话说的,要多敞亮有多敞亮,哪个同事听了不高兴?哪个领导听了不喜欢?
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我就问你,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就因为在路上多喝了几杯酒,误打误撞打死了一只老虎,不但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还顺便把工作问题也给解决了。
阳谷县衙步兵都头,大致相当于阳谷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正经的副科级干部,刑警队多少人干到退休还只是个小科员,武松一上来就是大队长,服不服?
我们知道,武松出身平民家庭,从小父母双亡,靠哥哥卖炊饼把他抚养成人,不爱学习,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整天跟社会上那些坏孩子们在一起混,武大郎也管不了他。
前两年,武松在外面喝酒打架伤了人,为了逃避官司,躲进当时最大的黑社会保护伞柴进柴大官人府里,藏了足有一年多,这样的学渣古惑仔,如果凭学历,凭考试成绩,一辈子也别想进公务员序列。
从逃犯到都头,这种突如其来的人生逆袭,武松做梦都没想到:“我本要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谁想倒来做了阳谷县都头。”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找谁说理去?武松自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2
打虎成就了武松,打虎英雄就是武松的金字招牌,从此以后,武松行走江湖,什么时候都把这件事挂在嘴上。
对,这就是我要说的,武松成名之路的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重自我宣传。
不能啥事儿都指望政府,这个月宣传主题是打虎为民除害,下个月可能就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宣传重点都是随时变化的,这阵儿风过去了,接下来就得靠你自己推广。
应该说,武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醉打蒋门神时,连续三次主动提到景阳冈打虎。
打之前,他跟施恩是这样说的:“我去年害了三个月疟疾,景阳冈上,酒醉里打翻了一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便自打死了。”
看到进步了吗?已经知道铺垫了,“害了三个月疟疾”、“酒醉里”,牛逼吧。
打的时候,他跟蒋门神是这样说的:“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直得甚的!”
老子打老虎“也只三拳两脚”,打你还不是轻而易举。
打完之后,他跟周围邻居是这样说的:“今日我本待把蒋家这厮一顿拳脚打死,就除了一害;我看你众高邻面上,权寄下这厮一条性命。我今晚便要他投外府去。若不离了此间,我再撞见时,景阳冈上大虫便是模样!”
再让我在快活林看见你蒋门神,景阳冈上的老虎就是你的下场。
什么“好汉不提当年勇”,你不提,别人怎么知道你有多牛逼?
《水浒传》第三十回,血溅鸳鸯楼,武松连杀数人,完事儿之后,为了不连累他人,宣布对这起事件负责,在墙上留下八个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为啥不说是杀西门庆的武松,杀潘金莲的武松?为啥不直接署名武松,一定要说“打虎武松”?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打虎这件事,在武松的潜意识里,比自己的名字更重要。
当然,武松的转变也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大家问他到底是怎么打死老虎的?武松轻描淡写地说:“正撞见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
不管是群众还是县领导,谁问武松都是这么说的。有啥好说的嘛,打就完了,你不打它,它就要吃你。
后来,当地主流媒体《阳谷日报》记者采访武松:“面对猛虎,你当时是咋想的?”
武松说:“也没咋想,当时喝多了......”
记者一听就急了:“你这样说可不行啊武都头,你再好好想想,当时是什么背景?什么天气?什么身体状况?靠什么信念支撑?这些都要说,要通过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挖掘事件背后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打虎精神,带动我县三碗不过岗酒业公司和景阳冈旅游业的发展,让景阳冈打虎成为我们阳谷县的一个品牌。”
武松也是个明白人,在记者的耐心启发和循循诱导下,慢慢地,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变得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惊心动魄,越来越感人肺腑:“当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老虎吃人的场景,多少家庭被它害得家破人亡啊,多少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亲的孩子......跟全县人民的幸福安康相比,自己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一刻,我仿佛一下子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又鼓起了勇气,抱着不怕牺牲的精神,重新站了起来......”
面对随之而来的各大媒体,武松说得越来越好,差不多每次都能把记者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关系列报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民除害,无所畏惧》《赤手空拳战猛虎,武松的功夫到底是在哪个武校学的?》《酒壮英雄胆:论三碗不过岗在打虎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弘扬打虎精神,让景阳冈的旗帜在阳谷县高高飘扬》等文章在网上被疯狂转发。3
我们再来看黑旋风李逵。
连杀四虎,这么大的事儿,为啥社会上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因为是朝廷通缉的案犯,虽然杀了四只虎,却连名字都不敢留,曹太公动问:“壮士高姓名讳?”李逵答道:“我姓张,无名,只唤做张大胆。”
当时不敢宣扬,回梁山以后宣传啊,梁山宣传部门的工作是这么做的?
书中描写,李逵回到梁山,跟宋江等人倒是汇报了自己沂岭杀四虎的英雄事迹,可众头领并没有人接话。
为啥?人家武松打虎可是报纸上有名儿电视里有影儿,全县人民都可以作证,你说你一口气杀了四只老虎,谁看见了?吹牛逼谁不会?
场面一度颇为尴尬。
关键时刻,还是领导站出来解围,晁宋大笑道:“被你杀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众多好汉大喜,便教杀牛宰马,做筵席庆贺两个新到头领。
所谓“两个活虎”,指的是刚刚加入组织的青眼虎李云和笑面虎朱富,为了欢迎新人加盟,梁山设宴欢迎,大家推杯换盏,喝的昏天黑地。
那天,既没有人对李逵丧母表示哀悼,也没有人对他力杀四虎表示祝贺。
李逵很生气,事后找主抓宣传工作的智多星吴用抱怨,吴用说:“你快拉倒吧,让你回家接老娘上山享福,走半路老娘让老虎给吃了,你还好意思说?传出去不够丢人的。别啥事儿都跟人家武松比,人家打虎是赤手空拳,凭的是真功夫;你打虎用的是朴刀,是背后偷袭,虽然杀了四只,但有两只是未成年的小老虎你咋不说呢?”
一番话把李逵说得满脸通红,一声不吭。
就这样,一件本可以与武松打虎一样名垂青史的壮举伟业,被湮灭了。
还有解珍、解宝兄弟,更没啥好说的了,打虎本身就是猎户的职责对不对,俩人带着窝弓药箭,弩子铛叉,穿了豹皮裤,虎皮套体,拿了钢叉,全套的专业装备,在树林里蹲守了三天三夜,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好不容易打死一只老虎,却掉进了村霸毛太公家院子里,被别人抢了打虎之功不说,还被诬陷关进了大牢,差点没死在里面,找谁说理去?
我就问,这也叫打虎英雄?
至于说那个打虎将李忠,呵呵,这个绰号到底谁给他起的?我怀疑他根本就没打过老虎,至少在《水浒传》里并没有相关记载。
所以说啊,不服不行,只有武松,才无愧于打虎英雄的称号。4
据《水浒传》描述,梁山接受招安后,奉命南下征讨方腊,部队伤亡惨重,最后,当年的一百单八将仅剩下36人。
在战斗中,武松失去了许多好兄弟,自己也身负重伤,失去了一条臂膀。
独臂武松心灰意冷,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
从此以后,打虎英雄武松便在公众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了。
后来,社会上又出了一部《后水浒传》,在“武行者叙旧六和塔”一回中讲到,多年以后,柴进等梁山兄弟去六和寺探望晚年的武松。
当时,武行者摊山脊梁,行童与他搔痒。见众人走来,吃了一惊,叫声:“阿呀!”衣服不曾穿好,提了袖口就与众人作揖,说道:“兄弟们怎得到此?梦里也想不到。”
摆斋款待,席间,有人问:“兄长平日还是用斋用荤?”武松道:“心如死灰,口还活动,只是熬不得酒。常住纯素,我在房里便吃些。”
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武松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本色未改,没啥说的,上酒上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又有人问:“兄长往日英雄,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本事都丢下么?”
武松道:“算不得英雄,不过一时粗莽。若在今日,猛虎避了他。”
众人皆笑。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当年引以为傲的景阳冈打虎,不过是一时粗莽罢了,连喝了15碗酒,别说老虎,就是宋徽宗老子也敢打。
英雄迟暮岁月老,寂寞奈何问斜阳。武松80岁圆寂,死后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墓冢至今犹在。
在墓碑牌坊两边的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
失意且伍豪客
得时亦一英公
- End -
- 0000
- 0000
- 0002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