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不可以
1018800000018

第18章 大人,请不要滥用你的权力 (2)

◎ 集中孩子的精神。孩子犯了错误,心里本来就虚,正担心父母如何责罚自己。父母如果对孩子不发怒,孩子就会感到很奇怪,从而积极配合父母的教育。孩子还可以从父母异常的举动中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促使自己在以后注意。

◎ 促膝谈心。家长如果端正了情绪,放下了架子,再能尊重孩子,比如批评孩子时,在只有两个人时,或其他人在场时,家长应轻声细语地批评,别让孩子把面子丢了。他们会后悔于自己先前的行动,从而感激家长,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

父母要正确批评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就连成人也是如此。谁又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呢?所以,单纯地惩罚孩子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孩子的错误行为如果不能与惩罚一起记忆,孩子只能记得被家长打骂过,心里就会对父母产生敌意,甚至隔阂。下面的方法值得借鉴:

◎ 教育孩子不能随心所欲。做父母的要正确地看待孩子所做的事情,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处罚孩子。否则,不仅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让孩子越走越远。

◎ 不拿孩子当出气筒。父母们大骂一通,出了气,可是儿女并没有认识和改正的错误,也谈不上什么忏悔之心。显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发脾气是不对的,是不能教育好孩子的。

◎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父母们在批评孩子时,应首先做到心平气和,和孩子说清道理,指出孩子错在哪里,为什么不应该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改正。

◎ 冷静。有时看到孩子做出认为不合意的事情,父母很上火。这是不对的。父母们需要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耐心地向孩子说明错误所在,积极而热情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找出错误的根源在哪里。

53.打骂反而伤害了孩子

孩子绝对不能不管不问,当然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不要走极端。打骂孩子就是一大恶习,不但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往往伤害了孩子本身,甚至给孩子留下阴影,也影响了孩子的前途。

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

由于各种因素,农村人打骂孩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他们的人生信条是“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出孝子”……殊不知,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更加抵触,产生与教育相反的效果,并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

正确对待多动的孩子

一个孩子一个性格,有的表现得好一些,有的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比如,有的孩子在课堂上仍旧兴奋不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不时冲同学做做鬼脸,总喜欢骚扰一下其他同学。其实,多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它会对儿童的学业和个性形成重大影响。

作为家长来说,不是打骂就能解决了的,要了解孩子多动的原因,还要让孩子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渐渐帮助其克服精力不集中的问题。

打孩子的恶果

◎ 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经常打骂孩子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给孩子在心灵上造成创伤。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如果经常打骂,孩子就会起逆反心理,厌恶学习,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甚至会自暴自弃,走上绝路,给家庭带来悲剧。

◎ 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打骂孩子是家长在非常气愤、丧失理智和不计后果的情绪下产生的,这时候打孩子最狠,也最“毒”,容易把孩子致伤,甚至致残、致死。

◎ 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容易形成不良习惯,比如撒谎或做出其他坏事。因为孩子为了免受大人的皮肉之苦,会想方设法进行自我保护。撒谎就成了孩子对付家长的最好武器,撒谎多了,孩子就会干出很多其他坏事,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

◎ 容易使孩子走上绝路。经常得到家长棍棒伺候的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厌倦和恨会促使他们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流浪,寻找刺激和满足,容易受到坏人的引诱而误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有一个叫小婷的女孩,围棋下得很不错,是一个不错的好苗子。一次,小婷参加了围棋比赛,双方剑拔弩张,小婷涨红的脸蛋上写满了紧张和努力,但最后没有挽回失败的惨局。在围棋赛场上下来时,成绩不怎么样的她刚出来门口,就吃了妈妈一记响亮的耳光。在众目睽睽下,小婷没有吃午饭,可怜巴巴地被罚站了整整两个小时。

其实,小婷的妈妈大可不必这样,难道她不知道,输赢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即使身经百战的围棋老手也不一定永远保持得胜,何况是一个刚入道不久的棋手。

父母如何不生孩子的气

父母的做法有时非常冲动,无意之中伤了孩子又伤了自己。或许你心里很烦,心里发慌,这时做父母的应该:

◎ 出去走走,去望望蓝天,晒晒太阳,吹吹凉风,等心绪平稳了,再回到孩子身边。

◎ 然后再平静地听听孩子的心声。如果父母一味地打骂和体罚孩子,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粗劣,还是教育水平低下的表现。

◎ 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失落转嫁到不谙世事的孩子身上。父母身上承载着孩子太多的爱,如果仅凭体罚孩子想达到某种目的,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而且这种创伤将伴随其终生,成为孩子心理挥之不去的阴影。

54.一味地干涉孩子,对吗

父母们的愿望往往都是好的,可往往总是事与愿违。那些被干涉过多的孩子常常缺乏自信,生活压力大,做起事来优柔寡断,讲求完美,很难和别人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而且,他们总沉迷于幻想,逃避现实,导致孩子在人生中处处被动。

案例1:小洁上初一了,学习各方面都不错,但其父母仍对其要求很高。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为此小洁吃尽了苦头。为了能让孩子学习好文化,他们对小洁要求很严,见不得有一点落后。孩子的成绩如果没有进入全班前五名,就焦躁不安,对其加以训斥。……

所以,小洁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生怕自己考不好,挨父母的白眼和粗暴对待。时间一长,小洁的神经高度紧张,尽管学习很努力,可是成绩却越来越下降,父母因此恨得咬牙切齿,如此恶性循环……

本例中,小洁的父母的做法本身就不对,过于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无穷的压力,致使成绩每况愈下,这是其父母横加干涉、不懂教育的结果。其实,即使孩子不是第一名,也是你最亲最好的孩子,最需要你的理解和宽待的人。

孩子也可以说“不”

有专家幽默地认为,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宠坏了孩子,但在享受“基本人权”和“获得尊重”与“人格自主意识”方面,孩子又把父母们给宠坏了。导致父母以成绩为最主要的评断标准,也对孩子其他各方面提出各种要求。

他们的干涉使孩子处处受到牵制,为了能让父母对自己有一个笑脸,他们往往委曲求全,尽力去迎合父母们的要求。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86.4%的孩子做出某种选择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这种心理正是情感不独立的表现。

虽然父母的人生经验比较丰富,但时过境迁,父母的老经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并不一定适合。孩子有可能进入到父母为自己设好的圈圈里,但同时也失去了做自己的机会。而且,孩子遇到事常不能自主,渐渐丢失了选择生活的勇气。

因此,孩子在一些问题上,并不一定要必须屈从父母的意见,有时走自己的路,前方的路或许很宽广,而且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呢。

父母不要束缚了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的身体自始至终处于发育之中,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之后,内分泌不平衡,心理发展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应付能力差,这个时期被称为“叛逆期”。这时的孩子面临着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常表现为情绪冲动,与父母难以沟通。而家长又往往不能适应孩子的这一需求的转变,他们常采取粗暴干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使孩子的不稳定心理雪上加霜。

父母常拿自己的标准作为孩子的标杆,让孩子往往无所适从,做事瞻前顾后,没有足够的信心。另一种可能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叛逆心理,使孩子“偏向虎山行”,性格古怪,对人常有过敏意念和强迫行为。

可怜天下父母心。此话不假,但一味贯彻父母的指令,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毫不顾及孩子的心情与自尊,不肯按照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对待他、引导他,偏执地按照自己的标准对孩子处处管制,结果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难以治愈的心理伤害。

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应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不要干涉太多,顺其特点,不要让孩子丧失了主体性。否则,一个孩子没有主体性,无异于傀儡,是不会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的。孩子的路需要孩子自己走,孩子才是命运的主宰者和创造者。

学会放飞孩子

案例2:有一个叫小梅的女孩,今年13岁,上初中一年级了。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不想再对孩子干涉太多,于是商量:“女儿都上初中了,像穿衣戴帽这样的事情就让她自己做主吧。如果总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干预女儿的生活,她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人呀。”“夫妇委员会”最终达成协议:以后尽量不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

在一次饭桌上,妈妈对小梅说:“你现在已经是初中生了,开始长大了,以后自己的事情开始自己做主。你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做作业和洗衣服,我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陪着你了。你能不能做好呀?”小梅听了,高兴地说:“当然能做好啦,你们就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了自主权的小梅总处于兴奋状态,她把自己的房间收拾一新,墙上挂上了她喜爱的画,放着她喜欢的文具。每天都像一个快乐的小鸟,高高兴兴地上学,高高兴兴地放学。

我们成年人总对孩子一百个不放心,认为孩子做不好,所以亲自指挥,甚至事必躬亲,这样,自己活得累不说,孩子也活得很累。家长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行为,其实不但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影响亲子关系的融洽,而且也剥夺了孩子亲身参与的权利,不利于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价值标准,还是少干涉一些为好。

55.别让孩子在恐惧中长大